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政策正文

四川凉山州“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先进电网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融合

2022-09-27 13:56来源:凉山州人民政府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电网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是工业研发创新投入不足。工业科技创新仍存在研发经费投入低、高新技术企业少、创新主体研发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对比四川省内市州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凉山州R&D经费投入为5.1亿元,在四川省21个市州中排名第16位;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约0.3%,远低于四川省平均投入强度1.87%。科技研发能力弱,直接导致工业产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深加工产品较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W020220922403941885843.png

图1-3 2019年四川省内部分市州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

四是园区综合配套建设亟需加强。园区规划范围荒山荒坡居多,地势高低起伏不平,场平成本较高,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三通一平”,离“九通一平”标准相距甚远;工业园区管理机构不健全、权限不到位,园区服务、招商引资、评价考核、用人管理、投融资等机制不够完善,园区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亟待创新;工业园区内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功能性平台建设较为滞后,工业园区距离高质量发展差距较大。

第四节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宏观环境将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刻认识全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准确把握环境变化蕴含的新机遇新挑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十四五”时期凉山州工业经济面临的新机遇

(一)多重战略叠加实施带来政策机遇

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和推进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为凉山州推进工业经济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来政策机遇。一是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培育一批清洁能源基地,并实施新一轮西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为凉山州工业转型发展带来政策机遇。二是“双循环”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为凉山州稀土、钒钛等战略资源开发和清洁能源开发带来新机遇,也为新基建、水利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和扩大消费提供了新动能。三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的融合实施,为全州加快推进产业协作、清洁低碳新能源生产、新材料示范、优质农产品供应,发挥资源优势更好融入川渝大市场,打造成渝“后花园”、产业“大后方”提供了新平台。四是四川省持续推动安宁河流域综合开发和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要把安宁河谷打造成为带动攀西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以点及面、整体突破,带动流域内各产业竞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交通运输结构显著优化,能力明显提升这将全面激活安宁河流域拉动凉山州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带来市场机遇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2021年12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用足用好用活四川省的清洁能源优势,乘势而上培育壮大一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为四川未来发展积蓄新动能、塑造新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和能级。这为促进凉山州清洁能源产业及其支撑产业、应用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导向,将为凉山州水、风、光、氢等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遇,为凉山州清洁能源和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研发应用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并为凉山州清洁能源发电的消纳和外送提供更强有力的市场支撑,有利于探索打造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助推四川省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三)东西部协作进一步深化带来合作机遇

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完善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根据中央和四川、浙江两省省委的决策部署,宁波市与凉山州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宁波市10个区县与凉山州11个县建立县县结对关系,双方将在项目援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支援合作。东西部协作进一步深化,将为凉山工业经济发展在优势产业合作、资源开发利用、优质项目招引、科技创新交流、销售市场开拓、产业要素和高端人才引育等方面带来合作机遇。

二、“十四五”时期凉山州工业经济面临的新挑战

(一)生态约束趋紧对工业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凉山州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地,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乎美丽凉山建设和凉山现代化建设。全州有宁南等12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县不适宜集聚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产业,在环保压力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须调整产业规划,主要提供生态功能产品。在生态约束趋紧背景下,同步推进工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将面临更多挑战,也对凉山州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加强工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新时期各市州工业发展对资源争夺竞争加剧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将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园区集中集聚,省内各市州将在战略资源、先进材料、清洁能源、食品医药等领域加大对重大工业项目和大企业大集团的招商引资力度,对产业资源和优质项目的争夺竞争日益加剧,这将对凉山州工业招大引强和优质项目引进形成挑战,凉山州须进一步加强工业优势领域和优势项目前期研究,结合产业链分析开展精准招商。

(三)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人才和产学研协同制约

凉山州为中央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全州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高端人才引留较为困难,工业经济领域相关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尤其在清洁能源、战略资源等行业领域人才缺乏,行业从业人员中高学历创新型人才占比较少,州内本地高端人才培养机制缺乏,对外部高端人才吸引力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工业科技创新。同时,稀土等行业高端人才集中于科研院所和高校,州内企业创新人才不足,科研院所大量科技成果未转化为生产产出,产学研之间缺乏协同。

面向未来,全州工业发展须充分评估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坚定新型工业化发展路线,充分预估在进出口贸易、产业和技术引进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困难,营造更加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化。

(四)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州委九届五次全会确定的目标激励

为持续学习深入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州委九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26年全州经济总量将突破3000亿元,2027年奋斗4000亿元、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翻番。为实现该目标,工业需要勇挑重担,要挑大梁。明确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从目前的28.6%提升至35%以上,即到2026年全州实现工业产值超3200亿,实现工业增加值1400亿以上。为此,“十四五”期间,工业行业必须为实现九届五次全会确定的任务目标奠定基础,工业行业任重道远。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和凉山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州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以及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省委对凉山的发展定位要求,紧紧围绕凉山州委九届五次全会目标任务,到2026年全州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2027年奋斗4000亿元、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工业强州”战略意识,把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补短板、强弱项、优结构、提能级,构建以“国家战略资源”为主体的绿色工业产业体系,打造“251”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优化“1+3+3+N”园区空间布局,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努力将凉山建设成为世界级钒钛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优质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重要增长极,为凉山州打造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新样板、川西南地区绿色发展新高地、绿色低碳生态文明新典范、改革开放与治理体系新标杆提供坚实的工业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低碳循环,促进绿色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快行业结构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园区,重点抓好钒钛钢铁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应用,实现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最小化,提升工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特色引领,促进结构优化。立足全州工业经济“251”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坚持完善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充分发挥各县(市)、各园区(集中区)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合理流动集聚,打造特色园区,推动差异化发展,促进全州产业结构、园区结构、企业结构持续优化。

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内生动能。把创新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健全跨行业、跨领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产业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增长动能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坚持转型升级,推动融合发展。树立融合发展意识,积极推动清洁能源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及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跨界融合,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单一制造向用户价值提升、制造效能提升的服务型制造转型,培育新业态,催生新模式,发展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主动开放,实现合作共赢。坚持开门抓工业,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凉山州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开放型产业链,大力加强区域合作,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持续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构建内外联动、合作共赢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坚持安全发展,守住发展底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经济竞争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应急管理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现代化建设筑牢安全保障。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全州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撑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园区配套能力和承载力大幅提升,产业“硬实力”和营商“软环境”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优势显著的现代工业体系。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走在全省前列。工业增加值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中有升,“工业强州”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推动“十四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凉山州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突破3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目标提供强力支撑,必须以重大工业项目为抓手,保持较高的工业投资增速。

产业规模能级迈上新台阶。着力打造“水风光氢储”多能互补清洁能源1000亿级产业集群、钒钛稀土新材料500亿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五大超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构建形成“251”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州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工业投资年均增速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以上。以省级高新区为核心的产业园区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园区达到7个,创建1-2个省级认定的化工园区,形成工业新增长极。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融合带动,强链补链延链成效明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丰富成长。到2025年,高新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加强。到2025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活动活跃度大幅提升,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0%,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技创新平台10个以上,力争创建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高。清洁能源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投入明显增加。到2025年,建成实现大规模应用的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2个,打造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3个。

绿色低碳发展特色彰显。到2025年,低碳循环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8%。持续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等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新增5家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

表2-1 凉山州“十四五”时期工业发展主要指标

11111.png

第三章 空间布局

以凉山州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一核一谷三带”区域发展新格局为指引,抓住打造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推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一干多支、干支协同”战略部署,按照凉山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和五大片区工业发展实际,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和发展潜力,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优化工业空间布局结构,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产业协作基地,努力构建顺应新动能培育和产业结构高端化需求的工业空间新格局。

第一节 重塑工业空间格局

大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不断优化“一干多支、干支协同”空间发展格局,以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带动金沙江特色产业带、东部经济带、北部经济带和彝藏农文旅生态示范经济带四大片区协同发展,加快整合全州工业要素资源,统筹全州工业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三极三心多点”工业空间格局。以西昌市为核,通过强力打造全州发展“主干”,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发展承载力,吸引各方要素资源聚集中心城区,着力推动西昌市做大工业总量、做优工业质量,实现提升“主干”对本州县域乃至周边邻近市州县域辐射力、吸引力和带动力。以会理市、德昌县、冕宁县为增长极,通过积极推动园区扩区调位,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优势工业,努力打造一批工业强县,支撑全州工业规模总量再上新台阶。以会东县、雷波县、甘洛县为区域工业中心,全力做大做强工业,争创省级开发区。以其他县域为多点,推动工业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支持发展“飞地经济”,实现本县工业跨越式发展,通过工业发展带动县域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W020220922403941955568.png

图3-1 凉山州“1+3+3+N”工业空间布局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电网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