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根据Rystad Energy的分析,这里每天要白白烧掉434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折合价值约1000多万美元。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 文 | 陶光远)
这在欧洲引发了轩然大波。在欧洲民众和工商业面临严重缺气、价格暴涨的情况下,俄罗斯此举无疑大大刺激了公众心理。显然,俄罗斯希望以天然气为武器,倒逼民众向欧洲各国政府施压。
因为俄乌战争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俄罗斯大幅削减了提供给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引起了能源危机。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俄罗斯减少并威胁断供天然气,因此这是天然气供应引起的能源危机,而不是德国能源转型、开发可再生能源引起的能源危机。
冷战结束后,德国为了与俄罗斯加强友好合作,逐渐增加了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在德国天然气用量中的比例。截止到2021年,德国一年进口了超过500亿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占德国天然气用量的50%左右。德国成为了欧盟国家中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最多的国家。
德国出于对俄罗斯的信任,一直没有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因此,俄乌战争爆发后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突然减少,德国从挪威和荷兰可增加的天然气进口量不能大幅增加,于是德国的天然气供应就出现了很大的缺口,造成短期的天然气供应短缺。这次德国天然气危机是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度依赖和对俄罗斯在政治上的过度信任造成的,不是德国能源转型造成的。
德国的应对策略
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然气供给危机,德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
首先,德国开始抢建数个浮动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预计在明年初至中期陆续建成。这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成后,随着大量液化天然气的到来,德国本轮天然气供应危机也就基本结束了。
其次,德国开始重启封存备用的燃煤和燃油发电机组,使用燃煤和燃油发电替代燃气发电。德国经济与气候保护部计划表示,如果有必要,可以启用封存的690万千瓦硬煤发电机组、190万千瓦褐煤发电机组和160万千瓦燃油发电机组,总计功率为1040万千瓦。
按这些机组的年利用小数为4000小时计算,每千瓦燃煤或燃油发电替代燃气发电每年可减少约800立方米天然气的使用,1040万千瓦可减少8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使用。
不过启用这些燃煤和燃油发电的挠心事是,这些重新启用的燃煤和燃气机组只需要工作一年,待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在2023年建成后就要再度停用。但这显然不符合发电企业的利益,因此遭到反对。原因是这些机组的员工都转岗了,重新找回来再干一年又再转岗,工资和转岗成本肯定低不了,甚至用高工资也很难招来这种专业的临时工。
因此这些发电企业要求,若重新启用这些封存的发电设备,就得多运行几年,以避免亏损。但德国的风光发电能力每年都在增加,这些机组在明年中期之后就显得多余了。因此,即便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成,削减掉的燃气发电也不能恢复。而燃气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燃煤发电低40%左右,比燃油发电低30%左右。这就意味着,重启这些燃煤和燃油发电机组替代燃气机组,德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会有一个突然的显著增加,而且会保持好几年。
同时,德国将延长现存的最后三座核电站的使用年限。德国最后三座核电站的总功率为428万千瓦,按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关闭。其发电量大部分由德国每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在发生能源危机、气电减少的当下,延长这些核电站的使用寿命,对缓解能源危机无疑有益。
核电是稳定负荷运行,没有经济意义上的调节能力;而煤电的调节能力比气电差。因此,缺乏气电会造成风光电弃电率的上升。不过煤电和核电比现在昂贵的气电廉价,风光电弃电的损失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的补偿。
在供热方面,德国启动了备用的燃油锅炉替代燃气锅炉供热。德国很多燃气锅炉——包括工业锅炉和采暖锅炉配备了为防止万一发生天然气断供的燃油后备锅炉。很多燃油锅炉几乎从未实际用过。养兵万日,这回终于用上一回了。
除了发电,天然气在德国的工业和居民消费领域也有大量额使用。工业方面,德国将一些使用天然气生产的产品(例如尿素)减产,改用增加进口替代。家庭方面,德国家庭可以使用保存的固体燃烧炉(德国有1400多万个固体燃料采暖炉,占德国住宅户的1/4左右),烧型煤和木柴,部分替代燃气采暖。
应对危机的长期之策
本轮危机终将过去,但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危机可能会会因为各种原因再度出现。因此找到治本之策是应对本轮危机的重要课题。
危机由天然气引起,那么解决天然气的依赖是结束危机的根源与核心。所以治本之策的第一项就是加速德国的能源转型,加快风光发电场的开发速度,以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和供热,并通过电动汽车替代燃油。
2021年德国安装了520万千瓦光伏组件,而德国新的计划是,今后平均每年安装2200万千瓦光伏发电容量,比2021年的装机容量几乎翻两番。平均每年的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可以替代掉大约40亿立方米天然气发的电力,或者大约400万千瓦的燃煤电站。这就意味着,这次德国重启的燃煤发电能力,三年内就会被新增的光伏发电能力给替代掉。如果再加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今年底会延寿的428千瓦核电站发电能力,也能在三年内被替代掉。
其次,德国计划大力建设电转热的能力,以消纳过剩的风光电。譬如,柏林市刚刚建设成容积为4万多立方米的大型储热水罐,可存储100多万千瓦时电转热的热能,每年可消纳上亿千瓦时的过剩风光电。
此外德国还将加速建筑节能改造的速度,减少建筑采暖的天然气需求量。同时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特别是可以直接替代天然气的沼气资源。使用沼气票,鼓励沼气“洗净”后入接天然气网,供天然气热电联供使用,以提高沼气的能源效率。
危机的影响
德国延长核电站的使用,重启燃煤和燃油发电机组,是替代天然气发电,而不是要替代风光电。德国原来核电和化石能源计划退出的顺序是:首先是核电,其次是煤炭,最后是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危机发生后,退出的顺序变为: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核电、煤炭、其它国家供应的天然气。因此,德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是短暂的,三年左右就会过去。
德国发生的这场能源危机不仅没有减缓德国能源转型的速度,反而促使德国大大加快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速度,以替代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加速实现能源转型,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且能摆脱进口能源供应安全的威胁,这也成为德国更加坚定的全民共识。
现在全球80%左右的光伏组件由中国生产,2025年这一比例会上升到95%左右。德国的光伏组件,绝大部分从中国进口。未来9年,德国平均每年要从中国进口2000万千瓦左右的光伏组件和辅助材料及部件,价值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德国现在付给俄罗斯用来购买天然气的资金,马上会有一部分转而流向中国。
从现在起到明年初,是俄罗斯能够用天然气作为武器打击德国唯一的时间窗口。天然气断供也是现在普京除了核武器之外唯一能够有效威胁德国的手段。普京希望在明年初之前用天然气断供逼德国和欧盟其它国家的老百姓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欧盟施压乌克兰与俄罗斯达成妥协。
德国政府是否会屈服于普京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自己天然气库存能否坚持到明年初德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成之日。
德国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成后,会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现货液化天然气,而不会与哪个国家签订新的长期供货协议。因为随着德国以风光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德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量会快速下降。毕竟除了俄罗斯天然气,德国另外约50%的天然气通过长期协议从挪威和荷兰等国进口,这部分天然气会在德国退核和退煤后才会被削减。不过德国明年开始从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现货液化天然气,会推高国际现货天然气的价格,使得中国在下一个冬季面临高昂的国际现货LNG价格。
过了下一个冬天,在今后可以看得到的未来,德国乃至整个欧盟再也不会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和煤炭了。至于这对俄罗斯的经济乃至政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上周,德国候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Merz)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与社民党(SPD)达成联合执政协议,标志着德国能源转型(Energiewende)从绿党主导的“激进脱碳”转向“平衡务实”的新阶段。在执政协议中,气候能源政策以“技术中立、市场导向”为核心,在坚守2045年气候中和目标
近日,一张关于燃气涨价的不实信息图片在网络群组流传,引起当地网民关注,纷纷议论燃气价格上涨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经查,该信息由网民郑某发布。经核,郑某使用某AI工具,提出带有“南宁”“燃气”“涨价”等关键词的询问后,AI工具给予了以上回复。郑某得到信息后,在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将该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加快。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增速加快。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21万吨。1—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原油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4%。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分三大门类看,3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制造业增长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加快。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增速加快。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21万吨。1—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原油
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加快构建新一代煤电体系怀柔实验室灵活燃煤发电团队副总师徐进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有关要求,夯实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升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制定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
根据各种官方、非官方等机构的公开数据,整理2024年中国各类电源装机及发电量统计表如下,仅供参考。(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力市场那些事儿”作者:郎木晨烟)电量单位为万亿千瓦时,装机单位为亿千瓦。1.水力发电中,抽水蓄能装机5869万千瓦,较去年同期的5064万千瓦,增长15.9%。2.截至2024年12月,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654家“科改企业”名单,详情如下:“科改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3.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4.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5.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564家“双百企业”名单,详情如下:“双百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3.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4.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5.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股
4月11日,广东管道洪湾电厂二期供气项目顺利完成置换、升压、稳压、设备调试等试生产流程,标志着广东管道正式具备向下游洪湾电力二期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下称洪湾电力二期)供气条件。洪湾电厂二期供气项目是广东管道为保障洪湾电力二期机组用气需求而建设的配套天然气输送工程。项目在原洪湾末站基
春回大地,大地吐纳新绿,深藏地下的储气库正悄然积蓄能量,供暖季的余温散去时,储气库也开始未雨绸缪抓紧“囤货”,通过季节性调峰,确保供气充足稳定。4月3日,作为全国最大的储气库——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注气压缩机已经撸起袖子开干,它担负着西气东输管网沿线城市以及北疆地区的天然气供应重
春回大地,大地吐纳新绿,深藏地下的储气库正悄然积蓄能量,供暖季的余温散去时,储气库也开始未雨绸缪抓紧“囤货”,通过季节性调峰,确保供气充足稳定。4月3日,作为全国最大的储气库——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注气压缩机已经撸起袖子开干,它担负着西气东输管网沿线城市以及北疆地区的天然气供应重
近日,安徽省能源局数据公布1—2月全省能源运行情况。1—2月,全省用能需求总体平稳,电力、天然气供应较为充裕,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顺利完成,能源运行实现良好开局。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放缓。1—2月,全社会累计用电量56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9.3个百分点。电力装机规模稳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8日,安徽省能源局发布1—2月全省能源运行情况。文件明确,1—2月,全省用能需求总体平稳,电力、天然气供应较为充裕,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顺利完成,能源运行实现良好开局。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放缓。1—2月,全社会累计用电量56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9.3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1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部发布关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加快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及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瞄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前沿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等新领域新赛道,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3月31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部发布关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提到,强化用能要素保障。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原料用能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总量、重大项目能耗单列、绿证抵扣能耗等政策,全年保障新上
近三年后,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新能)终于如愿敲响了上市钟声。4月2日,首航新能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格11.80元/股,大涨239%开于40元/股。豪华背景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4月20日,许韬牵头成立了深圳市首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有限);2020年9月24日,首航有限整体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3日,浙江舟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的通知。文件提出,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原料用能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总量、重大项目能耗单列、绿证抵扣能耗等政策,全年保障新上项目用能50万吨标准煤以上。保障全社会电量供给200亿千瓦时以上、天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8日,浙江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的通知。文件提出,强化用能要素保障。对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年度实施计划的重大项目用能“应保尽保”。对于符合条件的新上项目,允许通过购买省外绿证等形式平衡所需能耗。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
近日,从中国石化获悉,自去年11月1日至今年3月15日,该公司扎实筹措保供资源,持续强化运行协调,成功应对4次寒潮天气保供和春节假期保畅严峻形势,天然气产销安全平稳,切实保障了供区民生用气供应,地热供暖能力超1.2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顺利完成本轮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作为能源保
又一个超5000亿能源巨头即将崛起。(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最近,油气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正在谋划让自己的国际投资部门上市。ADNOC打算将这一部门在阿联酋以外的交易所上市,并表示可能选择在伦敦或者纽约交易所上市。在正式启动IPO前,ADNOC还需任命XRG的首席执行官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1日,浙江乐清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乐清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以下简称《政策》)的通知。《政策》指出,因地制宜布局新质生产力产业赛道。构筑以电气产业为主,智能物联、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电气产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分析报告《2005全球能源评论》,主要内容如下:#x2022;nbsp;全球能源需求在2024年增长了2.2%,增速快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所有燃料和技术的需求在2024年均有所增长。增长主要由电力行业引领,电力需求激增了4.3%,远高于全球GDP3.2%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主要受到创纪录的高温天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3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3月,受“欧佩克+”宣布从4月开始恢复增产、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经济衰退和能源需求担忧、美国可能再次加强对伊朗的制裁、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升级引发的潜在供应风险增
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欧盟进口了价值3759亿欧元的能源产品,总重量为7.204亿吨。与2023年相比,进口额下降了16.2%,净重下降了7.1%。石油方面,进口石油的价值下降了4.7%,进口量下降了2.4%。与2023年相比,进口石油液化气的价值和数量也大幅下降,分别下降了39.1%和15.1%。类似的趋势也出现
油气市场研报(2025年3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焦点月评探析我国海上CCUS发展3月24日,我国首口海上CCUS井在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该项目将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同时能提高油藏采收率。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
国际能源研报(2025年3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本期核心观点#x27A4;近期,美国政府多项能源相关政策及主张引发关注。如美国政府对“电力非洲”倡议发起大规模审查,终止该倡议旗下大部分项目并解雇多数员工,引发美国对外援助合作政策发生巨大转折;美国
2025.9.11-13嘉兴国际会展中心20000+平米展出面积600+家参展商10000+人次专业观众20+场次同期活动深耕嘉兴服务长三角链接海外上届回顾2024长三角(嘉兴)专精特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已于12月11-13日在嘉兴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此次展会展览面积达13000平米,吸引了来自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天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2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赵君陶)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2月,国际原油价格呈现震荡下行态势。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引发市场对美国原油进口量下降的担忧,美国可能进一步限制伊朗原油出口,里海输油管泵站遇袭、俄罗斯和美国石油供应下降等因
能源电力公社获悉,2025年2月16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旨在强化传统能源开发、简化审批流程,并推动“能源主导战略”。这一政策不仅重塑美国能源格局,更通过地缘博弈间接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制造与出口的核心力量,需直面挑战、捕捉机遇。本文从政策
特朗普2月14日签署了行政命令,成立“国家能源主导委员会”(TheNationalEnergyDominanceCouncil)。行政命令内容如下:美国国家能源主导委员会设在总统行政办公室,由内政部长道格·伯古姆担任主席,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担任副主席,成员包括特朗普总统内阁成员和关键政府机构。该委员会将就通过改进
根据上级通知,从2月10日起,对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此前,中国进口美国煤炭进口关税为3%,而加征关税后,煤炭进口关税累计达到18%。这一举措将增加国内贸易商的进口美煤成本,造成市场参与者寻求替代品情绪上扬。(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孙婷婷)在
当地时间2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暂停对墨西哥、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将其实施时间推迟到2025年3月4日。就在两天前,特朗普刚刚签署行政令,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对进口自墨西哥、加拿大两国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据悉,特朗普2月3日曾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墨西哥总统辛鲍姆通话,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