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现有能源体系仍存在结构性缺陷[4] 我国的资源禀赋一直是“富煤缺油少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年,中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57.7%;水电、核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消耗占比 14.9%,详见表 1。从 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能源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低碳能源的份额逐渐增加。总体上,尽 管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持续提升,但煤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主体性地位,“碳中 和”目标的实现仍将面临巨大挑战。
(3)能源需求和化石能源消费仍持续增长
目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未来能源需求增长与其他国家和地区 相比仍然较为强劲。2019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48.6 亿 t 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3.3%, 其中化石能源为 41.4 亿 t 标准煤,占比 85.1%。据估计,到 2025 年,中国能源消费需求将 为 55 亿至 56 亿 t 标准煤[5],详见图 2,其中化石能源占比将降低至 82%。未来较长时期内, 在能源结构持续转型过程中,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4)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碳排放问题异常突出
过去 10 年,全球碳排放量持续上涨,详见图 3。2019 年全球 CO2排放量达到 368 亿 t, 其中,我国 CO2排放量为 98 亿 t,约占世界总量的 28.8%,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 家。中国承诺在 2030 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 到 2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体看,我国仍将长期面临巨大减排压力。
1.2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
(1)世界能源清洁绿色转型正在加速
近年来,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稳步增长,详见图 4。2019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同比增长 1.3%,其中,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占比 41%。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 25.37 亿 kW,在电 力总装机中占 34.7%,占电力新增装机的 72%[6]。从整体趋势看,世界能源正在朝着清洁绿色 方向转型加速,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也在稳步提升,将成为未来电力增量的主体,详见表 2。
(2)低碳转型促使全球能源体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0 年 9 月,BP 发布了《BP 世界能源展望》(2020)。从能源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第一, 油气煤在全球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将下降,可再生能源比重将上升;第二,风能、太阳能主导 的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 30 年增长最快的能源;第三,到 2050 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在一 次能源中的比例将从 2018 年的 85%下降到 65%~20%,而可再生能源将增加到 20%~60%,详 见图 5。可以预见,低碳转型将导致全球能源体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1.3 大国担当下的“碳中和”承诺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019 年碳排放差距报告,当前仅 G20 国家的碳排放量就占到全球 总排放量的 78%。截至 2020 年 11 月,G20 成员国中有 9 个国家已出台时间表来承诺实现净 零排放目标:中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南非、英国和欧盟。习近平总书记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球首次明确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是向世界传递中国未 来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2. 氢能——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1 氢能是“碳中和”目标下的解决方案
(1)氢能有望成为下一个“主体能源”
2015 年国际能源署(IEA) 根据能源的应用形式将能源分为热、电和交通工具燃料三类。 对于目前能够规模化应用的能源而言,只有石油是能够同时用作热、电和交通工具燃料这三 类的能源。氢是宇宙中最为丰富的元素,能量密度高,可储存,无碳。国际能源署(IEA)认 为,未来的能源中,氢气将和石油一样,是能够同时用作热、电和交通工具燃料的能源。因 此,在“碳中和”发展目标框架下,氢能有望成为下一个“主体能源”[7]。
(2)氢能是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最优解
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就必须在能源结构上进行调整,增加清洁能源比重。而氢能 是 100%的清洁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具有以下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零 碳排放,其能量转化后的最终产物只有水;二是可以实现能源互补,可以作为电、热、气转 换的媒介,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的有效途径[8];三是应用场景广泛,可应用于交通、工业、民生、发电等众多领域;四是储能优势明显,其具有储能密度高、周 期长、环保无污染、电能质量高等特点。
(3)蓝氢是同时实现煤炭高效转化与碳捕集的有效途径
世界能源理事会把伴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制得的氢称为“灰氢”;把将二氧化碳通过捕 集、埋存、利用,避免了大量排放制得的氢称为“蓝氢”;把以可再生能源发电获得的清洁 电力进行电解,全程没有碳排放制得的氢称为“绿氢”。 绿氢是氢能利用的理想形态,但现在距离真正绿氢的实现仍有较远距离,目前的主流制 氢手段是化石燃料制氢,得到的是“灰氢”。从长远看,灰氢不可取,未来的氢能制取将以 蓝氢为过渡措施,同时,积极向绿氢发展。结合 CCUS 技术的制氢,化石燃料的 CO2排放量能 降低 90%。
2.2 当前国外氢能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1)全球氢能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转型的加速,氢能作为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再次受到各方 关注。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逐步明确了氢能在国家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制定了与氢能相关的多元化政策,并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技术现状,引导其氢能产业 健康发展[9],详见图 6。
(2)欧美日等国氢能发展路径
如表 3 所示,美国采用融合氢能模式,提出大规模融合氢能的能源系统概念,推动氢能 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美国更注重氢能产业技术优势的确立和前瞻性技术的控制,注重氢能 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并积极推动商业应用。
日本选择的是自下而上的氢能发展模式,是目前全球氢能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其希望在 前期普及氢能和燃料电池的下游应用,不断扩大下游市场规模,大力推进家用燃料电池热电 联产、燃料电池商业化等氢能项目,并致力于建设氢能社会,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提高能 源自给率[10]。
德国选择自上而下的氢能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电转气(P2G)模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 解水制氢,尽快为下游氢能应用提供便利基础设施,进而激活下游应用场景。
欧盟建立一体化能源系统模式,结合风能、太阳能生产可再生氢能,实现能源密集产业 规模化应用。欧盟将氢能作为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并将绿色氢作为未来发展的 重点。欧盟计划建立一个一体化综合能源系统,让氢支持整个欧洲的工业、交通、发电和建 筑的脱碳,将氢能的潜力转化为现实。
3. 长三角氢能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3.1 优势明显
(1)长三角政策环境优越 持续加快推进氢能发展是推动长三角地区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落 实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的重要突破口。长三角地区对推动 氢能发展已达成基本共识,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划,如表 4 所示。
表 4 长三角氢能相关政策及规划
(2)长三角工业副产氢富裕,先发优势明显
氢能发展初期最可靠、最经济的来源就是工业副产氢,而长三角区域拥有大量的氯碱、 乙烷裂解、丙烯脱氢(PHD)等工业副产氢资源,可利用的工业副产氢产能在 33 万 t 以上, 可供 150 万辆以上燃料电池乘用车使用。
(3)长三角有良好的氢能制造业基础
长三角区域氢能产业技术实力雄厚,聚集了大量氢能产业优势企业,如上游制氢的上海 启元空分、淳华氢能、苏州竞立等企业;中游储运的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液化空气(上海)、 林德气体(上海)、富瑞特种装备、浙江巨化等;下游应用的上海重塑能源、上燃动力、明天 氢能、宁波索福人等。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技术产业链齐全,居国内领先地位。
(4)长三角科技研发能力强
长三角区域拥有一批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同时,许多实力企业拥有自己的科研机构, 研发实力强劲,如浙大、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杭氧、舜华、爱德曼等高校和企业,共同为 长三角区域氢能产业发展奠定科研创新基础,日益缩小在氢能高端装备制造和燃料电池基础 研究领域与欧美日差距。
3.2 存在的瓶颈
(1)发展目标不明确,政策落地难
2019 年 5 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长三角氢能走廊建设发展规划》,加快长三角氢 能产业一体化进程。但目前上游、中游、下游仍缺乏统一规划和具体目标,各城市乃至各单 位间存在缺乏协作、单打独斗等问题,尚未有效达成站车协调、互通联动、互利共赢的局面。 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①基础设施不足,不同地区间加氢站缺乏协作;②操作过程中仍把 氢作为危化品,政策落地难;③氢能汽车规模小、运营范围小,运营成本高;④合作模式相 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氢基础设施与氢燃料电池汽车。
(2)长三角发展绿氢资源少,制氢成本高
近期来看,工业副产氢气将是长三角氢能的主要来源。中长期来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 和节能减排压力的双重作用,长三角化学工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受到限制,电解制氢等新的制 氢路线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水解制氢的绿氢也是实现“碳 中和”发展目标的最佳方式。但长三角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并不丰富,基本上不存在“三弃” 问题,且电解水制氢成本高昂,详见图 7。
(3)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
氢能发展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仍需加强氢能在各个领域的 规模化应用,开展重点地区的商业化示范运营,拉伸整个产业链的支撑能力,提高整个产业 的成熟度,实现商业化运营.
4. 长三角氢能发展建议
(1)明确氢能发展目标,完善政策标准法规体系
长三角氢能生态圈的建设,需要逐步推进以下几点:①明确氢能发展目标,完善政策标 准法规体系;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放开制氢场所限;③明确加氢站主管部门,加强规划 管理;④制定可落地的加氢站补贴政策;⑤因地制宜给予电解水制氢电价优惠政策;⑥积极 推动长三角氢能团体标准建设,为促进行业、国家标准的建立打好“前哨战”。
(2)统筹构建氢能资源保障体系
未来的氢源将主要表现为大规模集中供氢和小规模分散式供氢,而现阶段仍处于小规模 分散式供氢,氢源比较分散。为合理利用长三角区域丰富的氢资源,需完善顶层设计和跨省 联动,在发展初期充分利用长三角灰氢资源,同时发展蓝氢,突破 CCUS 技术并大幅降低 CCUS 成本;并布局绿氢降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成本。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以及氢能市场情况合理 布局和使用氢资源,缩短氢源补给距离,防止各地盲目开展重复建设,并进一步优化氢源产 业布局。
(3)长三角氢能一体化生态圈建设
为应对不同市场和地区需求,降低氢气销售价格,实现区域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供 氢、储运系统建设必不可少,力争形成与现有汽柴油供应“无差异”的加氢网络,形成短距离高压气态氢储运、长距离低温液氢储运为主的运输方式。同时,开展天然气管道掺氢关键 技术研究,探索管道运输可行性。
(4)氢能应用安全保障体系
氢气在制备、储存、运输、充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一旦发生灾难性事故, 就可能会损害公众对氢能和燃料电池的看法。在氢能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中,安全必然是首 位。具体措施建议如下:①加强氢的制、储、运各环节安全技术研究,确保技术装备安全可 靠;②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氢能应用的安全标准体系和安全管理规范;③建立长三角地区各 城市认可的氢能产业质量和产品检测平台。
参考文献
[1]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谈“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J].中国电业, 2019,3 : 6-7.
[2]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做客人民网,谈推动能高质量发展[N].中国电力报, 2019-3-13.
[3] 刘朝全,姜学峰.2019 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R].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3-8.
[4] 刘中民.“三条主线”构建国家能源新体系[J].河南科技, 2019,16 :3-4.
[5] 谢和平,吴立新,等.2025 年中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J].煤炭学报, 2019,07 :1949-1960.
[6] 水电水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9:25-40.
[7] 符冠云.氢能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煤炭, 2019,45(10):15-21.
[8] 戴鄂 .氢能来了[J].国企管理, 2019,5:54-57.
[9] 华强.国内外化工信息[J].泸天化科技, 2020, 1:52-54.
[10]郭楷模,陈伟,等.国际能源科技发展新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8,40(3):227-238.
[11] Michaela Kendall.Fuel cell development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NEVs) and clean air in China[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2018, 28(2):113-120.
[12] Furat Dawood, et al.Hydrogen production for energy: An overview[J].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2020,45(7):3847-3869.
[13] John MeurigThomas, et al.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studies of asphaltene equilibria for a reservoir under CO2 injection[J].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0,51:405-415.
[14] Norazlianie Sazali.Emerging technologies by hydrogen: A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20,45(38):18753-18771.
[15] J O Abe.Hydrogen energy, economy and storage: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19,44(29):15072-15086.
[16] Alvin G.Stern.A new sustainable hydrogen clean energy paradig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18,43(9):4244-4255.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省内发电企业充分竞争,推动电源企业和新能源制造业用户在更大范围内协商形成交易价格。鼓励“三州
4月17日,中国能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真在公司总部与内蒙古电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海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晓虎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在电网规划、清洁能源、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多领域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央企与地方合作共赢新标杆进行深入交流,并见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倪真对内蒙古
自2024年7月,哈密绿电绿证交易服务站在中心营业厅正式挂牌成立以来,这个占地不足200平方米的服务站,便肩负起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撬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作为西北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哈密正通过绿电绿证交易机制的创新实践,在戈壁滩上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截至今年4月15日,服务站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新疆俊瑞玮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新疆俊瑞米东区新能源规模化制绿氢项目全过程项目管理、监理招标公告。公告显示,该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甘泉堡工业园区,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25.64亿元。该项目建设规模为新建年产3万吨绿电制氢工厂,配套安装额定电解槽总量1060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新疆生态环保产业协会发布新疆恒泰绿能金属铸造有限公司建设的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制氢气在氢基竖炉加工DRI(120万吨/年)绿色高纯精密铸件项目环评公示,该项目总投资39.2亿元。该项目位于阿克陶江西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年产9万吨绿能碱性电解水制氢气,太阳能光伏风能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据爱企查信息显示,大唐(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于4月10日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吴永刚,注册资本5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储能技术服务;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等。该公司由大唐发电全资持股。据了解,2024年12月29日,大唐多伦1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在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创新阶段。围绕退役动力电池、废塑料等资源循环方向,开展重大技术、装备和工艺研发,最高给予市财政资金500万元项目支持;围绕绿色氢能、前沿储能、碳捕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有限公司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一期25万吨)气化炉吊装成功,该气化炉是北京清创晋华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专用于生物质气化的“复朋炉”。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采用复朋炉气化技术,一开不备,气化压力3.0MpaG,总气量70000Nm/h(CO+H2)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广东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重点支持光伏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氢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氢能产业中包含原材料(电解催化剂、电堆组件等)、制氢装备(电解槽、制氢站等)、氢储运装备、氢利用装备(加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推进美丽丰台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显示,在蓝天保卫战2025年行动计划中,加快重点行业车新能源化,年底前完成研究制定快递车辆、轻型商超配送车辆新能源化工作方案。新增和更新的快递轻型配送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期,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首批氢能环卫车在伊金霍洛旗正式投入示范运营。本次投运的氢能环卫车,采用国鸿氢能的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装置,实现环卫作业与环保理念的融合。相较于传统车型,该批氢能环卫车具有显著优势:仅需4-8分钟即可完成加氢,且燃料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高、功率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扎鲁特旗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任务指出,2025年做强现代工业经济,启动实施绿色铝基新材料、吉电股份的氢氨一体化以及36万吨绿色甲醇、晋储能投风光制氢一体化、华电国际50万吨氢氨融合甲醇等重点项目。打造现代能源产业,统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8日,申能合资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液空申能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液空申能)开业仪式隆重举行,上海氢能保障基地一期项目氢气充装中心正式投产,标志着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此次投产的上海氢能保障基地一期氢气充装中心项目是全国首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正以前瞻性战略眼光系统布局未来能源产业,构建“传统能源清洁化+新兴能源规模化+跨界融合创新化”的三维发展体系。截至2023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7.9%,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新能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19日,安徽首座甲醇加注站——中国石化安徽马鞍山石油九华加能站盛大开业,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左年文,安徽石油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查显双,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郭磊,马鞍山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安徽石油零售中心经理董孝军、物流中心经理陈建,马鞍山公司
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发展壮大能源新产业新业态,稳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孕育出成熟的产业形态。工业作为目前氢能最大的消费领域,被视为清洁低碳氢放量推广的重要场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浙江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嘉兴氢能产业园输氢管线项目规划选址批前公告》发布。公告显示,浙江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申请嘉兴氢能产业园输氢管线项目的建设选址,该项目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兴港区,线路长度约9.4千米。起点位于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内的浙江华泓新材料有
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常熟高新区,正以制造业的深厚底蕴为基石,悄然酝酿着一场氢能产业的发展浪潮。据悉,常熟高新区的氢能产业,得益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雄厚,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丰田、重塑、治臻、捷氢等40余家氢能企业安家落户,投资项目超50个。区内的重塑科技是上海重塑在华东地区的
市场动态2025年3月15日,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迎来十周年。自201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中国电力行业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为核心,构建了多层次市场体系,推动了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来源:微信公众号“售电星星”作者:莫岭)一、十年改革的核心成就1.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谱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任务安排,扎
从两会提案看中国氢能的“黄金三年”——一场关于“钱”的能源革命“氢能源是个烧钱的大玩具”这句话在氢能圈流传已久。过去三年,中国氢能行业上演了一场史诗级“逆袭”:加氢站数量从2022年的270座增至2024年的超450座,2025年预计将突破1000座;氢燃料重卡价格从180万元降到120万元,绿氢生产成本从
全国人大代表张顺勇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对当地氢能产业发展做出相关提议,他呼吁将贵州省六盘水市纳入氢能产业发展重点城市,支持其试点氢能发展;鼓励设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煤一焦一氢”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开设氢能专业,培养技术人才;深化与山西、长三角、大湾区氢能合作,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省内发电企业充分竞争,推动电源企业和新能源制造业用户在更大范围内协商形成交易价格。鼓励“三州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7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总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76亿元,同比上升0.6%;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亿纬锂能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广东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重点支持光伏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氢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氢能产业中包含原材料(电解催化剂、电堆组件等)、制氢装备(电解槽、制氢站等)、氢储运装备、氢利用装备(加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推进美丽丰台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显示,在蓝天保卫战2025年行动计划中,加快重点行业车新能源化,年底前完成研究制定快递车辆、轻型商超配送车辆新能源化工作方案。新增和更新的快递轻型配送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期,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首批氢能环卫车在伊金霍洛旗正式投入示范运营。本次投运的氢能环卫车,采用国鸿氢能的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装置,实现环卫作业与环保理念的融合。相较于传统车型,该批氢能环卫车具有显著优势:仅需4-8分钟即可完成加氢,且燃料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高、功率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在“投资中国·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上,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骥翀氢能”)与儋州市人民政府签署《骥翀氢能产业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依托儋州洋浦丰富的海上风电、陆地光伏资源及应用场景,协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打造“绿电制绿氢-储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江西省九江市政府采购中心发布关于九江公交氢能源电池公交车采购项目的公告,计划采购15辆氢燃料公交车,预算金额2775万元,最高限价2636.25万元。详情如下:
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河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进一步对能源重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能源工作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指明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2日,质子汽车与绿动重工(江苏)有限公司举行首批20辆氢燃料电池牵引车交车暨氢能产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交付的帝江Re系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具有节能高效、安全可靠、管理智能、维护便利等多重优势,特别是长续航能力可大幅提升运输效率。同时,其搭载的智能管理系统可根据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广东宏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佛山市南海瀚和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对氢能车辆运营平台车辆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本次采购一批轻型燃料电池冷藏车,共计1000辆,分为三个包组,包组一为500辆轻型燃料电池冷藏车,包组二为300辆轻型燃料电池冷藏车;包组三为200辆轻型燃料
绿色工厂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速布局……作为海南自贸港的重要窗口,海口国家高新区大力培育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展现出绿色发展新气象。绿色园区建设引领发展2023年12月,海口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