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金融评论正文

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三点期许

2021-02-04 08:42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关键词: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年铸市场,待交易。从2011年启动试点筹备建设,到试点陆续交易、探索实践经验,再到全国碳市场启动首个履约周期,年内实现线上交易,全国碳市场一路走来,恰是十年。全国碳市场的从无到有、从市场设计到实际交易,成之惟艰。

进展和意义已无需赘言,面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现有建设成果距离其承担的责任还有很大差距。对于全国碳市场能否及时启动交易、能否持续平稳运行,我们有太多期待;对于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 ID:nyqbyj 作者:能源情报研究中心 郑徐光)

其一,期待全国碳市场尽快实现线上运行,发挥实质作用,释放碳价信号。

全国碳市场首先纳入发电行业,涉及2225家发电企业,尚未启动首笔交易,未来几年还有待陆续纳入石化、钢铁、水泥等其他重点排放行业。运用好这一低成本减排机制,支撑全国2030年前碳达峰,仅剩10年时间。市场先用起来,再到用得好,有限时间要求制度设计、技术支撑等工作加快推进。即使启动交易,根据试点市场运行多年的经验,全国碳市场短时间内流动性和活跃度难言激活。试点市场纳入多个不同行业,尚且存在此问题,全国市场纳入单一发电或较少行业,企业同质性高,碳减排成本差异小,问题或更为突出。若市场只在履约考核前某段时间活跃,而平时交易寥寥,形成的碳价信号无法有力引导社会低碳转型。

科学设定不同阶段的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并合理分配,是确保碳市场流动性、碳价格合理的关键,配套建立“配额储备机制”,以应对特殊情况下配额供需失衡导致碳价过低或过高问题。可借鉴《可再生能源法》立法和执行情况,加快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立法,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和约束,并支持碳金融相关创新,为市场注入活力。

其二,期待全国碳市场与其他市场机制、政策工具有效衔接与协同,形成合力。

当前,与能源环境、碳减排相关的市场机制(体系)很多,包括全国碳市场、区域试点碳市场、自愿减排机制、电力现货市场、绿证交易市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用能权市场等。这些市场机制、政策工具之间既有交叉又各具特色,亟需开展政策协调和机制协同,否则市场主体受多种市场规则约束和多个价格信号引导,容易左右为难、不知所措,推进市场建设的资源也容易分散化,增加改革成本和管理成本。

从全国碳市场与试点碳市场的衔接看,按照规定,区域碳市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行业将无条件划入全国碳市场,这意味着,目前区域市场中发电行业企业要移至全国市场开展配额交易。这种变化既会让区域市场失去重要参与主体而面临运行挑战,也会让区域市场的发电企业从与多个行业企业竞争,到与同类企业竞争配额。需要更精细化设计,推动试点碳市场向全国碳市场平稳过渡。而且,多市场协同最好由更高层面的组织力量保障,辅以多元化、专业化智力支撑。

其三,期待全国碳市场有相对清晰的远期目标框架,提振各方信心。

全国碳市场只纳入发电行业,其规模都可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在碳达峰前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但随着全国碳排放达峰后逐步下降直至碳中和,市场配额规模将趋于萎缩,从百亿吨级降至一二十亿吨,届时全国碳市场归途何处?要充分考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后,全国碳市场的角色会发生哪些变化,提前规划好远期目标框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让全国碳市场达成政策目标、作出应有贡献后,仍看得见光明与价值,以提振市场建设方的信心。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21年1月29日第4、5期

为满足未来市场人才需求,培养掌握碳交易各项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广碳所及北极星电力网开展碳交易员培训,助力全国碳市场及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并为国家早日实现“零碳”目标和碳排放达峰提供人才支持。线上培训时间:2021年2月23日-25日,培训费2450元/人(含培训费、电子版教材、证书费)。

报名联系

迟老师 手机/微信:18646733110(加微信请备注“碳交易员”)

原标题: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三点期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排放权交易查看更多>发电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