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报道正文

关于煤矿智能化建设,国家能源局最新回应!

2023-04-27 16:45来源:国家能源局关键词:煤矿智能化煤矿煤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7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煤炭司副司长任立新介绍了煤矿智能化建设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煤矿智能化对于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保供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会同七部门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着力运用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煤炭产业,助力煤矿实现减人增安提效,煤炭在能源安全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夯实。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我们会同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目标、原则、任务等做出了整体安排,并在安全改造资金、产能置换、产能核增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是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八部门煤矿智能化发展协调机制,统筹研究推进相关法规制度、政策标准、年度计划、示范项目等重要事项,并成立工作专班,具体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工作。

三是建立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将智能化发展写入国家“十四五”煤炭规划,制定了示范煤矿管理、专家库、建设指南、验收办法等制度文件,立项煤矿智能化行业标准、团体标准100余项,印发文件支持技术装备研发应用。

四是开展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遴选了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总产能6.2亿吨/年,计划投资约158亿元,已累计建成36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39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单面平均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年。在示范煤矿带动引领下,全国累计建成104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27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各产煤省区、煤炭企业大力实施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优化提升了煤矿生产和安全素质,增强了煤炭供给的韧性和弹性,为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调度,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7家重点煤炭企业,已建成智能化产能13.93亿吨/年,占其总产能比例的74.7%,综采工作面平均人员劳动工效提升27.7%,掘进综合单进平均水平提升32.8%,智能化煤矿为近两年煤炭增产保供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煤矿智能化发展有力推动了煤炭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近2000亿元,投资完成率超过50%,智能化市场需求的增加,有效带动了矿山物联网、煤机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记者:绿色低碳发展是能源转型的方向,而煤炭是重要的着力点,煤矿智能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我的问题是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对于能源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意义?

任立新:首先,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强调必须以保障供应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确保能源资源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煤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受疫情及国际局势影响,去年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面对这种局面,煤炭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煤炭增产增供,2022年全国原煤增产4.3亿吨,同比增长10.5%,有力地稳住了能源供应基本盘。长远看,煤炭在我国能源保供中将持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其次,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安全增产保供的关键举措。煤炭行业属于典型高危行业,生产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水害、火灾、瓦斯、冲击地压、粉尘等灾害隐患。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可减少高危岗位人员一半以上,条件好的还可形成井下工作面无人采煤、少人值守的场景,避免职工直接面对灾害事故风险,减少人员误操作,大幅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在近几年的煤炭保供中,以智能化煤矿为代表的大型先进矿井,生产运行各系统全面升级,安全高效的优势充分显现,既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又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为煤炭增产增供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煤矿智能化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既是自身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应有之义。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推广应用充填开采、边采边复等绿色智能开采技术,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原煤入选率,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煤炭产业与新能源不断融合,加速建设能源绿色转型供应保障基地,有效带动人工智能、煤机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提供强劲动力。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组织引导和政策协调,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积极扎实开展,助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国家能源安全基础。

记者:近日,国家能源局在陕西黄陵组织召开了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请简要介绍一下近期煤矿智能化将会有哪些重点工作?

任立新:2023年4月19日至20日,国家能源局会同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召开了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总结了近年来煤矿智能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先进经验,分析了煤炭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强化责任落实、突出示范带动、加强政策引导、推进科技创新、坚持标准引领、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协调联动七个方面对下一阶段煤矿智能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按照本次现场会部署,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近期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及经验梳理工作,重点关注已建成智能化系统尤其是采掘工作面的常态化运行情况,分类分级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发挥八部门煤矿智能化发展协调机制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关键节点适时研究出台新的制度供给;三是研究出台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组织科研单位及煤炭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方面,尽快研究形成智能化标准框架,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标准支撑;四是组织开展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专项培训,拟邀请有关产煤省区、煤炭企业、科研院校的一线专家学者授课,共同研讨煤矿智能化建设方法路径,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水平。

记者:绿色低碳发展是能源转型的方向,而煤炭是重要的着力点,煤矿智能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我的问题是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对于能源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意义?

任立新:首先,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强调必须以保障供应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确保能源资源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煤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受疫情及国际局势影响,去年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面对这种局面,煤炭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煤炭增产增供,2022年全国原煤增产4.3亿吨,同比增长10.5%,有力地稳住了能源供应基本盘。长远看,煤炭在我国能源保供中将持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

其次,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安全增产保供的关键举措。煤炭行业属于典型高危行业,生产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水害、火灾、瓦斯、冲击地压、粉尘等灾害隐患。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可减少高危岗位人员一半以上,条件好的还可形成井下工作面无人采煤、少人值守的场景,避免职工直接面对灾害事故风险,减少人员误操作,大幅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在近几年的煤炭保供中,以智能化煤矿为代表的大型先进矿井,生产运行各系统全面升级,安全高效的优势充分显现,既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又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为煤炭增产增供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煤矿智能化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既是自身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应有之义。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推广应用充填开采、边采边复等绿色智能开采技术,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原煤入选率,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煤炭产业与新能源不断融合,加速建设能源绿色转型供应保障基地,有效带动人工智能、煤机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提供强劲动力。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组织引导和政策协调,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积极扎实开展,助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国家能源安全基础。

相关阅读:

国家能源局:探索建设新型农村能源体系

关于煤矿智能化建设,国家能源局最新回应!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一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

国家能源局:以适应新型能源体系为导向 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矿智能化查看更多>煤矿查看更多>煤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