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5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中科院院士丁仲礼作了题为《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专题报告,解读了碳中和的科学概念及其内涵,分析了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的国内外形势,介绍了中科院学部近期围绕碳中和问题所布局的咨询项目进展情况,并就未来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等提出了5点初步看法。
丁仲礼表示,“碳中和”过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这轮“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所需资金将会是天文数字,决不可能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得以满足,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竞争,稳步推进。
难度远大于发达国家
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为401亿吨二氧化碳,其中86%源自化石燃料利用,14%由土地利用变化产生。这些排放量最终被陆地碳汇吸收31%,被海洋碳汇吸收23%,剩余的46%滞留于大气中。
丁仲礼表示,“碳中和”是指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的人为排放量被人为作用和自然过程所吸收,即实现净零排放,“碳中和就是要想办法把原本将会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下来或吸收掉”。
当前,世界各国碳排放处于不同阶段,大体可分为四个类型。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排放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已经实现达峰,目前正处于达峰后的下降阶段。
丁仲礼指出,我国还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阶段,排放量逐步进入“平台期”。印度等新兴国家排放量还在上升,还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国,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排放尚未“启动”。
欧盟部分成员国率先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也于2020年9月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雄心勃勃但又极其艰难的战略目标,从主要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历史关系看,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同人均累计碳排放密切相关,就我国而言,人均累计碳排放远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也小于全球平均。我们追求2060年达到碳中和,其难度远大于发达国家。”丁仲礼说。
碳中和是“三端发力”体系
针对碳中和问题中的科技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设立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目标是设计初步路线图,可供研讨、修订、完善,同时在如何落实“路线图”上,提出操作层面的建议。
当前,项目按照排放端、固碳端、政策端3方面进行组织,围绕未来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非碳能源占比阶段性提高途径、不可替代化石能源预测、非碳能源技术研发迭代需求、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测算、陆地生态系统未来固碳潜力分析、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评估、青藏高原率先达标示范区建议、政策技术分析研究设立了9个专题进行研究。
丁仲礼在报告中指出,碳中和看似很复杂,但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三端发力”的体系。第一端是能源供应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简言之,就是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减碳、固碳”,逐步达到碳中和。
确定路线图不要急于“收口”
基于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和中科院碳专项的已有成果,丁仲礼还提出了5个方面的初步看法。
他表示, “技术为王”将在此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即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国家需要积极研究与谋划、谋定而动、系统布局、组织力量、特殊支持,力争以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得产业上的主导权,使之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
同时,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主要投入在技术研发、产业示范上,力争使我国技术和产业的迭代进步快于他国。在此过程中,特别要防止能源价格明显上涨,影响居民生活和产品出口。
丁仲礼提出,中科院学部咨询项目只能先给出一个框架性建议,以供科技界讨论、修正、完善。“期望汇聚众智后,学部的建议对我国如何推动此大转型,如何在未来国家创新体系中形成布局完善、责任明确的研发体系等重大问题,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丁仲礼说。
项目组认为,我国学术界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参与,发挥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路线图的问题上可考虑先经历一段“百家争鸣”时期,不要急于“收口”。
同时,在“大转型”中,行业的协调共进极其重要。“减碳、固碳”“电力替代”“氢能替代”均需要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如果某一行业不同企业间不能协调共进,势必会使“不作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此,分行业设计“碳中和”路线图及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需尽早提上日程。
此外,丁仲礼表示,评价国家、区域、行业、企业甚至家庭的碳中和程度,需从收、支两端计量。从能源消费角度论,“支”(排放)相对容易计量;“收”(固碳)由于类型多样,过程复杂,很难精确计量,尤其是“人为努力”下的固碳增量不易确定。由此,国家应尽早建立系统的监测、计算、报告、检核的标准体系,以期针对我国的碳收支状况,保证话语权在我。
丁仲礼建议对未来排放权的分配、碳排放的报告核查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科技支撑方面,还有很多基础性的科学问题比如二氧化碳对增温的敏感性等需要深入研究。在碳中和问题上,科技界依然任重而道远。”丁仲礼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苏州市发改委印发《首批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其中包含《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方案》《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方案》《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方案》。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2月1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进一步做好计量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2025〕4号)。其中提到,围绕全市科研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新型传感、新能源、碳达峰碳中和、量子计量等领域基础前沿计量技术研究。研制标准物质数量累计达132项以上,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18项以上,完成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首批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地区,公示如下:常熟市、昆山市人民政府,苏州高新区管委会:《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常
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是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
最近太多太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了,实在是回答不过来,写篇文章统一回应一下吧。(来源:老汪聊碳中和作者:气候未来)关于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在双碳领域赚了大钱的合作伙伴也经常被问及。但他的回答很简单,他在碳圈打拼了十几年,其中80%的钱都是在川普1.0时代(2017-2020)赚到的,其中就包括他趁着恐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发展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二十届中央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中建六局“源网荷储一体化”碳中和示范项目—张北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阶段性并网。此次项目阶段性并网回路为三号地块13、15、16回路,阶段性并网量为72.4MW,累计并网共计222.4MW。“源网荷储一体化”碳中和示范项目—张北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二台镇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5日,江苏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对《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文件提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全域全面绿色转型,结合碳预算做好各类产业规划,科学设定碳预算总额,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第二批近零碳示范区全部通过评审验收,标志着公司全面建成36个近零碳示范区,初步形成评价标准引领、先进技术支撑、多类型多场景覆盖的“近零碳”实施路径。据悉,36个近零碳示范区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涵盖生产办公、经营展示、社会服务等5种类型,涉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近日发布署名文章指出,不折不扣做好2025年发展改革重点工作,提及: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抓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强化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
1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工信部发布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指出,推进算力与绿色电力融合。推动实现“瓦特”产业向“比特”产业转化,强化枢纽节点与非枢纽节点的协同联动,支持绿电资源丰富的非枢纽节点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加强大型风光基地和算力枢纽节点协同联动,把绿色电
据甘肃日报报道,8月17日至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带领调研组在甘调研。据悉,此次和丁仲礼一同参加调研的还有: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鹿心社、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于忠福、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李高、全国人大代表吕春祥、邓莹莹。调研组聚焦主题是“可再生能源供给消
中宣部主管的《党委中心学习》杂志2022年第4期刊登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丁仲礼的文章《深入理解碳中和的基本逻辑和技术需求》,全文如下: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我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此之后,我国各地掀
中宣部主管的《党委中心学习》杂志2022年第4期刊登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丁仲礼的文章《深入理解碳中和的基本逻辑和技术需求》,全文如下: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我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此之后,我国各地掀
2021年,央视《鲁健访谈》栏目播出了“对话丁仲礼”的节目,在谈及全球碳中和之路,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表示:我在这给你个预测,西方这些国家就是放空炮的,你以为他们会真减排吗?咱走着瞧。丁仲礼院士还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认为这和西方的政治体制有关,核心在于党派总是在换来换去,新官不理旧账
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在德阳开幕丁仲礼致辞并宣布开幕王晓晖田玉龙致辞迈杰希·彼得法布里齐奥·霍克希尔德视频致辞黄强主持8月27日上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在德阳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致辞并宣布开幕。四川省委书
8月20日,中央电视台CCTV4《鲁健访谈》栏目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中科院院士丁仲礼。作为地质学家和气候变化专家,丁仲礼在近半个小时的节目中解读全球碳中和之路。他还直接回应了曾被美方列入制裁名单一事。
针对“双碳目标”(编者注:”双碳目标“指碳达峰、碳中和),中国科学院学部设立了一个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由张涛院士、高鸿钧院士和我来牵头,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丁仲礼院士在报告中谈到,碳中和看似很复杂,但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三端发力”的体系:第一端是能源供应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CO2。简言之,就是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减碳、固碳”,逐步达到碳中和。
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周刚刚落下帷幕。5月30日,在随后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中科院院士丁仲礼作了题为《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是对中科院学部设立的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最新研究汇总。2030年的碳达峰目标迫在眉睫,但长期来看,中国是否能真正实现低碳转型,更大的挑战指向了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
丁仲礼是中科院学部的“碳中和路线图”项目牵头人之一,他在学部年会上指出,“碳中和”过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会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应该设计怎样的路线图才能让中国更好、更快地走向“碳中和”?如何真正实现能源结构转型?政府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疫情后新增的火电项目何去何从?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周刊》日前专访了丁仲礼。
2月19日,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西藏自治区度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核查项目询价公告。本项目涉及全区七地市发电、建材、航空、铜矿采选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具体核查单位24家。同时,支撑全区水泥行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相关业务技术服务。项目资金来源为预算资金(控制价41.5
2月20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公示2024年度深圳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共716家,其中相较上一年度,保留既有重点排放单位668家,因存在迁出、停业、关闭等情形拟移出重点排放单位名单40家;另有48家符合纳管条件拟新增列入2024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详情如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度深圳碳市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文件明确了推选条件和参考标准。案例征集范围包括园区、企业、社区等三个类别。其中企业评审参考标准:1.企业基本情况:如是否依法合规生产运行、是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节能减排和碳排放控制指标达
来源:《中国电力》2025年第1期引文:鲁玲,苑涛,杨波,等.计及?效率和多重不确定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J].中国电力,2025,58(1):128-140.编者按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助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任务,须加快构建完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energysystem,IES)。多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4日,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省级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申报要求包括:绿色工业园区。组织本地区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绿色制造水平高的工业园区进行申报,依据《绿色工业园区评价要求》进行评价,推荐的绿色工业园区应是以产品制造
近日,国网安徽蚌埠供电公司顺利完成10户碳表计的安装工作,相关碳数据可正常采集,标志着安徽省首批碳排放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电碳表采集实现全覆盖。该碳排放示范区位于怀远县经济开发区内,主要建设推广“以电测碳”应用,可通过采集系统实时计算各节点电碳排放因子,基于用户用电量间接计算
2023履约周期,是上海碳市场第十一个履约周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价格稳步攀升。配额成交量680.43万吨,较上一周期增长39.8%,成交金额5.17亿元,较上一周期增长52.3%,创开市以来新高。该周期内,按照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阶段性目标要求,本市在配额分配中延续了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的基本思路,对3/4
两年前,德国最大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Thyssenkrupp)曾获得20亿欧元(约合21亿美元)的政府补贴,用于建造氢能炼钢炉。这一举措曾是德国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标志性承诺,然而如今,该计划已被搁置。(来源:能源新媒文/能源杂志)自2022年底德国政府内阁改组以来,多项关键能源转型项目的资金遭到
2月1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进一步做好计量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2025〕4号)。其中提到,围绕全市科研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新型传感、新能源、碳达峰碳中和、量子计量等领域基础前沿计量技术研究。研制标准物质数量累计达132项以上,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18项以上,完成
国务院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入法治化建设新阶段。德国是全球最早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家之一,其近20年的碳市场法治实践,能够为我国构建完善的碳市场制度提供重要参考。德国碳市场法治建设经验在莱茵河畔
2月11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支持济南、青岛、淄博等市建设生态环保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加强区域间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合作交流,按照国家部署协同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开展重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