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政策正文

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到2025新增煤电210万千瓦、能源产业力争营收达2800亿元

2022-07-05 09:54来源:黑龙江省政府关键词:煤电三改联动核能供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园区提升行动。围绕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按照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原则,布局建设10个数字经济产业园、10个生物产业新基地。促进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提档升级,推动专业化园区建设,聚焦园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前瞻性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园区完善电力、燃气、供水、通信、消防、治污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厂房、孵化器、仓储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全区承载力。搭建技术、检验、销售、人才、金融、财务、法律等“一站式”园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全产业链”专业化服务,鼓励有条件园区完善生活配套服务功能。推广“园区管委会+专业运营公司”模式,探索“投建管运”一体化体制,鼓励园区与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转移基地、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企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等,激发园区创新活力。〔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各市(地)政府(行署)〕

(六)政策惠企行动。落实好国家及省级各项纾困惠企政策,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制定省内新出台产业政策实施细则,明确支持范围、申报条件、受理部门、启动时间,确保政策兑现精准高效。健全政策落实工作责任机制,提升政策的执行力,建立政策效果评估制度,着力解决政策落地存在问题。按照“谁起草、谁解读”原则,充分利用媒体刊发、专家访谈、政策问答、评论文章等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专项清理整治政策落地“中梗阻”等现象,畅通政策到企“直通车”渠道。创新政策惠企模式,加强政策惠企名单储备和动态调整,实现“政策找企业、精准推送”,探索实施一批“免申即享”政策落地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企业制度性成本。〔牵头单位:省工信厅、省发改委,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各市(地)政府(行署)〕

(七)金融助振兴行动。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重点产业引导带动作用,统筹产业基金支持方向,形成政府产业基金与商业性基金互补格局。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支持优势,整合多种金融工具和渠道,建立信息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已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形成融资支持链。充分利用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积极组织参与活动,加强与国家级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深入实施“紫丁香”计划,不断充实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鼓励更多企业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上市,支持企业在新三板、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等交易场所挂牌融资,打造哈尔滨新区全省金融服务区和上市公司总部基地。对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信托、私募债券等融资工具的企业,符合条件的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双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债券。〔牵头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发改委,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各市(地)政府(行署)〕

(八)人才保障行动。深入实施人才振兴计划,落实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龙江人才振兴“60条”政策措施,营造全方位培养、引进、留住人才,向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发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统筹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引才机制,支持通过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不受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坚持以“头雁”引领雁阵,以平台集聚人才,加快构建梯次结构布局合理的创新平台体系。建立健全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和生活保障机制,推进便捷举措,提高服务水平,为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提供“全链条”“一站式”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其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困难。〔牵头单位:省委组织部,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工信厅,各市(地)政府(行署)〕

(九)要素支撑行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创新民营企业服务模式。将重点企业纳入天然气、电力、运输等大用户要素保障范围,支持企业使用双回路供电,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支持产业园区配套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冷链物流设施。企业所需工业用地实行净地出让,其土地出让底价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内可根据土地估价结果和产业政策综合确定。建设高效现代物流体系及信息平台。〔牵头单位: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责任单位:各市(地)政府(行署)〕

(十)品牌培育建设行动。完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开展品牌创建行动,培育龙江知名品牌,推动我省优势品牌走向全国。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深化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能力建设,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能力。发挥创意设计对品牌提升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优质制造,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流程质量控制,夯实品牌培育基础。制定农业品牌目录准入标准,挖掘品牌内涵、统一品牌标识、完善品牌标准,实行能进能出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工业领域“三品提升战略”,遴选工业质量标杆,培育工业企业标准“领跑者”,提升品牌知名度。积极推动商业领域龙江“老字号”创建活动,支持我省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积极参加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不断加大龙江品牌宣传力度。支持企业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权,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为优质品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牵头单位: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市(地)政府(行署)〕

七、保障措施

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将推动行动计划实施融入到“四个体系”建设中,坚持以思想上的“破冰”,推进发展上的“突破”,用龙江人的血性,推动产业振兴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强化省委、省政府对行动计划的领导和组织推动,成立省级产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建立“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产业振兴行动计划落实。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联盟盟主制,构建“链长+盟主”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由省领导领衔担任链长、由领军企业家或领衔科学家担任盟主,省市县部门分级包联重点企业和项目,围绕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资源、要素、政策向产业链关键节点聚焦。各市(地)政府(行署)、省直有关部门对照成立工作专班,把行动计划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导则,把产业振兴工作作为检验履职担当的标尺,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从全局高度谋划推动工作落实,分管负责同志履行抓落实直接责任,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图作战。

(二)建立健全计划落实体系。以1个产业振兴行动计划为牵动,扎实推进数字、生物、冰雪、创意设计4个规划落实,培育壮大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6个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7个现代服务业,省直有关部门要紧密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中确定的任务,围绕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制定22个专项行动方案和“M”个配套计划,每个专项行动和配套计划要有一个配套方案、一个专班、一个省领导包联、一个牵头部门、一个目标、一个考核体系,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1+22+M”方案体系。各市(地)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切入点,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时效性和延展性,制定出台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形成上下衔接、层级衔接、功能互补、边界清晰的规划体系。

(三)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抢抓中央给予支持的重大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确保企业可享受相关政策。行动计划作为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行动计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及时将政策向企业和潜在投资者广泛宣传,汇集成册,实现“扫码即看”,确保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的上,向全社会展现省委、省政府振兴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落实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做实做细包联服务企业工作,坚持“六必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体系。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实行重点工作任务台账管理机制,将产业振兴任务逐条分解,明确具体措施、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提升重点工作落实的全面性、时效性、精准性。建立工作调度机制,省产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开展一次督导调度,及时掌握情况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业务指导,通报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交流推广经验做法,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走深走实。建立专项评估机制,根据产业振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通过实地调研、专家研讨、聘请第三方机构等方式,开展工作成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目标任务进行对标对表,对潜在风险给予预警提示。

(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生物经济、数字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统计指标体系,科学设计传统优势产业统计归类,完善产业振兴统计指标体系。遵循实事求是、科学合理、重点突出、讲求实效、便于操作和考核的原则,细化重点产业以及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的年度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制定考评细则,建立日常考评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工作机制,考核评价结果提供组织部门,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参考,使考核结果成为抓落实的刚性约束。

(六)建立健全督导问责体系。创新督查方式,采取定期督查、专项督查、“四不两直”随机抽查等形式,重点督查各地各部门推进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按季度开展序时分析,“晾晒”工作成绩。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加快整改落实,对于经督导仍整改不到位的市县和部门及时约谈。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制度执行强大推动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查看更多>三改联动查看更多>核能供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