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21-11-16 16:22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关键词:华能集团2021中欧海上风电论坛海上风电技术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我们认为“十四五”海上风电重点研发涵盖面非常全而广,从整机到设计、施工、零部件,从材料各个方面都有,以下是我们关注的点:
一、海上风电“十四五”期间重要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定义在15兆瓦级以上水平。二、深远海风电,漂浮式风电是走入深远海最重要的经济选择。目前漂浮式风电开发成本大概在4万元每千瓦左右,我们预计我国2030年左右能够漂浮式海上风电平价。
三、直流装备,直流送出是大规模远海风电的一个经济性选择,我们估计在离岸距离超过90公里,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以上的水平,柔直送出比交流送出更具经济性和可靠性。四、低频输电系统,输电频率降低到15hz左右,则海底电缆经济合理的输电距离可以达到300km。
五、云边一体技术攻关与平台开发。我们需要数字化与风机协同,形成云边协同调度控制态势,构建开放的控制态势,实现风机、多风场协同调度运行体系。
六、海上风电制氢,当海上风电输送距离超过150公里以外,柔直工程的造价也会急剧增长。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探索海上风电制氢核心是如何在海上建立成本可控的海上制氢站,以及氢能的如何运输。需要我们重点攻克,整个制氢全链条,从制备、储存、运输到应用关键装备技术,系统技术,工程技术,最终形成海上风电绿氢制备的技术体系。
七、海上风电“十四五”研发方向-能源岛。八、海洋风电组网。组网规划主要包括三种基本形式:场间交流、交流送出,场间交流、直流送出,以及场间直流和直流送出。”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海上风电部主任刘鑫
2021年11月16日,中欧海上风电产业合作与技术创新论坛在盐城召开,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海上风电部主任刘鑫出席论坛并作《“十四五”海上风电技术重点研发方向思考》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刘鑫: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给大家分享题目报告是“十四五”中国海上风电重点研发思考,报告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华能集团在海上风电发展战略
二、我们对“十四五”期间中国海上风电发展里面的一些重要方向思考
三、在这些重点研发方向里面,我们一些已经做的工作和初步的探索。
为了努力实现双碳目标,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革命新战略,保障能源安全转型是我国能源结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样一个任务,我们国家将要从2020年的新能源5亿千瓦装机,提升到2030年12亿千瓦装机,折算下来我国平均每年有7000-8000万千瓦新能源增量。
我国海岸线1.8万公里,有300万平方公里海域,我国海上风电有广阔发展前景。从水深而言,从5米到30米,近海海域大概2亿千瓦一个开发容量。从30米到60米,深远海水深大概5亿千瓦开发容量。我国的海域从北到南有不同平均风速,不同的建设投资成本和度电成本,与此对应适应性风场设计不尽相同,面临主要基础形势和工程挑战也不尽相同。
以江苏为例,江苏区域平均风速大概7米左右,主要的适应基础型设施单桩复合桶,面临问题就是冲刷。今年国家对海上补贴政策到此为止,客观来说对海上风电发展非常不利。但是,我们能够看到海上风电的技术创新带来的降本速度,远远比行业预计来的要快。我们预计在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工程的单位千瓦造价,从去年的1.4-1.8万元每千瓦降到1-1.4万每千瓦左右,所以2020年中国已经开始迎来了海上风电一个平价黄金发展时期。
我们早期预估“十四五”末,来的又快又猛。最近两个月海上风电主机价格已经跌破了4000元每千瓦,比之前主机招标价格下降40%。这是一个非常大幅度下降。
不同水深面临基础形势也是不尽相同,基础架施工占到海上风电全工程投资30%左右,在30米内我们是适应性单桩和重力式基础。在30米到60米之间,单桩、重力式、导管架、浮式风机基础处于竞争态势。超过60米外,浮式风机是最佳的选择。
华能集团作为中国海上风电一个重要的开发商,追寻两新两化战略,因此我们在中国从北到南布局了多个基地型海上风电,重点开发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2019年5月份,集团公司也与江苏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要在江苏省打造千万千瓦级的海上风电基地。
我们是通过推进海上风电一个布局优化与建设,探索深远海管理机制与加速创新,推动工程示范落地。技术层面来说,华能追寻的就是以联合体共享价值创造,以华能为核心,结合制造厂、设计院、高校、认证机构以及施工企业的5位一体格局,通过联合体进行产学研联合,产业链联动,去推进打造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去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引领。最终形成通过技术升级和走向平价,推动海上风电大规模应用。
科研体系,是我们作为技术创新一个重要的机制保障,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作为华能集团核心的新能源研发平台,承担华能集团公司一个新能源基础研发中心和海上风电基础研发中心重任,同时也是海上风电技术创新联盟以及中欧联盟能源合作的牵头单位。同时,我们也是开起门来搞创新,我们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成立了海上风电与智慧能源系统联合实验室,共同进行科技创新。同时我们组建了海上风电,创新联合体有26家单位参与,打造现代的海上风电产业链链长,推动技术创新。
第二部分,分享我们认为的“十四五”重点研发方向。海上风电涵盖面非常全,从整机到设计、施工、零部件,从材料各个方面都有,这几类是我们关注的点。
一、海上风电“十四五”期间重要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我们定义在15兆瓦级以上这个水平,所以我们也是联合整机企业包括进行一个研制,产业化意味着我们打通产业链共同推进工作,数字化赋能施工技术的创新。重点突破是叶片主轴承、发电机、系统集成工艺形成全套技术。
二、深远海风电,漂浮式风电是走入深远海最重要的经济选择。目前漂浮式风电开发成本大概在4万元每千瓦左右,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借鉴欧洲先进技术经验,同时能够发挥中国的制造业优势,预计中国可以走出比欧洲国家更快的漂浮式风电平价之路。我们预计2030年左右能够漂浮式海上风电平价。
漂浮式风电有风浪量载荷体系,自由运动分析都是我们重要难点。除了这些基本理论创新以外,还需要一些技术创新进行降本。
三、直流装备,直流送出是大规模远海风电的一个经济性选择,我们估计在离岸距离超过90公里,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以上的水平,柔直送出比交流送出更具经济性和可靠性。中国实际上目前为止,没有正式的海上风电柔直工程进行投产,但是在建项目,中国陆上柔直输电技术比较早,我们有比较好的装备经验和工程经验。柔直送出比较困难,成本比较高,成本限制柔直大规模应用,所以说后续我们需要降低它的成本。以江苏如东中国第一个柔直海上风电送出示范工程为例,柔直示范工程造价在4000元每千瓦,这个价格非常高。就是说我们需要把它降到2000元以内,我们认为它有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降本,包括直流换流阀、大容量单向一体换流电、直流GRS、高压大界面等等,这些对推动海上风电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比较有意义。
四、低频输电系统,输电频率降低到15hz左右,则海底电缆经济合理的输电距离可以达到300km。我们认为重点技术研发方向,在攻克海上风电低频输电系统安全稳定与过电压绝缘配合技术,低频换流器,低频变压器,断路器等核心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五、云边一体技术攻关与平台开发。我们需要数字化与风机协同,形成云边协同调度控制态势,构建开放的控制态势,实现风机、多风场协同调度运行体系,实现风机、风场,我们有可感知、可预知、可优化、可调度以及可控制。
六、海上风电制氢,当海上风电输送距离超过150公里以外,柔直工程的造价也会急剧增长。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探索海上风电制氢核心是如何在海上建立成本可控的海上制氢站,以及氢能的如何运输,是官网运输还是液化氢气之后船舶运输。需要我们重点攻克,整个制氢全链条,从制备、储存、运输到应用关键装备技术,系统技术,工程技术,最终形成海上风电绿氢制备的技术体系。
七、海上风电“十四五”研发方向-能源岛,能源岛作为对海上风电的一个补充,我们需要对以后的离岸距离较远的孤岛,海上作业平台以及海洋牧场等,对它提供包括电能、氢能、自研等等其他一系列的能源要素,我们需要打造综合能源岛。
八、海洋风电组网。因为电网没有介入,每一个开发商他的登陆点,实验站技术规格不尽相同,严重制约海上风电健康发展。所以,我们探讨也是一个政策的呼吁,能够让行业有序发展,需要开展海上风电组网规划研究,组网规划主要包括三种基本形式:场间交流、交流送出,场间交流、直流送出,以及场间直流和直流送出。这样我们可以一个送出,包括登陆点和其他技术规格进行设计。
最后一部分,介绍下华能海上风电核心技术创新,也是我们的基本探索。
1、海上环境综合预估平台;
2、精细化设计平台,这个主要设计到尾流,对海上风电影响能够达到20%以上,尾流系统控制对海上风电场至关重要。
3、一体化设计平台,对一个百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光物料成本能够节约2个亿。
4、冲刷防治与监控与预警系统。讲中国海上风电资源也讲到,江苏面临最严重问题就是冲刷问题,江苏现在有风场某些特定机位,冲刷程度超过15米,超过我们留出预量,对风机造成很大影响。我们开发对风机基础、以及升压站倾斜,不均匀沉降等的状况监测,构建了海上风电基础冲刷的防治工程技术。我们愿意与行业共同进完善海上风电防冲刷治理。
5、打造数字化风机。打造孪生系统,因为海上风电需要前期,包括预防性维护,冗余设计等都需要提前考虑,这个时候数字化系统对我们辅助决策和监控。
6、风机场网实时仿真系统,华能第一家建立风机到风场到电网实时仿真系统,具备全场景模拟3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的能力。对后续电力市场交易一个预测,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打造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平台,这个平台目前来说,我们是正在对集团内支撑服务,是集团、区域、场站、风机四级构架。也会对社会推广,其他厂商把相关东西介入到我们系统里面,能够从开发、建设到运维,进行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一个平台支撑。
谢谢大家!
(北极星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集团公司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工作要求,在前期主题教育宣传基础上,华能新闻中心策划了“主题教育‘基层行’”系列报道,总结典型经验,深挖实践故事,真实全面反映基层单位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见人见事、
近日,寒潮频频来袭,我国北方地区多逢暴雪天气。中国华能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确保电力热力安全稳定供应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周密部署,编制《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方案》,强化组织管理,夯实责任体系,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红线,系统各单位要提前准备极端严寒、电
11月22日~26日,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行,华能携高温气冷堆核电、碱性电解水制氢和水电站大坝工程施工等科技成果亮相,为本届科博会注入“华能元素”。科博会上,华能通过实物设备、实体模型和视频方式展示了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发电原理和建设历程、彭州电解水制氢
11月29日,华能清河县280兆瓦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仪式举行。据悉,华能清河项目是河北省2023年重点项目,批复总投资15亿元,规划容量280兆瓦,选用N型单晶硅双玻双面组件,配套建设56MW/112MWh储能系统,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超4.7亿千瓦时,板下种植山楂等果木,农光互补效益显著,项目年可
11月21日,澜沧江公司与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道荣新兴能源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按照诚信合作、依法依规、互利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在新能源开发建设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
11月22日,澜沧江公司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能源规划与课题研究、工程咨询与技术服务等六大领域深化务实合作,赋能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11月20日,华中分公司华能国际——荆门热电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类REITs)成功发行,本期产品系华能首单交易所市场类REITs,发行规模17.93亿元,创全市场年内火电基础设施类REITs发行利率新低。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华能发布《华能黑龙江分公司延寿县200MW风储一体化项目EPC总承包工程预招标》中标结果公示。中标人: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标金额:1375158630元项目概况:华能延寿县200MW风储一体化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北部区域,整个风电场区域面积约59km2。本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11月28日,华能汤阴三期风电项目等3个风电项目共计500MW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集中采购、三峡能源内蒙古鄂尔多斯工业园区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配套塔筒设备采购招标公告,规模合计800MW,项目单机要求5MW、12MW<单机容量≤16MW。根据招标公告,三峡能源内蒙古鄂尔多斯工业园
11月28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邓建玲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黄志强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大基地合作等交换了意见。邓建玲对黄志强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感谢内蒙古自治区长期以来给予中国华能的支持和帮助。邓建玲表示内蒙古是华能装机规模最大、煤
烟台市生态环境局日前发布《【华能山东半岛北K场址海上风电项目】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公示》。对华能山东半岛北K、L两个场址项目进行公示。相关阅读:华能山东500MW海上风电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据查询,依据《山东海上风电规划(2021-2030)》(鲁发改能源【2022】86号),山东省海上风电总规划三大海
面向未来,南瑞集团将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产业集团,全力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中国电建华东院对几个区域的一些典型项目进行了平均测算。按照资本金收益率6%测算,福建和广东(主要选择了粤东地区的项目),按照目前造价水准基本上可以实现平价。在江苏、上海,接近于平价。
从海上风电机组的价格下跌,到海上风电连片化、规模化开发,再到全供应链的降本增效、绿色发展,行业在海上风电平价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披荆斩棘、创新无限。在参与对话环节的涉及开发商、发电机电机、海上施工企业6位嘉宾看来,规模化开发是海上风电平价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很多创新技术、理念得以付诸实际的基础。同时,加强国内外合作,积极走出去也是我国海上风电未来发展的毕竟之路。
针对痛点,为了适应中国目前海上风电平价的系统接入要求,西门子在去年开始立项进行平价电网接入系统研发,称之为预装式模块化方案(PMOS)。到今年开始这个产品正式落地。具有模块化、预制设、即插即用、标准化4个特点。
海上风电的平价,通过维斯塔斯的经验,主要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优越性,也就是说要实现更好、更安全、更快。维斯塔斯最近在德国的9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中已经实现了平价,地点北海,该项目使是维斯塔斯的15MW的风机,这也是全球比较大的海上风场之一。事实上,我们是把海上的很多作业搬回到了陆上海上风电生产基地之中,在陆上基地的预安装,这个概念对于海上风电的降本非常重要。
漂浮式适合水深60米以上,战略意义显而易见,全球可开发的海上风电资源水深超过60米的资源超过70%,需要可靠、低成本、规模化的漂浮式的海上风电技术。巨大的市场潜力激发了各个国家和行业各个公司在全国各地进行示范和开发。漂浮式海上风电成为壳牌发展重点以后,我们迅速投资,因为需要很多各方面的经验及各个产业链的整合,几乎是同步在进行漂浮式项目的技术开发试点及规模化的大型项目的开发。
在大丰园区,金风科技从2兆瓦到6.7兆瓦累计生产了6500台风机,而且还在盐城的试验基地开展包括高精度传动、变桨试验台等等。目前,海上风电制氢及海水淡化已经在盐城开始了,下一步,我们在盐城开展海上风电制氢进行研究,未来海上风电制氢如果不需要长距离电网传输未来可期。
漂浮式的项目是我们的下一个前线,我们要不断的向深海方面扩展延伸,也准备好更大的漂浮式项目。今天,很多的解决方式仍等待着被发明出来,如更优化的流程和创新,关于漂浮式基础、形效的保障、风机设计,这些我们在2022年有更多的投标项目要实现。
更大的平台我们推出了12MW,11MW已经完全商业化了,明年3月会发运到国内国际市场。更远期的产品,明年和后年会推出的12-20MW级别的,我们在研究一个更大型的漂浮式的海上风电,最大可以做到32MW,也是我们未来海上风电一个大的趋势。
目前,龙源、上海电力、三峡、华能等6个风场、140万千瓦已建成并网发电。龙源、三峡、国能等4个风场1100千瓦即将建成并网。今年底大丰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达250万千瓦,占盐城市50%。“十四五”期间大丰区海上风电规划容量是697万千瓦,近海是307万千瓦,远海是390万千瓦,将为海上风电产业强链、补链、壮链提供有利的资源支撑。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港开区近沿海海域可规划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310万千瓦,对深远海的可规划建设容量超过千万千瓦,我们正在申报200万的深远海示范项目,这都要在十四五期间实施。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以下简称《名单》),共计58个技术装备(项目),其中风电领域共3个项目,金风科技独占两项——“16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和主轴承重大部件”和“35千伏柔性低频输电成套装备”成功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
摘要:基于阻抗分析方法,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multilevelconverter,MMC)环流控制为研究重点,对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采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柔直换流站与海上风电场的阻抗模型,进而推导了计及频率耦合效应的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的阻抗模型。其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8月11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海上风电联合基金项目的通知》。《通知》表示,为充分发挥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简称:省基金)引导作用,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启动2023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海上风电联合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远景能源首席技术官李磊博士在第八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发表题为《海上风电发展长期主义的技术基础》演讲,阐述海上风机“长期主义”与技术基础的内在关联,他指出:海上风电长期主义的核心是深刻洞察技术基础逻辑及规律。回顾过去20年,新能源并网容量占比从个位数增长到30%
摘要:海上风电场集电拓扑优化是一个大规模非凸、非线性优化问题,难以求得最优解,将其分解为分区内部拓扑优化及馈线路径优化两部分:在分区内部以经济性为目标函数,在考虑海缆选型的情况下得到最优拓扑方式;在馈线部分,针对海缆交叉问题,考虑到风机实际建设工程约束,提出了分区规则化方案,借助
2023年6月28日-29日,第八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国家气候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袁佳双在题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近年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使精确的气候预测能力成为电力系统之刚需。以下为袁佳双演讲
观点凝练(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摘要:高压直流送出技术是大规模、远距离海上风电开发的重要手段,送出换流阀是其核心装备。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交流汇集送出换流阀存在成本高、体积和重量大等问题,海上平台工程建设成本高,而基于直流变压器(DCT)的直流汇集送出换流阀有望解决这一问题。首
6月17日,明阳集团下属子公司广东安朴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报送的《基于不控整流的风电送出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顺利通过鉴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在内的10多位业界专家组成。该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不控整流的风电送出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工程,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
5月31日,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响应科技部关于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公众开放活动的工作部署,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哈电风能有限公司
日前,挪威公司OceanVentus基于其原创浮式基础,推出了一个完整的“端到端”浮式风电解决方案,并正在探索大规模应用。这套“端到端”解决方案可以降低浮式风电从基础生产、运输、安装到维护各方面的成本。特点如下:设计:基础平台结构简单,用钢量较常规基础低40%,3000吨钢可支撑15MW风机;所有关键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波浪能与海上风电结合,能大大降低双方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来自苏格兰的波浪能研究机构WaveEnergyScotland(WES)对波浪能与海上风电结合的经济性。在分析了16种结合模式后,WES得出结论,海上风电和波浪能的LCOE能显著降低——当海上风电利用波浪能设施时,海上风电项目的LC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