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涉及电力能源领域!《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发布

2021-11-26 11:59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行业中非合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不断拓展新时代中非各领域合作

中非双方高度信任,中非友谊坚如磐石。中国致力于不断巩固中非政治互信,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为非洲和平与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对非合作一直走在国际对非合作的前列。经过几十年辛勤浇灌,中非合作枝繁叶茂,成长为参天大树,任何力量都无法撼动。当前,中非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非合作成果遍布非洲大地,改善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政治互信持续深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和非洲国家始终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肝胆相照的好兄弟。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确立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中非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高层交往对中非关系发展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双方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协调,为巩固传统友谊、增强政治互信,维护共同利益、共谋发展合作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远赴非洲,至今已四次访非,足迹遍及非洲东西南北中。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与会的50余位非洲国家领导人逐一会面,叙友情、商合作、话未来,并出席近70场双多边活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17位非洲领导人先后来华访问或出席会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双方领导人通过视频、通话等形式保持交往和沟通。2020年6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形式主持召开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13位非洲领导人和非盟委员会主席出席。疫情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同非洲各国元首通话17次,保持了中非高层交往的密度和热度。习近平主席对非洲朋友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与非洲领导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和信任,以元首外交引领了中非关系行稳致远。

1.jpg

中非双方不断丰富和完善政府间对话、磋商及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促进中非各领域合作全方位发展。中国同非洲9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3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6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7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已同21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建立双边委员会、外交磋商或战略对话机制,同51个非洲国家建立经贸联(混)合委员会机制。2016年,中国同非盟建立人权磋商机制。2017年,中国同南非建立中非间首个政府间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非地方合作迸发活力,2012年以来,中非双方已举办4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截至目前,中非双方共缔结160对友好省市,其中2013年以来新增友好省市48对。

中国和非洲国家密切开展政党、立法和协商机构交往,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友好合作。中国共产党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不断密切同非洲国家政党交流与合作,构建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双方从立法和监督方面发挥积极影响,为中非合作和交往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全国人大与埃及、南非、肯尼亚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与35个非洲国家议会建有双边友好小组。全国政协及所属机构已同39个非洲国家的59个机构开展交往。2019年6月,全国政协成立中非友好小组,是全国政协历史上第一个对外友好小组。

2.jpg

近年来,更多非洲国家加入中非友好大家庭,中国分别同冈比亚(2016年3月17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2016年12月26日)、布基纳法索(2018年5月26日)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目前,中国已经同除斯威士兰以外的其他53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积极发展同非盟及非洲次区域组织合作。2012年1月,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继坦赞铁路之后中国在非最大援助项目。2014年中国设立驻非盟使团,标志中国与非盟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重视并坚定支持非盟在推进非洲联合自强和一体化进程中发挥领导作用、在维护非洲和平安全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非盟通过《2063议程》及实施第一个十年规划。

中国以观察员身份多次应邀出席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东非共同体(东共体)、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中共体)等次区域组织峰会等重要活动,并向西共体、南共体、东共体派驻大使。

(二)经济合作迅速发展

中非经贸合作加速发展,深度广度不断拓展。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和北京峰会分别宣布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和“八大行动”,将中非经贸合作水平推向历史新高。

——加大发展援助。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关注和支持非洲国家改善民生、谋求发展的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国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非援助。2013年至2018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2702亿元人民币,其中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占比44.65%,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2000年至2020年,建成的公路铁路超过13000公里,建设了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为非洲培训各领域人才共计16万余名,打造了非盟会议中心等一系列中非合作“金字招牌”,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广泛欢迎和支持。中国已宣布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8年底到期未偿还政府间无息贷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宣布免除15个非洲国家2020年底到期的无息贷款债务。

3.jpg

——加速贸易发展。中国自2009年起连续12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非贸易额占非洲整体外贸总额比重连年上升,2020年超过21%。中非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中国对非出口技术含量显著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对非出口额占比超过50%。中国主动扩大自非洲非资源类产品进口,对非洲33个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输华产品提供零关税待遇,帮助更多非洲农业、制造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据统计,2017年以来中国从非洲服务进口年均增长20%,每年为非洲创造近40万个就业岗位。近年来,中国自非农产品进口持续增长,已成为非洲第二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国。中非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丝路电商”合作不断推进,中国已与卢旺达建立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中国企业积极投资海外仓建设,非洲优质特色产品通过电子商务直接对接中国市场。中国-毛里求斯自贸协定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中非间首个自贸协定,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

4.jpg

——促进投融资合作。投融资合作是近年来中非合作最大亮点之一,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血液”。结合非洲需要和中国优势,中国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和优化对非投资,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及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在中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合力推动下,中国对非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广泛涉及矿业开采、加工冶炼、装备制造、农业开发、家电生产、航空服务、医药卫生、数字经济等产业,帮助非方提升了有关产业工业化水平、产业配套和出口创汇能力。

5.jpg

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累计对非直接投资超过430亿美元。中国在非洲设立各类企业超过3500家,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对非投资的主力,聘用非洲本地员工比例超80%,直接和间接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6.jpg

——助力非洲农业发展。中国积极同非洲分享农业发展经验技术,支持非洲国家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水平,推动农业产业链建设和贸易发展。2012年以来,在华培训非洲农业学员7456人次;通过实施援非百名农业专家、援非农业专家组等项目,培训非洲当地5万余人次,建成23个农业示范中心。截至目前,中国与23个非洲国家及地区组织建立农业合作机制,签署了双多边农业合作文件72项。2012年以来,中国与20个非洲国家及地区组织签署农业合作文件31项。2019年中非举办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成立中国-非盟农业合作委员会,启动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规划和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非农业投资企业超200家,涉及非洲国家共35个,投资存量11.1亿美元,投资范围涵盖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各产业,超过350余种非洲农产品食品可开展对华贸易,中非农业贸易稳步增长。

——助力非洲工业化。工业化是非洲实现包容性和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是创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中国支持非洲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改善投资软硬环境,以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为龙头,助力非洲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进程。截至目前,中国与15个非洲国家建立产能合作机制。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建设经贸合作区、经济特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吸引中国等各国企业赴非投资,建立生产和加工基地并开展本土化经营,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合作。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围绕非洲“三网一化”(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区域航空网和工业化)建设战略开发业务,截至2021年3月,累计投资21个项目,涉及能源、资源、制造业等多个领域,有力带动非洲国家产业发展。数十家中资企业与非洲企业合作建设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5吉瓦(GW),填补非洲光伏产业链空白,有效缓解当地用电紧缺问题并促进低碳减排。

——深化基础设施合作。中国支持非洲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振兴的优先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采取多种模式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运营和管理。2016年至2020年,非洲开工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总额近2000亿美元,2020年中国企业实施的项目比已达31.4%。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企业利用各类资金帮助非洲国家新增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电力装机容量1.2亿千瓦、通讯骨干网15万公里,网络服务覆盖近7亿用户终端。中国企业承建和运营的肯尼亚蒙内铁路是该国百年来第一条现代化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被誉为新时期中非“友谊之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累计运送旅客541.5万人次、发送集装箱130.8万个标准箱,对肯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5%,累计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4.6万个。中国引导企业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BOO(建设—拥有—经营方式)、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推动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向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转型,促进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发展。

——加强金融合作。中非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对方市场,双方央行积极扩大本币结算和互换安排,推动中非金融便利化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1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有42家非洲地区间接参与者,覆盖19个非洲国家。中国央行先后与南非、摩洛哥、埃及和尼日利亚央行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金额总计730亿元人民币。中国已同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7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双方金融合作行稳致远打牢基础。中国加入非洲开发银行、东南非贸易与开发银行和西非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中国已累计向非洲开发银行下的非洲开发基金承诺捐资9.96亿美元。

——拓展数字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帮助非洲国家消除“数字鸿沟”,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社会数字化转型,物联网、移动金融等新技术应用,全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国企业参与了多条连接非洲和欧、亚、美洲大陆海缆工程;与非洲主流运营商合作基本实现非洲电信服务全覆盖;建设了非洲一半以上无线站点及高速移动宽带网络,累计铺设超过20万公里光纤,帮助600万家庭实现宽带上网,服务超过9亿非洲人民。截至目前,超过15个非洲国家的17个城市、1500多家企业选择中国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伙伴,29个国家选择中国企业提供的智慧政务服务方案;中非共同在南非建立了服务整个非洲区域的公有“云”,以及非洲首个5G独立组网商用网络。中非电子商务合作层次和内涵不断丰富,“丝路电商”云上大讲堂有效提升伙伴国中小微企业数字素养,“双品网购节”丝路电商专场、“非洲产品电商推广季”等活动助力非洲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电子支付、智慧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互联互通中实现合作共赢。2021年8月,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中国宣布愿同非洲共同制定和实施“中非数字创新伙伴计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企业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中非合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