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政策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创新基础设施”的解读

2020-07-03 12:02来源:《能源评论》作者:王伟关键词:新基建数字新基建电力新基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创新基础设施”的解读: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要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

创新基础设施:水面下的冰山

来源:《能源评论》 作者:王伟

在茫茫的南极大陆,移动的冰山看起来雄伟壮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解释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浮在水面上。对“雄伟壮观”的新型基础设施而言,创新基础设施或许就是那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即使被纳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其抛出橄榄枝者,也少于其他两类基础设施。

有哪些技术值得期待

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其中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截至目前,对创新基础设施进一步的项目划分并未出现,这让大多数人仍然不清楚其具体内容。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也是其中一员,他曾对媒体表示,赞成发展人工智能、“中国芯”以及改造配电网等举措,但对于一些前沿概念比如大数据、云计算,他的观点是不能匆忙建设,“需要真正研究清楚后再来办,不要炒概念,不要被一些所谓专家忽悠”。

就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来看,我国已发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据赛迪顾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已布局55个国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学科领域来看,已从传统的物理学、天文学向资源生态环境、生命健康等方向扩展,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等成为重要内容。

就能源行业而言,创新基础设施同样重要,大数据平台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通用技术。

2014年,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启动了能源大数据项目建设,目前已确立了能源大数据的知识理论框架体系和数据体系,未来将以相关研究、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果为基础,从时间维度和空间布局上探索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保障生态环境质量的能源综合发展战略,助力我国能源与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

据项目负责人田亚峻介绍,目前已经建成了能源空间管理应用技术平台(Esmart),实现了全国任意区域的泛能源互联互通数据,还有成功案例和视频教程可供下载。在他看来,类似的平台需要在数据融合、平台搭建和模型建立等几个方面不断打磨,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独家的“护城河”。从技术角度,无论是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关联、挖掘和应用,都需要一套高效的体系架构来支撑。

伴随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智慧能源网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底层技术对于产业格局的影响也得到各方关注。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张雷表示,到2050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将在发电领域成为新的煤炭,动力电池和氢燃料将成为新的石油,智能物联网将成为新的电力网络。

目前国内的不少能源企业纷纷宣布要成为能源互联网企业、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横跨能源行业的开源软件平台,类似于苹果手机的iOS,也将成为行业竞争的制高点。

新能源汽车也被寄予厚望。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徐和谊在提案《以汽车为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表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智慧交通网的终端平台、电力互联网的储能平台、智慧生活的连接平台和动态物理空间的赋能平台。在其背后,电池材料的升级、电力电子器件的换代更是业界应该大手笔投入研发的领域。以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碳化硅为例,“新基建”涉及的5G、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都是其目标市场。原因就在于,碳化硅不仅体积变小,而且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运行电压及开关频率,堪称功率器件领域的新秀。据市场研究机构Yole预测,2024年全球碳化硅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泰科天润半导体公司CEO陈彤表示:“碳化硅是一个新的产业机会,给了中国功率半导体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在新技术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反应一定要快。”

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同样不容忽视。“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实验装置”已被纳入“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2019年10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作为项目法人单位研制的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开工。

在城市燃气领域,如何解决峰谷调节、安全运行一直是一个难题。日前,由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申能集团申请的“面向城市智慧燃气的数据融合和优化技术”,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据了解,华东理工大学-申能能源大数据研究中心利用“AI+大数据”技术,将全上海市划分为154000个网格,实现680多万燃气用户以及2万余千米燃气管网的大数据综合利用,不仅构筑了一套全方位的城市能源安全“防火墙”,而且可以精准解决供需匹配问题,实现按需调整供气流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表示,智能燃气是上海“十三五”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专项,也是智能化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智能化,提升管网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拓展新的服务模式,树立行业应用示范。

有哪些模式等待突破

众所周知,创新基础设施的公益属性强于商业属性,具有商业模式不明、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如何形成产业生态、创新发展模式或将决定项目的成败。

在业内专家看来,创新基础设施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密不可分,不可能由企业全部自行解决。在素有“大国重器”之称的能源行业,政府对创新的引导作用尤其明显。

2019年12月27日,由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发起,国家电网辽宁省电力公司建设的东北首朵“能源云”东北能源大数据中心在沈阳揭牌。未来,东北能源大数据中心将以辽宁沈阳为中心,集聚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能源行业数据,利用电网覆盖和信息通信等优势,发挥电力系统在能源汇聚、转换、消纳过程中的枢纽作用,打造出数据广泛汇聚、资源融通共享、服务优质高效、技术安全可靠的“能源云”体系,为东北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能源支撑体系。

2019年3月25日,由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牵头组建的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注册成立。经国家信息中心授权,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独家建设运营“国家信息中心能源大数据中心”,通过整合国家政务信息工程中的全国性跨部门数据资源,以及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结算数据和会员企业数据等资源,打造具有行业特色和竞争力的能源大数据资源库。

创新知易行难。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作为具有数字经济特性和强烈外部溢出效应的一环,创新基础设施具有“乘数效应”,既需要超前部署,也要注意与产业升级无缝连接,避免成为“花架子”。一个可行的思路就是,通过整合相关资源,搭建一个贯通产学研用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从核心技术到应用场景,从技术研发到商业模式的共生共赢。

储能领域尤其需要这样的探索,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海生建议,以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研发中心为依托,联合储能行业的相关单位,筹备成立国家储能技术与产业中心,聚焦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热、飞轮储能、电池储能等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创新突破。

相关部门也在行动。4月29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发布《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简称《举措》),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举措》从优化总体布局、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深化项目管理改革、营造有利环境、完善支持机制等方面提出若干措施。比如,对自由探索和颠覆性创新活动建立免责机制,宽容失败;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完善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体系等。

尽管如此,相关机制仍有待明确。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有可能也应该参与到创新基础设施领域的研究中来,目前的难题是虽然有想法,但是缺乏推动的资源和路径。对此,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建议,把重大科创平台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来对待,并纳入政府专项债的支持范围。

对于吸引不同市场主体的参与,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 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技术能力,其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创新,鼓励市场主体特别是前沿科技企业参与尤为重要。”他认为,“‘新基建’要进一步吸纳市场主体深度参与,也包括通过PPP模式提高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新模式逐渐成为共识。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新基建”的投资模式——“创新投资建设模式,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强化服务。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为投资建设提供更多便利。”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有着足够的驱动力。正如上述《举措》提出的,要“积极推动与各行业设立联合基金,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科学问题。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支持社会各界设立基础研究捐赠基金”。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的观点则更加明确,他建议“新基建”投资政府最好不要直接插手,交给企业和市场选择才是明智之举。

在中国的能源电力行业,有些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未来,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在“无人区”中创新。唯有不断打磨科技之剑,夯实创新之基,方能让创新基础设施发挥头雁效应,让“国之利器”不断涌现,让中国经济这架大车行过难路,行稳致远。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建议,要以智慧城市来高效推动“新基建”,通过建设可持续的智慧城市,让“新基建”更绿色。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基建查看更多>数字新基建查看更多>电力新基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