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政策正文

创建两大能源基地!广东肇庆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附项目清单)

2022-08-17 10:26来源:肇庆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十四五能源规划天然气发电抽水蓄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8月16日,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肇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82.9万千瓦,新增447.1万千瓦;天然气供应能力达110亿立方米,储气能力达4480万立方米,能源供应能力更加稳定可靠。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占比分别达到23.3%、10.8%、49.4%、16.3%;天然气消费水平占比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进一步提高,天然气消费占比提高约16.6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装机翻一番以上。

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努力创建肇庆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绿色能源基地、肇庆新能源产业基地。

加快建设肇庆鼎湖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德庆工业园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大力推进大旺国电天然气热电联产二期、肇庆高要二期天然气调峰发电、肇庆粤桂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80万千瓦。

加快推进广宁浪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有序推进封开谠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广宁长滩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德庆石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高要抽水蓄能电站选址、怀集太平岭抽水蓄能选址和茅坪抽水蓄能选址的前期工作。

全文如下:

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肇庆市

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肇府办〔2022〕2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肇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改局反映。

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2日

肇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8月

目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现状

第二节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定位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构建清洁低碳绿色能源新体系

第二节 提升能源系统抗风险能力

第三节 培育新能源产业新格局

第四节 开创能源节约高效利用新局面

第五节 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第六节 加强能源运行安全监管

第七节 增强能源共享普惠能力

第八节 加强区域能源合作

第四章 环境影响分析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

第三节 加强政策支持

第四节 加强评估调整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市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根据《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我市以推动能源革命为主线,积极扩大清洁能源利用,大力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和能源产业发展,较好完成了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能源供应能力稳步增强。随着中电四会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40万千瓦)、广东大唐国际肇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42万千瓦)两家天然气发电企业于2018年相继建成投产,目前全市电源装机容量约达335.8万千瓦(其中,煤电和气电237万千瓦、可再生能源87.7万千瓦)。

——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昆柳龙直流工程广东肇庆段线路项目及肇庆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十三五”期间形成以500千伏砚都站、玉城站为供电中心的220千伏电网目标网架,以及110千伏高压配电网分区供电、互相支持、坚强可靠的电网结构;全面推进充电设施网络布局,建成充电桩约1400个;新建怀集闸岗、封开和德庆官圩三座LNG储备站,形成内外联通、统一调配的天然气供应网络,2020年全市城镇供气管网约为1219公里,国家管网主干管网约293公里。

——节能降耗工作成果显著。“十三五”全市单位GDP能耗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改造政策,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升级,2020年,全市天然气累计消费量约2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6%,“煤改气”政策效果显著。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占比由2015年的44.4%、15.1%、5.0%、35.4%调整为2020年的32.2%、13.8%、33.8%、20.0%,煤炭占比下降12.2个百分点,天然气占比提高28.8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电源装机容量比重达到75%,比2015年提高34.6个百分点。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一定进展,已初步形成整车开发、关键零部件生产配套、推广应用等全面发展的新格局。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分布在端州区、高要区和肇庆高新区等东南板块,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7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7家,创新资源较丰富。

——能源体制改革推进深入。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引导工业园区等大电力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加强城市管道燃气配气价格监审,建立和完善与气源价格联动调整机制,扩大天然气利用量,降低其利用成本。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点耗能行业能耗占比大,产业结构重型化加大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压力。二是油气供给能力相对不足,油品配送方式单一,燃气管网尚未全部与主干管网连接,制约我市建设燃气热电项目和“煤改气”工作的推进。三是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有限,天然气利用成本较高,清洁能源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四是能源信息统计、测算及预测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制约能源领域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专栏1 肇庆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成就

1.png

四、单位GDP能耗降幅(%)

——

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国际能源供需格局深刻调整,能源技术创新不断加快,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全球能源供应新增长极。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以及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新冠疫情更是加剧了全球经济风险,对能源产业发展及能源供应安全带来巨大的冲击。在广东省经济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化转型加快,能源转型变革、高质量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同时,高耗能产业发展会带来能源效率低、高碳排放以及生态环保等诸多能源问题,能源发展存在一些短板和瓶颈。从国内外环境和我市自身条件来看,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一)发展机遇。

1.能源供需格局相对宽松。

能源资源探明可采储量稳步增长,能源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提高,能源供需差异仍将持续扩大。国际国内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宽松,新能源利用成本趋于平价,有利于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条件。

2.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共识。

国家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粤港澳大湾区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开放共享”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有利于抓住机遇加快开发利用光伏、风电、储能等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迈上新台阶。

3.能源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我市依托风华高科等优势企业,整合优势科技力量与创新资源,培育高端能源技术装备制造能力,提升能源产业技术竞争力。

4.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推进。

国家和广东省按照“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总体思路,积极稳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充分竞争、公平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降低能源利用成本,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破解能源发展体制机制瓶颈。

(二)面临挑战。

1.能耗“双控”面临压力。

随着布局的省级重大能源项目建成投产,能源需求大规模增长;新建、扩建燃气电厂和集中供热项目面临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压力。

2.能源发展约束因素趋紧。

节能减排、碳达峰等政策要求更加紧迫,高耗能产业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加剧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土地利用、建设空间、拆迁安置等社会问题,加大能源项目建设难度。

3.高端能源技术人才缺乏。

能源高质量发展对高端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结构仍以满足传统工业生产为主,相对缺乏高端能源科技研发和制造创新人才,制约能源科技创新发展。

4.能源供应外部条件不稳。

全球地缘政治关系日趋复杂、国际能源价格大幅震荡、能源治理体系加速重构,增加用能方式升级成本和能源供需趋近形势,加剧能源资源供应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对我市能源供应保障带来较大安全风险和隐患。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进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密结合“双区”驱动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和智慧高效转型为主线,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能源供应布局和结构,完善能源储运输配体系,加强能源运行调节管理,全面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全面优化能源发展机制,培育能源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能源保障;按照“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聚焦“肇庆所优”,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其它城市,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清洁低碳与安全可靠相互支撑。以清洁低碳能源利用为能源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合理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夯实能源安全保障底线,着力补齐产供储销体系短板,构建安全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

——坚持智能创新与体制改革相互促进。以风华高科等优势企业为基础,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重大关键能源技术。以能源科技创新驱动能源产业升级和体制改革,创新能源发展商业模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能源治理体系现代化。

——坚持科学供给与合理管控相并重。科学合理制定能源发展目标指标,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和布局,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强化项目管理,实行项目年度计划动态管理,按照“工作扭住项目干、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围着项目转”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能源项目。实施能源效率变革,科学管控低效用能,合理保障民生用能,加强能源需求测管理,全面提高能源利用综合效益和效率。

——坚持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相结合。依托能源科技研发、产业制造和重大能源工程优势,不断提升能源技术水平,完善能源研发、生产、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形成能源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推动绿色发展。将“三区三线”作为发展绿色能源项目不可逾越的红线,合理有序建设集中式光伏项目,因地制宜、审慎发展符合环保条件的风电项目,严格按照生态保护要求建设各类绿色能源项目。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十四五”期间,立足我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制造新城要求,以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和智慧高效转型为主线,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区域和产业基础优势,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努力创建肇庆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绿色能源基地、肇庆新能源产业基地,完善优化电网、油气管网、新能源交通服务网络等三大能源运输网络,鼓励谋划建设能源大数据信息管理中心、绿色能源网络平台、能源金融服务中心、可再生能源集控中心等多个“互联网+”智慧能源服务平台。

(一)创建两大能源基地。

1.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绿色能源基地。中国共产党肇庆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推进抽水蓄能、电网升级改造、风光储一体化等重大能源投资项目建设,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有效保障能源供应”、“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全面落实能耗双控约束目标,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依托西电东送500千伏8组线路通道及粤西片接入点,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储能电站,有序发展风力发电项目,推动风光储一体化等重大能源投资项目建设,同步加快电网升级改造,并加快建设广宁浪江抽水蓄能电站、肇庆鼎湖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肇庆大旺热电联产二期项目和德庆工业园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推进肇庆高要二期金淘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德庆500千伏变电站核准动工,积极开展肇庆粤桂天然气热电联产、广宁长滩抽水蓄能电站、封开谠山抽水蓄能电站、德庆石曹抽水蓄能等能源项目的前期工作,谋划建设我市第四座500千伏变电站,力争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2.肇庆新能源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审慎发展符合环保条件的风电场项目,大力拓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场景,有序推动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加快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重点推进肇庆市环保能源发电项目配套项目、四会环保热力发电扩建项目等工程。加快储能项目建设,推进广宁浪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封开谠山、广宁长滩、德庆石曹等三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展可研、勘探等工作,争取早日具备建设条件,有序推进怀集太平岭抽水蓄能选址和茅坪抽水蓄能选址、高要活道抽水蓄能选址的前期工作;推动化学储能系统集成、试验检测、监控运维、梯次利用等技术研发应用,建设一批新型储能项目,探索储能、电网和用户需求融合发展新场景。推动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千亿产业集群发展,依托以高新区为核心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契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建设,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形势,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打造整车装备千亿产业链。

(二)优化三大能源运输网络。

1.电网。优化完善主网,提升配电网可靠性和灵活性,加快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并满足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要求的智能电网,提供优质、差异化、多元化的供电模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可靠性供电需求。

2.天然气管网。推进(四会石狗门站、封开县门站、水南门站、马安门站、凤村门站、马圩门站)6座门站建设,规划在高要区新建高中压调压站3座,在四会市新建高中压调压站3座,在广宁县区域内新建高中压调压站3座,在怀集县区域内新建高中压调压站3座,在封开县区域内新建高中压调压站8座;2023-2025年在鼎湖区、肇庆新区西江沿岸建设一座LNG应急安全储备站,总容量容积为6×104m3,形成以西气东输二线广南直线作为主要气源,LNG作为补充气源的多气源供气格局。

3.新能源交通服务网络。推进电动汽车智慧充电桩建设,主要依托公交首末站场及夜间回车场,建设公交充电站;优先在车流大、路网密的片区就近布点社会公共充电站;在住宅小区、各单位办公场所、社会公共停车场,合理分散建设社会乘用车慢充充电桩,建立可转移负荷有序充电、V2G、充放储一体化运营体系。谋划布局和建设加氢站,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试点示范。重点支持油、氢、气、电一体化综合能源补给站建设,鼓励利用现有加油(气)站改扩建加氢站。

(三)打造智慧能源平台。

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基地、肇庆新区新能源产业基地和科创中心、全省性平台、全市性综合平台或企业自建平台,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谋划建设能源大数据信息管理中心、绿色能源网络平台、能源金融服务中心、可再生能源集控中心等“互联网+”智慧能源服务平台。

专栏2“两基三网多平台”的能源发展布局

1.两大能源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绿色能源基地、肇庆新能源产业基地

2.三大能源运输网络:电网、油气管网、新能源交通服务网络

3.智慧能源平台:鼓励谋划建设能源大数据信息管理中心、绿色能源网络平台、能源金融服务中心、可再生能源集控中心等“互联网+”智慧能源服务平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绿色能源基地、肇庆新能源产业基地,完善优化电网、油气管网、新能源交通服务网络三大能源运输网络,鼓励谋划建设能源大数据信息管理中心、绿色能源网络平台、能源金融服务中心、可再生能源集控中心等能源服务平台,筑牢我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能源基础,为我市产业发展赋能助力。“十四五”期间,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实质进展,至2025年,能源供应更加稳定可靠,能源结构更加优化,能源利用更加高效,能源产业更加集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能源供应稳定可靠: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82.9万千瓦,新增447.1万千瓦;天然气供应能力达110亿立方米,储气能力达4480万立方米,能源供应能力更加稳定可靠。

——能源结构低碳转型: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占比分别达到23.3%、10.8%、49.4%、16.3%;天然气消费水平占比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进一步提高,天然气消费占比提高约16.6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装机翻一番以上。

——能源利用集约高效:“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预期累计下降约15%,电网综合网损率进一步降低,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坚持新能源项目开发和龙头企业带动,推进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稳步推进重大能源工程项目建设,逐步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能源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专栏3肇庆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主要目标

2.png

* 按省下达的目标执行。

专栏4 “十四五”期间电源供应能力规划情况表

3.png

* 注:陆上集中式风电场项目以进入省相关专项规划并在“十四五”期间实际建成的为准,本规划只规划新增陆上分散式风电项目。

专栏5 “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电源项目装机规模详细表

4.png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构建清洁低碳绿色能源新体系

(一)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

加快建设肇庆鼎湖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德庆工业园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大力推进大旺国电天然气热电联产二期、肇庆高要二期天然气调峰发电、肇庆粤桂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稳妥有序推进四会江谷精细化工基地、广宁县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建设。结合产业园区发展需求,配置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80万千瓦。

(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1.因地制宜审慎发展符合环保条件的风电场项目。

优化已投产的德庆高良风电场、高要活道风电场、广宁螺岗风电场等集中式陆上风电出力,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可再生能源交易市场。依法依规审慎开发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配套的分散式小规模风电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分散式风电的指导性新增装机容量约1万千瓦,到2025年全市风电装机规模约18.5万千瓦。

2.合理有序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

大力拓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场景,合理有序推动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多领域应用,推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支持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积极推动广宁光伏发电场,高要区大湾镇光伏电站项目、高要区回龙镇光伏电站项目,德庆县播植、九市、凤村、马圩、悦城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怀集县冷坑、中洲、连麦、大岗、梁村等光伏发电项目。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利用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市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约200万千瓦。

3.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重点推进广宁县林浆纸综合利用生物质发电(集中供热)项目、肇庆市环保能源发电项目配套项目、四会环保热力发电扩建项目等工程。

4.加快储能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广宁浪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有序推进封开谠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广宁长滩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德庆石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高要抽水蓄能电站选址、怀集太平岭抽水蓄能选址和茅坪抽水蓄能选址的前期工作。推动化学储能系统集成、试验检测、监控运维、梯次利用等技术研发应用,建设一批新型储能项目,探索储能、电网和用户需求融合发展新场景。

(三)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鼓励绿色低碳循环有机融入生产全过程,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加快三废资源化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支持再制造产业化发展。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和低碳技术推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四)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环境承载力,禁止新建、扩建煤电项目。加强工业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关停淘汰。到2025年全市煤炭消费量按省下达的“十四五”期间目标任务进行控制。

(五)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利用。

按照“安全优先、环保领先、节能先进、经济统筹”的总体原则,充分发挥煤电机组的基础性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作用,统筹推动煤电实施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制造“三改联动”,鼓励企业采取先进技术,持续降低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和能耗水平,提供综合服务,实现角色转变,不断提升清洁低碳、高效灵活发展能力。

专栏6新能源重点建设工程

1.风电工程:因地制宜审慎发展符合环保条件的风电场项目。优化已投产的德庆高良风电场、高要活道风电场、广宁螺岗风电场等集中式陆上风电出力,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可再生能源交易市场,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配套的分散式小规模风电项目建设。

2.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积极推动广宁光伏发电场,高要区大湾镇光伏电站项目、高要区回龙镇光伏电站项目,德庆县播植、九市、凤村、马圩、悦城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怀集县冷坑、中洲、连麦、大岗、梁村等光伏发电项目;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利用项目建设。

3.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工程:重点推进广宁县林浆纸综合利用生物质发电(集中供热)项目、肇庆市环保能源发电项目配套项目、四会环保热力发电扩建项目等工程。

4.抽水蓄能电站:推进广宁浪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封开谠山、广宁长滩、德庆石曹等三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展可研、勘探等工作,争取早日具备建设条件,有序推进怀集太平岭抽水蓄能选址和茅坪抽水蓄能选址、高要活道抽水蓄能选址的前期工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四五能源规划查看更多>天然气发电查看更多>抽水蓄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