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煤炭评论正文

2022年煤炭市场回顾及2023年展望

2023-02-17 08:34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关键词:煤炭煤炭价格煤炭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7.png

图6 2013—2022年全国煤炭进口量及增速

04

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之下,煤炭需求增量有限

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政策陆续推出并加快落地的背景下,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以2019年为基期,疫后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4.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居于绝对前列。分季度看,第一、二、三、四季度GDP实际同比分别增长4.8%、0.4%、3.9%、2.9%。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乌克兰危机等多重内外部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济增长的波动性有所加大,并作用于经济的方方面面,受其影响煤炭需求增量有限。

48.png

图7 2018—2022年发电量增速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电力生产方面,2022年全年发电8.3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背景下,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大规模并网、发电量增加,火电发电量占比逐年下降。2022年火力发电5.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增速明显低于2021年同期。火电发电量占比降至69.77%,火电发电设备年平均利用小时4379小时,较2021年减少65小时。除了可再生产能源挤出效应外,发电量增速偏低的原因还包括疫情的阶段性暴发导致的下游各行业用电需求转弱。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其中第二产业用电同比增速仅1.2%,从中不难看出规模以上企业发电量增速明显偏低。

非电用煤需求走弱。钢铁和建材行业是煤炭的两大下游行业,而房地产投资对钢铁和建材行业的需求具有重要影响。2022年,由于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普遍趋紧,叠加销售低迷,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及竣工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且跌幅逐月扩大。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10.13亿吨,同比下降2.10%;全国水泥产量21.2亿吨,同比下降10.80%。钢铁和水泥产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煤炭需求支撑减弱。

05

铁路运力港口周转双双发力,保障电煤运输

2022年,我国煤炭产量、运输和供应的重心进一步向晋陕蒙特别是蒙西地区转移;且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范围及比例进一步扩大,铁路方面优先保障长协保供煤运输。2022年,铁路部门着眼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大监督协调力度、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督促指导铁路运输企业开展电煤保供专项行动,将运力资源向电煤运输倾斜,做到“充分满足、应装尽装”;紧密对接地方政府经济运行部门和电厂企业,用好主要煤运通道,大力组织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优化调整运输方案,全力保通保畅。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全力抓好其他煤炭主产区运输组织,通过加强疆煤外运和发挥浩吉、侯月、瓦日、唐包等煤运大通道作用,努力稳定全路装车,铁路煤炭保供运输总体可控。2022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9亿吨,同比增长4.7%。其中,电煤14.9亿吨,同比增长13%。

2022年大秦线克服春季检修推迟、溜逸脱线事故、主产地强降水、新冠疫情等一系列困难,全力保障电煤发运。特别是10月面对突发疫情,铁路部门迅速研究调整大秦线运输组织方案,并充分发挥全国铁路集中统一调度指挥优势,举全路之力,从铁路沈阳、济南、郑州、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选调重载机车乘务员、调配大功率电力机车驰援大秦线,至12月中旬大秦线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当月完成货物运输量3606万吨,同比减少8.9%。2022年全年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39678万吨,同比减少5.8%。

2022年北方港口周转加快,全力保障电力供应。一季度受春节长假、春冬换季天气反复、气温偏低及节后经济恢复影响,环渤海港口库存波动回落,整体库存一度偏低。二季度,虽然大秦线检修,但受港口封航、张唐线保持高发运量及下游日耗恢复缓慢等诸多因素影响,环渤海九港库存稳步回升。至6月底北方九港库存已高于2021年同期。三季度高温叠加强降雨,一方面用电高峰电厂补库意愿增强,另一方面降水影响铁路调入,北方港库存连续回落。而随后10月的大秦线秋季检修叠加疫情影响,使得北方港库存不断下滑,直至11月底大秦线运力恢复,环渤海港口库存回升,12月30日北方九港库存合计2374.2万吨,高于2021年同期。

49.png

图8 北方九港库存合计年度对比

06

随需求波动,海运费三起三落

2022年,沿海运费受非电用煤需求影响三起三落,至年底波动下行。2月下旬冬奥会落幕后,工业复工复产加快,非电终端用户煤炭需求集中释放,运价开启上行走势,并于3月中旬创年内高点1225点。4月全国疫情散点多发,坑口汽运受到一定影响,市场大多以观望为主,船货商谈清淡,运价不断滑落。6月底南方出梅在即,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船东报价积极,运价连续上涨。至7月中旬,受重点行业用电增长、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长协煤兑现拉运需求持续释放,货方对于船方报价接受度较高,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上行至1061点后因非电行业用煤需求整体疲弱而下行。10月下游钢材、建材及化工市场明显回暖,产品终端用户需求增强,同时台风及冷空气共同发力影响运力,叠加大秦线秋季检修,沿海煤炭运价持续上涨,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报收于1139.96点。进入12月,港口煤炭成交价格重心下移,港口库存上涨,市场情绪走低,沿海运输市场运力供给宽松,且油价环比下跌拉低船舶运行成本,运价持续下行。2022年12月30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报收于699.79点,低于2021年同期近80点。

50.png

图9 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

2021年,疫情持续冲击全球供应链,部分国家物资断供,多国发生“囤货潮”,导致海运费用畸高。2022年上半年,虽然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减弱,但受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矿山出货密集、粮食货盘活跃、印度大量采购进口煤等因素影响,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总体震荡上行,5月23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创年内高点3369点。随后,受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通胀压力加大世界经济放缓的预期,市场上不确定性需求普遍下降,且因此前囤积的库存市场无法消化,欧美国家减少甚至取消了部分商品订单,全球航运需求大幅萎缩,海运费天价时代落幕,回归相对正常水平。2022年最后一个公布日12月23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报收于1515点,全年跌幅31.7%,创下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

51.png

图10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

07

煤炭价格调控机制力保长协价稳,现货市场价格中枢提升

煤炭年度长协价格保持稳定。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创新煤炭价格区间调控机制,加强对电煤价格的调控,以煤炭为“锚”稳定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2月按照“下限保煤、上限保电”原则明确港口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为每吨570~770元;3月健全煤炭价格监测制度;4月发布公告明确煤炭领域哄抬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建立发电企业电煤采购合同月报制度;5月密集开展政策宣传;6月开展落实煤炭价格政策拉网式调查,对发现的违规线索及时处理;7月组成多个工作组实地调研督导煤炭价格政策落地;8—12月继续抓好线索核查,对情节严重的企业公开通报。在煤炭价格调控监管系列措施综合作用下,2022年国内煤炭市场始终保持平稳,价格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12月份,重点燃煤发电企业煤炭综合平均到厂价每吨846元,同比下降13%,与国际煤炭价格上涨1倍以上形成鲜明对比。

煤炭现货市场价格中枢提升。2022年国有大矿及铁路运力基本以优先保供为要,贸易商为规避政策调控、跌价及压库风险,基本以“即购即销”为主,港口现货资源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国内动力煤现货市场价格保持高位震荡,价格中枢上移。同时,由于中小电厂及非电用煤企业长协配额不足、进口煤采购难度较大,其季节性现货采购需求依然存在,以致国内动力煤供需时段性趋紧、价格波动加大。国际煤价飙涨则拔高了卖方对国内煤价的预期,从而使得环渤海港口煤价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合理区间之上运行,价格中枢较2021年有所上移。

2022年1月,印尼煤炭出口限制导致市场对国内煤炭保供的担忧加深,叠加春节、冬奥会前补库需求,供需趋紧预期提升煤价上行。2月煤价在小幅抬升后回落,但随后受俄乌冲突影响,煤市开始反弹。3月上旬寒潮、节后复工等因素为煤价提供了动能,价格迅速抬高,叠加疫情影响,煤价高位震荡,直至3月下旬,需求走弱,煤价承压下行。4至6月,保供政策落地,需求整体疲弱,且水电出力持续向好,但煤价并未出现大幅回调,而是维持偏高水平运行。7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电煤长协全覆盖,而随着气温升高,燃煤电厂发电量和煤炭日耗量、入厂量均维持较高水平,但多省出台政策抑制高耗能企业生产,下游钢铁、化工等非电行业用煤需求走弱,煤价略有回调。8至10月,受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影响,水电反季持续走弱,火电保障作用进一步强化,同时煤矿安全事故的增加加深了供给侧的扰动,加之疫情的影响,北方港煤炭调入量下滑,同时电厂冬储煤的补库需求逐渐提升,煤价再度上涨。11月动力煤库存达到高位,叠加海外煤价下行、工业需求偏弱,煤炭市场价格延续稳中偏弱态势。12月随着港口市场报价及成交价格重心下移,部分煤种到港发运利润倒挂,叠加市场普遍对后市持看跌预期,贸易商发运操作谨慎,下游电厂库存情况良好,长协兑现率水平较高,市场货源需求弱,下游终端需求持续低迷,北方港煤价持续下探。

52.png

图11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采购经理人指数)

2023年煤炭市场展望:原煤产量再上台阶,煤炭价格重心下移

2023年在地缘冲突、气候变化、汇率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全球能源市场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在我国国内,一揽子稳经济措施持续发力,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经济稳步复苏。随着煤炭产能的不断释放,煤炭产量或将再度提高,煤炭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或将得到彻底缓解,煤炭价格重心亦有望下移。

01

2023年1月经济明显回暖,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势头向好

2023年1月份,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分别高于2022年12月3.1、12.8、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1月制造业PMI实现2021年9月以来首次回升,制造业生产指数49.8%、新订单指数50.9%,均出现回升,意味着市场制造业产需回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55.6%,升至较高景气区间,反映出企业对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6.4%,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大幅提升至57.4%,为2021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行业预期向好。1月制造业PMI实现超预期回升,既是对经济的修复,也反映了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撑。

53.png

图12 中国制造业PMI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023年伊始,各地各部门相继召开重要会议,均结合实际部署了2023年重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提振举措。这些举措是确保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回升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传统新年的结束,各项政策效应将持续释放,各行各业陆续开工,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将快步复苏。日前,惠誉评级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值自4.1%上调至5.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估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为5.2%。

02

增煤保供持续发力,原煤产量继续增长

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全力提升能源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其中煤炭将继续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并明确“十四五”煤炭规划将加快实施,智能化煤矿核准建设将积极推进,在建煤矿投产达产将尽快推动,煤炭安全增产保供的能力和韧性将全面增强。

1月份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多个地区明确提出了2023年的煤炭计划产量。其中,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依旧是主要的保产地区,2023年计划煤炭产量分别达到13.65亿吨、12.5亿吨、7.5亿吨以上,新疆更是提出进一步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全年预计原煤产量4.13亿吨,增长25%。根据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23年国内原煤产量将继续增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查看更多>煤炭价格查看更多>煤炭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