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煤炭评论正文

保供有力 提效降碳——2021年煤炭行业述评及2022年展望

2022-02-09 11:31来源:中国电力报关键词:煤炭煤炭企业煤炭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供需偏紧”“价格暴涨”“智能化发展”……一系列意料之外和预期之中的关键词,交织出我国煤炭行业不平凡的2021年。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报”)

去年四季度以来,在党中央统筹全局、科学决策,果断部署一系列正确有效的措施下,各主要产煤省层层落实煤炭保供工作,煤炭生产企业精心组织,保质保量完成了煤炭保供任务。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煤炭产量40.7亿吨,比上年增长4.7%;12月生产原煤3.8亿吨,同比增长7.2%。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煤炭供应完全有能力保障合理用煤需求。”

多措发力保供成效显著

2021年3月,受极端天气、水电发电量不理想及全球经济复苏好于预期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需求强劲,煤价开启上涨模式。自3月初CECI沿海指数报收于584元/吨全年低点后,煤价一路波动上行,9月突破千元大关,10月甚至涨至每吨2000元以上。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煤电企业燃料成本大幅上涨,但难以有效向外疏导,企业亏损严重,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有序用电”现象。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对能源保供再要求再部署。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深入产地、港口调研,重点督导有关省区和企业煤炭增产增供政策落实情况,核增和释放先进产能现状,有关项目建设投产手续办理进度,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是否全覆盖,中长期合同履约程度,煤炭生产、运输、交易、销售环节价格政策执行是否到位,以及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市场化价格机制落实情况等。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地及相关煤炭企业煤矿核增产能进一步释放、建设煤矿逐步投产、临时停产煤矿复产,持续加大保供力度。铁路部门增加货物运输能力,优先保障电煤运输需求。港口方面,积极对接上游煤矿企业和铁路运输部门,确保货源组织、货物进场、集港疏运无缝衔接。

在多项措施共同发力之下,煤炭生产、运输、储备能力持续加强,重点用煤得以保障,10月下旬后,煤炭供需格局得到扭转,煤炭价格加速回归,保供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保供的“战场”上,能源央企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凸显了能源“国家队”的“顶梁柱”作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彭华岗透露,到2021年底,中央企业有42个煤矿列入应急保供名单,预计核增产能9410万吨/年。2021年四季度,煤炭日均产能达到了295万吨,比前三季度增长17%以上。“去年中央企业煤炭企业产量首次突破了10亿吨大关。”彭华岗说。

此次煤炭供需紧张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和业内诸多思考。该如何深层次化解及避免供需矛盾?业内专家表示,从目前煤炭规划意见来看,煤炭产量增速远低于电力用煤增速。若进一步提升煤电利用效率与清洁化水平的同时,大力压降散烧煤和工业用煤,用煤结构进一步向电力倾斜,其他行业用煤及散烧煤需求控制在预期范围内,电煤供需方可基本实现平衡。

绿色发展智能化成主旋律

“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煤炭在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科学定位,也为煤炭工业安全绿色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锦界煤矿,上仓原煤仓倒仓、配仓等已告别了人工手动操作的历史。“原来1、2、3号原煤仓之间倒仓需要作业人员走到上仓现场操作插板来实现,现在只需要在调度室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完成全部操作。”调度员梁家玮说。

这是我国煤炭工业智能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国法介绍,2021年,煤矿智能化理论、技术与标准体系初步形成,煤矿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截至2021年12月,全国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达687个,其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431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56个;已有26种煤矿机器人在煤矿现场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少人巡视,无人操作”的智能采煤工作面迈向常态化应用,减人增安提效的效果日益显现。

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煤炭行业上下愈发认识到,煤矿智能化建设代表着煤炭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是行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来看,提升煤矿柔性生产能力,可以根据市场供需形势灵活释放产能,增强供给质量和供给弹性。近年煤炭保供情况显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并已开展智能化建设的大型先进煤矿发挥了骨干作用,是稳定煤炭供应的主力军。

同时,煤矿智能化建设能够助推能源低碳转型。在大规模低成本储能尚未突破、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的情况下,仍需煤电及煤炭发挥调峰和兜底保障作用。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可以提高煤矿绿色安全生产素质,形成部分生产能力储备,既可以更好保证能源供需总量的平衡,还可以在水电来水偏枯、新能源出力波动以及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及时弥补缺口,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可以看到,减排并不是简单的“去煤化”。“十四五”时期,煤炭行业还需扛起重任,坚持走清洁低碳、绿色安全、智能高效、多元协同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扮演好“先立后破”进程中的过渡角色,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驾护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煤炭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