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期市场传言宁德时代拟投资50亿美元在北美进行锂电产能投资,锂电规划产能高达80Gwh, 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美锂电市场。宁德时代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企业,虽有建设欧洲锂电产能,但北美的锂电产能规划却一直悬而未决。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鑫椤锂电”ID:xinluolidian)
而以日韩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则早早布局了北美市场,2021年以来更是有加速投资之势。LGES则更是在一周之内接连公布了三处锂电产能投资规划,投资了超过60GWh的产能,北美锂电市场‘新大陆’引得全球锂电及汽车巨头频频出手。
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持续推进,北美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但其新能源进程却是略显尴尬的,无论是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亦或是锂电产业链发展程度都落后于中国及欧洲市场。
在新能源步伐上‘掉队’的背后却透露出了美国的焦虑,虽然美国诞生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锂电池‘Made in US’及锂电上中游材料面临着拿不出手的窘迫。
根据鑫椤资讯统计,2021年美国市场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65.2万辆,市场渗透率仅4.4%,远远落后于欧洲八国平均20%左右及中国市场的13.8%的渗透率。但也就是这样一个市场,却蕴藏着全球最大的锂电投资机会。北美市场将有希望加速提升到’S’型增长曲线的拐点,进入快速渗透期。
根据鑫椤资讯预测,2022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5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超过9%。
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新上任拜登政府目前力推的‘重建美好法案’下单车补贴上限的提高以及除特斯拉之外的本土车企福特汽车、通用汽车、Rivian等厂商持续推出的产品力十足的新能源车型,不断刺激本土市场对新能源车型消费的神经。
值得关注的是北美市场销量占比20%的皮卡车型也将在2022年陆续推出纯电动版本,目前包括特斯拉Cybertruck,福特F150 Lightning、通用悍马EV及Rivian R1T这些热销的皮卡车型订单数量已经超过了150万辆,随着以上车型的正式上市及产能持续提升,2022年有望成为美国市场电动皮卡的元年,电动皮卡车型将成为继特斯拉Model系列之后北美最大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引擎。
2021年8月,拜登签署的行政命令的目标——到2030年,美国新出售的汽车中将有半数为零排放,包括电池电动汽车、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这意味着从2022年到2030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从不到5%的渗透率提升至50%,八年内实现10倍增长。2030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有望超过800万辆水平。
全球汽车及锂电巨头都预判了北美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新能源汽车核心——动力电池成了‘香饽饽’。全球各大巨头集结北美,纷纷布局锂电产能。
在北美锂电投资浪潮中,以围绕着‘汽车厂商’的锂电产能布局为北美锂电投资潮的主旋律。本土的汽车势力首当其冲,传统势力以福特、通用为代表。造车新势力则以特斯拉、Rivian为代表。除了本土的汽车厂商势力外,欧洲及日韩汽车巨头也都摩拳擦掌,甚至连越南的汽车品牌也都跃跃欲试。
1. 传统车企电气化进程提速,深度绑定日韩电池厂商
目前美国市场传统车企纷纷积极布局新能源,本土代表车企福特汽车及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方面,2021年提出了‘Ford+’的全球战略并在2022年将此战略再度升级,全面进军电气化并在今年3月正式将电动汽车业务部分拆分独立, Ford Model e电动汽车部门横空出世,百年车企顺应时代浪潮,彰显其电气化革命的决心。根据Ford+战略规划,福特汽车未来会加码电气化投资至300亿美元,福特汽车到2030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将占公司总销量的40%以上。
电池方面,福特汽车全球电池合作伙伴包括SK On、弗迪电池、宁德时代和三星SDI。但显然福特与SK On的绑定更为紧密,福特汽车选择在北美深度绑定SK On作为其电动化战略的动力电池的战略供应。
2021年5月,福特汽车公司与SK Innovation已签署了合资谅解备忘录,拟共同在美国组建名为“BlueOvalSK”合资公司并在本土生产电芯和电池组。
2021年9月,据福特汽车与SKInnovation官方消息,两家公司将投资114亿美元,在美国新建3座电池工厂,计划在 2025 年投产。
福特汽车和 SK Innovation合资公司建设的 3 座电池工厂,1 座位于田纳西州,另外两座在肯塔基州,单座电池工厂年产能为43Gwh,3 座工厂全部投产之后,就将具备每年生产 129 GWh 电池的能力。
据外媒消息称SK On和福特汽车的电池厂已于去年12月开工,比此前计划的第二季度早,可见福特电气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同为北美传统势力的通用汽车在电气化方面同样毫无逊色,虽然在经历‘Bolt车型起火门’事件后对其电动化进程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Bolt车型的生产仍未重启,但也毫无阻挡其最终实现电气化的信念以及与LGES的深度合作关系。通用汽车目标在2025年将在全世界推出三十款纯电动汽车并在北美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
至2035年停产其全部燃油汽车,进而完成其到2040年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近期,通用汽车全新搭载奥特能(Ultium)电池的首款纯电车型凯迪拉克Lyriq也正式量产下线,意味着通用汽车电气化进程迈入了新篇章。
2019年,通用汽车就和LGES成立合资企业奥特能电池公司(Ultium Cells)。随后,通用与LGES宣布将共同投资23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立一个年产能30+GWh的电池工厂,2021年底已接近完工, 该工厂计划于 2022 年开始量产,该工厂生产的Ultium电池将搭载在凯迪拉克Lyriq和电动悍马上。
2021年,宣布在田纳西州建造第二座工厂 (35GWh), 第二座工厂将于 2023 年开始量产。2022年1月再宣布,与通用汽车的合资公司Ultium Cells将投资26亿美元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其第三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新工厂将于 2022 年破土动工, 2024 年下半年竣工, 2025 年开始量产,将成为美国最大的电池工厂,年产能为50GWh。同时,通用与LG正在规划北美第四家电池工厂,目前尚未公布具体信息。以应对未来快速提升的电池需求。
通用汽车目前在全球拥有电池合作伙伴LGES和宁德时代,但在北美市场,通用汽车目前孤注一掷,绑定其战略伙伴LGES,合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四座,预计整体锂电产能将超过160Gwh。
2. 造车新势力特斯拉加码4680 In-house电池产能
特斯拉2021年交出了全球93.6万辆的销量成绩,北美销售数据接近15万辆,北美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超过50%,纯电汽车市场市占率超过70%,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特斯拉2022年计划全球销售150万辆,更是提出了2030年前年销售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目标。若真实现,则仅仅特斯拉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就超过1000GWh。
北美市场作为特斯拉的大本营,也是全球第三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30年仅北美市特斯拉对于锂电的需求就将至少在300Gwh以上。
电池配套方面,目前特斯拉全球除了自产In-house电池外,与松下、LGES和宁德时代均保持了供应合作,未来也将引入比亚迪弗迪电池。北美锂电产能建设规划上,目前的战略重心在自产4680电池上。
今年1月,特斯拉正式宣布在加州Kato Road的4680试验工厂共生产了100万颗4680大圆柱电池。这是一个关键的工程节点,代表4680大圆柱电池的量产可行性,特斯拉将会不断加快4680大圆柱电池的生产速度,并且即将于今年上半年交付搭载4680大圆柱电池的Model Y。
除了加州Kato Road试验工厂目前10Gwh的锂电产能外,德州奥斯汀超级工厂也将规划全美最大的电池工厂,虽然特斯拉一直没有正式公布其德州超级工厂的锂电产能规划,但根据马斯克曾经提到的‘特斯拉自产电芯产能将在2022年某个时候达到100GWh/年’,推测德州超级工厂的自产锂电产能预计为100Gwh。
除了特斯拉自产锂电产能外,与松下合资的内华达电池工厂2017年就实现量产,产能已经由当初的35GWh提升至54GWh。松下电池方面也在加紧4680电池的研发,预计2022年进行试生产。
同时松下也在规划在美国德州附近投资4680电池产线,未来重点配套特斯拉德州工厂。整体而言,特斯拉未来在北美可利用的锂电产能将有望超过200GWh。
3. 海外车企抢滩登陆‘锂电新大陆’
除了美国本土汽车势力外,海外车企也都嗅到了巨大的商机。横跨欧美的汽车集团Stellantis、深耕北美汽车市场已久的丰田及本田汽车、欧洲传统汽车势力戴姆勒-奔驰及大众集团、来自亚洲越南的造车新势力Vinfast汽车都卷入了北美的锂电投资浪潮。但由于非本土车企2021年以来逐渐开始布局北美锂电产能,整体锂电产能建设及规划进度落后于本土车企。
Stellantis
Stellantis集团旗下拥有美国知名汽车品牌克莱斯勒、吉普、道奇品牌,是北美市场销量第四大的汽车集团。作为Stellantis集团“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的一部分,Stellantis集团提出将于2030年前后,在美国实现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50%的目标,同时Stellantis集团还将电池容量储备增至约400GWh。Stellantis目前合作的电池企业包括与Saft及奔驰合资的ACC,三星SDI、LGES、弗迪电池、宁德时代及蜂巢能源。ACC作为其旗下电池公司,目前主要的锂电产能规划重心在欧洲。显然在美国的锂电产能规划更加依靠非ACC之外的电池企业。2021年10月,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与韩国电池制造商三星SDI共同宣布,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为北美市场生产电芯和电池模块。该电池厂计划于2025年投产,最初的年产能为23 Gwh,未来可能将增加到40 Gwh,这也是三星SDI首次进入北美市场。
2022年3月,Stellantis集团和LG新能源宣布,双方以合资的形式共同建立加拿大首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该合资公司将生产先进的锂电池以满足Stellantis集团在北美地区的大部分汽车生产需求。该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一季度投产,目标年产能超过45GWh。
戴姆勒奔驰
戴姆勒奔驰的全球动力电池供应商包括参股的ACC,宁德时代,孚能电池及远景能源。然而在北美市场,戴姆勒奔驰目前更加倾向于与远景动力的深度合作。2022年3月,戴姆勒奔驰宣布:远景动力将成为主要的电池供应商,确保未来几年梅赛德斯-奔驰EQ系列在北美的产能。远景动力未来将主要承担梅赛德斯-奔驰在美国工厂的动力电池供应。同时远景动力还宣布,将在美国建设一座新的数字化零碳动力电池超级工厂,2025年实现量产。
丰田汽车
丰田汽车作为北美销量排名第一的汽车企业,其2021年在美销量超越了通用汽车及福特汽车,同样也是美国市场插混车型的绝对统治者。虽然丰田汽车之前一直在能源技术路线上赌错了方向,但目前也加快步伐推进电气化进程。去年年底,丰田汽车发布2020-2030年新能源挑战计划,到2030年,丰田力争在全球市场达到电动化汽车550万辆/年的销售数字。美国作为其战略市场,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锂电产能的储备自然也是不可缺少的。目前丰田汽车全球锂电供应商包括与松下的合资企业Prime Planet(泰星能源)、宁德时代、弗迪电池、东芝电池。但目前在北美市场,丰田暂未明确是计划自产电池方向还是与锂电厂商合资建厂的形式。2021年12月,丰田发布官方消息,拟在美国至2030年底投入34亿美元用于动力电池的开发和生产,其在北美的第一家电池工厂将设立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预计未来每年产量可满足120万辆汽车的需求,按此推测该电池工厂的产能将可能接近30Gwh,计划到2025年实现投产。
越南造车新势力Vinfast
2021年,越南最大民营企业Vingroup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VinFast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展示了新款电动汽车 VF 8 和 VF 9,目标将陆续在北美市场及欧洲市场上市。今年3月,Vinfast宣称将初步投资20亿美元在北卡罗来纳州建造一家工厂,生产电动汽车以及动力电池VinES。Vinfast表示,该工厂的初始产能将为每年15万台。该工厂一期的建设将于今年开始,生产计划于2024年7月开始。第一阶段扩建的产能预计为每年15万辆。
总结:
以汽车巨头为主导的北美锂电投资潮愈演愈烈,北美市场在迎来S型增长曲线的前夜,巨头们纷纷前瞻布局锂电产能。目前北美市场达产的锂电产能尚不足100GWh, 这中间还包括电池厂商自有投资的锂电产能。按照目前已公布的产能规划,目前美国锂电产能规划总量在550Gwh。这一数字将继续攀升,未来将满足至少超过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面对北美庞大的增量市场,宁德时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宁德时代目前拥有特斯拉及福特汽车这样的北美大客户,此前也曾公开表示目前与北美的客户互动较多,既包括新势力,也包括传统车企,双方共同探讨了各种可能的供应及合作方案,以及本地化生产的可能性。但同样,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霸权的政治商业环境也都是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
毋庸置疑,在全球锂电的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宁德时代若要保持全球龙头地位,全球化步伐不能停滞,而北美市场更是锂电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万元/吨后,碳酸锂价格还在更剧烈地下跌。5月8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跌1400元/吨,五一节后三日降幅超1800元/吨,现来到6.5万元/吨的关口。而期货价格已经跌破6.5万元/吨。5月8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6.3万元/吨,刷新历史最低。此前,7万元/吨被业内视为碳酸锂价格的成本线,但即便在目前击穿成本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5月6日-2025年5月9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400MWh云南曲靖市首个共享储能项目并网投产4月29日,国家电投云南国际陆良县500兆瓦/1000兆瓦时共享储能项目(一期)顺利并网,是曲靖市首个顺利建成并网运行的新型储能项目。一期项目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召开技术沟通会。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在会上透露,公司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做了钠电、锂电等、半固态、固态等前瞻性的研究。对于固态电池,邵杰表示,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在坚持做相关研究,并在广西建立了固态电池实验室,目前整体进展比较顺利,预计2027年
瑞浦兰钧旗下PHEV系列问顶54Ah电芯产品率先通过新国标认证(《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瑞浦兰钧成为行业首批达标企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国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新能源行业领跑者,瑞浦兰钧率先通过了GB38031-2025
日前,南漳龙蟒磷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万吨新能源材料磷酸铁全产业链配套堆渣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信息显示,该项目总投资达110亿元,于2022年5月正式签约落地南漳县,项目分两期建设,涵盖硫磺制酸、湿法磷酸、磷石膏处理、合成氨等装置,一期和二期产能叠加后将实现年产磷酸铁20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锂离子电池征收64.5%综合关税,并计划于2026年进一步上调至82%。这一系列关税举措可能彻底颠覆电网规模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对储能系统开发商正在推进或未来规划的项目发展前景蒙上阴影。太阳能发电设施的组件也受到了影响,从中国进口的多晶硅、硅片和光伏面板需缴纳60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统计显示,2025年,纳入EVTank统计范围的140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中,有77家公司单独披露了2024年度ESG独立报告,仍有63家企业未披露,披露率为55%。表1:2025年度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ESG
目前,沪深51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总体看,去年以来,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持续显效,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上市公司业绩显现不少亮点。总体业绩韧性显现部分行业表现亮眼从2024年年报看,74%的沪深上市公司实现盈利,48%的公司盈利正增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天越储能电站项目举行送电投运仪式。该项目由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承建,为规模100MW/50.43MWh的独立混合储能电站。项目依托“绿电+储能”协同优势,采用飞轮储能系统+磷酸铁锂电池组合技术,参与山西电网一次调频辅助服务,包括50MW/0.43MWh的飞轮储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安徽省六安市霍邱永硕储能项目(一期)成功并网发电。作为目前安徽省首座以220kV电压等级直接接入电网的大型储能电站,霍邱永硕项目终期规模达200MW/400MWh,一期建设100MW/200MWh,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及液冷技术,具备调峰、调频、黑启动等多项先进功能,日调峰电量可达40万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2024年,由于此前产能迅速扩张导致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未解决,锂电产业产能建设进入“理性期”,主要表现为投资放缓,产能扩张减速。进入2025年一季度,各领域的产能投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少数头部企业扩产态势不减,更多的企业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削减项目,回笼资金。四巨头“悬崖勒马”去年
4月21日以来,碳酸锂期货价格再次连续大跌!21日跌破7万元/吨心理防线,22日跌破6.9万元/吨,23日一度跌破6.8万元/吨。海外矿价下跌,美国关税带来的需求增量担忧,以及宁德时代“钠电池”的量产与技术替代,这三大因素的叠加导致碳酸锂市场接连遭遇成本坍塌、需求未卜、技术替代的“打击”。下一步,
作为推进能源向清洁化转型的关键产品之一,锂电池本身需要做到低碳、零碳,既有政策的迫切性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据电池中国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动力、储能电池主流企业,都已经在积极推进零碳产品、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的构建或规划。与此同时,部分头部企业,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碳中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科力远披露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科力远表示,随着锂电材料和大储能业务加速推进,公司为吸引和留住核心优秀人才,加快技术创新与业务拓展,特制定并推出激励计划。根据业绩考核目标,2027年度,科力远营业收入不低于10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3.50亿元。据了解,科力远
4月2日,自特朗普关税对等政策出台以来,引发全球关贸海啸。这一被视为美国历史上第三次向全球发动的贸易“战争”,不仅在商品贸易,也在金融、资本乃至技术层面影响全球市场。而这其中,电动汽车产业链便是关键一环。对于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关贸敌视,不仅是因为其从拜登时期便层层叠加关税壁垒,到特朗
关税大棒如期而至。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对欧盟实施的对等关税为20%,对巴西、英国实施10%的对等关税,对瑞士实施31%的对等关税,对印度实施26%的对等关税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小鹏、广汽、小米、比亚迪、奇瑞、上汽、长安、特斯拉、奔驰、宝马、丰田、本田、通用等在内的形成一波车企跨界潮。市场方面,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高盛预测,在这场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赛中,凭借电动汽车电池与人形机器人电池
数据中心用锂电池正在崛起成为新的市场增量。近日,宁德时代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数据中心及配储需求较大将成为未来优质的增量市场,大型项目带动的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出货也将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热潮,带动了云计算、大模型、AI智能体的发展,相应的对于算力需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市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3月7日,在布达佩斯多瑙河岸的匈牙利对外贸易及外交部大楼内,昆仑新材正式举行了匈牙利投资项目的官宣仪式。董事长郭营军表示,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全球的大势所趋。当前,尽管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受到价格较高、基础设施薄弱(如充电桩数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缓慢,但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在两会提案中建议,应警惕专利“武器化”破坏产业创新生态、加剧行业“内卷”。由于供应增加、行业竞争激烈,锂电池企业间的知识产权诉讼现象越来越常见,专利也成为锂电企业巩固自身技术和产品研发壁垒的主流方式。刘静瑜在建议中表示,
多个圆柱电池海外投扩产放量。近期,亿纬锂能、海四达、冠宇集团等海外圆柱电池项目接连传来消息。其中,亿纬锂能位于马来西亚的首个海外大型圆柱电池基地在2月16日正式投产,目标年产能达6.8亿只;普利特2月18日宣布,旗下控股子公司海四达将在马来西亚投建2.5GWh圆柱电池基地,投资额达7.5亿元。此外
在历经发展颓势后,随着近期锂电企业排产积极性的提升,积极信号正在涌现。锂电池产业链的向上拐点来了吗?7月以来,锂电产业链多环节产线排产率上升,且项目开工、投产消息频出。日前,山东极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极电电动电池总成项目开工投产;徐州经开区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产能爬坡,其中
本文将以全球锂电池设备厂商2023年营收增长率为基础,解读韩国电池设备厂商在市场中的表现和面临的挑战,探讨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InteractAnalysis”ID:Interact_Analysis)营收增长率现状与分析通过对比全球锂电设备厂商2022-2023年的营业收入,我们发现,虽然中国厂商在平
近年来,我国锂电产业已显现出包括行业、市场、技术等三个方面的“困局”特征。从行业来讲,低技术水平、产品同质化下的产能急剧扩张,导致行业内卷愈演愈烈,让大多数锂电企业陷入价格战的苦海难以自拔;从市场来讲,在美欧保护本国产业及意识形态主导的地缘政治封锁围堵,以及逐渐蔓延全球的贸易保护
宁德,福建省的一座三线小城,借着时代的东风,在短短几年里,从GDP排名最后的“差生”连续四年经济增速排全省第一。这里诞生了一个“世界第一”——宁德时代。在宁德时代“灯塔工厂”,平均每1秒可生产1个电芯。在全球范围内,每卖出3辆电动汽车,就有1辆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电池。硬核极限制造的背后,
走过一季度的淡季时刻,进入二季度中旬锂电产业的整体排产持续向好。(文章来源:高工锂电,微信号:weixin-gg-lb)从2023年至今,可以说锂电产业经历了一轮大范围的调整,这一轮调整波及了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包括价格、库存、产能利用率等等,进而深刻影响锂电企业的经营状况。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轮
近段时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暂缓或终止锂电项目,锂电产业投资热情减退。宝明科技62亿项目终止5月21日宝明科技公告,近日,公司与马鞍山市宁马新型功能区管委会签署了《宝明科技复合铜箔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建设合同及补充协议之终止协议》,安徽宝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马鞍山市横望产业园运营管理
今年已有多家企业暂缓或终止锂电项目,对待扩产态度愈发谨慎。与前两年相比,锂电产业链企业投资热情正呈现出减退趋势。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锂电行业已步入“冷却期”。在锂电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供需矛盾加剧的背景下,今年已有多家企业暂缓或终止锂电项目,对待扩产态度愈发谨慎。与前两年相比,锂电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离子电池设备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868.7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中国市场规模达到1370.5亿元。EVTank在白皮书中表示,近几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能快速扩张为锂离子电池设备创
“到2030年,锂电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5500亿欧元。”近期,保时捷管理咨询公司与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共同发布《电池制造2030:极速协作》报告。该报告指出,为了满足上述高增的市场需求,同期锂离子电池电芯、模组制造装备的累积投资也将达到约30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5万亿元)之巨,而中国
近日,锂电产业链罕见大涨。其中,宁德时代截至昨日收盘涨幅为14.46%,当前总市值7956亿元,较上周五市值上升1006亿元,创下近3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此前,受市场对需求、产业链盈利偏悲观的预期,锂电市场整体较为低迷。即便体量庞大如宁德时代,也免不了市值下滑。就在去年,宁德时代取得了超过400亿
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900万辆,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机构预测,2022年至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复合增速将达21.71%,年销量将增至5212万辆。伴随新能源汽车规模持续提升,动力电池的降本需求愈加凸显。动力电池降本的关键路径是大规模量产和工艺技术的提升,而提升工艺技术则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