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国际正文

国际能源观察:形势之问 格局之变 安全之道 发展之策

2022-05-30 08:36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于欢关键词:能源安全能源供应拉闸限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2年初以来,俄乌冲突等黑天鹅事件频现,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震荡,全球能源形势和格局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在能源低碳化转型已成大势的背景下,能源安全理念增添了哪些新内涵?中国如何才能在当下波谲云诡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更好地推进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宏图。

形势之问——

欧洲抛出能源“脱俄”时间表,更多是出于政治安全方面的考虑,摆脱对俄能源依赖需要漫长的时间,而目前欧洲缺的恰恰就是时间;倘若俄罗斯对欧“断供”,留下的能源供应空白短期内无法填补。

中国能源报:近段时间以来,在俄乌冲突背景下,重度依赖俄罗斯化石能源的欧洲国家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并试图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欧盟方面甚至已放出狠话,要在年底前陆续禁止进口俄罗斯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您认为欧洲在能源方面“脱俄”可行吗?

赵宏图: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能源“脱俄”时间表。4月8日,欧盟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的现货煤炭,120天后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煤炭。与此同时,欧盟正全力推进对俄石油制裁,计划6个月内禁止进口所有产自俄罗斯的原油。5月11日,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表示,在达成石油禁运协议后,还将讨论天然气禁运等措施。

话虽如此,欧洲要在三五年内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几无可能。欧洲提出上述目标,主要是出于政治安全的需要,并不符合经济和市场规律。如果说“摆脱对俄能源依赖”是指把进口占比降至相对可接受的程度,即俄罗斯“断供”也不至于伤筋动骨,那么在经过多年努力并付出极高成本的前提下,欧洲能源“脱俄”是可以实现的。但若“摆脱对俄能源依赖”指的是“零进口”俄罗斯能源,则根本不可行。

这个问题有史可鉴,欧洲此前曾屡次尝试“脱俄”,结果都收效甚微。2008年格鲁吉亚、2014年克里米亚等事件之后,欧洲多次誓言要彻底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欧洲进口自俄罗斯的能源占比确实有所下降,但后续很快出现反弹。总体来看,近十几年来欧洲对俄能源依赖度不降反升——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存度从2009年的25%一路增至2021年的32%,其中尤以德国为甚。早在2011年,德国对俄天然气的依存度已高达39%,今年2月这个比例已飙升至55%。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能源“脱俄”决心似乎更大,但能否变为现实仍是个巨大的未知数。

在对俄能源依赖方面,欧洲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前景并不乐观。无论是加速发展新能源,还是寻求其它进口渠道,都需较长的时间,而目前欧洲缺的恰恰就是时间。一是欧盟决策流程长,需要27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但各成员国国情差异巨大,利益诉求不一,达成一致绝非易事。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由于匈牙利、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等国一致要求豁免或延期,针对俄罗斯石油的制裁法案至今未能达成。未来天然气禁运即便提上日程,真正执行起来耗时会更长,例外措施会更多,效果也会更有限;二是替代能源渠道建设耗时费力。欧洲对外能源依赖度高,进口规模大,实现替代不仅需要国际能源市场有足够的产能,还需要自建大规模的管道、码头、天然气终端等能源运输及配套基础设施,这绝非一日之功。

除此之外,地理位置的靠近,使得欧洲从俄罗斯购买能源的成本要远低于从其他地区进口,这意味着寻找替代进口将承担高昂的成本。在政治安全局势紧张之际,欧洲民众短期内尚可容忍高企的能源价格,但长此以往不可持续。

中国能源报:极端情况下,假如俄罗斯对欧洲“断供”,谁能填补他留下的巨大供应空白?

赵宏图:倘若俄罗斯切断对欧洲的能源供应,他留下的空白短期内是无法完全填补的。煤炭和石油的全球化程度较高,有相对成熟的国际市场和运输网络,在出价更高的情况下,替代相对容易。但欧洲进口俄石油规模较大,全球石油剩余产能并不充裕。去年“能源荒”以来,产油国已消耗了不少备用产能。目前,欧佩克的增产空间相对有限,原因有三:一是增产意愿不足。欧佩克认为油价攀升的主因是地缘政治,而非市场供应不足。因担心未来需求走弱,该组织在石油增产问题上非常谨慎;二是增产潜力有限。当下汽油、柴油的贸易量都已接近创纪录高位,全球剩余产能正在耗尽。目前除沙特和阿联酋外,多数产油国已无力再增产;三是技术限制。欧洲炼厂在技术上适合炼制俄罗斯石油,倘若换成中东、美国的原油,需要大规模升级改造相关设施,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很高。

天然气的替代选择更少。2020年和2021年,欧洲分别从俄进口了约1800亿立方米和1700亿立方米天然气,大致可满足欧洲1/3的需求,短期内很难找到同等规模的气源。首先,欧洲内部增产潜力相当有限。荷兰的气田已过黄金期,挪威的气田已接近产能峰值,英国天然气在去年增产后已无多大提升空间;其次,北非、中东的替补潜力不足。其中北非天然气供应量有限,卡塔尔已与亚洲国家签署液化天然气(LNG)长约,可调整余地不大。美国的天然气则是远水不解近渴,即便现在着手扩大产能,大规模增供欧洲也是数年后的事。同时,欧洲承接LNG的基础设施不足,即便能运到东欧,其高昂的价格也是很多国家无法承受的。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双标”操作比比皆是,在能源领域更是屡见不鲜;美国一方面极力施压欧洲升级对俄能源制裁,另一方面以“救世主”的身份扩大欧美能源合作,抢占欧洲能源市场。

中国能源报:一个吊诡的现象是,美国一边拉着欧盟全方位制裁俄罗斯,阻止其能源顺利出口创汇,另一边却又在大笔囤购俄罗斯的油气产品。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报告显示,3月19日至25日,美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比前一周增加了43%,达到10万桶/日。如何理解美国这个充满“双标”味道的操作?

赵宏图: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双标”操作比比皆是,在能源领域更是屡见不鲜。这既体现出其“美国优先”“以邻为壑”的自利本性,也反映出其根深蒂固的傲慢和偏见,事实上欧洲国家也有很多类似行为。例如,欧美国家曾多次指责俄罗斯等产油国将能源武器化、政治化,与之相伴的却是愈演愈烈的能源制裁,似乎他们推行的能源制裁“天经地义”,产油国的反制则“天理不容”。再如,美国出于气候政策等考虑,限制国内页岩油气开采,却在海外施压别国增产以稳定油价。当欧佩克拒绝后,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旋即于今年4月20日通过了一项法案,对其进行反垄断诉讼。又如,在针对俄罗斯的制裁中,美国不仅没有把自身需求较大的铀纳入对俄制裁范畴,还对国内企业进口俄石油设置了缓冲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双标”不仅针对非西方国家,也频频施用于其欧洲盟友。无论是在俄乌冲突中推波助澜,还是暗中推动芬兰、瑞典加入北约,都是牺牲欧洲国家的利益以谋取全方位遏制俄罗斯、确保“美国利益优先”的鲜活例证。美国一方面极力施压欧洲升级对俄能源制裁,另一方面以“救世主”的身份扩大欧美能源合作,抢占欧洲能源市场。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会一边制裁、一边抢购俄罗斯石油了。关于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其他几个维度进行解读。一是技术层面,美国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后,在制裁生效前的缓冲期内,进口商不可避免会出现冲刺购买囤货的现象;二是政治层面,在对俄能源制裁的问题上,美国企业与政府存在一定利益分歧,企业的立场有时与政府不完全一致,私下里“暗渡陈仓”的行为时有发生;三是战略层面,美对俄能源制裁也存在“软”的一面,政府有时也会对企业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格局之变——

欧盟加速能源“脱俄”,使本无竞争力的美国能源迅速进入欧洲市场,美页岩油气产业便可借机脱困。美国将由此实现“一石三鸟”,既打击了俄罗斯,又控制了欧盟,同时扩大了本土能源出口。

欧洲能源困局升级,主观原因大于客观原因,欧洲最大的软肋在于战略上不自主,而非对俄能源依赖。

俄罗斯则在寻求“合作中反击”,在维系俄欧能源合作的同时,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战略反制和舆论反击。

中国能源报:目前欧洲的能源供应危机还在持续发酵,随着夏季用电高峰临近,问题的严重性将只增不减。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更是指出,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政策是“经济自杀”。在此背景下,您如何预判俄欧间这场激烈能源博弈的走势?有没有赢家?谁会是赢家?

赵宏图:我认为美国是最大赢家。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第一时间拉着欧洲发起对俄能源制裁,不惜以牺牲欧洲能源经济和安全利益为代价,实现自身战略意图。

一是拉盟友出力。为减少高油价带来的冲击,美国一方面敦促沙特、阿联酋等产油国增产,另一方面联合欧洲国家及亚洲的日韩数次投放战略石油储备;二是全方位渔利。欧盟加速能源“脱俄”,使本无竞争力的美国能源迅速进入欧洲市场,美页岩油气产业便可借机脱困。美国将由此实现“一石三鸟”,既打击了俄罗斯,又控制了欧盟,同时扩大了本土能源出口。

而欧洲则要为“战略不自主”买单。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欧盟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并寻求能源“脱俄”,主要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过去几十年,俄罗斯对欧能源供应相对可靠,并非欧洲能源安全的主要威胁,俄欧能源争端多因乌克兰等国而起,而非直接针对欧洲。当前欧洲能源困局升级,主观原因大于客观原因,欧洲最大的软肋在于战略上不自主,而非对俄能源依赖。

欧洲“自杀式”制裁俄罗斯的代价无疑是沉重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加剧能源危机——天然气、电力供应吃紧,能源价格飙升,民众抗议不断,部分国家被迫重启煤电,拖延低碳转型。欧洲的经济也因此遭受重创。据经合组织预测,俄乌冲突将推高欧元区通胀率至少3.5个百分点,并拉低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德国相关机构预测,俄罗斯能源断供将给德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今年的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2.9%降至1.9%。

但是欧俄间的能源纽带大概率还是会在博弈中维系。欧盟升级对俄能源制裁,既是为了表明对俄强硬态度,维系欧美同盟,也可以解读为一种施压和谈判策略。未来一段时间内,欧洲很可能会继续在官方立场上示强,扩大制裁声势,在实践中则奉行实用主义,尝试各种变通和妥协,可以说是“攻中有守”,例如对企业利用规则漏洞“暗渡陈仓”,绕过制裁开展对俄能源贸易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目前,已有20多家欧洲天然气买家遵照俄罗斯的要求开设了卢布账户。德国经济部表示,只要相关公司宣称已履行合同支付了欧元,就不算违反制裁令。意大利总理德拉吉更是直白地表示,欧洲公司以卢布结算俄天然气尚不违反制裁规定。事实上,欧洲买家还可以通过将俄石油与他国石油混合隐藏石油来源等非常规操作,继续进口俄罗斯能源。有咨询机构报告称,当前欧盟每天从俄购买约200万桶石油,几乎是平时的3倍。

俄罗斯则在寻求“合作中反击”,在维系俄欧能源合作的同时,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战略反制和舆论反击。一是避免主动断供。欧洲是俄罗斯最主要的能源出口市场,这么多年来俄方从未主动对欧断供。俄乌冲突后,莫斯科方面多次表示,俄罗斯仍是欧洲可靠的能源供应国,将通过乌克兰管道正常供气。二是寻求变通。在宣布必须以卢布购买天然气后,俄方主动提供了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设立账户等变通方式,维系能源纽带,应对西方制裁。三是适度反击。“卢布结算令”主要是为了回应西方冻结俄大量外储,目前断供的也只是拒绝用卢布支付的波兰、保加利亚、芬兰等交易量较小的国家。不过,未来若对俄石油制裁全面执行,不排除俄方会以断气的方式激烈反击。

随着碳中和进程的推进,过去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地缘政治形势生变,呈现出传统能源地缘博弈和新型能源地缘博弈相交织的复杂局面。

中国能源报:能源因素在国际交往中的权重似乎与日俱增。请您从能源与地缘的关系角度,谈谈当前的一些变化与影响?

赵宏图:随着碳中和进程的推进,原来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诸多新变化,呈现出传统能源地缘博弈和新型能源地缘博弈相交织的复杂局面。

围绕传统能源的地缘博弈开始向天然气倾斜。化石能源的退出将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基于传统能源的地缘政治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石油的重要性在减弱,围绕天然气展开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趋于激烈。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欧对俄能源制裁的难点在于天然气,而俄反制的杀手锏也是天然气。随着欧洲天然气来源多元化战略的推进,俄、美、欧能源地缘博弈或将波及亚洲、中东乃至东地中海等地。

与此同时,围绕新型能源的地缘政治博弈凸显。可再生能源的地缘政治属性较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与其相关的地缘政治不存在。当今世界,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输电网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电网政治”受关注度随之上升,其结果是区域电网建设和电力一体化进程中的地缘政治因素日益增多。2018 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决定切断与俄罗斯的电网连接,加入欧洲电网,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针对关键矿产资源的竞争加剧。美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发布的《美国关键矿产资源》报告认为,关键矿产需求增长将引发竞争与冲突。近年来,欧洲、美国、日本等针对海外关键矿产的开发与资源外交日趋活跃。与之相对应的是,关键矿产资源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也在显著上升。

中国能源报:二战以来始终奉行“不结盟”原则的芬兰、瑞典5月相继申请加入北约,引发全球关注。这一罕见的操作将对欧洲大陆乃至全球地缘政治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全球能源格局又会因此产生哪些连锁反应?

赵宏图:5月12日,芬兰正式宣布申请加入北约,俄罗斯随即回应称,芬兰加入北约对俄构成直接威胁,将考虑实施报复。随后俄罗斯统一电力进出口公司旗下北欧子公司宣布,由于芬兰“拖欠电费”,从14日起暂停向芬兰出口电力。5月21日,因芬兰国有能源供应商加苏姆公司拒绝使用卢布付款,俄罗斯停止了向芬兰供气,芬兰由此成为继波兰、保加利亚之后第三个被俄“断气”的国家。

芬兰和瑞典接连申请加入北约,表面上反映出俄乌冲突后显著增强的安全需求,背后则是美国积极推动的结果。若两国成功加入,北约将完成针对俄罗斯的第六次“东扩”,进一步加强对俄战略包围和威慑。欧洲安全架构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战略自主进一步受损,导致自身安全形势更加严峻,防务一体化面临更大阻力。而美国则会顺势推进对欧“安全勒索”,绑架其政治外交决策。而战略自主的削弱,将进一步加剧欧洲能源困局,激化俄欧能源博弈。

安全之道——

自去年全球出现“能源荒”以来,特别是今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部分国家重启煤电,进一步表明了化石能源的退出和清洁能源的替代不会是一日之功。从长远看,俄乌冲突使得很多国家更加坚定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其对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正面影响总体而言将大于煤电反弹和关键矿产涨价等带来的短期负面冲击。

原标题:形势之问 格局之变 安全之道 发展之策 ——专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宏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安全查看更多>能源供应查看更多>拉闸限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