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智慧交通工程。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广东),结合5G网络部署,积极开展车路协同示范应用,在珠三角地区重点区域试点布设路侧智能感知设施,建成乐广高速、南沙大桥、深圳外环高速等示范路段项目;探索推动北斗系统与车路协同、ETC等技术融合应用。推进“智慧机荷”建设工作,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在交通设施建设、管养、服务方面的应用,力争到2022年完成300公里(或3条)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广州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广州南沙国家级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示范区、深圳无人驾驶示范区等试点示范区建设,支持优势地区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力争到2022年全省建成300公里L3、L4级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建设智能铁路,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铁路路网列车调度指挥和运输管理智慧化水平。打造智慧化港航设施,到2022年完成800公里航道的智能化改造。支持南沙港区等集装箱枢纽港区逐步建设成为智能化示范港区。建设智慧综合客运枢纽,推动广州等地区开展综合客运枢纽管理服务智能化改造试点。加快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珠海金湾等机场的建设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智慧化改造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智慧机场群。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全息感知、高度智能的运行监测体系。(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智慧城市工程。推进城市管理公共设施与5G、物联网、传感技术融合建设,充分利用智慧灯杆、智慧井盖、智慧管网等载体,部署城市数据采集智慧感知节点,并推动发展成为具备边缘存储、计算等能力的感知终端。推进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等民生服务信息化设备全面覆盖和数据归集,推进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信息及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和排水管网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智能交通灯、智能潮汐车道、智能停车引导、智慧立体停车等智慧治堵措施广泛应用。整合城市运行数据资源,探索建设覆盖省、市、区、街,并延伸至网格末梢的智慧化、精细化社会治理平台。打造集数据呈现、科学决策、中枢指挥于一体的“广东大脑”,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数字底座;建设政务大数据中心,搭建国产政务云服务,支持广州、深圳等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城市大脑”,构建“万物互联、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城市大脑神经感知网络。建立全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计及动态更新机制,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实时模型,实现实体城市向数字空间的全息投影,增强城市治理灵敏感知、快速分析、迅捷处置能力,形成集应用服务中枢、决策分析助手、治理指挥平台、规划专家系统于一体的全要素“数字孪生城市”一网通管系统。支持广州推进“城市降温”,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探索。积极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社会保障、民政等民生领域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4.智慧物流工程。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货、车(船、飞机)、场等物流要素数字化。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扩大物流相关信息公开范围,为物流企业和制造业企业查询提供便利。推进空港基础设施与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航空综合物流信息交换体系。积极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国家物流枢纽平台支撑能力。到2022年,力争建设5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不断提升枢纽智能化运作水平。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和装备,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提高智能终端、自动分拣、机械化装卸应用水平,加快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实施骨干物流园区智慧化“互联互通”工程,促进信息匹配、交易撮合、资源协同。布局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强农产品产地、销地现代化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针对生鲜农产品等特殊商品配送,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全程监控平台,加强全程温度、湿度监控。在广州生物岛5G自动驾驶示范岛等区域建设无人车智慧配送试点。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探索建设无人机智慧配送试验区。在医院、学校、写字楼、住宅区等物流配送集中区域新增1.5万台智能快件箱。(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牵头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智慧医疗工程。加快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建设,一体建设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统筹集约建设县域医共体信息化系统,为区域内医疗机构统一提供医学影像、心电、超声、病理等优质医疗服务。推进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行动,在三级甲等医院全面普及“互联网+”医疗服务,到2022年在其他有条件的医院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全省共建成180家互联网医院。建设贯通省、市、县、镇、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手术指导等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拓展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空间和内容,加快开展网上挂号、问诊、检查检验、结算以及药品配送等覆盖诊治全过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加快智慧医疗设施的推广和应用,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数字病例辅助、临床决策支持等领域的应用,推广使用医疗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深化应用,支持建设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节点,支持人工智能企业有序利用医疗大数据开展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疗技术创新。(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智慧教育工程。建设完善“互联网+教育”资源服务大平台,聚焦课程、教学、评价、教育治理等关键环节,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到2022年,建设45个互联网环境下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推进5G、超高清视频技术等在教育领域普及应用,探索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等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支持多终端在线教育。支持数字经济企业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建设网络教育平台。鼓励发展基于有线电视网的智慧教育。继续实施智慧教育示范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和区域深入推进“互联网+教学范式”试点。到2022年,建成500个信息化中心学校(智慧学校)和240个融合创新示范推广项目。整合数据资源,优化教育大数据服务系统,完善教育大数据管理、共享机制,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形成教育科学决策和个性化服务体系。(省教育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广电局、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智慧农业工程。推动遥感监测、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技术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和监管系统,实现全程监控、精准管理。建设广东智慧农机装备管理应用平台,推动大数据、北斗导航、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中的应用,研制推广农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探索建立无人作业农场,提升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到2022年,推动建设5个智慧农机装备示范基地,建设5个5G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智慧数字化养殖,发展数字畜禽养殖场。建设林业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林业采集设备一体化集约管理以及林业物联监测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重点,推进海洋牧场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产品网络销售的物流设施、供应链设施和支撑保障设施。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字化工程,推动区块链、物联网、二维码等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方面的广泛应用。建设涵盖耕地、种质资源、农业预警等方面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精准采集、预警、分析、决策辅助和共用共享。(省农业农村厅、省委网信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省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智慧水利工程。启动广东智慧水利融合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江河湖库以及涉水工程全面感知体系建设,实施防汛抗旱监测预警智慧化工程,构建全覆盖、全时空、全天候、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水利智能感知与一体化应用体系。建设互联高速可靠的水利信息网,构建覆盖全省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及涉水单位全面互联互通的水利网络大平台,实现省、市、县、镇四级水利网点和各类涉水节点的高速网络全覆盖。建立水利大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加快推进水利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和“一数一源”,重点推进水利大数据智能应用、水利“一张图”建设。推进水利专业数据汇集、共享,构建创新协同的水利大数据智能应用体系。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节水、供水、防洪潮、防台风、水生态、河湖管理等业务的水安全智能应用体系。到2022年,全省大江大河和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管控智能化。(省水利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智慧环保工程。依托“粤政图”平台和省高分卫星遥感数据管理平台,推广使用土地资源、水利资源、森林资源等空间地理数据,建立全省统一的空、天、地一体化全要素生态环境监测网,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加大垃圾处理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市推广使用无人驾驶环卫车、环卫机器人,在城市小区推广使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设施,助推垃圾分类精准落地。加快智能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到2022年,推动超过80%的三级甲等医院配备医疗废物智能收集设施,并实现与生态环境部门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系统对接。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广逆向物流回收、“互联网+回收”等智能回收模式,推进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平台建设,提升处理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完善线下回收网点,实现线上交废与线下回收有机结合。(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智慧应急工程。打造覆盖全省陆地、海洋的全域应急感知和通信网络体系,重点建设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海洋环境、城市安全、应急处置现场等感知网络,加快建设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以及370MHz窄带无线通信网、指挥信息网、应急卫星通信网、海洋天地互联等通信网络,依托专用频谱建立应急5G通信专网,发展低轨卫星、高空飞艇、高空无人机、空投探空等航空航天感知新技术。到2022年,力争实现对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实现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网等各类应急通信网络在省内广域覆盖、随遇接入。建设突发应急事件环境监测处置指挥调度平台、海洋大数据平台和自然灾害大数据平台,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和融合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加大全省应急、监测等数据资源挖掘。加快建设完善应急云系统,通过基本数据、案例分析、知识运用等应急资源构建现实模型和平台。完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全域覆盖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加快建设应急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领域学科和传统学科的融合,推动建设应急科教及自然灾害科普体验基础设施。(省应急管理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省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7月16-2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盛大召开。75个国家和地区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集中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亨通携电力、通信、新材料领域全链路产品矩阵精彩亮相本次展会。在电力领域,亨通此次
7月17日,宁波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能源”)发布《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参股公司的进展公告》。公告披露,宁波能源于2025年7月7日召开八届三十一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参股公司的议案》,董事会同意公司与浙江省海洋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东
近日,浙江省多部委联合印发《浙江省海上风电安全应急管理指导意见》,详情如下: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海洋经济厅、省国资委,省气象局,宁波、温州、嘉兴、舟山、台州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应急局,浙江海事局所属各分支局: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海上风电“加强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秦皇岛风浴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丁超,注册资本为107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海上风电相关装备销售;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金风科技间接全资持股。
近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浙江院中标平阳润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温州平阳1号海上风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标段三。该项目拟安装38台单机容量16.2兆瓦风电机组,采用500千伏海上升压站,风电场由8回66千伏海底电缆汇流至海上升压站,经500/66千伏变压器升压至500千伏后通过1回500千伏三芯海底电缆敷设至瑞安
近日,国家电投集团召开7月份生产经营分析会,系统总结集团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业绩,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不足,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国家电投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宝卿主持会议,董事、党组副书记徐树彪,集团领导陈海斌、高伯余、严航参加会议。会议指出,2025年上半年,国家电投集团生
众所周知,电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电灯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场激烈的世纪电流之战。这场战争的主角,爱迪生和特斯拉为“直流电还是交流电更适合输电”吵得不可开交,他们一个坚持直流,一个力推交流。结果呢?这场大战以交流电胜出告终,但直流也没下岗,爱迪生成为电灯之父,直流、交流各
近日,由中国电力科学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5千伏/60千伏安双极三端中压直流实证系统通过壳牌石油公司(Shell)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联合验收。该系统通过了50余项现场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获得业主方高度认可。三端中压直流实证系统为欧盟于2021年启动的柔性离岸风电制氢动力装置模块
我国的海岸线长、可利用海域面积广,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有着天然地理资源优势。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随着对深远海风电项目的不断探索开发,海上风电输变电系统创新开始聚焦于输电距离长且投资成本相对可控的柔性直流与低频输电技术上。目
7月1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新征程上,三峡集团将聚焦大水电、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核心业务,打造行业标杆;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系统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现有基础技术正在面临深远海高成本、复杂海况适应性等挑战。永福股份致力于持续创新深远海风电基础结构多样化方案,助力提升深远海风电开发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发电土建室副主任范夏玲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含公开数据及企业提供信息)数据显示,我国11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在1-6月期间,中标风电机组总规模突破107GW(107096.08MW),其中国内中标87584.38MW,海外中标19511.7MW,呈现出国内国际双轮驱动的强劲发展态势。相关阅读:一季度风机中标规模超38.5GW!中国风电“亿千瓦
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后,对传统的固定式基础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漂浮式基础目前成本还相对较高,演讲嘉宾们探讨了不同基础结构形式技术发展现状和应对策略。上海交大高震:《深远海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应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级人才,挪威技术科学院(NTVA)
在浩瀚南太平洋的火山岛国汤加,一场静悄悄的能源革命正在发生。多座金马750kW风力发电机巍然屹立,将海风转化为清洁电力,缓解了这个岛国长期面临的能源短缺困境。而在每座高耸云端的白色塔筒内部,来自中国的关键设备——特固兰塔筒升降机,正如同坚实的“隐形脊梁”,默默支撑着风机的建设、维护与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召开。会上,永福股份发电事业部土建室副主任范夏玲直面深远海风电“造价过高、工期不定、海况复杂”三大痛点,系统性提出三项行业突破性技术方案。她指出:“当海风开发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技术瓶颈已从‘能不能建’转向‘如何建得更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成功召开,会议以“逐风深蓝#xB7;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最新风电政策市场、聚焦大兆瓦长叶片、核心设备国产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x2B;X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吸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8日,华电科工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明确:在前沿技术研究方面,重点围绕氢氨醇一体化技术、氢氨醇装备技术、张力腿式漂浮式风电、深水导管架、海上换流站、超高速皮带机、熔盐储热、重力储能、掺氨燃烧、水能高效利用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形成具有自主
6月26日,广东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珠岛宾馆召开,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出席会议并作为企业代表发言。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发表重要讲话,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主持大会。张传卫在发言中指出,明阳傍海而生、向海而兴,三十多年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有幸成为广东建设海洋强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中国三峡电子采购平台发布《三峡广东阳江青洲五、六、七海上风电场项目海上辅助平台EPC总承包工程重新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的公告。公告显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投标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汕尾红海湾四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核准延期前公示核准前公示》。根据公示,汕尾红海湾四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因用海手续等未办理完成,申请延期一年实施。据悉,汕尾红海湾四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位于汕尾市城区捷胜镇附近海域红海湾海上风电场址内,建设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深能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风场EPC总承包工程中标候选人公示》发布,《公示》显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991450052.00元。根据招标公告,深能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水深40.7~46.6m,场址中心离岸距离33km,风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三峡阳江青洲七10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以下简称“青洲七项目”)传来喜讯,由三峡上海院负责建设的38台风机完成基础沉桩工作,向并网发电目标迈出坚实一步。作为全国首批开工建设的超大规模深水海上风电平价项目,青洲七项目位于粤西海域阳江近海深水场址范围内,项目中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1日,华润集团守正电子招标平台发布《华润阳江三山岛四海上风电场项目工程勘察设计中标候选人公示》的公告。公告显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价格:68950000.00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近期,青洲七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安装完成,标志着全球首个应用±500kV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海上风电项目取得突破。项目首台风机机舱单体重约600吨,叶片长达122米,项目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螺栓紧固工装,并运用多功能式塔筒转运吊梁和可调节式叶片搁置平台,以提高整体的施工工效。施工期间,项目部严
6月20日,深圳能源电子招标投标平台发布《深能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500kV海底电缆供货及敷设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的公告。公告显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895,999,640.00元。第二中标候选人: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投标报价:945,110,003.38元。深能汕尾
6月18日,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力”或“公司”)发布《收购揭阳电力35%股权》公告。公告披露,2025年6月18日,中国电力、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国际”)、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广东公司”)及目标公司国电投(揭阳)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揭阳电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随着广东阳江青洲六海上风电项目4台风电机组陆续成功并网,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迎来重要里程碑——全省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跃升至1198万千瓦,稳居全国首位。按照规划,到2025年,广东省海上风电投产规模预计将达到1500万千瓦,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日前,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南澳勒门Ⅰ扩建风电场目前已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汕头市第三个建成投产的海上风电场。该风电场总容量35.4万千瓦,安装26台13兆瓦和1台16兆瓦风机,是粤东地区首个批量化应用13兆瓦风机、首个采用16兆瓦超大容量风机的项目。风电场预计每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中国水电四局成功中标华电阳江三山岛六期海上风电场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的7套导管架制作及运输任务,该订单由阳江公司负责执行。该项目是阳江市三山岛区域第一个下海测风、第一个核准、第一个启动的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场址位于阳江市海陵岛南侧海域,场址中心离岸距离82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