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图文】中国煤改气政策带来整体天然气缺口导致LNG价格上涨情况分析

2019-02-28 09:14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关键词:煤改气天然气价格燃气热电联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天然气用户均价情况分析

交叉补贴问题减弱。从天然气消费体量来看,非居民用气量高于居民用气量。由于管道燃气存在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用气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因而非居民用气价格理应低于居民用气价格。在终端销售价格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对居民用气实行低价政策,非居民用气价高于居民用气价,违背经济规律。与天然气市场化完善的国家(如美国)相比,我国非居民用气与居民用气的终端价格明显“倒挂”,交叉补贴现象严重。由于居民用气涉及民生问题,

且调整程序相对复杂,因而与非居民用气相比,其改革进程相对滞后。本次政策出台意在理顺居民与非居民用气的门站价格矛盾,理顺后在门站价环节的交叉补贴问题消除。

我国不同地区 2017 年天然气用户均价(元/立方米)

20190227134558_m.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国天然气终端价(美元/千立方英尺)

20190227134558ol_m.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门站价到终端销售是否顺价?——居民终端销售价格的疏导需配合城市配气价格改革进行。关于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方面,各省(区、市)管道燃气配气价格和销售价格由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管理。居民用气定价应按《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的规定进行价格听证后实施。

本次政策明确居民用气的终端销售价格由地方政府自主决策具体调整幅度、调整时间等,调价前须按规定履行相关程序。2018 年如调整居民用气销售价格,原则上应在 8 月底前完成。此外,由于城市配气价格改革在各地同步开展,因此在本次政策强调各地需“降低一档气销售价格调整幅度,更好地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通过测算,居民对于天然气价格的敏感性较低,可以承受终端价格的提升。以南方和北方典型居民用户为代表(即年用气量分别为 300 立方米和 1500 立方米),就提高居民用气价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大部分居民家庭而言,提升居民用气价格(0.1-0.5 元/立方米)对于居民用气消费占比的增长十分有限(居民用气消费增量占收入比例的增量低于 1%);只有北方低收入家庭对天然气价格的敏感性较高(居民用气消费增量占收入比例的增量约 1-4%),此部分问题可通过地方政府补贴解决。

居民用气消费量300(立方米)提价幅度占收入比例的敏感性分析

20190228_090750_005.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居民用气消费量1500(立方米)提价幅度占收入比例的敏感性分析

20190228_090750_006.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的调整略滞后于门站价,在调整时间差范围内(2 个月左右)城市燃气企业居民用气业务的采购成本将有所上涨,但全国范围内 6~8 月份为天然气销售淡季,影响较低。此外,对于城市燃气企业而言,考虑到配气价格改革的叠加,居民用气采购提高的成本(即门站价提升)无法全部传导至终端,从而导致城市燃气企业在居民用气业务的毛差将有所减少。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相应上调,终端销售价格的交叉补贴问题仍需解决。从长远角度考虑,参考美国等天然气市场化高度发达国家的气价结构,随着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推进,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仍存在提升预期。

国家发改委宣布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涉及的气量只占国内消费总量的 15%左右,假设居民用气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例为 15%;年售气量 1 亿立方米,供销差率 4%;天然气居民、非居民用气的销售单价分别为 1.9、2.3元/立方米(不含税),天然气居民、非居民用气的采购单价分别为 1.4、1.7元/立方米(不含税);折旧等固定成本为 0.17 亿元;采购气源全部为管道天然气,采购价格按门站价执行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提高 0.3 元/立方米(不含税)。营业成本变为 1.94 亿元,较本次政策执行前增长 2.5%。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本次政策执行前相比,若样本公司全部承担上游增加的成本,即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不做调整,毛利下滑 13.6%,单方毛利下降 0.05 元/立方米,毛利率降低 2.1 个百分点;若样本公司将上游增加的成本全部传导至下游,即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上调 0.3 元/立方米(不含税),毛利下滑 0.5%,单方毛利无变化,毛利率降低 0.4 个百分点。

居民用气销售价格调整的敏感性分析

居民用气销售价涨幅(元/立方米,不含税)

20190228_090750_007.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发改委要求各地在审批、核准“煤改气”、燃气热电联产等项目时,须将已落实的气源规划或项目实施单位与天然气供应企业签订的供气合同作为前置条件,没有落实气源的项目不予批准,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今冬明春的天然气缺口究竟有多大?早在今年4月,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即表示,公司计划今年供气1070亿立方米,但社会需求达到1150亿立方米,存在80亿立方米的缺口。今年9月底10月初,中石油向一些民营LNG公司通报,如遇极端天气,全年供气缺口将达135亿立方米。

130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以往每年缺50亿立方米就是极值了,如果按照中石油的数据今年缺130亿立方米,将是去年的2-3倍,意味着冬春之季平均每个月的缺口是20-30亿立方米,这已经相当大了。”

作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不排除中石油通过强调气荒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但近期发改委在一个月之内连发三个通知强调保供,并且用不少篇幅强调煤制气和管道等具体项目。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这也正面印证了今年气荒的严峻程度。

北极星电力网主办,上海电力大学、上海航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燃气分布式委员会协办,北极星分布式能源网承办的2019第二届煤改气暨天然气分布式论坛将于2019年3月27-29日在上海举办,报名联系人:马老师 电话/微信:18712799210 QQ:1819358639。

2019第二届煤改气暨天然气分布式论坛——聚焦中小型高效、清洁的分布式热电联供

原标题:中国煤改气政策带来整体天然气缺口导致LNG价格上涨情况分析【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改气查看更多>天然气价格查看更多>燃气热电联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