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非常荣幸地跟大家交流一下,如何用创新的理念去发展氢能产业链。我的报告有四个环节。我完全同意刚才各位领导也说的,我们氢能确实是扎堆到汽车上,但氢能有两条链,一个是燃料电池为核心的应用链,同时还有一个以氢气为核心的能源链,氢能氢能,肯定首先是能。所以除了燃料电池车以外,还包括固定电源,海上、水上、陆上都可以,但还应该往分布式发电,包括热电联产这方面去做。
能源链,由于作为气态的一种燃料,它也可以作为分布式的发电,如氢燃气轮机,包括储能、冶金,这些方面都有。目前在中国确实在氢能出现了比较高的产业推动,很多省市出了规划,跟氢能相关系的企业,据不太准确的统计也有两千多家,央企比较多。
激励政策,即把以前对锂电、太阳能的激励变成燃油电池汽车示范群的激励。我估计前五个城市,北上广、河北、河南,可能作为第一批的示范城市,国家将从综合角度,制氢、储氢,包括燃油电池系统去应用和支持。
在发展过程中,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也都有自己发展的特色,形成了优势的产业群体,目前来说也已经掌握了一批技术,但可能还在关键的装备、产品方面存在制约,还是国外会卡我们脖子。这就是在制氢、储运、用氢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个是技术层面,因为我本身一直在技术口,所以我能感觉到科技的进步是一点一点成为自主可控的专利,因为有些技术的国外垄断,如SOFC,花多少钱也买不过来,所以只能靠国家自己研发。
在政策层面,目前来说我们政策的环境,包括标准等方面,还是不太有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从规划层面。从关联体系方面,我们尚未把氢能明确到属于能源的体系中这么一个定位,很多地方还把它划归为危险气体或化工品范畴。
因为上海的高端产业非常发达,未来在十四五,或者十五五阶段,我们一定用创新的思维去对待上海,以及长三角氢能的发展,一定要系统地谋划产业链条,只有我们打开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氢用的多了,各种装备用的多了,自然这个产业就起来了,所以对于应用场景,我感觉一定要有顶层设计。
另外,核心产品的自主可控。贴牌、兼并的发展方式会把一个本属于战略新兴的产业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自主研发。
最后,因地制宜,安全经济。每个地方优势不一样,所以产业的发展一定不是千篇一律的。安全济性才能用得久,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光指着政府的补贴才去做这个事情,所以要考虑经济性,考虑市场的模式。
在产业链里,氢能的应用肯定离不开制、储、加这几各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制氢,我还是希望能把更多科技创新的意识放到制氢上面来。目前比较多的是工业副产品制氢,未来不管SOEC、SOFC或者更前沿的技术,我们脑子要跟这根技术创新的弦要紧绷着。要想把氢能利用好,首先不能让氢气贵。
说两点,不管是焦化厂也好,还是石油石化方面丙烷脱氢也好,灰氢相对来说比较便宜,而且规模比较大。在现在很多示范城市里边,电解水的氢的占比不太大,大部分都是工业副产氢。
说到吸附提纯的工艺,之前用低温吸附的时候,必须要先冷却,冷却完了之后吸附,吸附完了之后再回升。现在已经研发出中高端所谓吸附剂,我们就可以直接在三四百度的情况下可以做,而且吸附的效果还非常好,尤其对一氧化碳,效果比较高。因此我就感觉,不管是从降低能耗也好,还是降低成本也好,用这种方式就可以在我们现在所谓的焦化厂也好,或者焦化煤气,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是咱们专门有个检测报告,何老师以前一直说灰氢和绿氢的应用关键是把杂质控制好,尤其像一氧化碳及硫含量,基本能达到相关的一些标准和要求,所以这个技术就可以对我们现有的灰氢的工艺做一个小小的创新。
另外,还有化学链制氢,看着好像跟钢铁有关系,但做出来氢绝对是纯的,双引号绿氢。这最早也是从日本过来的,但咱们中国也把它发扬光大了,最简单就是,当很多高铁,尤其粉尘都是含有很多铁的颗粒,铁的颗粒在一个反应容器里边加上高温蒸汽,再加上一点点还原剂,它就会生成氢气,和电解水的氢一样的品质,所以这个方式非常好。
我就觉得,第一,可以把钢厂的环保问题解决的同时,将钢厂粉尘、PM2.5、氮化物、硫化物之类的控制住。关键还有很大效益,收完以后就可以拿到很大规模的氢气,因为这个氢气确实也比较便宜,几毛钱的成本量,也是为我们缺少氢源的城市提供一个出路。
第二个环节是储运成本高。运氢也有管道的形式,以前都说氢脆的问题,最长的42公里的中石化的线,也是用很长时间了,当然国外氢管道输送是比较长的。
说这些的目的,就是想找一种适合不同半径的运输方式,什么最经济,是拖车、液氢、管道?为什么当时美国中断了一段时间,因为储运在美国人看来就是很大的瓶颈,由于他没有做好储运的问题。
怎么把大量便宜的氢运到应用场景去,现在高压的、液氢、固态储氢,都是十三五、十二五期间的科技成果。但我现在感觉,不管固态储氢也好,有机液态储氢也好,还是因地制宜,我这里想介绍一个有机液态储氢的技术。
有机液态储氢,在日本用的是甲苯的方式,因为从国外拉过来,在船上,把甲苯吸附氢气以后,最后到日本去以后。这个肯定效果不太好,但日本是有他考虑的,可能它国内还需要甲苯材料,等到日本以后把氢吸出以后就可以用了,因此日本的储运路线就是用的甲苯。
我现在感觉有一种储氢的方式比甲苯要好的方式,就是氢油,氢油一看参数就知道,它能耗低,吸附量比较大。我们现在能达到吸附的储氢密度到6,关键吸出温度达到120度,有催化剂,催化剂比较便宜,温度比较低,这样成本肯定会下降20%-30%。
目前这个技术也都有规模化,包括怎么去建氢油的高分子的东西,因为它就是一种油,就是常温常压的,以前运柴油的方式都可以用,管道的、槽车的、火车的都可以用,非常安全。
再就是天然气掺气,我也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方式,尽管不是100%用氢,因为我们刚才说了氢是两条链,一条是能源链,但不管是工业用也好,还是民用也好,只要是运不到地方就无法实现商业化。HCNG这种方式运用在河北冬奥会就专门建设了这样一个项目,把1000吨的氢气,其中有20%以内掺到燃气管道里面,这样不再用原有天然气管道就可以应用了,这也是很好的方式。
加氢站,我觉得加氢站现在很贵,但你也不能光指望政府补贴才建加氢站,在这个规模中还是想把加氢站成本控制下来,这里边有几项技术,有的技术都是属于从国外进口的一些东西,可以咱们研发。比如把很多阀门做成组合体的东西,是个很好的路径。第二,氢压缩机。像这属于调压组合阀,把这么多的零部件把它变成一个东西,这样从安全、成本就会降低了。
最后一个环节,应用。不光是汽车,还有工业,还有能源。
燃料电池,本身就有这么多燃料电池,后面SOEC、SOFC、碳酸盐等等很多东西,这种东西的存在就决定了氢能有很多应用场景。只要把空压机成本降下来,整个燃料成本也能降下一部分。
这是一个氢循环的,一个是空压机的,把它降下来,燃料电池也就降下来。用什么降下来,以前都是离芯的,可能还会用高速的空气轴承之类的,肯定能耗比较高,而且体积也比较大一些。现在法国就用涡轮的东西,一看转速也没有咱们低,它一下体积就下来了。
还有发电,我们一直觉得未来用SOFC新的方式也是非常好的前景,它必须应用到800度,一到高温的地方肯定就不用催化剂了,刚才说的铂就比较便宜,关键属于热电联合效率非常高,而且现在也都有应用的。
氢气作为储能的一种方式,氢电融合,这里面氢是扮演着储能的一种方式,在这里边大规模的,无非就是压缩空气储能,但是成本或者投资回收期比较高。
氢最后一个用途就是家里,氢能在建筑商的应用,但这属于固态储氢。固态储氢感觉好像没有液态储氢效率高,但你要找到它的模式,就把它做成瓶装的东西,很方便的让老百姓用了。在河北定州有一个项目的应用,就把瓶放到电动车上,一个小瓶也能走三百公里,这个模式也都挺好。所以有时候不是它的效率低,复杂就不能用,就看怎么开辟它的应用场景。
还有氢冶金,尤其河钢,宝武也都在做这个事情。期待未来一起多交流合作,谢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近日举办的2023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平行论坛氢能分论坛上,北汽福田副总裁秦志东透露,已经累计投放氢燃料商用车超过2100辆,累计运营里程近1亿公里。北京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已多年,京津冀区域也具备研发实力突出、产业基础完备、氢能供给多元、产业链完整等优势。“北
9月20日,由黄河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七届中阿能源合作大会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分论坛在海口召开,来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会,为中阿能源合作出谋划策。黄河公司总经理于淼在会上作了题为《共享实证实验成果,共促中阿能源合作》的主旨演讲,主要介绍了黄河公司
“我国氢能产业链初具雏形”“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逐渐释放”“未来将带动形成十万亿级新兴产业”,在9月18日举办的“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氢能分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随着碳中和、能源转型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氢能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我国氢能产业从制氢-储运加-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9月17日,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开幕,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指出,未来,要持续提升终端用能清洁化水平,深入实施电能替代,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积极推动低碳交通、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用能模式发展,积极探索绿氢、甲醇、氨能等替代化石能源的新方式、新
9月18日,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氢能分论坛在京召开,本论坛由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与北京市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共同主办,论坛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宇主持。随着碳中和、能源转型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氢能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竞相发
加氢站贵,大家往往关注初期投资,但最终影响投资收益的是初期设备投资,折旧,再加上运维成本。按我们分析的成果来看,加氢站的运营成本很重要,不仅是设备初期投资成本,从整个投资期来看,加氢站装备成本降低一百万,还不如单位质量氢气加注电耗降低0.3度电的影响更明显,所以一定降低运维成本。另外,未来设备降本通过两个方面努力,第一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低成本材料,容易批量化生产,低难度的工艺。第二个量上来,产生规模化效应,成本自然会下降。
随着氢能与储能被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前瞻谋划的未来产业之一,氢能行业的定位与前景变得更加清晰。4月9日,由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以“共享绿色能源新机遇、共创氢能时代新未来”为主题的氢能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发改委、发电集团、电网公司、行业协会以及氢能产业链上的企业代表300多人共聚一堂,共话“十四五”电-氢新体系、新发展。
“如何保障氢安全?可以采用一个梯级的策略来防范氢气事故并缓解事故后果。”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杨福明博士在第三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发表了以《氢能设施风险评估与安全保障》为主题的演讲。
“电制氢对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实现碳中和愿景目标,电力增长首先必须零碳化,电制氢及氢储运技术的加速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将为大电网提供跨时空的储能调峰能力。而氢燃气轮机可以为电网提供灵活性调节和转动惯量,构建零碳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可能。所以大家可以展望碳中和之时将进入氢能时代。”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雁在第三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发表了以《电制氢对于绿色能源体系建设的意义及其展望》为主题的演讲。
刚才大家讲到都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下面由我来跟大家分享氢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我将从三个方面跟大家探讨下,一是研究的背景;二是面向建筑应用的氢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方案探讨;三是面向建筑应用的氢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方案设计。
“高效而有针对性的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对于燃料电池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寿命至关重要。”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系统部总监姜峻岭在“第三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氢能分论坛”上发表了以《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为主题的演讲,从燃料电池系统架构、燃料电池整车集成方案、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燃料电池整车性能开发等方面介绍了燃料电池系统应用关键技术。捷氢科技从2019年开始陆续推出了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电堆,具有完整的工程开发能力。
近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5年5月2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京隆重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质
5月27日,由郑州市工信局、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市城乡建设局联合举办的2025第四届河南郑州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郑州新能源汽车及光储充展览会(以下简称“展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作为氢燃料商用车领域的先行者,宇通集团旗下客车、卡车、环卫产品组成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6日,国富氢能发布公告,建议变更所得款项用途。根据公告内容,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4亿港元(约3.15亿元)。公司董事会决定将部分未动用的所得款项净额约7810万港元(约7230万元)重新分配,用于在中国及海外开展氢能项目的投资与合作,包括制氢工厂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7日,氢动科技湖北氢动“氢车万里行”汉宜高速氢能冷链示范运行启动活动在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隆重举行,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及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氢能冷链运输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步,为我国“双碳”目标下的绿色物流转型提供创新样本。自2020年国家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氢氨醇一体化逐渐成为了我国清洁能源消纳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相关示范项目在国内密集落地。以绿氨为例,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的绿氨项目产能约190万吨/年,规划产能约1780万吨/年。蓬勃发展的现象背后,欧盟绿色认证体系与碳核算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6日,辽宁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信息显示,沈阳市风光制氢融合生物质绿色醇油示范项目一期1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完成备案。据了解,3月1日,辽宁省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能建沈阳风光制氢融合生物质绿色醇油基地项目位于沈阳市康平县,意向投资金额320亿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5月26日,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泰集团”)、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良节能”)与内蒙古一派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派氢能”)在北京伊泰大厦进行会谈并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牵头在内蒙古围绕低碳绿色新能源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年来,内蒙古新能源发展迅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1.35亿千瓦,绿电年发电量超2100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8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亿吨。截至今年4月30日,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达1.38亿千瓦,同比增长37%,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51.2%,同比提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5日,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在城关校区组织召开了“共同熟化甲醇在线制氢技术并推动产业化项目”校内论证会。副校长陈熙萌参加会议。来自化学、材料、信息等领域的6位专家组成论证组,围绕技术成熟度、创新性、先进性和市场前景展开深度研讨。会议由资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6日,湖北荆门采购300台49吨新能源氢燃料半挂牵引车辆采购项目的结果出炉:东风特种汽车有限公司中标保定市荆楚绿色物流有限公司300台氢能重卡订单。东风特汽此次中标价格为3.405亿元,单台113.5万元(招标单台限价114万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6日,中国能建首席科学家,中电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电规总院院长罗必雄在公司本部与到访的法国必维集团CEO赫英达·嘉尔比会谈。双方就深化海外新能源EPC项目合规协作、降低国际化经营风险、共推氢氨醇类产品标准互认与可持续认证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中电工程党委
国氢科技紧跟国家“双碳”目标引领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布局全国6大核心制造基地从研发创新到规模化生产这些基地如何赋能绿氢时代?让我们一探究竟!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国内规模最大、产品链最完整的氢能产业基地依托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打造“制-储-运-用”一体化闭环自主研发的质子交换膜突破
5月26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的通知。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提到,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2日下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液氢储供加用技术研究与交通枢纽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南充成功举行。南充市委书记张冬云说,此次启动的项目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综合效应强,对于南充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拥抱氢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院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国家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原文如下: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其中绿色燃料领域包括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苏智雄一行到荣程集团考察调研,并就深化氢能产业合作进行座谈。荣程集团董事、副总裁,荣程新能集团董事长张立华出席。座谈会上,苏智雄高度评价荣程集团在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他指出,鄂托克旗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伊金霍洛旗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围绕“十个领域”,细化实施任务。加快建设绿色装备制造集群,氢能装备制造等项目。主动融入自治区新能源发展战略,围绕“风光氢储一体化”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重点招引和谋划实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9日,国氢科技武汉绿动、氢动科技湖北氢动到访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同中交四航(武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党建联建共建、开展冷链物流业务交流会。湖北氢动与中交冷链同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双方将通过此次合作,共同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根据协议,湖北氢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9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中科富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公司3790.9895万股股份(占股11.48%)。转让方为北京富汇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富汇天使高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青城鑫伙伴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富汇科转持股比例4.9586%、富汇天使持股比例3.071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4月28日,湖南氢璞创能生产基地投产暨新品发布会在宁乡经开区举行。该生产基地的投产填补长沙市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生产的空白,三期项目全面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基地,标志着宁乡“氢锂双驱”产业格局正式启航。宁乡将助力打造氢能产业“生态圈”
2025年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氢能网联合北京碳中和学会主办的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盛大召开。400余位业内专家,以及发改委、能源局等相关政府部门,能源电力企业、燃料电池企业、车企、设计院、研究院、投融资企业的代表齐聚大会现场,共同探讨绿氢产业创新路径。北京明阳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