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李强: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国网江苏公司在综合能源这块的工作。今天就综合能源服务的一些技术和综合能源的示范工程给大家做一个基础和实践方面的分享。
分享这个之前简单介绍一下,国网江苏电科院主要是做电网运行、电网重点示范工程的支撑、电网的故障处理,就是支撑电网安全生产的,同时有一系列的相当于重大的像综合能源、人工智能、新技术包括大数据等等的示范工程和平台的建设,也有相关的工作在里面。
今天分享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综合能源发展背景;第二,关键技术;第三,工程实践;第四,总结和展望。
第一,发展背景。
综合能源其实在国外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像欧盟的第六、第七框架,开展了微网多微网、泛州网络、智慧能源。加拿大,国家2010—2050能源战略:社区综合能源系统ICES。日本,氢能计划,覆盖全国的综合能源系统。美国,能源法案,综合能源计划。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国是非常重视综合能源发展的。
我国对这个发展重视度更高,2014年6月份,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提出“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个革命,其实这“四个革命”就是要我们在综合能源承接落地上多种的像增量配网、综合能源等等路径来实现。2016年11月份、12月份各发布了一个,《电力“十三五”规划》《能源“十三五”规划》,分别提出建设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构建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国网公司2017年10月份,提出《关于在各省公司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意见》,逐步在落地了,因为各个公司都成立了自己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对应的应该有一套专门的机构来落实对应的相关工作。各省公司做这个主要是以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和多能胡不为发展方向。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开展多能互补的技术研究、一些示范工程的建设,也是符合世界潮流和方向的,也符合我们国家的重大能源战略需求,也是国网公司目前工作的重点。
前面说到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我们觉得这个确实很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实践工作中面临很多困难的。因为我本人、包括我们团队、单位,都是承接到落地、到实践、到执行,就是一个执行层,不是决策大方向层,我的工作就是如何把领导决策下来的东西做成现实,做成能用的、做成好用的、做成可以经济更省的、更能够给大家提供服务的一个方向,因为前面有一个成果的总结,把那个拿过来梳理了一下,给大家先做一些技术方面的介绍,再到实践。
我们目前实践中碰到很多很多问题,首先,多能互补系统:多环节的耦合,无论从规划到运行多尺度的协调,目前很困难,困难在哪儿?对于电网来说我们很熟悉,电力系统的仿真,哪怕是新能源,风电、光伏进来都没有问题,我们现在都有相对比较准确的模型、预测的工具等等来解决这个事,至少在电网比较好的地方来实现电网的优化运行等等,但是综合能源进来之后,气网进来、热网进来之后这个问题很难的,为什么很难?和之前我们的电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大家所说到的,比如说我们电都是秒级的,要实现实时共用的平衡,但是对于冷热源进来之后就不是这个事了。比如说空调你打开之后电就上去了,但是房间的温度其实没有上来,它的热的时间力度跟电从这个形象上来说差别很大。因此,实践中发现跨能源网络的协调、规划和优化调度是实际工程中面临的比较困难的事,如何把这个解决好,家庭里面不一定做到,尤其到大一点的园区级或者到比较大的工厂级等等,是比较大的问题。
我简单介绍几点,这里有几个国网公司省公司以及政府的项目,目前有些已经结题了,也有一系列的成果,在3月21日也请了华北电力大学的刘院士做了鉴定,还得到了比较高的评价,后边会简单说一下。
技术难点1,多能互补多能耦合、多运行目标和多维不确定性,给我们规划带来很大的难题,结合实际是有很多优化的原则的,而且实际的布点也是符合优化结果的。但是在多能互补里面,不像100万机组、不像特高压电网的规划很多东西那么确定,这里面的复杂度,进来之后多维的不确定性之,使得我们做这类工程的时候,我到底要配多少容量,而且里面有电热转换、有气热转换等等,这些环节,他转换的约束条件、转换的效率等等,不同的地方资源的影响都会对我们建设的方案、建设的容量等等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这块是有对应的成果支撑的。
技术难点2,多能互补里面的动态过程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这里是什么问题呢,对电力系统来说静态稳定性等等,对应的仿真工具、对应的模型是相当完备的,包括潮流约束等等的计算。对于燃气和热力,我们也不是特别了解,但是这方面也配备了专业的人员,像热供应系统方面也有博士加入进来。我们相关专业人员耦合了一下,大家一块讨论这个事,发现燃气和热力动态系统,跟目前我们已经掌握的电网的动态特性差别很大,之后我们干这个综合能源系统的时候是要把三者,无论运行的优化还是规划的优化,其实三者是一定要耦合关系的,最后把它耦合之后,这个问题是很麻烦的,包括求解,这块也有一些初步的成果了。
技术难点3,多能互补一些动态的特性。现在存在的问题,系统间的扰动传播机理不清楚,很多时候到底燃气系统和综合能源里面气对电有什么影响,电对它有什么影响,电和热之间,比如在综合能源里面,燃气轮机怎么配?配完之后如果这侧故障了,对电供应的影响?很多东西我还是不太清楚的,也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目前觉得这几个方面的关键技术实际有一些成果,但是还是没有解决的。
第二,下面结合这些关键技术简单汇报一下我们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成果。
我们这个活怎么干的呢?2017年初接到了这么一个任务,国网也是我们江苏公司,做了一个“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这个服务中心要体现国家层面国网的新理念,本身这个中心里面有很多工程、有很多项目,这边要做成一个多能互补的示范工程,这个任务接到之后就很麻烦了。为什么呢?我们基本上算从零开始,第一件事要干什么?这个公司要怎么建、里面东西怎么配?第一件事要解决这个事,解决这个事的时候我们做了很多关于多能系统的建模分析、多能互补系统方法建立、多能互补的优化这方面的工作,最后我们做了一个区域能源的综合平台。完成了这个项目的可研等等,方案也经过多轮评审论证,基本上也都通过了,现在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也做了一下运行控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多能流混合时间分辨率建模,基于区间鲁棒规划联合决策的日前调度方法,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日内滚动优化调度方案。我们也做了一个多能互补的能量管理平台,因为底层的监测运行都是有工具的,但是在顶端的能量管理和优化算法实际现在也没有找到很好用的工具。
技术核心1: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设备及网络建模。主要是针对电、气、热各个系统的不同设备,建立了满足电网、热网、气网等等它的模型,这块是专业融合,也找了相关的团队和专家一起讨论,结合几个比较大的研究项目把它做出来。做了仿真分析,同时做了很多实验验证,相关的模型和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在工程中也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包括电网侧、网络侧包括电网的动态传输和综合能源的,尤其是热负荷的惯性,热负荷的惯性比较大,就是比较慢,我们电网的惯性相对比较小,包括负荷互补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
我们第一个成果,关于综合能源的规划,基于电网规划的思路,把综合能源的东西加进来,包括负荷分析,包括冷热电的负荷预测,以前我们做电力的时候是做电力和电量平衡,现在我们就要把冷热负荷加进来考虑另外的一些能源的平衡,这个平衡下结合我们对应的规划方案,确定我们对应的冷热电系统的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容量配置,再结合我们实际产品的一些型号来进行选。
这里面其实还要考虑到一些运行模拟,尤其在大电网里面,都是按照上限,比如这个机组容量是100万,就按照满发或者停机来考虑这块对应的容量包括输电的容量配置,包括一些稳定控制和装备的控制等等,在综合能源里面场景就会很复杂,我们就要考虑到他们交互模式之后看哪种情况下是它的运行边界,要满足它的运行边界下确定我们最优的规划运行方案。
目前我们完成了43个细分行业的负荷模型,也是努力朝商业这块发展,就是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商用的软件,能够给大家提供通用的工具,这块肯定提供的是辅助的,他会出若干个或者一个系列的规划方案,这个规划方案可以辅助我们做这块园区级的或者工厂级或者单位,像我们单位是300多亩的园区,在我们这个园区干这个活,就可以提供相对比较优化的方案。这块包括3大类、35种的综合能源细分关键设备模型。构建包含4类细分评价方向、12种评价指标的用户侧能效评价指标体系,可视化界面包含5种图表展示形式,8种规划方案评价指标。根据这些评价指标,评价出我们综合能源最后得分更高可能就更优。
核心技术2:关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工作。运行方面比较难的,像电网这侧我们很清楚,现在等于把这个冷热网、气等这块加进来之,我们其实不清楚,就是说我们原有的电网,比如说省级电网,刚才说EBS,现在已经升级到D5000系统,可以满足省级电网的运行控制,对于配网侧,尤其是微网侧也有对应的能量管理,但是它的很多管理实际上是满足不了,尤其是多种综合能源系统进来之后,其实很多运行控制是解决不了的,基本上有的是有地源热泵,加一个地源热泵控制进来,而且基本上不是协同控制。尤其是跟电耦合的,像配一个冷热电三联机组,耦合控制相当难,我们做了这块的尝试,电加进来,同时有电热等等一些转换、一些存储,有热存储、有电存储,这个系统之后相当于多时间尺度,电要保证它在秒级,就是现在实时平衡,热要保证他能够满足供热的,比如我们指标定为3%或者百分之几的偏差,要满足这样一个供热或者共能的偏差。我们主要是采用对不同的能量流采用不同时间分辨率进行建模的,刻画它的动态过程,通过这个动态过程解决它的动态差异。比如说电就用电网之前运行控制的这些需求,满足它实时平衡,热里面,比如有的是30秒,或者有的更长,或者有的短一点,能够对应时间采集它的信息,同时也要预控,就是预判它后面热能流的温度等等变化,对它进行热控,通过这个解决协调控制难题。
这是目前可以对外公布的成果。
1,做了电、热、气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平台,给我们提供的是系列规划方案。这个规划平台用起来这样,了解现场的实际冷热负荷、资源需求条件输入之后,可以基于建立的模型,出一个系列,优化规划方案供你参考,结合人工选择一个规划方案。
2,关于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管理平台。能源管理是比较难的,包括微网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微网的运行控制,像省级电网的EMS,每个高级应用直接江苏一直到浙江,用一些系统,策略算法差不多,可能有的参数调一下。微网里面好像每个工程都偏定制化,在综合能源里面做的属于顶层的应用,这个应用策略是结合具体工程做的,后面看能不能推广,比如参数能不能做成自适应,能不能有一定的通用性。
这是开发的两套系统软件,一是规划平台,第是综合能源系统的,在仿真系统测试了一下,现场在冷热源网系统部署的,我们现在使用的系统是一个小的综合能源示范园区用的。
第三,综合能源的实践。
在苏州同里,这个是同里古镇风景区,我们在同里古镇风景区大概50多亩地做了综合能源服务中心,这里面有各类的,相当于办公园区了,我们的目标是,以电网为中心,电能替代为重点,多种能源协同的一个能源互联网的示范区,这个示范区可以提供多种综合能源服务。这是示范区的一些项目,我们这个项目目前还有一些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示范,还处于一定的保密期。屋顶光伏、相变储热、光热发电、风力发电、地源热泵、光伏路面等这些东西都做了,这个地源热泵整个区域都是,通过这个构筑办公园区综合能源的系统。
几个关键装备。1,深冷液化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示范,把空气压缩成液体,实现能源的存储,同时过程中有冷热能的释放,这个冷热能我们综合利用起来,实现综合供冷供热的利用,这个有500千瓦的。2,光热发电,把热集起来,可以把热存储起来,也可以把热供的综合官网。3,我们国家重点项目做了电方面的可以实现配网调控的工具。这是做的冷热电协同控制,以清洁能源供应为方向,电为中心,电网为平台,实现多种能源的供应,在能源侧我们有各类核算能源,包括地热、压缩空气、各种类型的可再生能源,这块是电能的平台,下面有一个热能的供应平台,同时园区还有一个生活热水的管网能够同步建设,通过综合能源供应实现我们楼宇里面像冷热空调、热水等的综合供应,电能方面也满足各种电的需求,电上有交流、直流、混合等新的技术。
方案运行中,现在我们这个项目投运时间不短,有的在冬季有,夏季我们做了整个示范区不同项目的运行方案,在园区分三个模式,夏季供冷、冬季供热、还有过渡模式,通过几个综合能源的项目,目前来看是能够满足我们园区能源的综合供应的,很多本来电能转换的,现在可以通过冷热能源进行供应。
随着这个成熟,可能到能源物联网之后,可能很多智能化的更为成熟,大家就推广应用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期,全球贸易格局重塑。浙江政企抱团形成合力,既应对短期问题,也谋划长期转型。作为经济“血脉”的电力系统,通过加强电力数据监测分析,为各地政府制定政策、企业优化生产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在“世界超市”义乌,当地供电公司通过电力数据每日监测企业生产动态,结合企业对美依赖度形成多维分析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昇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昇辉科技”)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收购赫普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普能源”)85%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剩余15%股权拟使用1.65亿元(暂定价)自有资金及/或自筹资金通过股份受让方式取得。此次收购旨在整合双方资源
编者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定位,进一步理顺了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参与电力市场机制等问题。本报邀请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研究所对《意见》进行解读。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高速增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2426名,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670名,全国先进工作者756名。据北极星电力网不完全统计,电力行业约有200余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获表彰。其中,国家电网系统共有67名职工
4月29日,协鑫能科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度,协鑫能科实现营业收入97.96亿元,归母净利润4.89亿元。其中,扣非归母净利润2.94亿元,较上年上升190.83%。在行业同质化内卷严重的大背景下,协鑫能科取得骄人业绩,得益于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深入推进“双轮驱动”战略。2025年首季,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浙江省作为能源消费大省,正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用户侧资源的高效聚合与调控成为关键,而虚拟电厂作为聚合分布式能源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被赋予重要使命。浙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云—
4月25日,国电南自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90.3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6%;实现利润总额6.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7.68%;实现净利润5.82亿元,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0.14%。国电南自提到,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主
4月27日,重庆发展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重发能源公司”)揭牌仪式在渝举行。作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重发能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重庆在能源领域专业化整合和国企深化改革上迈出关键一步,为重庆市能源保障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重发能源公司的设立,核心目标在于借助市场化、专业化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近日,贝肯能源发布公告称,贝肯能源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陈平贵先生因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28日(星期一)上午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截至今年4月23日,控股股东陈平贵持有公司3048.07万
各种机缘巧合,参与过,也见过一些虚拟电厂软件。(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个人认为,从信息化角度,最合理的一个逻辑:虚拟电厂不是一个独立的软件,而是一个数字化平台的模块。系统论的视角看:虚拟电厂是负荷侧各种运营要素组合后,涌现出的一种资源调度和交易能力。为虚拟电厂而开发的虚拟电
为进一步推进福建省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近日,福建能源监管办主要负责人带队赴江阴工业园区,调研督导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建设运营情况。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增量配电园区内220kV盛华变电站及其集控中心,听取了变电站运行管理、线路互联互通等情况介绍,并就增量配电业务改革中电价机制、新能源
3月15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工信部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联合主办,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中国电力云平台、北极星电力网承办的首届园区智慧能源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园区、高校、企业等各界代表共200多人齐聚一
作为能源互联网核心结构的园区智慧能源,是中国未来能源互联网能否真正建成的基础。“能源互联网的基础物理架构物联网的建设初步成型,国家电网以三型两网的架构,把构建世界一流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很快就会成为席卷全球的能源互联网发展浪潮。作为能源互联网核心结构的园区智慧能源,是中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鲁刚在2019年首届中国园区智慧能源高峰论坛上作了《园区智慧能源发展逻辑探讨》的主题演讲。他从铁水项目产业链的需求出发,进行智慧能源服务的发展逻辑探讨。北极星电力网、电力头条APP将对大会进行全程直播,如需了解更多的会议直播,请联系微信号:136936261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谷延辉在2019年首届中国园区智慧能源高峰论坛分享了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案例。从金风科技亦庄园区的综合能源项目案例出发,介绍了其对智慧能源的理解,以及未来金风科技在智慧能源领域的展望。北极星电力网、电力头条APP将对大会进行全程直播,如需了解更多的会议直播
临港校区新能源微网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热水系统、多类型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微电网的控制运行系统、建筑能效的监测管理系统、智慧能源的管控系统等。上海电力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刘方博士在2019年首届中国园区智慧能源高峰论坛上讲到。同时,介绍了临港校区新能源微网示范平台、临港校区能
园区智慧能源是“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典型应用场景。江苏现代地产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秦国亮在2019年首届中国园区智慧能源高峰论坛上时表示,另外,他从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内容以及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数字化作了更加详实的介绍。北极星电力网、电力头条APP将对大会进行全程直播,如需了解更多的会议直播,请联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委会会长赵风云在2019年首届中国园区智慧能源高峰论坛为大家分享主题为《园区智慧能源服务的商业模式》的演讲报告。主要从怎样看能源转型、综合智慧能源的诞生、综合智慧能源的政策依据和技术支持、园区发展综合智慧能源的特殊性、当前试点项目的进展和问题、综合智
结合国家电网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实现园区智慧功能至少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融合:第一,能源流;第二,数据流;第三,业务流。“三流合一”是必须要实现的,实现多能源互补,以及区域电厂和微网服务的智能化。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光伏云事业部副总经理谢祥颖在2019年首届中国园区智慧能源高峰论坛演讲时表
园区智慧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储能的发展。北京友信宏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萌在2019年首届中国园区智慧能源高峰论坛上分享了能源互联网方面以及在储能上面的应用案例。北极星电力网、电力头条APP将对大会进行全程直播,如需了解更多的会议直播,请联系微信号:13693626116李萌:各位来宾,大家好
综合能源服务是面向能源系统终端,通过能源品种组合、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系统集成等方式,使能源消费客户受益或满足感得到提升的行为。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软件研究院院长杨志鹏在2019年首届中国园区智慧能源高峰论坛从项目案例出发,讲到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技制宜”
在能源电力供需格局持续演变的新形势下,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主力军,云南省秉持资源经济与能源产业“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加速推进能源全产业链建设,为绿色能源强省建设提供支撑。双轮驱动破解“三缺”矛盾记者在云南多地调研时发现,缺电、弃电和调节能力不足
4月28日,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青海省德令哈托素储能电站工程EC总承包工程项目招标公告。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西出口光伏光热园区的西部,该项目最终配置储能系统容量为150MW/600MWh(储能系统设备由招标人提供),其中集中式储能系统容量为100MW/400MW
以风为弦、以氢为谱,“捕风制氢”在河北张家口赤城变成了现实。近日,笔者走进京津冀首个全链条绿氢基地,探访自然之力如何转化为绿色氢能。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交会地带的赤城县,风能资源丰富。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河北分公司赤城制氢厂厂长袁建栋说,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5〕396号),包括宁夏太阳山氢氨谷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一期)、拉果错“零碳提锂”源网荷储示范项目、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等项目。详情如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
日前,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发挥合肥市新能源开发基础好和产业发展快等优势,加强统筹谋划和数字赋能,全面统筹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开发,逐步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绿色电力供给能力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5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氢能方面提出了建设氢能基础设施、发展柔性制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氢能轨道交通及航运、建设绿色燃料及储运加注等内容。在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中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政策解读。原文如下:《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政策解读一、制定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叠加极端天气的不可预测性,成都用能呈现出“终端需求快速增长、电力供给整体偏
2025年4月21日16时15分,成都市第六再生水厂一期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首个“光伏+再生水厂”示范项目,通过“水上发电、水下治污”的立体化布局,实现空间资源集约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志着成都环境集团在绿色低碳转型和环保产业创新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何投资“光伏
4月25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达750万千瓦以上,集中式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达33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5%。展望到2027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其中明确: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兆瓦级新型储能电站60座、装机总规模超100万千瓦,其中建成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5座。开展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行动。大力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重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4月21日-2025年4月25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新疆莎车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电站并网投运4月18日,新疆莎车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在完成“构网型”改造后,成功并网投运。作为大型光伏配套项目,原储能电站采用传统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