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告正文

深度研究|清洁能源发展之春与限电之寒——从信用评级角度看电力的供应与短缺

2021-04-01 14:09来源:联合资信关键词:电力短缺电力供应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重点区域看,光伏发电消纳问题主要出现在西北地区,其弃光电量占全国的87%,整体弃光率为5.9%。其中,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弃光率分别为24.1%、7.4%、7.2%和4.0%。弃风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弃风率分别为14%、7.6%和7.1%,上述三省(区)弃风电量合计136亿千瓦时,占全国弃风电量的81%。

目前新能源发电的上网优先级高于火电,近期,国家能源局还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但由于风、光电源存在不稳定性,部分地区在用电高峰期仍需火电进行调峰。但目前,由于目前火电峰谷价差不高以及政策对于火电限制等因素影响,火电调峰能力不足。上述因素亦成为部分区域拉闸限电的重要因素之一。

6.png

3、电力供需匹配的即时性——电网调度的能力和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国家能源政策导向或将导致火电装机增速继续下降,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清洁能源供电的不稳定性,仍需要一定的火电装机占比。此外,各省之间火电装机分布不平衡,对跨区域送电能力的要求会提高,未来特高压输电线路有望进一步增加,带动电网投资的增长。

2015以来,随着火电行业压缩产能、“上大压小”等政策的推进,我国电力总装机及火电装机增速出现大幅下滑。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装机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我国电力总装机增速也始终高于火电装机增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9月22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预计未来国内火电装机增速将持续下降。

虽然由于新能源的清洁属性,我国政府近年来始终给予较大的政策支持,但由于新能源相对于火电来说具有不稳定性,火电长期以来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应急调峰、集中供热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截至2020年底,火电装机容量占比仍达到56.58%。

7.png

从各省的电力净输入情况看,本次“限电”涉及到的湖南、江西两省均为制造业大省,均属于电力净输入省份。2020年1-11月,湖南省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7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需求旺盛;江西省工业制造业用电量85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其中制造业用电5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

湖南的能源结构中,缺煤、外来电不足,且清洁能源占比高,增加了电网应对冬季用电高峰的压力。湖南属于水火互济大省,根据湖南省发改委2020年2月的数据,湖南省39台统调机组满发供电能力为15000万千瓦,来水情况较好时,水电发电能力可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及省外来电能力达到500万千瓦,占比分别为50%、33%和7%。

8.png

各省之间电力装机分布不平衡,加之未来“碳中和”等政策要求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进一步大幅提高,导致对跨区域送电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未来特高压输电线路有望进一步增加,带动电网投资的进一步增长。

从特高压的建设情况来看,我国特高压电网已经历三个阶段:实验探索阶段(2006-2008)、第一轮(2011-2013)和第二轮(2014-2016)发展高峰阶段,前三阶段累计投资规模达到5012亿元,目前处于第四阶段(2018年至今,预计投资规模超过1500亿元)。在实验探索阶段,我国用电量增速维持高位,电网大力推进基础建设;第一轮发展高峰阶段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周期开启阶段;第二轮发展高峰阶段为国家能源局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了配套的12条输电通道,包含9条特高压工程。

2020年1月国家电网发布的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计划显示,2020年内计划完成7条特高压线路核准工作,计划开工线路3条,剩余4条线路将在2021-2022年陆续开工。从项目周期看,特高压线路建设周期为2~3年,随着新核准线路建设的陆续推进,2020-2025年我国特高压线路长度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5年有望突破4万公里。

9.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未来电网调配能力和灵活性有望进一步提高。

03展望及启示

1、拥有一定的煤炭资源可对电力企业燃料供应形成保障,未来煤炭和电力资源的整合是大势所趋。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较为不均衡,呈现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状况,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逆向分布;且由于煤炭的运输成本在总成本的占比中相对较高,在煤炭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煤炭资源、运输条件均可能成为短期制约电力生产的因素,拥有煤炭资源一方面在燃料供应紧张时,有利于保障电厂燃料供应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煤炭价格波动时有利于保障企业整体盈利的稳定性。因此在进行电力行业评级时,需考虑发电企业是否拥有一定规模的煤炭资源,且煤炭资源与所属电站所需燃煤煤质的匹配性等。

2、国家能源政策导向将导致未来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进一步提升,电力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将承压。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将进一步鼓励新能源的发展,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会议确定,在2021年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抓紧制定2030年以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

《纲要》指出,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尽管目前仍无关于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具体执行方案,但作为完成目标的重要手段,风电、光伏的发展势必更加迅速。根据北极星电力网的相关预测,若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风电、光伏装机均需在2030年至少达到8.5亿千瓦,以2020年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分别达到2.4亿千瓦来估算,未来十年风、光装机均需较2020年增加约3.5倍。“十四五”期间风、光装机增速需达到年均15.8%,“十五五”期间增速需达11.2%。火电方面,截至2030年底,火电装机规模预计仅为15亿千瓦,仅较2020年底增长约3亿千瓦。其中“十四五”期间火电装机增速预计仅为2.8%,“十五五”期间增速进一步下降至1.8%。届时,风、光发电占我国各类电源装机总量的比重将超过45%,较2020年底的23%大幅上升,占比几乎翻倍。

五大发电集团目前已经公布了未来关于新能源装机的规划,具体见下表。

10.png

未来,随着大型央企及地方国企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增长,未来电力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而一些中小电力企业,尤其是电源结构较为单一的民企,“碳中和”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将对其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其未来经营将承压。

具体细分能源来看,水电因受制于地理条件等因素,提升空间较小;核电亦在地理位置上受限,且安全问题不允许大规模装机;生物质发电目前规模较小,且其对运营模式要求较高,现阶段实现大规模装机增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光伏和风电显然是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最好的选择。此外,由于水电及核电具有前期投入规模大的特性,因此相关资源主要掌握在大型央企及国企集团手中,且优质资源已基本被瓜分,核电及水电行业整体增量不大,未来发展较为稳定。

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的带动下,我国光伏度电成本在过去十年已经下降将近90%,是成本下降最为迅速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优势明显。未来光伏装机规模的增长势必会带动上游各个产业包括电池片、组件等产量的增长。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逐步成熟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光伏电站单位造价持续下降,为光伏平价上网的政策性推广创造了有利的实施条件。且在“碳中和”背景之下,光伏发电的利用场景条件将进一步丰富,光伏发电模式的整体利用程度以及发电量规模将得以进一步提升。对于已具备明显规模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好,同时随着在市场竞争中规模、技术优势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未来规模小、技术弱的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风险。

3、电力机组所在区域的消纳能力及输配电条件对电力企业经营效益影响大,未来特高压线路总里程或将进一步增加。

若电力机组所在省份区域发展环境良好,经济体量规模大,对电力需求大,或者公司处于特高压输电通道上,可以直接输送至电力需求区域,有利于保证公司发电利用小时数,进而有利于公司成本控制,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由于电力的即发即用性,且目前储能技术在能量密度及充放电速度上尚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电力储存,因此对电力的输送要求将带动未来特高压电路的数量及里程的进一步增长。

根据北极星输配电网,2021年2月19日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2021年湖北省境内将续建及新开工特高压项目5项,包括续建并投产陕北-湖北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荆门-武汉、荆门-长沙交流、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直流工程。建设线路总长2521公里,投资总额263.7亿元,今年预计投资83.32亿元。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网”)于3月1日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新增的跨区输电通道将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将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

4、火电作为基础能源支撑点,其地位短期内不容动摇

电力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重要性极高,我国政府对电网的安全、稳定状况的重视程度极高,电网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积极调配、稳定电力供需是头等要务,因此进行了大量的特高压输电通道的建设,以实现我国电力资源的互联互通,缓解由于区域因素产生的电力供应与消纳之间的矛盾。未来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进,清洁能源的装机将明显提升,未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有效利用程度将明显提升。

同时,传统火力电站在燃料得以充分供应及合理操作的情况下,具备极为稳定的电力生产供应能力,且目前我国火电装机总规模居全球首位,配套电源通道状况成熟,且相关火力电站的清洁排放改造已基本完成,且部分电站承担区域供热的责任,因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具备完成大规模集中关停的先决条件。

此外,由于“风电”“光伏”在发电过程中易受自然条件因素影响,电量负荷易发生明显波动,此情况与电网的“稳定平衡”的核心要求矛盾,因此在特高压输电通道起点或途经处设定的配套保障火力电站,以及途经过程中的火力电站骨干支撑作用将明显提升。综上,虽然未来新能源的发展势必会对火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火电机组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应急作用将会显得更为重要,未来进入“碳中和”时代后火力发电的调峰电价是否存在明显上涨空间,仍值得思考。

[1]浩吉铁路北起内蒙古自治区浩勒报吉,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连接中国煤炭主产区三西(蒙西、山西、陕西)地区和用电大省湖南所在的华中地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短缺查看更多>电力供应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