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10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武汉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其中氢能方面指出:
培育氢能全产业链。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为主线,打造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协同发展的中国氢能枢纽城市。积极开展氢能产业合作交流,依托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制氢(氢源)、氢储运、用氢等环节,培育打造氢能能源链、技术链和产业链。培育5-10家制氢(氢源)、氢储运重点企业,集聚一批国家、省、市级氢能与燃料电池研发和检测、认证机构,培育和引进100家以上整车生产、船舶制造、膜电极、电堆、关键材料和动力系统集成等氢能行业领军企业。
专栏1 重点高耗能行业降碳行动方向
钢铁行业: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强钢、高耐腐蚀钢和无铬涂镀钢板为代表的系列“环境友好产品”。提高废钢使用比例,降低铁钢比。提升能源效率,实现极致能效,加快推广高效节能工业锅炉窑炉、炼铁-炼钢界面铁水罐多功能化、连铸-热轧界面的铸坯热送热装、电机变频调速、能源智慧管理等节能技术,全面推广全烧高炉煤气热风炉、全干法除尘匹配TRT炉顶余压发电装置、烧结机余热回收、轧钢加热炉余热回收等低碳技术,有效提升余能余热回收率,加快实施加热炉蓄热式蜂窝体改造、钢(铁)包烘烤装置蓄热式改造、钢包加盖、热轧加热炉模型升级等节能项目。开展低碳冶炼工艺技术开发与技术储备,探索富氢冶金等行业低碳技术重大示范工程。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车辆应用比例,加快充换电设施、加氢站、氢气储运中心、氢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的统筹协调,加快国家氢能示范基地建设,依托武汉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重点推进“中远途、中重载”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化,科学规划建设加氢走廊。推进“5G+充电桩”设施建设,加快老旧车船更新速度及提高清洁能源车船比例。到2025年,我市新能源汽车达到25万辆的使用规模,中心城区新增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应急车辆除外),力争推广应用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建设1200个集中式充换电站、45万个充电桩(其中建成20万个,具备安装条件25万个);建成30座以上加氢站,构建武汉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服务体系。
专栏2 绿色低碳(近零碳)排放示范
新能源应用示范:支持青山区创建新能源应用示范区,推进武钢氢能炼钢研究和应用,推进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建设清洁、新能源供应系统。
武汉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做好武汉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根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武汉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为抓转型、促发展的重要手段,紧紧围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创新试点示范、提高气候适应能力等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2.9:41.3:55.8优化为2020年的2.6:35.6:61.8。“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重点产业集群加速发展,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5.82%。能源结构低碳化成效显著,光伏、生活垃圾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3万千瓦、5万千瓦、16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11.5%提升至15.7%,其中煤炭实物消费量年均下降6.7%。
(二)控温降碳成效显著
经测算,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超额完成“十三五”期间下降20.5%的规划目标。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全面发展。严格高耗能行业产能管控,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11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14家企业获得“绿色工厂”示范称号,6家公司入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项产品入选“绿色设计产品名单”。全市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3470.89万平方米,其中获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达到3186.92万平方米。城市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逐年提升,2019达到60%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共交通出行略降。2020年底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9万辆,累计建成充电桩10.5万个,充(换)电站880座。已建成5座加氢站,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58辆,示范运营世界首台常温常压液体有机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
(三)固碳能力持续增强
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实施规划建绿,有序推进公园绿地、绿色廊道、社会绿化、生态绿楔等项目建设,积极保护及修复城市生态系统,构建完备的市域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完成山体修复面积1.3万亩、造林绿化20万亩。截止到2020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4.69%,森林蓄积量达到816.37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04平方米。湿地保护成效持续向好,湿地面积达到1624.61平方公里,建成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省级湿地公园4处,国际湿地城市创建通过国家考核,成功申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推进“花开三镇”景观工程建设,“湿地花城”“绿满江城”武汉新名片雏形初现。
(四)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积极创建各类试点示范,武汉市成为国家低碳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蔡甸区、黄陂区、新洲区获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汉阳区江欣苑社区、东湖高新区当代社区、新洲区仓埠周铺村社区成为省级低碳试点社区。青山区深入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逐步建成钢铁、石化、电力等循环产业链,硚口区出台全国首个《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建成武汉园博园、东湖绿道、戴家湖公园等一批低碳试点示范项目。开展房屋建筑工程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措施试点3个。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契机,积极探索大型赛事“碳中和”、“全球个人减排赛事中和”模式获得积极反响。
(五)适应水平稳步提升
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实施青山和汉阳四新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完成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城市港渠水系等试点项目288个,初步形成了特大丰水平原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和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项目。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2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新城区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分别达到95%、90%以上,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排涝能力大幅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建成178个自动气象站、1个风云三号卫星接收站和1部移动风廓线雷达,建成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改进高分辨率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和短时临近预警技术,形成空间分辨率1公里、时间分辨率1小时的精细智能网络预报业务。新建工业园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开始起步,实现人工增雨抗旱和改善空气质量作业常态化。
(六)机制创新取得突破
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降碳,63家工业企业纳入全省碳交易试点,履约率均为100%。配合“中碳登”落户武汉,积极开展碳托管、碳质押等碳金融创新。提升公众低碳意识,低碳生活新模式逐步形成。扎实推行项目“能评+碳评”,常态化编制市区两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重大专题研究,基础能力持续提升。连续多次举办C40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国际研讨会,荣获中国内陆城市首个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奖项“C40城市气候领袖群第三届城市奖”等多项国际荣誉,武汉市长江堤防江滩综合整治工程荣获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国际合作不断深化,绿色低碳发展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五年。全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面临的机遇
从国际来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识,世界各国将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营造了良好环境。从国内来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从省内来看,湖北省以“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为目标定位,提出“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历史任务,坚持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加快布局“双碳”发展新赛道,为我市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指导。从武汉市自身来看,武汉区位、交通、科教、产业等优势明显,国家政策赋能武汉,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不断夯实,绿色低碳发展潜力持续释放,为我市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面临的挑战
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给我市应对气候变化既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
(1)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
武汉市传统产业结构比例偏重,钢铁、电力、建材、石化化工等对化石能源依赖度较高的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2)能源结构转型压力较大
受自然资源禀赋约束,武汉市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可开发量相对较少,新能源燃料项目推广应用成本相对较高,绿色电力采购比例较低,用能需求刚性增长下能源安全保供、碳达峰目标下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系统复杂化趋势下建成世界一流智能坚强电网压力加大。
(3)城市气候韧性有待提高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暴露度和脆弱性变大,农业、林业、水资源、人体健康等重点领域气候韧性亟待增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急管理和气候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亟待完善,适应气候变化核心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4)基础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应对气候变化地方法规规章制度有待建立,数据统计核算体系亟需健全,财税支持政策投入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公众认识和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结构调整和增加碳汇为关键,以政策协同和机制创新为手段,以推进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逐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努力把武汉市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引领区、以武昌区为核心的碳金融集聚示范区、气候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样板区和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先行区,助力现代化大武汉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相结合,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坚持减缓适应,同举并重。同步推进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识别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采取积极措施提升气候适应能力。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合作。聚焦气候变化关键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展合作交流广度和深度,吸引气候资金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实现合作多元化、项目集群化、技术产业化。
坚持双轮驱动,市场主导。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统筹融合的战略、规划、政策和行动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强大合力。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增效局面基本形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下达目标,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力度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碳汇进一步增加,低碳试点示范不断深化,近零碳示范区、气候投融资等试点体系基本建成,全国碳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初步建立可持续运行的碳普惠制度体系,全民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基本形成。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提升。
展望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成绩显著,非化石能源占比显著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
本次规划指标设置包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林业碳汇和适应气候变化等三大类,细分为结构优化、低碳生活、林业碳汇、海绵城市建设等4个子类共11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5项,预期性指标6项,具体指标情况详见表1。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融通汽车集团能源事业部在其首个制氢加氢站项目建设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采用领先技术,极大降低了操作风险与设备维护难度,具有高效、环保、氢气纯度高的优势,可有效提升制氢效率与质量。同时,加氢环节运用智能精确计量与控制系统,能根据不同车辆需求精准加氢,保障
蒙西正和集团集团积极回应“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的发展号召,全面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札萨克物流园区加氢充电一体站和文明东加氢站的建设已圆满完成。扎萨克物流园区加氢充电一体站于2023年12月8日竣工,占地面积约2559平方米,建设规模包括一座加氢能力为1000kg/12小时的加氢站及配套附属
近日,美锦能源在投资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飞驰科技与佛山市属地的物流、公交公司在氢能产业方面保持紧密合作,目前已累计投放飞驰氢能源车辆超过700辆。截至2023年底,公司旗下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加氢站20余座,主要分布在公司燃料电池汽车投放的区域,包括山西、北京、山东、浙江等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23日,华电集团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撬装加氢站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招标项目划分为1个标段,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站将采购1座1000kg/12h加注能力的撬装加氢站的全部设备及设备的安装调试。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外媒消息,12月23日上午11点10分左右,一辆氢能公交车在韩国忠清北道忠州市的加氢站发生爆炸,造成三人重伤。在这起事故中受伤的三人包括一位30多岁的加氢站员工眼部被杂物击中后受重伤,一位50多岁的巴士司机以及另一名人员也在爆炸中受伤。据了解,涉事公交车是忠州市于2022年8
近日,申能能创旗下浙江蓝能承建的包头白云鄂博矿铁矿区加氢站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申能氢能“三横”战略在西部矿区应用场景的崭新开局。该矿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新建成的加氢站及配套公辅设施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矿区能源供应问题,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运营成本,助力矿区的绿色低碳
近日,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对《天津市加氢站布局规划》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到2027年,天津市规划加氢站35座,日加氢能力达48260千克/日,可满足20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重型货车使用需求;到2030年,天津市规划加氢站83座,日加氢能力达106260千克/日,可满足40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重型货车使用需求。天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11日,鄂尔多斯人大发布《鄂尔多斯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其中指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绿色氢氨醇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绿氢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措施,负责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长输管道、绿氢加氢站建设项目核准或者备案,负责绿氢长输
12月17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文件指出将氢能领域新材料产品优先纳入北京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对于指导目录中的氢能领域新产品首批次应用,按单个产品不超过500万元、单个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给予分档奖励,同时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13日,浙江临海市发布《临海市氢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征求意见稿)。该扶持政策的征求意见稿指出,支持氢能项目投资。对临海市氢能产业投资项目:生产性设备投资额500万元(含)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5%给予补助,最高500万元;生产性设备投资额500万元以下的,按设备投资额的
北极星氢能网12月11日,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2023年加氢站运营费用补贴计划支持项目名单及资金分配方案。2023年大连有两座加氢站将获得运营补贴,分别为盛港氢电合建站工程和海明综合加能站,两者均为中石化旗下站点。两站在2023年加氢量分别达到18551.44kg和30569.1kg,预计分别获得37.1万和61.
近日,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整车项目落户西安。该项目由陕西秦深盈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2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引进配套供应商10个以上。该项目主要聚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整车研发、生产、销售。生产的车辆还将采用国内领先的动力配置,实现双极板、
2024年年底,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连续开展多场49T燃料电池牵引车交车仪式,这批车辆主要服务于河南路易宝数字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安阳双博运输有限公司、安阳同创物流有限公司、林州市运发化学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林州市邦德运输有限公司等物流运输公司。这批重卡将广泛应用于电厂、钢铁企业、水泥厂
近日,朝阳醇氢商用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汉如,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汽车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机动车修理和维护;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建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本市2024年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安排计划(第十二批)的通知》。按照《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沪经信规范〔2023〕2号)规定,安排经审核通过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二年度市级奖励资金,由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2月5日,北京市经信局公布《2022-2023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车辆推广财政资金拟拨付情况公示》,其中,7家车企在2022-2023年共计推广了681台氢车,政府补贴共计约2.1亿元。2022-2023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车辆推广财政资金拟拨付情况公示依据《关
11月15日,由秦创原总窗口企业,陕西同尘和光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建设的0.5吨/天小型撬装液氢试验平台正式开工。项目采用高效、低能耗的液化系统,为液氢生产提供可靠的冷量保障,同时配置液氢薄膜罐和球罐的组合方案,大幅提升了液氢储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8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原文如下: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广州市餐饮外卖行业无需餐具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11日,中汽协会发布2024年10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其中,2024年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1和563辆,同比分别增长19.2%和18.8%。1-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79辆和4695辆,同比分别增长25.9%和27.4%。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8日,湖北省政府官网正式公开了《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解读如下:原文如下:省经信厅解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现对《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4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征询社会公众对《安徽省加氢站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共40条。原文如下:安徽省加氢站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发改高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北京市五环路内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的通告,文件支出,将针对氢能源等新能源载货汽车实施分车型、分时段、分区域的通行便利措施,以有效促进降本增效并加速货车新能源化。《通告》规定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4日,从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化机械”)获悉,由石化机械子企业筹建的湖北省制氢及加氢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近日通过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专家组现场论证,这意味着我省首家氢能装备质检中心将开始建设。筹建该中心的世纪派创公司,建有国家油气钻采设备质量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8日,湖北省政府官网正式公开了《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解读如下:原文如下:省经信厅解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现对《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2日,氢澜科技与湖北最大的产业投资集团——长江产投旗下的长江化工达成重要合作,这一合作将共同开启湖北省氢能发展的新篇章。长江化工负责氢能板块,肩负着氢能产业发展重任。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28日,武汉市首家社区氢能科普园地在青山区冶金街道南干渠社区正式揭牌,这是武汉市第一家在社区专门致力于氢能知识普及与教育的场所,由湖北省科协基层科普能力建设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南干渠社区氢能科普园地由青山区科协确定建设主题,经与冶金街道交流后携手打造,武钢气体、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战略部署,抢占现代氢能产业制高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湖北省氢能强省建设,省经信厅研究起草了《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
日前,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王忠林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抓好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多措并举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发挥优势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的文章。文章指出,10月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25日,湖北氢能源商用车创新示范中心项目签约仪式在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会议由曾都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马安阳主持,他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签约项目的背景与意义。会议上,水木博展总经理畅磊、中关村科技园产学研用中心总经理张奕、海珀特CEO孙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30日,氢能源重型货车在汉宜(武汉—宜昌)高速公路潜江服务区北区完成加氢,标志着湖北石油首座高速公路加氢站建成投用,至此,湖北首条高速公路氢能源生态示范线投入运营。此次投入运营的氢能源生态示范线由湖北石油联合湖北交投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湖北安捷物流等多家产业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22日,襄阳市发改委发布《襄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简称《规划》)。未来,襄阳市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抓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统筹布局氢能产业,大力推进新能源规模化制氢、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氢能推广应用及装备制造
4月20日,湖北省大冶市政府副市长石璋铭一行到访如果科技邢台长征工厂,长征汽车董事长和永强、湖北光谷东长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宁等相关企业领导陪同考察,双方就氢能重卡示范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100辆氢能重卡战略合作。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大冶市光伏发电、氢能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
湖北孝感云梦县盐化工产业园氯碱副产品氢靓丽转身为“香饽饽”,正被按照新兴产业来谋划打造。12月5日,从云梦县经信局获悉,云梦通过引进下游企业,延长加粗氢能产业链条,建起了目前省内已投运的规模最大的高纯氢压缩制氢工厂,承担了省内大多数加氢站的供氢任务。葛化华祥化学公司是云梦县盐化工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