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2 专利技术分支情况
图1-2 燃料电池专利11月公开/授权的技术分布
1.3 申请人专利申请情况
将专利申请人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对标准化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数量进行统计,如图1-3所示。其中,丰田公司公开的专利为61件,发明授权公开39件,发明申请公开22件;LG和现代公司的专利公开数量均为28件,其中LG公司公开的专利中,有提及到通过人工智能单元来改变燃料电池堆工作条件的技术;松下公司、本田公司的专利公开数量分别为25件、17件。
图1-3 标准化申请人专利11月公开/授权排名
另外,在11月公开的专利数据中,申请人“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公开了19件与燃料电池相关的专利,并对其“带电粒子分离装置”通过了12篇发明专利进行了保护,在这些专利文本中提及到“电解质(例如质子膜)一直是制约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瓶颈,因此,发明了一种新型带电粒子分离装置”。
2、国内申请人专利公开情况
本文章按照国内整车厂、燃料电池企业和科研院所(校)对燃料电池相关机构进行分类,并选取了部分机构统计其在2019年11月的专利公开情况。
2.1 国内整车厂11月专利公开情况
国内整车厂在11月的专利公开情况如图2-1所示。其中武汉泰歌共公开专利共5件,格罗夫、中国一汽、中通客车均公开了4件专利,奇瑞汽车公开了3件专利。其他在11月公开了相关专利的整车厂还包括东风汽车、宇通客车、元城汽车等。
图2-1 整车厂11月专利公开情况
2.2 燃料电池企业11月专利公开情况
国内燃料电池企业在11月的专利公开情况如图2-2所示。其中,锋源氢能和格力集团均公开了10件专利,主要涉及燃料电池电堆等;雄韬氢雄和潍柴动力分别公开了9件和8件专利;势加透博公开的专利中,其技术主要涉及空压机;其他在11月公开了相关专利的企业还包括华能集团、众宇动力、氢璞创能、荣创新能、武汉中极氢能、兆业新能源等。
图2-2 燃料电池企业11月专利公开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2.3 科研院所(校)11月专利公开情况
燃料电池相关研究科研院所(校)在11月的专利公开情况如图2-3所示。其中,清华大学公开的相关专利较多,共9件,有6件为发明专利申请,主要涉及燃料电池电堆等。天津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均有4件专利公开,其中天津大学有两件发明专利授权。
图2-3 相关科研院所(校)11月专利公开情况
3、部分申请人及公开专利介绍
本月第3节将重点分析与燃料电池系统控制相关的专利,并对涉及到的主要申请人的专利技术分布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3.1 丰田公司
图3-1丰田公司11月公开专利技术构成
2019年11月,丰田公司在燃料电池领域共公开专利61件,主要涉及电堆、控制系统、整车等技术分支。
下文分析的丰田公司燃料电池系统控制相关专利的公开号为:US10486543B2、US10483572B2、DE112008003022B4。
3.1.1 US10486543B2——用于燃料电池车辆的电压控制装置
燃料电池车辆通常设置有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的作用有许多,例如可将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力储存起来或者在燃料电池电力供应不能时,将其电力供应到驱动马达上。在燃料电池车辆加速过程早期,通常使用二次电池的电力来驱动空气压缩机。如果二次电池SOC处于低水平或者其所处环境温度较低,会使得二池电池的输出受限,因此不能给空气压缩机提供充足的加速所需电力,使得燃料电池发电启动延迟以及驱动马达的加速时间增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将燃料电池设定在发电待机状态下来确保燃料电池车辆加速早期阶段的驱动马达驱动力,然而在此种情形下,可能导致二池电池因过度充电而发生劣化。
基于此,US10486543B2提出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车辆的电压控制装置,可确保在二次电池输出受限时的车辆加速响应性,具体为:
电压控制装置100包括燃料电池10、FC升压转换器20、FC继电器电路30、电力控制单元(PCU) 40、二次电池 50、控制单元60、二次电池继电器电路70、辅助电池105、空气压缩机MG1和驱动马达MG2等。
图3-2 电压控制装置100示意图
当控制单元60确定出能够从二次电池50供应到空气压缩机MG1的电力小于空气压缩机的加速维持电力下限值时:
方式一:控制单元60将车辆中的辅助机器(如辅助马达25、26,辅助逆变器23、23,加热器27等)设置为消耗状态,使得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力被辅助机器消耗以防止二池电池过度充电;当车辆作出加速请求时,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以减少辅助机器的电力消耗,并将此部分电力供应至空气压缩机MG1以使空气压缩机MG1加速(或者供应至驱动马达MG2);
方式二:控制单元60将空气压缩机设置为消耗状态(如增大旁通通道中阀的开度),使得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力被空气压缩机消耗以防止二次电池过度充电;当车辆作出加速请求时,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以减小旁通通道中阀的开度,使得从空气压缩机供应至燃料电池的气体量增加,以使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力增加,因此能够在早期阶段将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力供应至驱动马达,使驱动马达MG2的加速时间减少。还可以理解为,控制单元通过减少空气压缩机MG1的电力消耗并将此部分电力供应至驱动马达MG2,使驱动马达MG2的加速时间减少;
方式三:控制单元60使电容器41维持在升压状态中以防止二池电池过度充电,当车辆作出加速请求时,控制单元60将电容器41中的电力供应到空气压缩机MG1以使空气压缩机MG1加速时间减少,因此能够在早期阶段将燃料电池中产生的电气供应至驱动马达MG2中,使驱动马达MG2的加速时间减少。
通过上述控制,可有效防止二次电池过充以及确保燃料电池车辆良好的加速响应性能。
图3-3 US10486543B2控制单元控制流程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
3.1.2 US10483572B2——燃料电池系统中冷却介质的流量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
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由多个单电池层叠而来的燃料电池堆。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燃料电池系统在冰点下顺利启动,通常采用关闭冷却水供应泵,使得在冷却水不循环的状态下快速对发电部位进行升温(可参见专利JP2010186599A)。然而,位于电堆端部的单电池较难升温,若没有流经其他单电池的冷却水携带废热给端部单电池加热,会使得电堆整体上升至规定温度的时间变长,且电堆内部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图3-4 US10483572B2燃料电池系统示意图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US10483572B2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中冷却介质的流量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主要为:
(1)首先判定流向电堆内部的冷却介质循环流路(R1)入口处(P1)的冷却介质温度(即入口温度)是否在0℃以上:温度比较判定部610测定冷却介质循环流路出口处(P2)的温度是否在0℃以上,若小于0℃,则判定入口P1处的温度小于0℃;若在0℃以上,同时求出上次判定P2处温度为0℃以上到本次判结果期间的冷却介质流量,若该冷却介质流量能循环冷却介质流路一周以上,则判定入口P1处的温度在0℃以上;
(2)P1处温度为0℃以上时,调整冷却介质循环流路中的冷却介质流量:将冷却介质循环流路中的冷却介质流量调整为比通常流量(用于冷却燃料电池通常运行状态下产生热量所需的冷却介质流量)多;反之,则少。
图3-5 US10483572B2冷却介质流量控制示意图
具体地,当燃料电池在冰点下启动时,流量控制部620基于温度比较判定部610的判定结果,通过控制循环用泵440来决定冷却介质供给量,可参照图3-6。
图3-6 冷却水(介质)流量映射图
其中L1-L6为燃料电池100的温度小于0℃时使用;L7为燃料电池100温度在0℃以上时使用。L1-L6以随着燃料电池堆发热量增加而冷却介质流量增加的方式设定(但始终比通常流量小,防止冷却水冻结),以促进燃料电池100的热循环。L7中冷却介质流量始终大于通常流量(此时冷却介质不会发生冻结),以加快燃料电池的热循环,并使燃料电池快速上升至规定温度。
3.1.3 DE112008003022B4——燃料电池系统
在燃料电池中,如果内部流路中残留有生成水、冷凝水,则燃料电池在低温启动时,此部分水可能会发生冻结,从而导致气体流路堵塞或者电解质膜、隔板、阀等组件被破坏。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燃料电池运转结束后,向燃料电池内通入干燥空气来除去燃料电池内部的残留水,即执行扫气处理(可参考专利JP2007157621A)。然而,执行扫气处理是在燃料电池停止发电后利用二次电池中的电力来执行的。如果在燃料气体欠缺的情况下,同时在燃料电池停止发电后利用二次电池的电力来执行扫气处理的话,会造成二次电池剩余电量减少,从而缩短了采用二次电池作为动力源时的车辆行驶距离。
图3-7 DE112008003022B4燃料电池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DE112008003022B4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既能够在燃料电池停止运行后执行扫气处理,又能抑制二次电池电量的过多下降,具体为:
燃料电池系统具有电堆、二次电池、扫气处理单元、控制单元、空压机等。
首先,控制单元判断压力传感器P测得的值是否在气体欠缺阈值(气体欠缺阈值是判断为气体欠缺时的氢气剩余压力值)以下;
当压力传感器P测得值在气体欠缺阈值以下时,控制单元执行燃料电池停止发电操作并在缩短扫气处理所需时间的基础上扫气处理,以抑制二次电池电量的过多下降;
当压力传感器P测得值在气体欠缺阈值以上时,控制单元判断燃料电池是否为停止发电状态,若燃料电池已停止发电,则执行通常的扫气操作。
图3-8 DE112008003022B4控制流程图
扫气处理单元以通过空压机向燃料电池供给氧化气体的形式来执行扫气处理。此外,当压力传感器P测得值在气体欠缺阈值以下时,还可通过限制空压机向燃料电池供给的氧化气体量来执行扫气限制处理,以保障二次电池的电量不过多下降,确保采用二次电池作为动力源时的车辆的行驶距离。
3.2 现代公司
图3-9 现代公司11月公开专利技术构成
2019年11月,现代公司在燃料电池领域共公开专利28件,主要涉及电堆、控制系统、热管理等技术分支。
下文分析的现代公司燃料电池系统控制相关专利的公开号为:US20190356005A1、CN105280934B。
3.2.1 US20190356005A1——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燃料电池发电生成水并需将生成水排出到外部。实际上,生成水一部分可通过氢气或者空气的流动排出到外部,但还有一部分残留在燃料电池内部。尤其当燃料电池阳极侧存在大量水时,水可能会阻碍氢气的供应,致使燃料电池堆的发电性能降低以及内部组件损坏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采用将排气管连接到电堆阳极侧,通过打开/关闭净化阀,每隔一段(预定)时间将阳极氢气排出到外部(通过排出氢气的形式带出残留水)。但采用此种方式,阳极侧排出的氢气浓度较高(氢气浓度在60%-70%),可能存在爆炸风险;此外由于氢气的利用率下降,可能导致燃料电池系统效率降低。
图3-10 US20190356005A1燃料电池系统
基于此,US20190356005A1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准确预测燃料电池堆中的水量并在适当时间将燃料电池堆的水排出,具体为:
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堆、氢气供应设备、控制器以及排放-净化阀等。
控制器可以在燃料电池启动时或者在执行氢气净化排出燃料电池堆中的水后计算燃料电池堆的水量。在执行氢气净化后,燃料电池中的即时残留水量可以根据燃料电池堆的温度以及净化期间氢气的流速等变化来确定。然后,控制器计算预定时间段内的燃料电池堆的平均温度和平均输出功率,并基于平均温度和平平均输出功率值来计算出ti-ti+1时间段的最大残留水量,可参考图3-11。最大残留水量可理解为当燃料电池堆在预定温度下以预定输出功率进行操作时,燃料电池堆中的水量随着时间流逝而汇聚的值。
图3-11 最大残留水量与堆体功率、温度的关系图
控制器可以基于最大残留水量来获得燃料电池堆中的水增加量/减少量,进而获得此时燃料电池堆内的水量。如控制器可以通过将从ti-ti+1时间段内的水增加量/减少量△yi+1与时间ti处的水量Y(ti)相加,获得时间ti+1处的水量Y(ti+1),即Y(ti+1)=Y(ti)+Δyi+1。
控制器可以通过将每预设时间间隔△t的水增加量/减少量△yi+1与采用氢气净化之后的燃料电池堆内的即时水量相加,获得时间tn处的电堆水量Y(tn)。控制器基于实时检测到的燃料电池堆水量,确定该时刻是否需要执行氢气净化操作以将燃料电池堆内的水排出。
因此,通过上述步骤可在适当时间将燃料电池堆内的水排出,从而防止燃料电池堆的发电性能下降,同时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耐久性。
图3-12 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流程图
3.2.2 CN105280934B——燃料电池系统的驱动控制方法和系统
当燃料电池温度降到0℃以下时,通过加湿器供应的水以及反应生成的水可能发生冻结。当水冻结成冰后,其体积增大,会对膜电极组件等造成损坏且阻塞气体供应通道。因此,为了在冷启动后顺利驱动燃料电池车辆,需要减少燃料电池中的剩余水量。通常而言,减少燃料电池中的剩余水量可通过将驾驶期间的燃料电池中剩余水量维持在预定值(或预定值以下)或者在停机后通过吹扫除去。另一方面,燃料电池堆温度越低,则电堆出口侧的饱和蒸气压越低,会使得燃料电池排出的水量降低,剩余水量增多。剩余水量的增多可能会造成溢流现象(阴极生成的水流动到阳极侧)以及导致在冷启动时产生反向电压,致使碳载体发生腐蚀。(如下图所示,随着燃料电池堆温度的降低,燃料电池堆中剩余水量增加)
图3-13 燃料电池堆温度与剩余水量关系图
基于此,CN105280934B提出了一种通过调整阳极侧氢压力来改善冷启动性能的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具体为:
当燃料电池车辆处于冷启动模式下时,在车辆启动的时候监控外部温度。当监测到的外部温度低于0℃时,将燃料电池堆阳极侧的氢压力增大到最大值,即阳极侧压力-阴极侧压力=可允许的最大压力差(50kPa);随着燃料电池温度的上升,阴阳极压力差逐渐减小,当上升至50℃时,阴阳极的压力差仅为5kPa,此后燃料电池车辆正常驱动,将阳极侧和阴极侧的压力差维持在≤5Kpa即可。
在燃料电池车辆停下来后,若监测到室外温度低于0℃,则增大阳极侧的氢气压力,从而将阳极侧的剩余水移动到阴极侧,以减少阳极侧的剩余水量。
通过在车辆进入冷启动模式时增大阳极侧的压力差,可有效维持燃料电池电压的稳定性,从而改善燃料电池车辆的冷启动性能,减少冷启动完成的时间。另外,通过在车辆停止后增大阳极侧的压力差,可有效减少阳极侧的剩余水量,防止因冷启动期间阳极侧水结冰引起的碳载体腐蚀发生,确保燃料电池发电性能。
图3-14 CN105280934B阳极侧氢压力控制流程图
3.3 其他燃料电池系统控制专利一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广东宏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佛山市南海瀚和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对氢能车辆运营平台车辆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本次采购一批轻型燃料电池冷藏车,共计1000辆,分为三个包组,包组一为500辆轻型燃料电池冷藏车,包组二为300辆轻型燃料电池冷藏车;包组三为200辆轻型燃料
绿色工厂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速布局……作为海南自贸港的重要窗口,海口国家高新区大力培育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展现出绿色发展新气象。绿色园区建设引领发展2023年12月,海口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氢能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未来能源“领军企业”。东方氢能是四川省氢能产业链主企业,作为东方电气集团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深耕氢能领域15年,现已形成涵盖制氢、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及氢能综合应用的氢能全产
在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深刻转型的浪潮中,我国的氢能产业,尤其是绿氢领域,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一环,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被视为塑造未来产业格局中具有前瞻性和潜力的培育方向。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紧迫挑战,“加速构建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已成为国家层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四川省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该暂行办法适用于四川省内加氢站的规划、建设、运营等管理,有效期2年。该暂行办法所称加氢站,是指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储供氢装置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加强招引设计研发咨询、检验检测、供应链服务、数据服务和交易、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对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每年度按照年营业收入的1%给予最高30
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充分发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国际空铁枢纽优势,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产业市场需求大的优势,以建设“广东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广州市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1日,由上汽集团牵头、捷氢科技参与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基于先进技术的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建立起燃料电池纵向一体化研发体系及制造能力,圆满完成“商乘并举”应用推广1000辆任务目标。该项目在研发创新、生产制造、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中国石化14日宣布,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当日正式贯通,并将开始常态化运营。这条西部陆海“氢走廊”始于重庆,最终抵达广西钦州港,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将带动重庆、贵州、广西周边中短途支线物流应用场景,是我国西部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西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种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专利于2025年4月11日公布。专利摘要显示,具体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质子交换膜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东莞能源集团迎来氢能业务重大里程碑。2025年4月8日,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集团下属沙田加氢站颁发东莞首张加氢站气瓶充装许可证,这标志着沙田加氢站正式具备合法充装资质,为东莞氢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彰显了东莞能源集团在推动城市绿色能源变革中的引领作用。自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氢能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未来能源“领军企业”。东方氢能是四川省氢能产业链主企业,作为东方电气集团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深耕氢能领域15年,现已形成涵盖制氢、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及氢能综合应用的氢能全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种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专利于2025年4月11日公布。专利摘要显示,具体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质子交换膜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120kW金属堆燃料电池系统,在专业第三方认证机构TUV北德的审核下,成功获得由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颁发的ECER10标准认证证书通过E-Mark认证,标志着未势能源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在电磁兼容性(EMC)、电气安全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均已满足欧盟严苛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外媒报道,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特赦氢能重卡制造商尼古拉(Nikola)创始人特雷弗米尔顿(TrevorMilton),此消息一出引发轩然大波。2014年,特雷弗·米尔顿创立尼古拉公司,宣称要颠覆传统卡车行业,用氢燃料电池技术打造“零排放重卡”。2020年,尼古拉借壳上市,市值一度飙升至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重卡热管理系统。该专利于2025年4月1日公布。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重型汽车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重卡热管理系统,包括高温冷却模块、低温冷却模块、电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正以前瞻性战略眼光系统布局未来能源产业,构建“传统能源清洁化+新兴能源规模化+跨界融合创新化”的三维发展体系。截至2023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7.9%,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新能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6日,由中国氢能联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盛大开幕。氢辉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辉能源”)携第二代MW级BriLyzer-R200Gen2PEM电解槽、BriLyzerAEM电解槽新品等产品首次亮相,全面展示公司在绿氢领域的技术领先和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5日,北京市昌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对区级出台的稳增长、美妆、氢能、机器人等政策及时进行项目核准及兑现工作,目前已兑现支持资金1.5亿元,资金惠及企业345家次。报告指出:2024北京氢能产业方面:北汽福田2000台/年产能氢燃料商用车基地建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3月21日,北京市昌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昌平区促进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措施实施细则(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指出: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的“卡脖子”工程突破,鼓励各类主体或创新联合体面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3日,中国石化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7万亿元,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489.4亿元,每股盈利人民币0.404元。公司注重股东回报,预计全年派发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0.286元(含税),与回购金额合并计算后年度利润分派比例达到75%
3月23日中国石化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业绩要点✧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7万亿元,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489.4亿元,每股盈利人民币0.404元。公司注重股东回报,预计全年派发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0.286元(含税),与回购金额合并计算后年度利润分派比例达到75%。✧油气当
绿色工厂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速布局……作为海南自贸港的重要窗口,海口国家高新区大力培育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展现出绿色发展新气象。绿色园区建设引领发展2023年12月,海口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氢能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未来能源“领军企业”。东方氢能是四川省氢能产业链主企业,作为东方电气集团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深耕氢能领域15年,现已形成涵盖制氢、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及氢能综合应用的氢能全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四川省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该暂行办法适用于四川省内加氢站的规划、建设、运营等管理,有效期2年。该暂行办法所称加氢站,是指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储供氢装置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加强招引设计研发咨询、检验检测、供应链服务、数据服务和交易、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对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每年度按照年营业收入的1%给予最高30
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充分发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国际空铁枢纽优势,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产业市场需求大的优势,以建设“广东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广州市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1日,由上汽集团牵头、捷氢科技参与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基于先进技术的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建立起燃料电池纵向一体化研发体系及制造能力,圆满完成“商乘并举”应用推广1000辆任务目标。该项目在研发创新、生产制造、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1日,海马汽车携旗下氢燃料电池汽车7X-H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该车由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合作打造,具有动力强、续航长、补能快、零排放、高安全等特点,搭载了全球领先的丰田电堆系统和70MPa高压储氢罐,一次加满氢气仅需3-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百公里氢耗低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0日,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大连市拟推荐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公示的公告。其中氢能项目包括: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和250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装置。原文如下:关于大连市拟推荐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公示根据《市发展改革委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研制制氢加氢环节涉氢产品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公开招标。公告显示,要求研制碱性电解槽、氢化物储氢材料、氢燃料电池车辆加注协议、加氢软管与软管组件等国家标准,开展调研分析,形成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或送审稿。详情如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攀枝花交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关于攀枝花数智交通物流产业园项目氢能源车辆采购公告,公告显示,需采购30辆49T氢燃料电池牵引汽车。攀枝花数智交通物流产业园项目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片区的炳草岗四单元中北部,该项目用地面积26711.66㎡,总建筑面积267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120kW金属堆燃料电池系统,在专业第三方认证机构TUV北德的审核下,成功获得由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颁发的ECER10标准认证证书通过E-Mark认证,标志着未势能源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在电磁兼容性(EMC)、电气安全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均已满足欧盟严苛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