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研究人员认为,未来基于CO2卫星观测的中国陆地碳汇估算,需要在卫星设计、卫星和地面协同观测、卫星遥感反演算法、大气反演算法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多个国家和机构已计划发射具有更高观测准度和精度,更大覆盖范围的CO2卫星,结合地面观测站点,提高监测大气CO2浓度的能力;卫星遥感反演算法需要向快速化、智能化发展,适应未来快速处理更多卫星、更庞大数据量、更高准度和精度的需求;大气反演需要运用更高分辨率、更可靠的大气传输模型,研发更先进的大气反演技术,提供更准确的陆地碳汇估算结国际合作,逐渐形成一套完备的“自上而下”的区域陆地碳汇监测系统。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以“Constraining China's land carbon sink from emerging satellite CO2 observation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为题,发表于《Global Change Biology》,我所汪宜龙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研究获得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2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1104、42101090)等资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26日,《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在北京发布。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编写,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估了全球和主要国家的人为源碳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报告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过去1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森林
11月24日,由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自主研发的“贡嘎”大气碳反演系统日前通过“全球碳计划”认证,为国际碳收支评估提供中国系统与中国数据。记者从23日举行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主题学术交流活动上获悉,“贡嘎”凭借其优越的反演精度,成功进入“全
基于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的观测,科学家近日获取了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将助力盘点各地碳收支。
基于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的观测,科学家近日获取了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将助力盘点各地碳收支。
“中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TanSat)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和全球盘点行动”透露,基于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研究团队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已获取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