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政策正文

北京高精尖产业规划:发展大功率风电机组!

2021-08-23 09:44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智慧运维北京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信息内容消费

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全国首批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数字赋能消费创新发展为主线,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加大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消费新供给。重点布局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通州区,着力推动本市龙头企业进入国内互联网行业第一梯队,力争到2025年信息内容消费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

(1)原创精品游戏与世界级电竞平台。聚焦北京市精品游戏研发基地、北京网络游戏新技术应用中心等载体,搭建3D互动原创游戏创作平台、新技术游戏设计研发服务平台,鼓励游戏引擎、游戏设计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利用人机交互、全息成像、虚拟现实等创新技术推出10款游戏精品;推动游戏知识产权向影视、动漫、体育赛事等延伸应用,开展游戏知识产权主题的信息消费体验活动;建设电子竞技软件服务平台和虚拟现实电竞体验中心,推动海淀、石景山等区搭建电竞产业高端发展平台,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电竞赛事。

(2)信息消费体验服务。利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建设信息内容消费载体,建设5个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积极推动传统购物中心和商业综合体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支持应用VR/AR的信息消费体验活动。

(四)抢先布局一批未来前沿产业

瞄准国际前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超前部署一批具有深远影响、能够改变科技、经济、社会、生态格局的颠覆性技术方向,构建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为高精尖产业持续发展培育后备梯队。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领域支持研发全新的生物大分子鉴定和序列读取技术,在核酸与蛋白质检测和测序的核心领域发展国际领先的合成生物学和蛋白设计技术,研发以单细胞为代表的痕量检测、测序和组学技术及高效、安全、可控的基因编辑技术。碳减排与碳中和领域研发推广碳追踪、碳捕捉等相关技术产品,支持开发碳排放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培育碳追踪、碳减排数据分析和综合服务机构,发展先进能源技术,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前沿新材料领域重点突破石墨烯等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3D打印材料(增材制造材料)、超导材料、液态金属、智能仿生材料等方向,创新环保低碳材料制备工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量子信息领域完善量子信息科学生态体系,加强量子材料工艺、核心器件和测控系统等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国际主流的超导、拓扑和量子点量子计算机研制,开展量子保密通信核心器件集成化研究,抢占量子国际竞争制高点。光电子领域积极布局高数据容量光通信技术,攻克光传感、大功率激光器等方向材料制备、器件研制、模块开发等关键技术,推动硅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大功率激光器国产化开发。新型存储器领域开展先进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技术研发,推进17nm/15nm DRAM研发与量产,突破10nm DRAM部分关键技术。脑科学与脑机接口领域聚焦认知科学、神经工程、生机交互、类脑智能理论与医学应用等,加快无创脑机接口方向创新成果在临床医学、航空航天、智慧生活领域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

四、优化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区域特色化、差异化、联动化,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一)着力提升“一区”产业能级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区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三大科学城创新成果外溢,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

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突出“创新+制造”业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驱动培育新动能,加快推动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建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健康、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领域,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强化协同互动,抓住核心环节,加快培育具有战略领航性、示范带动性、科技引领性的产业集群,引领全市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2.顺义区。用好首都国际机场交通枢纽,加强产业空间资源整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天竺综合保税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和中关村顺义园等载体,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接三大科学城创新成果转化需求,集聚全球高端资源,引导重大项目集中布局,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培育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全力打造南北两个产业聚集带

北部地区对接三大科学城创新资源,推动海淀、昌平、朝阳、顺义等区打造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南部地区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丰台、大兴、房山等区打造先进智造产业带。

1.北部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

(1)海淀区。发挥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优势,依托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聚焦大信息和大健康,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与先进计算、集成电路设计、医药健康等产业。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为主线,着力强化全球创新资源链接,推动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聚集国际顶尖人才,提升专业化孵化服务水平,打造承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核心载体和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国坐标。

(2)昌平区。发挥地处怀柔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之间的桥梁与节点优势,强化以未来科学城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作用,依托生命谷、能源谷、中关村昌平园等载体,重点发展医药健康、绿色能源、智能制造与装备等产业,依托小汤山工业园发展美丽经济,整合创新资源并加快开放共享,促进央企、民企、高校等主体协同创新,培育高价值创造环节,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提升国际科技创新影响力,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智能制造示范区。

(3)朝阳区。发挥商务中心区总部经济、涉外要素密集优势,纵深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展示、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将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功能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依托中关村朝阳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信息内容消费、产业互联网、区块链与先进计算、智慧城市等领域,高标准规划建设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积极推进政策创新,吸引一批功能性项目和代表性企业,在数字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形成朝阳经验,加快建设中关村朝阳国际创投集聚区,形成国际化数字总部企业集群,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化企业创新中心。

2.南部先进智造产业带

(1)丰台区。发挥新兴金融承载和带动优势,依托中关村丰台园等载体,加快构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前沿技术孵化、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平台,提升技术转移、工程技术和专业服务能力,推动中后端集成和中试熟化环节,建设中关村丰台数字经济社区,构建创新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创新中心和航空航天创新中心。

(2)大兴区。发挥产业承载空间资源和大兴国际机场世界级枢纽优势,重点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培育壮大氢能、商业航天等领域,推动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大兴组团建设,重点依托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新媒体基地、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等载体,加快集聚一批高端市场主体、加速实施一批重大功能项目、重点培育一批新兴业态、大幅提升一批重点产业能级,完善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强化国际资源链接,不断提高“新国门·新大兴”产业影响力。

(3)房山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依托良乡高教园、新材料基地、高端制造业基地等载体,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与装备、前沿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培育发展氢能、医药健康,建设一批特色园区,优化“前店后厂”模式,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创新成果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落地,打造南部重要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三)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组团

支持通州区、石景山区以及生态涵养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团。

1.通州网络信息安全产业组团。依托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聚焦基础软件、网络安全服务和综合运营平台等细分领域,承接网络安全和信创产业重大项目布局,建设国家网络安全高端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和网络安全领军人才培育基地。持续拓展产业外延,培育云计算、大数据、应用软件等网络信息安全应用产业集群。

2.石景山虚拟现实产业组团。依托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等载体,以硬件研发为支撑,以内容应用开发为核心,强化关键器件、底层技术与工具的培育孵化,推进内容制作与渠道服务的拓展,突破全息成像、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等关键技术,推动VR/AR在游戏动漫、教育、旅游休闲等方面创新应用和融合发展,促进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优化,催生虚拟现实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示范带动效应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高地。

3.怀柔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组团。发挥怀柔科学城科学设施平台创新成果溢出优势,面向大科学装置仪器设备多、安装调试周期长、维修保养要求高的应用场景需求,聚焦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细分领域,全力打造“怀柔仪器”品牌,培育一批站在全球产业链顶端的“硬科技”企业和“明星产品”,吸引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集聚,打造集投资、研发、设计、制造、展示和交易于一体的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高地。

4.延庆无人机产业组团。依托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发挥空域优势及多元应用场景优势,发展无人机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制、集成测试等领域,吸引中心城区无人机产业外溢,承接无人机重大科研成果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把握“无人机+”跨界融合趋势,发展无人机植被保护、监测、应急救援等业态,推进无人机应用场景建设,将中关村延庆园打造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集成、检测、赛事、应用于一体的无人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基地。

5.平谷智慧农业产业组团。以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为平台,深入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提升现代种业、农业智能装备、生物技术、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监测等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建设一批智慧型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形成智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协同创新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全球示范性的数字农业产业体系。

微信图片_20210823093425.pn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力发电机组查看更多>智慧运维查看更多>北京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