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升液氢只有70克,而能量密度却是普通汽油的3倍,可以用于航天、航空等高速运输工具。
作为清洁的二次能源,氢能可以广泛应用在燃料电池车辆、发电、储能等领域。规模化储存的特性让它可以部分替代石油和天然气,对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等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已逐步走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追逐的能源新宠。
氢能有多重要?“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将占10%-15%,成为我国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可以带来十几万亿的新兴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这样说。
“氢能热”已驱动国际大牌石油公司试水,中国石油公司自然也不甘落后,但石油公司能玩转氢能吗?
日前,在中国石化举办的氢能战略研讨会上,多位院士和专家、企业主们就此展开热议。
“成本高、运输难”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全国加氢站达到1万座以上,交通运输、工业领域将实现氢能的普及应用,燃料电池达到520万辆/年,固定式发电装置2万套,燃料电池系统产能550台套/年。6000万吨氢利用,可减排约7亿吨二氧化碳。
目前制氢的主要来源: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物制氢、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等。
制取氢的经济性如何呢?根据业内人士测算,不同原料制取一公斤氢的成本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解水制氢48.27元;煤制氢26.32元;天然气制氢28.11元;乙醇制氢27.6元。其中,化石燃料制氢与工业副产制氢以较低的成本占据制氢结构的主体地位。但化石能源面临着碳排放问题,未来碳捕捉技术有望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也会增加制氢成本。
“低成本制氢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大钊指出。现实是多数制氢成本方式还不具备竞争力。比如,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的测算,燃料电池车用氢成本控制在40元/公斤才有竞争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专家指出,未来可再生能源可能会变成制氢的主要方式,在经济性上将明显强于化石能源。
虽然氢气很轻,但储运起来并不轻巧,也是氢作为能源最大的应用难点之一。目前主要有液氢、高压氢瓶、金属储氢、有机化合物等储氢模式。氢液化能量消耗比较高,高压瓶储运价格相对低廉,但主要适合中小量氢的储运,是我国目前主要储氢方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衣宝廉等业内人士建议,对于长距离、大规模运输氢应探索天然气管网运输。
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卡脖子”
让院士们担忧的是,目前“卡脖子”问题分布在氢能产业的各个环节,从制氢、储氢到加氢,亟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技术瓶颈是导致氢能产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特别是氢储运、燃料电池及电解技术均亟待突破。”彭苏萍说。
总体上看,国内氢能产业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干勇说,一些与氢相关的关键材料都与国外存在差距,比如,氢密封材料、低温金属材料、高效冷绝缘材料等;燃料电池方面,耐久性寿命比国外产品要短;在储氢环节,车载储氢罐与国外具有一定差距,还达不到完全工程化。还有固定式、移动式的氢气存储装置、加压和加注设备,这些零部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还要形成技术规范和标准,达到批量化、商业化的应用;加氢机和氢气压缩机,燃电电池系统检测和氢气检测和国外差距都比较大。
干勇举例说,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膜电极,是燃料电池里最昂贵的部件,以1000套的生产能力来算,膜电极占78%的成本,即使到50万套也占62%。我国制订了支持膜电极发展中长期计划,但有些指标没有达到,投入不够,大型企业的介入也不够。
彭苏萍进一步指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乏对氢能全产业链的深入研究,没有经历过规模试验、数据收集、技术改进、经验积累等阶段,基础研究数据和成果经验缺乏,亟需构建产业链和关键材料自主核心技术体系及标准。
可参与全产业链
敢玩氢能得有底气,石油公司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是资源和成本。彭苏萍说,石油企业是油气资源的上游生产者,本身拥有资源,具备以相对较低成本生产氢气的条件,目前,利用油气制氢的成本略高于煤,是电解水制氢成本的1/3到1/4。
其次是庞大的加油站网点。氢能目前更多应用在车用燃料电池上,但是建一座加氢站的成本都要上千万元,而石油公司遍布全国的加油站,直接就地利用,加氢和加油共建,或者加油、加气、充电和加氢混合,可以省下不少钱。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在开展这些业务。
最后是横贯南北的天然气管网。氢的储运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也是关乎氢能成本的关键因素,地下数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网,可以规模化运输氢,对石油公司来说是一大优势。
中国石化是国内较早涉足氢能的石油公司,先天的优势加之领导层的重视,这两年得以快速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张玉卓介绍,目前中国石化每年氢气的产量约30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左右。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目前已建成若干油氢合建示范站。
也就是说,无论是上游制氢还是中游或者下游的应用,氢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石油公司均可参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还处于培育阶段,需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来承担示范任务,担当产业排头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苏义脑说。这对家底丰厚的石油公司的来说,也是一大优势。
但氢能产业发展方向如何选择、发展路径如何优化、发展时机如何把握,仍然存在疑问甚至争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连云港中远海运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装公司”)成功中标国内200m液氢接收容器项目,中标金额达千万,标志着特装公司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月10日,国内首架吨级液氢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日前在当地试飞成功。这是陕西在液氢应用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据介绍,此次试飞的是吨级液氢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地点位于凤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交大低温液氢试验基地内。试验由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领衔,试飞的无人机由陕西、北京
近日,杭氧股份在投资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四年前便前瞻性地布局氢产业研究,在氢产业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特别是在氢液化、液氢储运,如液氢罐、液氢泵、氢压缩机、液氢阀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此外在氢利用方面,公司在运营6000千克/天加氢站并承建了国内日加氢量规模最大的“氢电气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2月10日,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富氢能”)与德国WankelAviationGmbH(简称“Wankel航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低空经济领域的氢动力系统研发与液氢应用技术展开深度合作。这一合作标志着中德两国在氢动力飞机技术领域的强强联合,推动绿
近日,在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国富氢能)、LindeHydrogenFuelTechGmbH(下简称Linde)、杭州能巨低温设备有限公司(下简称杭州能巨)三方高层的见证下,国富氢能与杭州能巨(LindeHydrogenFuelTechGmbH中国区授权代理商)签署重要合作协议,双方将引进Linde在液氢加氢站领域的先进
近日,新疆阿克苏市绿电绿氢液氢储氢项目设计竞争性谈判公告发布,项目资金900万元,建设规模:化工园区300亩用地厂房及相应的公用工程和配套设施。
近日,北极星氢能网获悉,齐鲁氢能(山东)发展有限公司氢能一体化项目正在进行试生产,今年年初将投入运营,项目全部达产后,其将成为国内第一大液氢供应商。项目总投资5.5亿元,主要生产高压氢气和液氢,该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其中一期年产液氢3300吨、二期年产液氢9900吨,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1月8日,中山低温院液氢综合性技术研究及试验基地项目正式获得批复立项。项目将建设国内首个民用液氢试验基地,打造大湾区大型液氢综合性试验中心、液氢技术标准化中心、液氢装备质量检测中心,引领液氢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前沿。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三十亩,其核心建设内容涵盖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1月9日,国内首个液氢驱动的吨级eVTOL无人飞行器由陕西同尘和光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尘低温”)在陕西宝鸡凤翔高新区成功试飞。此次试飞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同尘低温在液氢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更为我国液氢商业化和低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本次试飞由同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月7日表示,为贯彻《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建设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北京市批准发布94项地方标准,其中首次制定61项、修订33项,其中涉及氢能产业发展1项。北京市制定全国首个《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液氢加注规程》地方标准,规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液氢加
1月7日,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工业应用项目工程施工一标段中标结果公示,中标人沧州渤海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投标人报价1.50%,合同估算金额805万元。招标范围:沧州分公司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工业应用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
近日,上海石油布局在长三角“氢能走廊”上海青浦兴路油氢合建站建成,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取得气瓶充装许可证后,可为氢燃料电池车提供加氢服务。上海石油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通过油氢合建站与氢能应用场景联动,积极探索氢能源供给发展新模式。自2019年以来,已建成4座、投运3座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首座油氢合建站——平霄路综合能源服务站,自2021年底投运以来,一年多时间,日加氢量由最初50公斤增至目前逾1100公斤,已接近设计最高产能。据公交运营公司数据显示,1公斤氢气可减少碳排放15公斤,平霄路站的加氢量相当于1500棵树的吸碳量。据了解,在今年6月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一季度,上海石油积极服务长三角“氢走廊”建设,3座在营油氢合建站累计服务氢能源车辆1.8万车次,供应氢气110余吨,供应量同比增长150%。目前,上海石油服务的氢燃料电池车以轻型物流车、重型卡车为主。他们不断优化服务,提升现场氢气加注效率,2座油氢合建站24小时营业,做到车辆
加氢站,作为氢能燃料电池车的首要基础保障性设施,同时也是制约氢能车发展的关键之一。自2021年以来,国内加氢站建设开始提速,据势银(TrendBank)数据显示,国内现建成加氢站数量已超过350座。(来源:微信公众号“势银能链”ID:energylink)不过,国内已建成的加氢站处于实际运营状态的却不在多数
3月31日,北京南部首座油氢一体站青云店油氢合建站正式投入运营。大兴区作为京津冀氢能示范城市,倾力打造氢能源应用场景布局,截至目前已经完成4座加氢站建设。分别为2021年建成的全球最大、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海珀尔加氢站,及2022年由大兴区城管委牵头建设完成的3座油氢合建站。此次投入运营的中石
广州(洛阳)工程参与设计的川维化工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燃料电池供氢项目于近日顺利建成中交,不仅标志着该公司在拓展氢能全产业链中取得新进展,而且再次验证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气纯化成套(S-PSA)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近年来,该公司始终聚焦总部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把发展氢能作为推进业务
10月21日,由厚普股份参与承建的中石油广东佛山罗格加油加氢合建站完成首车加注,标志着中国石油公司在广东地区的第一座加氢站完全具备加氢条件,厚普股份助力广东地区又一座加氢站正式建成,开启了广东中石油的氢能时代。中石油广东佛山罗格加氢站设计加氢能力500kg/d,该项目由厚普股份旗下厚普装备
近日,上海燃料电池网约车正式投入运营,80辆上汽大通MAXUSMIFA氢上线享道出行平台,首批车辆将以虹桥机场为中心,在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加注氢气后,投入运营。由此,上海成为全国首批常态化运营燃料电池网约车落地的城市。燃料电池网约车拥有清洁高效的优势。此次投入运营的MIFA氢属于高端氢燃料
近几年,传统油企屡屡“破圈”,陆续利用加油站增设加氢、加气(LNG)、充换电站,综合加能站开始陆续进入大众的视野。闻不到汽油味、遍地郁郁葱葱的绿植、头顶上空被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覆盖……见多识广的老司机们,这样的加油站你来过吗?在常州花木之乡嘉泽镇,就藏着全国首座碳中和加油站——中国石
7月4日,佛山市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发布关于加氢站省级建设补贴拟发放情况的公示,其中对广东顺德五沙加氢加油合建站补贴250万元。详情如下:佛山市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关于加氢站省级建设补贴拟发放情况的公示根据《佛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1年加氢站省级建设补贴资金的通知》(佛财行[
近日,上海首座35/70MPa油氢合建站在青浦落成,为氢能源乘用车的普及创造条件。新落成的青卫油氢合建站位于青浦区沪青平公路1538号,采用二级加氢站模式建设。站内配备加氢机2台,氢气日加注量可达1000公斤。据悉,70MPa的高压氢气市场需求将会逐渐得到满足,乘用车只需5分钟左右加满氢气,即可续航60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月17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平台发布《乌苏市30万吨/年氢制绿色甲醇产业化示范项目勘察终止公告》。公告显示,因项目发生重大变更,本项目终止。据了解,该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项目计划建设2.47万吨绿氢/年、30万吨绿色甲醇/年生产线及配套附属设施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威孚伊特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魏力,注册资本1213.6万欧元,经营范围包含: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储能技术服务;特种设备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威孚高科(000581)、VoithHySTechGmBH共同持股。据悉,威孚高科是一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连云港中远海运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装公司”)成功中标国内200m液氢接收容器项目,中标金额达千万,标志着特装公司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近日,我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中国石化广西石油南宁振兴站完成联调联试,产品经第三方检测,达到燃料电池车用氢标准(GB/T37244-2018),成果进行燃料电池车首车商用充装。南宁振兴站采用的分布式氨分解制氢技术由石科院自主研发,具有中国石化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此外,项目采用的主要加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型储能与新能源”专项指南建议的通知。征集范围重点聚焦氢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先进核能、生物质能等领域,以及其他前沿和颠覆性技术领域。原文如下: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型储能与新能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决有力保障能源供应,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国华电总装机容量2.21亿千瓦,境内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2.9%,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达73.8%,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推进低碳转型,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一是绿色发展加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庆铃股份公司快速拿下湖北氢能源商用车大量订单,49T氢能源重卡已顺利发运湖北。环保与经济性优。该车利用燃料电池将氢气和氧气结合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机,排放物仅为水,环保无污染。同时运营成本较低,氢燃料成本较柴油节省30%-35%,维保成本仅为燃油车的30%,且燃料电池系统
2月14日,中铁二十二局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梁在中铁二十二局总部与北京嘉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谋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氢能源及氢燃料电池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涵盖技术研发、项目示范推广、人才培养
近日,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天环境”)召开2025年氢能业务战略部署会。会上,博天环境正式明确集团氢能业务“12345”战略与制胜密码,提出“百亿”市场目标:至2035年,公司氢能业务年营收突破100亿元,跻身全球氢能领域领军企业行列。当全球低碳进程加速至读秒时刻,博天环境正以战
2月14日,随着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清水营制氢厂两个系列5台电解槽成功并列运行,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产业实现安全稳定连续运行8个月绿氢累计产量突破500万标方。2月8日,国华投资(氢能公司)达到最高日产氢量5.17吨,连续两个月绿氢产量稳定在100吨以上,不断刷新国家能源集团绿氢产销新纪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月12日,中山市政府官网发布了《中山市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氢能方面指出: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揭榜制”“赛马制”等组织方式,对标国际领先水平,以产业化为导向,围绕风电、光伏、氢能、核能、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