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可再生能源年度发电量超过2.7万亿千瓦时 未来需提高用地效率 创新可控可调技术

2023-07-06 08:51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邓卓昆关键词:电力市场全社会用电量电力市场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月28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可再生能源报告》)与《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抽蓄报告》)在京正式发布。上述两大报告均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简称水电总院)编写,《可再生能源报告》至今已经连续发布7年,《抽蓄报告》系第二次发布。《可再生能源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2亿千瓦,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2.7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展稳步推进,重大工程建设提档增速,技术与市场创新高度活跃,产业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复杂气候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影响愈加明显。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 作者:邓卓昆)

新能源未来发展需提高用地效率

《可再生能源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预计以新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的占比达到33%。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36%以上。“十四五”期间,随着输电通道的建设以及需求侧资源与储能的发展,新能源开发将具备条件进一步向资源条件更好的西部、北部倾斜。2025年,西北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占全国总装机比例将分别达到28%和29%左右,较2021年增长5~7个百分点,而其他区域风光装机占比保持平稳或略有降幅。

然而,以新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迈向跃升式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还需克服能源结构转型带来的种种阵痛。近两年来,我国风电、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均出现了大幅的价格波动现象,灵活性火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灵活调节电源发展滞后于新能源装机建设。此外,新能源发展还面临着土地、硅料等资源稀缺性制约,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相对滞后送出能力不足和相关市场体制机制不畅通等诸多掣肘与挑战。复杂气候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影响愈加明显:2022年,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突出。全国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较常年偏少5%,对水电影响较大。全国全年平均风速2.64米/秒(10米高),同比下降1.6%。

面对上述痛点难点,在发布会对话环节中,从业者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水电总院常务副院长易跃春认为,新能源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回归本源,从新能源和电力系统的本质来探讨。首先,基于我国风光资源与负荷中心布局相对错配的实际,从新能源自身发展逻辑上看,不能完全依赖外部条件。未来新能源主要有三大发展方向:一是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用地效率的开发场地创新;二是降低对大电网依赖、拉近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发供用模式创新;三是降低对支撑调节资源依赖、提高新能源可调可控能力的技术创新。其次,关于新能源发展模式,一方面,要保障大体量的绿色低碳能源供给,就要发挥大型新能源基地“集团军”“主力军”作用,推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化、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海上风电集约化开发;另一方面,能源电力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满足需求,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在终端消费侧满足绿色用能。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碳中和专委会主任委员江冰提出,未来20年新能源的主力是太阳能,除了光伏发电,太阳能的热利用、光伏制氢、光伏制甲醇等不同路线值得探索,分布式太阳能、光伏+数字化技术、光伏+智慧储能也是能源革命和发展的重点。

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既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对话环节中,清华大学教授夏清呼吁尽快完善电力市场建设。他指出,首先,新能源项目参与市场化交易竞争上网的比例要根据新能源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定,不能简单地定为新能源项目10%的电量入市;第二,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亟待理顺,重新审视差价合约的适用范围,由于目前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电量占比不低于90%,在中长期交易锁定差价之后,对市场主体参与现货市场积极性有所影响;第三,尽快建立基于有效容量的电力保供机制。

抽水蓄能规划布局应加强与需求的衔接

“目前,我国核准在建的抽水蓄能与常规水电的规模达1.6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核准规模超过之前50年投产的总规模。”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郑声安在发布会上表示。

2021年《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2021〕633号)和《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两个文件发布,标志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发展思路、管理模式、服务对象、应用场景都因新发展阶段的需求而变化。水电总院技术委员会主任彭程用“快速、规范、有序”六字概括上述两个文件的精神,快速意味着抽水蓄能将以超出过去数十年的速度发展;规范、有序意味着抽水蓄能项目管理将进一步加强,发展将进一步坚持需求导向,新增项目纳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易跃春表示,抽水蓄能行业快速发展主要有五大原因: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要;二是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凸显;三是价格疏导机制落实;四是顶层设计、规划先行;五是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发了市场活力。

对于如何科学合理规划抽水蓄能建设,彭程认为有五大重点:一是确定单一省份的需求规模,影响一省抽蓄需求规模的因素非常复杂,每省规模对应的并非一个确定的指标,关键在于通过科学论证得出可行性,并且形成共识,才能协助做好规划的管理工作;二是论证和分析过程中要尤其重视需求的定位和站点的布局,抽蓄服务于电力系统或特定电源,需求类型要定位明确,同时布局要匹配,防止资源错配,未来抽蓄发展要讲究质量而非仅仅是数量;三是论证时要注重分阶段的经济性,根据站点情况合理匹配需求;四是做好省间的协调,例如某省建设新能源基地时可以跨省考虑问题;五是做好特定区域特殊需求分析。

围绕抽蓄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宗亮表示,抽水蓄能是一项多专业、影响范围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当前仍面临着造价高、工期长等诸多问题挑战。“首先,从规划设计出发,抽蓄的工程设计理念需要创新,要同时保证工程安全,降低工程造价、工程投资,提高综合效益;其次,对抽蓄工程中上库、下库、输水系统等主要建筑工程,在充分考虑施工可行及功效的基础上,尝试标准化、模式化设计,达到快速施工、缩短工期的效果;最后,建筑管理方面,在可研阶段前期工作中,适度增加激励机制、精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当前抽蓄项目施工强度和安排总体偏松,需通过计算机仿真和模拟找出关键线路,适度、合理压缩工期。”张宗亮说。

展望水电和抽水蓄能未来发展,郑声安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继续推进重大水电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统筹优化流域梯级水电联合调度,提升水电对电力系统的调节支撑能力;二是充分把握水风光一体化提供的发展机遇,依托水电调节能力,带动风光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实现多能互补;三是进一步推动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应深化做好各省(区、市)抽水蓄能发展需求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抽水蓄能合理建设规模,有序推进项目纳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全社会用电量查看更多>电力市场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