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1年,部分地区出现了限停产、限停电等“运动式减碳”现象。为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出现,有必要根据中央“双碳”文件的部署,研判碳达峰过程中运动式减碳可能发生的区域和领域,并基于可能的诱发因素有的放矢地采取防范措施。
五大诱因
催生运动式减碳
所谓“运动式减碳”,是指减碳政策实施部门和地方政府不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减碳客观规律,将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企业升级改造等长期问题短期化,将绿色低碳能源供应、生产生活减碳和碳汇建设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简单化,管理方式倾向于“一刀切”和地方主义化,且重控轻疏,以大规模限停产、限停电等运动式方式强行推动减碳工作。
运动式减碳不仅会危害部分基础产业和初级产品的供应链安全,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发展,妨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引发金融、粮食、物流等系统性风险。因此,需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和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分析运动式减碳的可能诱因,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是部分地区和行业对减碳难度认识不一,存在急于求成或懈怠的两极心态。一些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不考虑区域发展的异质性,认为碳达峰不是梯次达峰而是“齐步走”,并确立了2030年前完成碳达峰的共同目标。实际上,这些地区低碳转型的基础和条件很难支撑其在短期内实现较高的减碳目标。
二是部分地区和部门倾向于展望远期碳中和目标,对先进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判断过于乐观,对近期和中期碳达峰的基础和难度却考虑不足。
三是煤—电供求关系扭曲、电力成本传导不畅,易引发部分地区缺电和限停电。“十四五”时期,每年仍需新增部分煤电满足新增电力消费需求,一旦煤炭供应紧张或者价格高企,将可能引发部分地区缺电和限停电,从而导致用电侧限停产。尽管受制于电力安全而被动实施的有序用电措施与应对考核采取的主动限停电、限停产措施动因不同,但对产业链和经济的影响近似。
四是资本偏好推动,导致投资冷热不均,新能源发展和传统能源保供难以有效衔接。对煤电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基础产业的抽贷、断贷风险较高。
五是部分地区和行业长效机制建设不足,习惯运用短期的管控手段实现长期的政策效果。多数地方政府缺乏推进碳达峰的有效政策工具,一些地方重堵轻疏。
“两高”行业和基础产业
集中地区需警惕
当前,“两高”行业、初级产品集中度较高的地区仍是运动式减碳的高风险区。
如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高污染、高载能基础产业和初级产品领域,由于开展行政干预的制度成本较低,若于2030年前完成能耗双控或碳双控的考核有难度,一些地方政府倾向于在考核前优先实施压产或关停,以获取更大节能降碳空间。
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或省份再现运动式减碳的几率和风险也较高。这类地区工业结构偏重,“两高”行业、基础产业和初级产品的集中度高,市场需求大,煤炭消费比重大,能耗和碳排放持续增长。2030年前达成节能降碳目标的压力较大,尤其是在能耗总量方面。同时,西部地区的政府治理、营商环境总体弱于中东部地区,政府扭转局面的调控手段和能力不足,运动式减碳的发生几率较高。
此外,长三角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电力供应不足时,可能管控区域工业企业用电。这类地区多为产品制造或出口的集中地,本地能耗与电耗需求大,易出现错峰限电现象。2030年前,长江中游等地区的电力需求仍可能呈现刚性增长趋势,用电高峰时期采取有序用电措施概率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自上而下的大规模新能源项目建设已出现重建设速度与规模而轻建设运营的苗头。
以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为例,目前已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只聚焦政策利好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既未考虑本地电网安全和土地承载力,也未充分考虑对电力成本分担和农村电价,以及对农电基础设施投资的系统性影响;二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将光伏当作一种资源,搞“资源换投资”“资源换产业”,强制要求企业进行产业配套投资,自行设立投资准入门槛;三是“一企包一县”的模式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变相阻止一些企业进入市场;四是一些企业出现“圈而不建”“拿钱跑路”和“光伏贷”陷阱等情况。
建机制重考核
推动科学减碳
首先,要稳妥推进能耗双控模式向碳双控模式转变。一方面建立完善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控制的过渡机制。利用碳市场交易配合双控考核,优先解决考核的指标设定及产能置换、产业转移带来的能耗与碳排放指标跨区域交易问题。应尽早明确免于能耗总量考核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的范围,分行业制定原料用能的技术清单,并确定将实际能耗纳入GDP能耗下降率的计算范围;另一方面要科学制定考核目标,提高政策的包容性和灵活性。重点解决能耗双控和碳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设定与分配问题,制定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标准,以及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的实施细则,使考核目标设定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
就地方而言,应结合本地实际,增强低碳发展的造血能力,防止本地减碳对全国产生负面影响。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本地节能降碳目标。各地节能降碳目标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产业聚集、升级、转移和人口转移带来的能耗与碳排放影响,评估国家重大项目对所在地区的能耗和碳排放影响,并防止煤炭生产和煤化工项目所在地区过急减碳,从而增加全国初级产品供应链的安全风险;二是精准施策,提高减碳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对原料用能和燃料用能按照国家战略实施“有保有压”,确保全国供应。国家有关部门对地方采取的运动式减碳要全国通报并严格问责,防止一限或一关了之;三是有序实施化石燃料等量、减量替代和产业升级。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后期达峰地区在实施产业升级、接受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进程中,需制定转型升级规划。
在此笔者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加强评价考核等关联机制建设,促进碳达峰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是加强能源统计、碳核算、预测预警等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行业、区域两个维度的能源供需与碳排放的预警机制,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和社会风险。
二是针对“十四五”时期的能耗双控考核,应抓紧建立产能置换、用能权等跨省交易与能耗双控配额的协调联动机制。在能耗双控向碳双控过渡方面,建议衔接全国与地方碳市场核发给企业的配额,以及碳双控机制下核发给地方政府与企业的配额。
三是加快完善碳市场建设,探索双控考核的关联机制。在指标制定与分配方面,未来推进碳双控考核工作,应在总结先前能耗双控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探索建立重点控排企业的碳市场配额与地方政府的双控考核指标之间的衔接机制,以及企业间的流通和抵消机制。
四是建立对运动式减碳的识别、评估、纠错和容错机制。建议在国家层面明确项目建设和运动式减碳的表现形式与识别标准。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运动式减碳风险评估,对政策实施效果开展抽查,预防和治理减碳“一刀切”。
(洪涛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常纪文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2)第一章能源发展综述(来源:微信公众号“中能传媒研究院”本章作者崔晓利)一、宏观经济形势12021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国内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长5.1%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的多重考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改革开放创新深入推进,民生保障有
今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0吨,成交额580.00元,开盘价58.00元/吨,最高价58.00元/吨,最低价58.00元/吨,收盘价58.00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下跌1.69%。今日无大宗协议交易。今日全国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0吨,总成交额580.00元。截至今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
近日,中信建投证券成功落地首笔欧盟碳排放配额交易,实现了公司碳交易“零”的突破,为探索和发展碳金融业务迈出重要一步。在中信建投证券境内外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由公司固定收益部主导,中信建投(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与交易对手达成首笔标的为欧盟碳排放配额的交易,名义本金约1.6亿美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市,使能源企业碳排放权的市场属性和金融属性再次得到激发,全国性交易使能源企业的碳排放权更具流动性、市场定价更为精准、交投也更为活跃。截至2022年4月29日,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权配额(CEA)已累计成交1.9亿吨,累计成交额83亿元。目前银行不能直接参与碳市场交易,因此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市,使能源企业碳排放权的市场属性和金融属性再次得到激发,全国性交易使能源企业的碳排放权更具流动性、市场定价更为精准、交投也更为活跃。截至2022年4月29日,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权配额(CEA)已累计成交1.9亿吨,累计成交额83亿元。目前银行不能直接参与碳市场交易,因此
6月28日,武汉市出台《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末建成“三中心一圈”——支撑碳市场和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中心,辐射长江经济带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中心,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碳金融生态圈,碳市场的核心节点、结算枢纽及碳定价中心。武汉市建设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山东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突出重点行业,以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和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制定山东省
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底,深圳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6570万吨,成交金额14.63亿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成交量2871万吨,成交金额3.45亿元,以约占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2.5%的配额规模,实现了12.81%的交易量和11.33%的交易额占比,配额累计交易量、交易额分别居全国第三和全国第四,市场流动性连续多
今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20吨,成交额1,180.00元,开盘价59.00元/吨,最高价59.00元/吨,最低价59.00元/吨,收盘价59.00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下跌1.67%。今日无大宗协议交易。今日全国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20吨,总成交额1,180.00元。截至今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市,使能源企业碳排放权的市场属性和金融属性再次得到激发,全国性交易使能源企业的碳排放权更具流动性、市场定价更为精准、交投也更为活跃。截至2022年4月29日,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权配额(CEA)已累计成交1.9亿吨,累计成交额83亿元。目前银行不能直接参与碳市场交易,因此
原文题目:DoesChina’scarbonemissionstradingschemeaffectthemarketpowerofhigh-carbonenterprises?原文作者:WeiWang,Yue-JunZhang发表期刊:EnergyEconomics发表时间:2022年关键词:碳交易;高碳企业;DID;中介效应;市场支配力;市场结构一、研究背景与本文贡献(一)研究背景1.中国的碳排放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宁夏发改委日前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电力保供专项预案,预案中提到,根据极端天气条件下电力供应缺口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分为Ⅰ、Ⅱ、Ⅲ、Ⅳ级,I级为最高级别。其中IV级按照预测最大负荷的5%及以下、III级按照5%-10%、II级按照10%-20%、I级按照20%及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2022年辽宁省有序用电方案印发,方案提出,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统筹电网运行安全、电力设备安全、供用电秩序稳定,按照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的顺序实施有序用电。详情如下: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22年辽宁省有序用电方案的通知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网辽
6月23日,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云浮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明确,增强能源安全供应保障能力。优化完善电网基础结构,加快本地区重点电源项目建设,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加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切实保障油品稳定供应,提升能源监测预警能力,
6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迎峰度夏保供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强调度运行管理,优化电能资源配置。电网企业要加强电网统一调度,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做好电力电量平衡,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势,加强省间互济,挖掘跨省跨区通道潜力。抓好机组运行考核管理,充分利用经济手段
6月24日,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2021年度电力可靠性数据。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市中,珠海、深圳、中山、广州、佛山5个城市的全口径年平均停电时间首次小于1小时,加上供电可靠性长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的香港、澳门,目前大湾区年均停电时间小于1小时,供电可靠性已达到世界主要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加强本质安全建设,坚决筑牢安全保供防线。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绷紧安全保供思想之弦。国网黑龙江电力坚持“两个至上”,始终把安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安全生产、做好电力保供、扎实稳住经济等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坚定扛起安全保供政治责任,突出安全“一张网”、保供“一盘棋”,夯实安全发展根基,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以
日前,记者从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了解到,云南省1至5月全省发电量1395.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3.5%,其中,水电10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60%,总发电量与水电发电量均创历史新高,为全省经济稳增长作出强有力支撑。今年以来,云南省内电力市场需求复苏强劲,1至5月,省内全社会用电量累计93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坚持团结治网,坚决守牢大电网安全底线,全力保电网安全、保电力供应、促水电消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保安全上做好“三个加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
法国官方当地时间26日证实,法国拟重启一座煤电厂,以保障今年冬季法国本土的电力供应。法国能源转型部当天表示,鉴于俄乌冲突以及目前全球能源市场的紧张局势,作为保障性措施,如有必要,位于法国东部的圣阿沃尔德煤电厂将重新启动。据资料显示,法国本土目前仍在运行的煤电厂仅有一座(科德梅斯煤电
6月20日,乌兰察布京能集宁热电二期配套送出工程取得核准,至此,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承担的网内煤电保供项目配套送出工程全部取得核准批复,国家重点督办的能源保供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2022年1月,国家能源局明确呼和浩特蒙能金山二期、乌兰察布京能集宁热电二期、鄂尔多斯蒙泰东胜扩建、锡林郭勒国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8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2年第一次理事长会议在京召开。中电联理事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强调,今年下半年要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要加强形势研判,密切跟踪天气变化、燃料供应、用电需求等情况,做好电力电量平衡。要坚持多措并举,切实发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辽宁省工信厅日前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辽宁省有序用电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7、8月份是我省迎峰度夏期间的负荷高峰期,预计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达到3750万千瓦,同比增长2.5%。在不考虑电网事故备用的情况下,可靠电源最大供电能力达到3862.51万千瓦,存在电网事故备用不足200万千瓦情
四川发改委发布了《四川电网试行主动错避峰负荷电价政策有关事项》,问题提出,主动错避峰负荷电价响应为约定响应。响应启动后,由国网四川电力根据电力电量供需缺口规模,提前1天向主动错避峰负荷资源库内的电力用户发布响应规模、响应时段等。电力用户在收到信息后及时确定是否参与响应及参与响应的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2022年辽宁省有序用电方案印发,方案提出,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统筹电网运行安全、电力设备安全、供用电秩序稳定,按照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的顺序实施有序用电。详情如下: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22年辽宁省有序用电方案的通知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网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8日,安达市人民政府发布安达市2022年有序用电工作方案。根据2022年供需形势分析,综合考虑用户侧用电增长、负荷特性、负荷调控能力等因素,并结合有序用电可降负荷达到历史最大用电负荷20%以上的目标,安排2022年有序用电方案最大可降负荷2.63万千瓦。安达市可执行有序用电用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安达市人民政府日前发布安达市2022年有序用电工作方案。根据2022年供需形势分析,综合考虑用户侧用电增长、负荷特性、负荷调控能力等因素,并结合有序用电可降负荷达到历史最大用电负荷20%以上的目标,安排2022年有序用电方案最大可降负荷2.63万千瓦。容量指标分解如表所示(其中指
6月25日14时,上海电网220千伏朱松输变电工程顺利投运。这标志着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今年21项迎峰度夏工程全部建成投运。年初,国网上海电力将21项输变电工程列为今年迎峰度夏重点项目,其中500千伏工程2项、220千伏工程3项、110千伏工程11项、35千伏工程5项。3月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海施工项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迎峰度夏保供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加强调度运行管理,优化电能资源配置。电网企业要加强电网统一调度,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做好电力电量平衡,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势,加强省间互济,挖掘跨省跨区通道潜力。抓好机组运行考核管理
6月24日,全省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保供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分析当前能源保供形势,安排部署重点任务。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鲍明敏,县委常委、副县长原伟松
6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迎峰度夏保供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强调度运行管理,优化电能资源配置。电网企业要加强电网统一调度,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做好电力电量平衡,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势,加强省间互济,挖掘跨省跨区通道潜力。抓好机组运行考核管理,充分利用经济手段
6月23日,区长陈道彬主持召开全区迎峰度夏电力调度工作会,传达贯彻国务院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会议精神。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措施上更加精准、组织上更加有力,全力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