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对局部热源接触进行模拟仿真时,是通过在电池表面某位置定义点热源模拟电池因接触热引发的热失控。Kriston等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滥用集总模型,通过表面热源和内短路触发热失控。研究发现,影响热失控剧烈程度的主要原因是触发能量和短路电阻,电池自产热主要来源于正极和电解质的反应以及电解质自身的分解反应。徐晓明等建立了方型锂电池的局部热源接触模型,研究发现单个极耳加热时电池未发生热失控,同时加热正负极极耳时,电池发生了热失控,并向电池其他区域蔓延。Xu等建立了圆柱电池的三维热滥用模型,模拟局部高温热源触发电池热失控的过程。研究发现随着电池表面散热系数的增大,电池温升速率减慢,副反应的产热速率峰值延迟。提高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可以提高正极与电解质反应发生的温度,延缓热失控的发生,但峰值温度会变高。Tang等建立了热滥用模型,用电池表面局部热源触发热失控,通过对冷却时间的分析,发现负极材料与电解质的反应是电池发生热失控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对电池负极散热能有效抑制热失控的发生。Hu等建立了具有分层结构的热滥用模型,却得出了相反的结果,如图3所示。通过局部热源接触引发电池的热失控,观察电池在不同散热温度下内部各副反应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热失控的主要温度来源是正极与电解液之间发生的副反应,对电池进行冷却可以改变热失控发生的时间和温度,但不能有效地抑制热失控的发生。
当前高温热失控模型已成为常用的锂离子电池模型。以上研究中,学者们通过建立电池的热烘箱模型和局部热源接触模型,研究了温度、散热条件和正极材料等对电池热失控的影响,在保证结果精确度的情况下有效节省了实验成本。但以上研究中用到的电池模型各不相同,集总模型忽略了电池在空间上的温度梯度,三维模型计算量大,且参数难以测量,使电池模型的建立更加困难。
1.2 机械滥用仿真
机械滥用也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常见诱因,锂离子电池受到碰撞、挤压等力学伤害时会产生形变,内部隔膜破裂,正负极之间短接发生内短路,放出大量的热引发电池的热失控。
针刺是常见的机械滥用形式,电池受到针刺时,因刺针的侵入,在电池内部形成了内短路,主要有正负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材料-正极集流体、正负极集流体4种短路方式。当前研究中对针刺引发的热失控进行仿真,通常是在电池的某一位置加个小电阻,模拟因刺针入侵部分导电触发的内短路,研究电池在不同针刺条件下的热失控。Wang等建立了电池针刺内短路的三维模型,仿真了不同的SOC和刺针直径下电池的热失控,发现钢钉直径不仅会影响电池的短路电流,同时也是电池的一个散热途径。未发生热失控时,钢钉主要起散热作用。发生热失控时,钢钉附近因短路产生大量的热。崔志仙以绝缘材料聚甲醛作为刺针,对电池进行针刺内短路模拟,研究表明绝缘材料引起的热失控是由于正负极集流体产生变形和毛刺引起了内短路,其热失控过程较慢且不稳定。当前对针刺热失控的仿真模型已经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的热行为,但模型需要实验数据的支撑,针刺部位的导电参数难以量化,模型通用性不强。
挤压是另一种常见的机械滥用形式,电池受到挤压时发生机械变形,隔膜破裂引发正负极之间的内短路,最终引发热失控。学者们对挤压热失控进行仿真时,通常需要与力学模型耦合,将力学的结构失效和电池内部的导电情况联系起来,在电池的某一区域设置小电阻,模拟隔膜破裂区域发生的短路。Wang等提出一种基于结构损伤的机械-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将力学模型计算的几何变形与锂离子电池相结合,通过内短路模型计算发热功率并反映到三维热模型中。从力学角度解释了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在机械滥用下的失效机理,短路产生的欧姆热是短时间内温度上升的主要热源。Lee等提出了一种双向非线性机-电-热耦合电池模型分析方法,研究锂离子电池在准静态压痕下由内短路引起的热失控。力学模型计算机械变形,电化学模型计算产热,传热模型计算热量在电池中的分布。研究发现,随着压头直径的增大,内短路发生的位置偏离压头中心,短路电流呈减小趋势,热失控的峰值温度也越低。Liu等建立了软包电池的机-电-热耦合模型,该模型包括电化学模型、力学模型、短路模型和热模型4个子模型,耦合方式如图4所示。试验结果表明,短路时的热源主要是短路位置的焦耳热,由于负极电阻要高于正极,所以负极层产热较大;短路的位置、失效层数和破坏面积也对产生热量有着显著影响。当前对挤压热失控的研究同针刺热失控类似,都是在结构破裂引发的内短路和电池热失控之间建立联系,但挤压引发的结构破损形状不规则,引起的电阻变化更加难以测量。
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机械滥用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不同于热滥用、电滥用等其他滥用条件,机械滥用涉及到机械、内短路、电化学和热等多学科的耦合,目前迫切需要对动力电池在机械滥用条件下的失效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多物理耦合模型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阐明其失效机理,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1.3 电滥用仿真
电滥用主要包括过充和过放。当电池达到满电状态后继续充电,大量锂离子从正极活性材料中脱嵌,穿过隔膜嵌入负极,负极会产生金属锂枝晶,造成内短路,引发电池的热失控。电池达到最低放电电压后继续放电时,负极集流体会溶解成二价铜离子,通过电解质到达电位更低的正极,形成铜枝晶,正负极短接导致热失控。
在当前对电滥用仿真的研究中,部分学者用等效电路模型对过充/过放进行仿真,以实验数据为依托对模型进行拟合,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再将等效电路模型与热模型耦合起来,研究电池的热分布。朱艳丽等用三维热电耦合模型模拟了电池在不同充电电流下过充引发的热失控,发现充电倍率会影响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的临界时间、临界温度和热分布。充电电流越大,热失控发生的时间越短,临界温度越高,区域温差越大。Hosseinzadeh等建立了由多个单元串并联组成的电池组模型,每个单元包括一个一阶的等效电路模型和在Matlab/Simscape中运行的热模型。通过研究电池组结构、电池数量、电阻、容量等不同因素对电池的影响,发现电池容量会影响电池组的不均匀性,间接性的引起电池的过充或过放进而影响电池的安全。等效电路模型如图5所示。
电滥用实际上是由枝晶生长导致的内短路引发的电池热失控,随着对电滥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也有学者从枝晶生长的角度对电池的电滥用热失控进行了仿真。王青松等建立了分层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通过改变锂枝晶半径、数量和中心距,发现锂枝晶半径越大、数量越多、中心距越大,其热失控发生的就会越快越剧烈。但该模型假定发生热失控时电池电压不变,仿真与试验结果在数据上存在一定误差。Wang等提出了一种低导热和低导电的聚甲醛刺针,建立了电池的三维模型预测电池受到针刺时的的热失控。研究发现,在聚甲醛刺针穿透电池的过程中,集流体破损造成的毛刺和导电颗粒引发内短路,正负极集流体的铝铜短路占主导,因此该模型也可以用来模拟枝晶生长和集流体边缘毛刺引起的内部短路。
当前研究中,对电滥用的仿真可以归结为两种:等效电路-热耦合(或电-热耦合)模型和枝晶生长模型。两种模型都是电模型与热模型的耦合模型,前者通过电池等效电路模型计算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的热行为,后者通过电池内短路模型模拟电滥用引发的热失控。利用内短路模型模拟枝晶生长引发的热失控,其原理与针刺热失控类似,但电池在电滥用条件下的枝晶参数难以获得,需要实验数据的支撑。
2 热蔓延仿真
大型用电设备如电动汽车的电池包通常是多块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电池组中某一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热量会迅速传给周边电池引发整个电池组的热失控,这个过程称为热蔓延。热蔓延是引发电池组热失控的常见诱因,随着用电设备的普及,学者们针对电池组的安全性展开了研究。因大型电池组具有体积大、成本高、温度梯度大等问题,通过试验并不能很好的研究电池热行为,仿真成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对热蔓延的研究通常在两个方面:热蔓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抑制热蔓延。
为研究热蔓延的影响因素,学者们建立了电池组的仿真模型,通过改变电池的工作环境,研究了不同条件对电池组热蔓延的影响。李顶根等用C++模拟电池组的热失控行为,以失控传播时间间隔为评价热管理系统的性能指标,研究发现相变材料的导热率对电池组热蔓延影响较大。王兵用电池组的烘箱模型研究热失控在电池组中的热蔓延情况。通过改变电池间距,得到了间距跟热蔓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张亚军等建立了5并电池模组热扩散模型,对电池组进行烘箱加热仿真,研究发现导热系数低的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阻止热失控的热量在电池之间的传播,高对流换热系数会加速热量传播。
热蔓延会引发的电池组的热失控,危害生命财产安全,且电池组中温度分布不均匀会影响电池寿命。为抑制热蔓延,保证电池组的寿命和安全,学者们对电池组散热系统展开研究。Zhao等从如何控制热失控在电池之间的传播入手,通过试验和仿真研究了九宫格栅玻璃纤维隔断封装的电池热失控膨胀和传播情况,发现一定厚度的玻璃纤维能有效抑制热失控的传播,并得到了热失控电池表面温度与电池间距、玻璃纤维隔板厚度的拟合关系函数。李顶根等建立了锂电池模组热电耦合模型,通过改变充放电倍率,研究电池组中液冷管排数和填充材料对热蔓延的抑制效果。Wang等建立了电池组的一维三维耦合模型,模拟水泵液冷对电池组的冷却效果,耦合方式如图6所示。研究表明,石墨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性能,但材料厚度对电池组的不均匀性并无影响。大斜率的线性冷却策略可以有效散热,初始温度跟稳定温度之间的差异也会影响电池组的冷却效果。
当前已有很多学者对电池组进行了仿真,以上学者的研究中,通过设置不同的环境,研究了热量在电池组内的蔓延情况;通过给电池组添加散热和导热装置,设计了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但当前对于电池组的研究,大多以方型电池为研究对象,圆柱电池因其表面为曲面,与导热、散热装置贴合不紧密,在电池组中电池之间的空隙较大,给散热系统的设计带来困难,对圆柱电池组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研究可从该方向展开。
3 热失控仿真的应用
近年来电池热失控的仿真发展迅速,在应用层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在电池的设计过程中,通常需要提前计算电池可能发生的热失控,预测电池的安全性能。
对电池热失控的研究中,无论是实验方法还是仿真方法,都需要先通过实验获取电池数据,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但锂离子电池模型搭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定义电池工作的物理场和边界条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进行离散化求解。为了更方便地估算电池温度,近年一些学者开始探索通过函数关系预测电池热行为的方法。黄文才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分析了电池在高温、针刺内短路、过充等工况下的热行为,并用格林函数推导了针刺短路时的温度方程,能够比较合理准确的预测电池热行为。Hu等将电场和热场相结合建立电池的三维内短路模型,探究不同的穿刺位置对针刺热失控的影响,基于格林函数法给出了计算电池在针刺热失控下计算温度分布的半解析解。张胜建立了融合可变内部热容和外部热阻模型的简化可变参数热模型,提出一种内部温度估计方法。Wang等建立了锂离子电池机械-热耦合模型,通过引入应力应变曲线与杨氏模量,模拟了软包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形变量和温度变化。该模型可以预测电池的膨胀应力,用来指导电池模组的设计。
以上研究中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估计方法都能比较准确地预测锂离子电池的热行为,但因为电池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参数也难以得到,当前的电池预测模型通用性不强。当前对电池行为的预测都是基于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将其拟合成函数关系,贴近实际结果但对实验比较依赖,且没有考虑电池内部的化学变化。
4 结论
当前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热安全问题的表面研究,需要更深入研究热失控发生时的内部扩展进程,热失控模型因其独有的优势已成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仿真的进展总结如下。
(1)高温热失控仿真通过定义电池在高温下的四种主要副反应模拟电池热失控,得到了电池在不同热滥用工况下副反应发生的顺序、放热量、剧烈程度以及相关物质的变化趋势。但电池在高温下隔膜融化引发内短路放出的热量并未计算在其中,热失控过程中的其他副反应放热也通常被忽略。未来的研究应对电池热失控的产热机理进行更深一步地分析,建立更精确的热滥用模型。
(2)对电池机械滥用的仿真通常用三维的内短路模型,通过在正负极之间加一个内阻较小的金属块模拟电池隔膜破裂引起的内短路,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出电池因机械滥用引发的热失控。但是当前针刺热失控仿真通常假设电池在针刺的瞬间便被穿透,并未对穿透过程中反应的变化进行仿真,也未能模拟出电池受到针刺时电压掉落的现象,隔膜破裂和受到挤压区域的接触电阻也难以量化。后续工作应加大对针刺过程和接触电阻的研究,使机械-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更加完善。
(3)电滥用的实质是枝晶穿透隔膜引发的内短路,对电滥用进行仿真通常采用等效电路模型或跟机械滥用类似的内短路模型,用小电阻导体模拟枝晶引发内短路。但是枝晶结构细小,其位置、直径、数量和阻值等也难以测量,可以深入研究电滥用与枝晶之间的量化关系,为电滥用的仿真提供可靠数据。
(4)热蔓延是引发电池组热失控的常见诱因,热蔓延仿真通常用几块电池加中间的传热条件构成电池组,研究热蔓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抑制热蔓延。但隔热材料只能减缓热量在电池之间的传播速度,并不能有效地抑制热失控的发生,可以尝试将热蔓延仿真与电池组热管理结合,提高电池组的寿命和安全性。当前对热蔓延的研究重点在方型电池,对圆柱电池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的研究应扩展到圆柱电池模组中的热蔓延和热管理。
(5)当前用热失控仿真预测电池的热失控时,通过建立电池的热失控模型,分析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热行为,拟合出一个计算比较便捷的温度估计方法。但热失控模型是基于实验数据建立的传热模型,在不同电池之间通用性较差,未来关于热失控预测的工作应该从发生热失控时的副反应入手,从化学层面预测电池的热行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河北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三维固态特种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将建设第四代智能化电池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70亩,规划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投资4亿元,预留产能扩展空间。建成后可新增1GWh三维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消息,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与美国初创公司FactorialEnergy联合研发的FEST固态电池成功通过车规级验证。据了解,FEST固态电池容量为77Ah,能量密度达到375Wh/kg,理论上可使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经6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90%以上容量,达到车规级耐久标准。具备4C放电
4月25日,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简称“TüV莱茵”)联合山东省储能学会、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在青岛举办“2025华北区新能源产业先进技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探索绿色可持续开创能源新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专家学者和行
LG新能源4月29日宣布,与法国环境服务商Derichebourg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将投建电池回收工厂。按照计划,两家公司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各为50%,电池回收工厂选址于法国北部瓦兹河畔布吕耶尔,预计2026年动工,2027年投产,年处理能力超2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兴起,动力电池回收正逐渐
日前,正泰发布一周热点资讯(2025/4/21~4/25)。荣誉正泰安能、正泰新能获评浙江省独角兽企业4月24日,由民建浙江省委会、浙江省工商联、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主办的第九届万物生长大会在杭州举办,会上发布浙江省独角兽企业系列榜单,正泰安能、正泰新能双双上榜,首次获评浙江独角兽企业;正泰安能还
近日,内蒙古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就通辽市昌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再生利用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首次信息公示。公示信息显示,项目主要回收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报废光伏机组、风机叶片等,项目建成后年梯次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1万吨、拆解破碎废旧锂离子电池2万吨,拆解报废风电、光伏机组2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国轩高科发布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在其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和第九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公司拟将原募投项目名称“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项目”变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项目实施内容由“年产20GWh动力锂离
日前,美国清洁能源协会声称,一项对2012年以来美国发生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火灾事故的第三方审查发现,这些火灾均未导致污染物浓度达到引发公众健康担忧或需要进一步处理程度。2025年1月16日,莫斯兰汀电池储能系统发生火灾与此同时,美国清洁能源协会还发布了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蓝图。建议电池储能系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国轩高科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9,181.71万元,同比上升11.98%;实现营业利润128,344.97万元,同比上升31.58%;实现利润总额126,310.97万元,同比上升33.22%;实现净利润115,413.42万元,同比上升19.09%,其中,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亮点:1.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热膜对电池模组快速加热的方法。2.研究了电池加热功率、加热部位及模组多维度错位协同加热方法对电池温度场及其升温速率的影响。摘要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加热是提升储能系统性能、延长电池寿命以及确保其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储能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加热问题,本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4日,鹏辉能源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61亿元,同比增长14.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亿元。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68.68亿元,同比增长7.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88亿元,同比下降5.82%。报告显示,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消息,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与美国初创公司FactorialEnergy联合研发的FEST固态电池成功通过车规级验证。据了解,FEST固态电池容量为77Ah,能量密度达到375Wh/kg,理论上可使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经6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90%以上容量,达到车规级耐久标准。具备4C放电
北极星储能网在天眼查APP获悉,4月27日,东营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曲涛,注册资本20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宁德时代全资持股。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月,宁德时代在山东接连注册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晚间,振华新材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的议案》。根据该议案,公司将暂缓实施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根据公告显示,义龙三期项目原计划总投资62.45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10亿
4月27日,宁德时代获得两张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其中,通过检测的产品含电池单体与电池包。GB38031-2025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送检产品是麒麟电
LG新能源4月29日宣布,与法国环境服务商Derichebourg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将投建电池回收工厂。按照计划,两家公司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各为50%,电池回收工厂选址于法国北部瓦兹河畔布吕耶尔,预计2026年动工,2027年投产,年处理能力超2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兴起,动力电池回收正逐渐
4月28日,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佛山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佛山市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高水平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项目,重点支持回收体系建设和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纺织品、废旧家电、废旧汽车、退役动力电池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扩张步伐正在持续,头部企业中创新航与国轩高科近期的投资动作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一个显著的并行现象是,围绕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相关新材料的产能布局正变得日益密集,呈现出“拥挤”的态势。中创新航公布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其成都项目二期已于3月底动工,该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鹿山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硅碳负极功能粘接材料(PAA)可用于液态/半固态/固态锂电池中硅基负极极片的粘接。已通过3C电子客户的系统性验证,能够有效提升硅碳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与电池续航,已批量供货。在动力电池应用方面,已完成汽车领域知名企业小试验证,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6日,赣锋锂业发布签订合同的公告,显示赣锋锂业与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杭州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全面开展产业培育和长效发展合作,建立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发展关系。约定公司拟在杭州拱墅区投资建
4月27日,宁德时代获得两张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其中,通过检测的产品含电池单体与电池包。GB38031-2025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送检产品是麒麟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修订《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标准中包括7项单体检测17项电池包或系统测试等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这次修订主要新增电池底部撞击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4日,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颖在新闻发布会表示,交通运输行业标准《船舶载运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2025年5月1日起实施。锂电池产品作为我国外贸“新三样”,近年来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据统计,2024年我国锂电池出口量达到了39.1亿个,创历史新高。海运是锂电池出口运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吉利控股集团淦家阅宣布将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正式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据悉,吉利汽车早已开始布局电池上下游产业。2018年,吉利和宁德时代宣布成立合资公司,2019年,吉利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首次将“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时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标准。蜂巢能源作为重要起草单位之一,其以堡垒越野、蜂行短刀为核心产品的电池均达标,且提前实现国标全项达标。其中,面对国标规定的150J底部抗冲击基准,蜂
2025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堪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国标首次明确电池在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后不得起火爆炸,这一严苛要求不仅将成为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将对兼具动力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5日晚上8点23分,英国伊尔克斯顿的CromptonRoad回收中心发生火灾,据外媒4月21日报道,该回收中心发生火灾的原因最有可能为回收废物中留下的废弃锂离子电池在回收废物中被不当处理所引起,敲响了安全回收电池的警钟!据了解,4月15日晚8点23分,该回收中心发生大量废物火灾后,
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于4月12日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作为储能主动安全的领创者,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携多维度创新成果亮相展会,以技术实力与行业洞察,为储能安全与行业发展注入新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储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储能电站安全事故频发,给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保障储能产业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1年12月28日下达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发〔2021〕37号),计划代号(20214450-Q-339)正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