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煤炭评论正文

煤矿靠什么吸引“新人”

2022-04-14 08:47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朱妍关键词:煤矿智能煤矿煤炭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编者按

招人难、留人难、用人难,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时常听到的感慨。特别是当前,智能煤矿加速发展,与之相匹配的新型智能化人才急缺,全行业求贤若渴。本报刊发《煤矿“新人”告急》(2022年3月28日,第16版)后,多位来自生产一线、企业管理岗位、高校院所的相关人员纷纷表达看法。

记者从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煤企拿出专项政策,想方设法招人留人,部分矿井还专门成立了大学生采煤班,聚集了一批高学历、高技术、跨专业的新生力量。是什么吸引他们而来,又是什么让他们愿意留下?

“你不干我不干,

没人就没有基础”

尽管井下条件、工作环境不断改善,煤矿就业吸引力不足仍是不争事实。据不完全统计,在采掘一线工人中,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04%,41岁以上人员占比达到55.6%。“年轻人宁送快递也不到煤矿”“大学生到煤矿也不愿下井”——类似现象比比皆是。

不过也有例外。出生于1996年的郭春福,现为中煤新集刘庄煤矿一名技术员。去年6月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也是中国矿业大学智能采矿特色班首届毕业生。为何主动放弃保研资格选择煤矿?“学了4年专业,希望所学能为所用。”郭春福告诉记者。

郭春福坦言,在校虽有过短期实习,自己对煤矿一度停留在传统印象。“就像《平凡的世界》描述那样,苦脏险累。起初更多是出于自身考虑,工资待遇不错,建矿时间不长,这里条件好些,离家也近。但真正深入一线才发现年轻人是真的缺,尤其现在推行智能化,你不干我不干,没人就没有基础,所以我愿意留下来。”

更多年轻人关注到煤炭行业的变化。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哈拉沟煤矿,首个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于今年初挂牌。该班副班长王天博介绍,在全班11人中,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8人、大专学历2人,年龄最小的成员是一名“00”后。

“要说哪里吸引我?待遇是一方面,尤为重要的是,在这里真正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王天博举例,不同于过去常见的“论资排辈”“同工同劳”,每个人均可充分发挥专长。“比如,组里有人擅长制图、有人精通软件,平日会专门安排他们给大家讲课,手把手传授新知识新技能。这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大伙儿也能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我们矿提倡‘军队的作风、工匠的精神、家庭的亲情、校园的文化’管理理念,人文关怀很足,比如各种球类、读书等文体联合会就有12个,跟过去枯燥艰苦的煤矿不一样了。”

“让大学生们来了‘有里也有面’”

相比传统矿工,年轻人思路更活,需求也更多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看得见”的条件,发展前景好不好、提升通道足不足、个人价值大不大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选择。就业观在变,催生煤矿管理方式、理念也要更新。

“现代年轻人更热衷到‘高大上’的地方工作生活,而在许多人传统印象里,干煤矿苦脏累险,福利待遇也没有明显竞争力。”在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伯达看来,年轻人不愿下井的原因可以理解,但现状亟待改变。“今后,煤矿必须坚定不移走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道路,在减人提效、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强化各类人文关怀。由此增强人才吸引力,让大学生们来了‘有里也有面’。”

杨伯达认为,不断加强煤矿智能化建设、改善作业环境、提高收入待遇,当前是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要搭建平台、关心关爱,做到多措施留人。“比如,对于新招大学生的成长渠道、选拔任用足够重视,无论哪个岗位均有相应晋升通道,待遇也随之提高。对于招来的主体专业大学生,待满一定年限,我们还会给予一次性补助奖励。”

首个班组挂牌之后,神东煤炭集团陆续成立了榆家梁煤矿、寸草塔煤矿等多个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专门出台的《神东煤炭集团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推广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思路及目标、组建标准、考核内容,各个矿井闻令而动。

“在智能化建设进程中,煤矿对各类科技的应用集成化程度最高,应用场景最广泛,未来煤矿将成为高科技的行业,这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崭新舞台。”神东煤炭集团董事长李新华强调,要注重对大学生的成长关怀,突出人性化,树立关怀人、培养人、塑造人、服务人的理念,为大学生营造团结和谐的班组氛围。

“学得实、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作为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桥梁,高校院所也在探寻解题之道。今年2月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智能采矿工程”被9所院校列入新增专业名单。

“教育培养是填补新型智能矿业人才缺口的基础,‘学得实、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则是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万志军介绍,2018年9月,该校开设了第一个智能采矿特色班,10月召集全国40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及煤炭企业,研讨达成国内首个智能采矿人才培养共识。去年,智能采矿工程本科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增设并开始招生。

“我们坚持毕业生回访和反馈制度,切实打通‘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推进的最后一公里,常态化建立人才培养问计走访、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等联动机制。先后走进中煤集团、晋能控股等20多家单位开门问计,重点结合智能化建设,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知识能力诉求。”万志军表示,年轻学生初到煤矿不适应、留不住的情况长期存在。除了专业课程,学校还建立了融“浸润式思政教育、宽厚式基础教育、融合式专业教育、开放式国际教育、贯通式精英教育”为一体的育人模式,“把‘学煤爱煤’像盐一样融入每一门课程,创造更多机会走进一线,真实感受巷道宽敞、环境明亮、设备先进的正规化现代化矿井,引导学生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

李新华提出,持续关注年轻人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大学生入企第一年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工作过程,做好大学生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员工“两个转变”的衔接工作。“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拥有高水平技术人才,不仅要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更要发扬‘特别能创新’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矿查看更多>智能煤矿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