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里日韩品牌如日中天,欧洲的车企巨头们仅有一款奔驰的GLC FC作为门面,颇为寒碜。实际上,奔驰这位内燃机汽车的发明者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同样一马当先,并为之倾注了30年的心血。
(来源:微信公众号“氢云链” ID:qingyunliankeji)
早在1988年,戴姆勒工程师就提出使用在航空航天上的PEMFC应用到汽车上,1991年进入实践阶段,并在短短3年时间里开发出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PEM燃料电池汽车。时任戴姆勒-奔驰集团技术研究主任的赫默特·韦乐自豪地提出:“我们处在一个新纪元的最前头,可以与戴姆勒和卡尔·本茨制造的第一辆以内燃发动机为动力的车辆的时代相比。”
对比本田、丰田及现代等车企,在30年的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过程中,奔驰实现了PEM燃料电池汽车从0到1的突破,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快速地实现了“运堆”到“运人”,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为行业指明了方向;不局限于一类汽车,在轿车、SUV、大巴、货车上都进行了尝试;从气态氢、甲醇重整到液氢,尝试了多种氢气存储的方案。这显示了“汽车发明者”的雄厚实力与行业担当,也显示了在新技术路线的探索上,奔驰并没有像日韩企业一样快速抓住技术发展重点方向并全力以赴地推进技术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奔驰中止了燃料电池乘用车项目的开发,商用车项目则选择与沃尔沃合作进行。奔驰从燃料电池领域的拓荒者、引领者,到被边缘化甚至暂时退出市场竞争,其过程令人深思。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现阶段主要以商用车为主,燃料电池乘用车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技术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后,中国将很可能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除了日本丰田与韩国现代之外,奔驰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历史同样值得借鉴,甚至能够为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在缺乏参考对象之时,应如何探索一个陌生的领域,并避免被后来者边缘化甚至淘汰?
●1、1994年:NECAR1,起点●
1994年4月13日,戴姆勒-奔驰公司邀请国际媒体来到位于德国乌尔姆的新研究中心,并向记者们展示了奔驰首款为日常使用设计的燃料电池的汽车——NECAR。
NECAR 1基于梅赛德斯·奔驰MB 100面包车打造,在发布之前已经行驶了数千公里。
这辆车更像是一个移动实验室,而非适合日常使用的汽车。燃料电池系统由巴拉德的十二个燃料电池堆栈组成,输出为50kW,总重量达到了800KG,这个数字在现在看来是难以想象的。储氢罐、电子控制装置、压缩机、冷却系统,再加上许多测量仪器,充满了整个货厢,几乎没有其他多余的空间——这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起步时期一模一样。
储氢罐以30MPa的压力容纳150升的压缩气体,能够提供130公里的续航。电动机的功率为30kW,使NECAR 1的最高时速为90km/h。
这是PEM燃料电池汽车的第一次实践,由“汽车发明者”践行确实独有一番意味。1991到1994年3年间实现从0到1的突破,实属难能可贵。
●2、1996年:NECAR2,进步明显,轰动世界●
1996年5月14日,戴姆勒-奔驰向公众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带有燃料电池驱动的乘用车NECAR2。NECAR2使用了V级轿车作为平台,并搭载了45 kW 的电动机和50KW的燃料电池系统。
该车对比NECAR1有了明显的进步。
电堆方面,NECAR 2中的燃料电池系统在尺寸和体积上都减小了。两个由150个单体组成的电堆替代了NECAR 1的12个电堆,仅重约270千克,是先前产品的三分之一,同时保持了一样的输出功率。
在储氢罐方面,两个140升的氢气罐位于车顶,将整车的续航里程扩大到250公里,同时提供了6个乘员的空间——对比NECAR 1狭窄的空间有了巨大的进步。同时,该车的最高时速能够达到110公里/小时。
NECAR 2的展示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纽约时报》称NECAR 2是“零排放驾驶的突破”。路透社称其为“对于戴姆勒和巴拉德而言是巨大的进步,戴姆勒和巴拉德在不牺牲功率的情况下将电池减少到其原始质量的不到五分之一。”
有评论认为,“戴姆勒宣布的燃料电池时间表是比美国能源部计划至少提前四年。”
NECAR 2显示了奔驰强大的研发实力,在短短两年间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程产品的巨大跨越,实现了从“运堆”到“运人”的跨越,验证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可行性和可用性,引领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
●3、1997年:NECAR 3,甲醇重整●
1997年9月10日,NECAR 3在法兰克福车展亮相。该车基于A class轿车平台设计,是世界上第一款车载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汽车。
NECAR 3的重整器具有实验室模型的特征。它在后排乘客车厢中需要大量空间。燃料电池系统的“其余部分”已经在“地板下”工作。当踩下油门踏板时,系统能够在两秒钟内提供其最大输出的90%,这是一种具有内燃机汽车动力体验的燃料电池汽车。
与NECAR 2中一样,在NECAR 3中,两个具有150个单体电池的电堆产生50千瓦的输出。它们在大约80°C的温度下工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被再利用以将甲醇重整为氢。
装满38升甲醇的油箱可轻松行驶300公里,在限速设计之下,功率为45kW的电动机为车辆提供了120km/h的最高时速。
NECAR 3显示了奔驰在遭遇储氢技术瓶颈后的思考与尝试,并显示了其付诸实践的能力。
●4、1997 年:商用车NEBUS O 405 N,大巴上线●
1997年5月26日,戴姆勒-奔驰在斯图加特展出了NEBUS(新电动公共汽车)。它是戴姆勒-奔驰研究院,EvoBus GmbH,无排放商用车辆能力中心(KEN)合作的产物。
经德国技术检验协会许可的实用巴士宽2.50米,高3.50米,长12米,重量为14吨,可容纳34位坐着和24位站立的乘客。
NEBUS一次加氢的续航里程为250公里,足以应付常规服务公交车使用场景。其最高时速约为80 km / h。
NEBUS后部装有10个带有150个燃料电池的堆,总输出功率为250千瓦。车顶装有7个30MPa的三星储氢罐,储氢量达21千克。
●5、1999年:NECAR4,实现车载液氢●
NECAR 4也基于梅赛德斯-奔驰A级,于1999年3月17日在华盛顿特区展出。
NECAR 4中的两个燃料电池电堆分别由160个单体电池组成,总输出功率达到70KW。它们仅有手提箱大小,布置在了A级车的地板之下。
值得一提的是,NECAR 4使用了液氢的存储方式。液氢储罐位于车辆后部,其容量为100升。为了保持极低的温度,它由两个钢制罐体组成,因此看起来就像一个超大的保温瓶。由于燃料电池需要气态氢才能运行,因此冰冷的液态必须变成气态:通过两个集成到水箱中加热元件确保在车辆启动时立即为电堆提供氢气,并允许它们立即工作。
在使用了液氢后,NECAR 4最高时速达到了145km/h,续航里程更是达到了450km,并可提供容纳五名乘客和行李的空间。
当时的评价认为,具有更先进技术和更优化空间结构设计的 NECAR 4是戴姆勒朝燃料电池车系列化生产迈出的决定性一步从 2000 年开始,。NECAR 4在加利福尼亚州用于实际测试,15 支车队在日常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密集的野外和日常驾驶测试。
1999年,丰田、本田、现代的燃料电池实验车刚刚下线,而奔驰已经实现了液氢上车的尝试。奔驰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上的发展不可谓不快。
●6、2000 年:NECAR4a,实现单堆车载燃料电池系统●
NECAR 4a版本用于实际测试。NECAR 4a于2000年11月1日投放市场,已具备小批量生产的能力,为相同设计的A-class汽车量产计划奠定了基础。
与1999年推出的NECAR 4相比,“ California” NECAR 4使用压缩氢气运行,它还达到了145 km / h(90 mph)的最高时速
该车型的燃料电池更为紧凑,仅由一个输出功率为75kw的Ballard Mark 900堆栈构成,其体积可以减少一半,重量也可以减少1/3。地板下的三个体积为140升的氢气罐被加压至35MPa,大约两千克的氢气足以满足200公里的续航。
●7、2000年:NECAR5,达到了生产的里程碑●
NECAR 5实际上是是继NECAR 4a之后的NECAR概念车系列中的第六版,于2000年11月7日在柏林会议上推出。
NECAR 5是NECAR 3的成熟后继者,采用了甲醇重整的方式。
NECAR 3使用了非常庞大的重整器,奔驰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将其尺寸减半,并且重量大大减轻。因此,NECAR 5首次在奔驰A-class上安装了包括重整炉在内的整个燃料电池系统,并且不侵占乘客及其行李空间。其最高时速超过145公里/小时,并且由于使用了45升的燃料箱,其续航能够达到400KM。
与NECAR 4a一样,NECAR 5使用了75KW单电堆燃料电池系统,并与加湿器、电子设备等安装在尺寸紧凑(80 x 40 x 25厘米)的抗振动和冲击容器中。由于采用了新开发的乙二醇冷却剂,该驱动系统具有防霜性能,即使在冰冷的冬季也可以启动。与柴油发动机类似,该系统在达到工作温度之前需要预热一段时间。
此时,奔驰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在技术发展方向和几个关键的技术参数上与20年后仍没有明显区别,甚至在储氢方面仍有所超前,并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足以显示奔驰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上的先进性。
●8、2001年:Sprinter,货车上线●
2001年7月26日,奔驰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燃料电池驱动系统的货车Sprinter。
Sprinter配备了75 kW / 102 hp电动机,电力由单电堆的燃料电池系统提供。最高时速约为120 km / h。
测试的计划时间是两年,但在运行的前十二个月中,已经确认了人们对燃料电池货车的期望:这辆货车行驶了16000多公里,没有发生严重的故障。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奔驰还对这款燃料电池货车进行了“翻新”。
●9、2002年:A class F-cell,证明自我,实现小批量投产●
2002年10月,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展示了A class F-cell,并宣布将生产60辆小型汽车。从2003年开始,在政府补贴的国际合作企业框架内,在欧洲,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小规模客户的日常运营中进行了测试。
2004年11月下旬,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Idiada的试车场上,A class F-cell持续行驶了24小时,这是燃料电池汽车首次实现在耐力测试的自我证明。该车以大约120 km / 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将近8500公里的路程。
●10、2002年 :Citaro,燃料电池客车更新●
Citaro燃料电池客车是NEBUS的继任者。它的航程约为200公里,根据设备的不同,最多可容纳70名乘客。该车搭载了输出功率超过200 kW的燃料电池模块,30MPa的储氢罐同样安装在车顶上。该公共汽车的最高时速达到了80 km / h(50 mph)。
●11、2005年:奔驰F600系列,开启概念车之旅●
2005年10月的东京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推出了F 600 HYGENIUS汽车。
工程师们将燃料电池的尺寸减少了约40%——这是通过新开发的燃料电池堆,电动涡轮增压器和新的加湿和除湿系统实现的——并实现了86 kW峰值输出,最大扭矩为350牛米。在250牛顿米的扭矩下,燃料电池驱动器的连续输出为60 kW,能源消耗相当于每100公里2.9升柴油。
必要时,F 600 HYGENIUS还可以用作移动发电机:其66 kW的电力输出足以为多栋独立房屋供电。
奔驰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保持了想象力,却在实践上被丰田、本田等逐渐赶超。此时的奔驰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上,已经没有了此前绝对领先的态势。
●12、2009 BlueZero F-Cell●
梅赛德斯BlueZero F-Cell概念车在2009年1月的底特律国际车展上首次亮相,
梅赛德斯-奔驰BlueZero F-Cell具有B class的外观。该车辆将配备90KW的燃料电池,并实现240英里的续航里程,这是同一辆纯电动版本的续航里程的两倍。动力方面,BlueZero F-Cell的零百加速时间不到11秒。
●13、2010年:B class,接近量产●
奔驰的燃料电池汽车最终在 2010 年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从那时起,梅赛德斯-奔驰 B 级燃料电池车(输出功率 100kW/136hp,最高时速 170km/h,续航里程 385km)每天都在被欧美市场的客户使用。
截止当时,戴姆勒的燃料电池实验车辆已超过 300 辆,车队行驶总里程已超过1200万 km。仅在美国,就有大约 70 辆车的燃料电池车行驶了超320万km。
从2000年到2010年,早就达到小批量投产阶段的奔驰仍未完成从小批量到量产阶段的跨越。实际上,首款量产的燃料电池乘用车现代IX35在2013年上市,这个角色本可由奔驰本扮演,但由于技术、成本、市场认可度等种种原因,奔驰的燃料电池汽车量产计划终究未能实现。
此时,奔驰在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方面已经失去了领先的地位。
●14、2011年:F125,125周年纪念●
奔驰F125氢燃料电池概念车亮相在2011法兰克福车展。它被命名为125,以庆祝梅赛德斯·奔驰 125周年。
新车驱动系统的核心是配备了更强大的燃料电池系统,并集成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高性能先进技术的使用令车辆的额定功率达到 200kW(272hp),最高时速 220km/h,续航里程达到 1100km,其中约 200km可以使用强大而紧凑的高压电池驱动,其余 900km 则使用燃料电池驱动。
F125的零百加速时间为4.9秒,最高时速达到220km/h。
●15、2014年 :Vision G-Code,油漆也能发电?●
梅赛德斯·奔驰Vision G-Code是一款SUV,车辆的油漆是其最创新的设计:当车辆不运行或在相同位置空转时,多电压涂料将通过多种不同方式发电(包括风能和太阳能),以帮助提供运行SUV不同组件所需的动力。
●16、2015年:F105 fuel cell,魔幻外观●
该车辆的续航里程约为684英里,其中包括电池供电的124英里,然后由氢燃料电池提供剩余的560英里续航。燃料电池本身驱动两个后置电动机,峰值输出约为272 hp,零百加速约为6.7秒。
多款燃料电池概念车体现了奔驰先进的汽车理念和深厚的技术积淀,但这更像是在“炫技”,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实践中,奔驰已经落后于日韩企业。
●17、2018年 奔驰GLCF-Cell●
奔驰GLC F-CELL采用氢燃料电池技术,4.4kg的氢燃料分别储存在两个碳纤维罐中,其中一个位于驱动轴处,另一个位于后排车座下方。该车氢燃料电池的储氢罐充满将耗时约三分钟,最大续航里程将达到437km。此外,新车还搭载了13.8千瓦时的电池组,纯电动续航里程为49km。
在丰田mirai与现代NEXO的夹击之下,该款车型是欧洲车企在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最后的“门面”。尽管有各种技术积累,但在实践中,欧洲老牌车企们无疑在纯电动与燃料电池上都落后于东亚的车企们。
2020年,奔驰宣布GLC FC项目暂停,宝马的燃料电池汽车需要数年才能面世,甚至需要借助丰田的技术。至此,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仅剩东亚企业。欧洲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已经经历了一次苦苦追赶的经历,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是否将重走纯电动汽车在市场压力下苦苦追赶的道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北京石油在腾达加能站、西关加能站正式开放加氢业务,标志着北京石油在新能源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腾达加能站、西关加能站,分别是北京东部区域、北部区域首座集加油、加氢、便利店为一体的综合加能站。腾达加能站日加氢能力达1000公斤;西关加能站可满足35兆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25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第一批)的通知》指出,下达2025年第一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超135亿元。此次下达的资金具体用于2022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2022年度推广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预拨、第三年度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财政部印发2025年第一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共135.6518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补贴合计830756万元,包含158家企业分享清算资金668196万元、38家企业分享预拨资金162560万元,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预拨奖励资金共291480万元,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三年度奖励资金23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广东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重点支持光伏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氢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氢能产业中包含原材料(电解催化剂、电堆组件等)、制氢装备(电解槽、制氢站等)、氢储运装备、氢利用装备(加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推进美丽丰台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显示,在蓝天保卫战2025年行动计划中,加快重点行业车新能源化,年底前完成研究制定快递车辆、轻型商超配送车辆新能源化工作方案。新增和更新的快递轻型配送车
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河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进一步对能源重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能源工作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指明了
绿色工厂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速布局……作为海南自贸港的重要窗口,海口国家高新区大力培育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展现出绿色发展新气象。绿色园区建设引领发展2023年12月,海口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四川省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该暂行办法适用于四川省内加氢站的规划、建设、运营等管理,有效期2年。该暂行办法所称加氢站,是指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储供氢装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1日,由上汽集团牵头、捷氢科技参与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基于先进技术的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建立起燃料电池纵向一体化研发体系及制造能力,圆满完成“商乘并举”应用推广1000辆任务目标。该项目在研发创新、生产制造、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东莞能源集团迎来氢能业务重大里程碑。2025年4月8日,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集团下属沙田加氢站颁发东莞首张加氢站气瓶充装许可证,这标志着沙田加氢站正式具备合法充装资质,为东莞氢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彰显了东莞能源集团在推动城市绿色能源变革中的引领作用。自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1日,海马汽车携旗下氢燃料电池汽车7X-H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该车由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合作打造,具有动力强、续航长、补能快、零排放、高安全等特点,搭载了全球领先的丰田电堆系统和70MPa高压储氢罐,一次加满氢气仅需3-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百公里氢耗低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6日,中国三峡电子采购平台发布三峡能源北海绿电制氢研究示范项目EPC总承包项目公告。公告显示,该项目依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海服务区开展建设,北海服务区距北海市15公里,总占地面积142亩。由三峡新能源天峨发电有限公司招标,该项目由分布式光储新能源供电系统(以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1日,由上汽集团牵头、捷氢科技参与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基于先进技术的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建立起燃料电池纵向一体化研发体系及制造能力,圆满完成“商乘并举”应用推广1000辆任务目标。该项目在研发创新、生产制造、测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7日上午,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成功举办“氢能全链条产业成果发布会”,随着1万标立/小时氢气提纯装置启动、全国首车30兆帕燃料电池氢气出厂及四座新加氢站同步投运,燕山石化以科技创新赋能首都绿色能源转型,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氢”动力。作为2024年北京市重点工程,燕山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7日,中国石化燕山石化氢气提纯装置现场,我国首台30兆帕氢气运输管束车顺利充装650公斤燃料电池氢后缓缓驶出厂区,前往中国石化北京石油昌平西关加氢站。标志着我国氢能运输实现了从20兆帕到30兆帕的跨越,相较于传统20兆帕管束车,30兆帕管束车卸氢量提高一倍,单车运氢成本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0日,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首台140kW氢燃料电池电堆正式下线,标志着其在氢能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电堆经过一年多的研发,成功攻克了一体化单电池及箱封技术等多项难题,实现了大功率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的技术突破。通过创新设计,电堆体积缩减30%,重量降低25%,同时功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9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其中提出,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城市公交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更换动力电池,给予定额补贴。鼓励结合客流变化、城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13日,广汽集团在乘用车低碳零碳技术领域迎来了又一重要里程碑。全球首款氢混乘用车——广汽传祺E9氢混版在天津市示范运行突破10000公里。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氢能在交通领域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未来绿色出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自2024年11月14日起,广汽传祺E9氢混版在天津市开
2025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开端并不顺利。多家燃料电池车企宣布破产倒闭,燃料电池企业“卖身”求存或改变战略,全球范围内氢能投资收紧,每一个信号都在暗示:这场洗牌,比预想中来得更猛烈。但产业“先驱”丰田的氢能步伐依旧坚定,通过技术产业化迭代、应用范围拓宽、氢能生态打造等,开启了其氢能战略
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发布《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这是继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后的又一重磅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文件,将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炼化行业是氢能生产和消纳的重要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大量的清洁低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12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安徽省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具体通知内容如下: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各
4月15日,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宣布公司控制权发生重大变更。公告内容显示,按照孚能科技于今年1月披露的与广东恒健工控新能源、广州工控集团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本次股份协议转让已完成过户登记。至此,广州工控集团正式成为孚能科技的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孚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9日,SNEresearch发布2025年1月至2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及数据。2025年1月、2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合计129.9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0.3%。据北极星储能网统计,2月单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5.6GWh,与1月份的64.3GWh略微上升。本次2025年1、2月出货量前十名的企业中,共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小鹏、广汽、小米、比亚迪、奇瑞、上汽、长安、特斯拉、奔驰、宝马、丰田、本田、通用等在内的形成一波车企跨界潮。市场方面,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高盛预测,在这场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赛中,凭借电动汽车电池与人形机器人电池
从2020年的不到70GWh到2024年的676GWh宁德时代以5年近10倍的产能跃迁缔造了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产能规模规模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均每秒一颗电芯的极限速度是工业4.0与AI碰撞出的十亿分之一电芯单体安全失效率是13大全资电池生产基地编织成辐射全球的智造网络3大灯塔,照亮锂电未来福建宁德基地诞生全球
近期LG新能源引入了前捷威动力的核心团队,意图补强其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短板。消息指出,团队的总规模在200人左右,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不同职能。今年3月,第一批约20位捷威动力前员工已陆续入职LG新能源南京工厂,主要从事研发岗位。值得注意的是,捷威宣布自2023年12月1日起关闭其天津工厂。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全球化,再次得到了我国高层和全球主流车企的坚定支持。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据了解,作为中国高规格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外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今年的年会除中国以外,共有21个国家的86位跨国企
中工汽车网消息,3月23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了一项极具吸引力的员工买断计划,旨在通过鼓励员工自愿离职,以实现公司到2027年节省50亿欧元(约合392.63亿元人民币)的目标。该计划主要针对非生产岗位的员工,包括团队负责人和技术主管,涉及多达3万名员工。具体来看,梅赛德斯-奔驰将为长期任职的员工
自去年以来,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呈现爆发态势,不少跨国车企与国内外电池厂商密集签订长期协议,开始供货时间大部分集中于今年和明年。就在上个月,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签订5年供货协议,锁定2026-2030年磷酸铁锂电池稳定供应,包括神行超充电池,2026年起应用于新车型。此前,雷
3月14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投票结果及委任董事长及执行董事。董事会决议委任王昊先生为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主任,任期自2025年3月13日起至第五届董事会任期结束时止。王昊先生作为董事长参与本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董事会决议委任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固态电池为具备商业化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欧美等全球厂商正致力于开发大规模生产技术,加速车用固态电池性能验证。目前FactorialEnergy、QuantumScape和SESAI等新兴企业开发半固态、准固态电池已进入样品交付和中试样品验证阶段,预估最快于2026年左右将逐步量产第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5日,韩国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2025年1月统计数据,2025年1月全球电动汽车(EV、PHEV、HEV)动力电池装车总量约64.3GWh,同比增长25.7%。中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表现依旧强劲,共有六家企业进入前十名,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