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3年7月15日晚9:30,央视《对话》播出。节目重点关注中国制造诞生的全新“大”重器——16MW单机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特别邀请到了中国大风机幕后的打造者们:三峡能源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龙,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曹志刚,明阳智能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启应,告诉我们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6MW风电机组,它到底有多大?有多震撼?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世波,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王伟平一起分享了中国为什么一定要造大风机以及中国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建设背后的故事。
相关阅读:狂飙的中国“大风机” | 海上单机20-30MW,18MW+浮式风机也将于年底推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中国是全球风电产业最大规模的单一市场,没有这一市场的拉动,中国风电不可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进步。在这个规模最大市场的拉动下,中国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产业体系产业链。正因为有这个最大的单一市场,可以把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成本给摊薄,使风能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秦海岩介绍说,在已有竞争力的情况下,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要强链、补链,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从而使中国风能产业走得更强,让风力发电的电价更低。
节目中,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王伟平重点介绍了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一个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的中国实践。王伟平详细介绍了汕头市正在打造的全球首个实现“四个一体化”模式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为什么要打造这么一个中国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集群的建立又是如何使汕头逐步成为国家海上风电产业根据地和国际海上风电创新策源地。
以下为视频文字实录:
王伟平:目前汕头市正在建设的国际风电创新港,它不同于传统的海上风电产业园,不是简单的引进几家企业入园生产。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它是全球首个实现“四个一体化”模式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所谓“四个一体化”,就是研发设计一体化、工艺流程一体化、生产制造一体化、检测认证一体化。在这么一个园区里面,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从零部件的生产到整机的组装,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就能够构成。这样的产业链,能够打消原来的各种物理隔阂,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我们在汕头国际海上风电创新港还建设了一个超大型的海上风电机组实验室,这能够支撑我们超大型风电机组的研发和设计,填补了我们国内的空白,同时汕头作为国家的一类港口,与全球57个国家268个城市有贸易往来,依托广澳港深水港,打造三个两万吨级的风电码头,建成之后能够极大地满足风电场装备的出口和运维,还有风电场的建设施工,打造功能齐全的风电母港。
主持人:其实不仅仅是在汕头,在广东的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整个省对于海上风电产业的高度的重视,那这样的一种重视啊,对于推进我们中国引领大风机时代,你觉得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伟平:广东省是一个能源消耗大省,每年大概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用电量是靠省外的输入,同时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也比较低,所以广东省提出要打造万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海上风电的先进制造。汕头市独特的海上风力资源,资源优势可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也是实现汕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绝佳机遇。
未来汕头海上风电创新港能够生产出大兆瓦型的风机,服务我们现在海上风电场开发的需求。同时,海上风电场能够发出更多的电力,生产出更多的绿电,来反哺广东省的能源需求,促进广东省能源转型升级。
这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建成之后,我们将能够培育有韧性的产业链,培育中国自己的、生态主导型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和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风电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企业的实力增强了,我们的产业竞争力也提高了。通过良性的互动和螺旋式的上升,催生引领性的前沿技术的发展,汕头也能够逐渐成为国际风电领域里新的产品、新的技术的策源地和发源地。
曹志刚:海上风电国际创新港,这样的一个产业集群,是在过去产业链条的基础上的又一次升级。刚才提到的“生产制造的一体化”,相对于过去生产制造的类型来讲,每一个企业都是有自己的厂房,有自己的厂区,有自己的围墙,那在国际创新港的环境之下,我们是彻底的打开了企业之间的篱笆。每一个大部件的生产完成以后,以前是跨城市、跨工厂的这样的运输,现在则变成了就是不同车间里头的工序的流转,大大地提升了协同的效率,也压缩了库存,也能够为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张启应:我们在和国际的厂商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其实有两个要素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是成本,另外一个要素是速度。有中国的这些产业集群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竞争都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在风电复杂的体系下面,可以在一个固定的一个区域里面,完成设计研发的一体化。比如说,我们的叶片设计完了之后,马上在这里制造,制造完了之后,在旁边的比如说鉴衡认证的实验中心就可以进行测试。这样的迭代速度就很快。有时候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速度就是其中的一个要素。第二个,刚才几位老总也已经讲过了,(不同工序的厂房)放在一起,对成本的优势、效率的提升都非常棒,所以这些优势叠加在一起,才有了我们今天在全球风电领域的这么一个地位。
秦海岩:刚才我们一直在谈打造产集群,那其实中国建了很多产业园,我认为都是集而不群,只是把企业简单的招来。但是我们未来海上风电的发展,要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创新,需要上下游要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要设计研发一体化了,不能单打独斗,生产工艺也要一体化,也不能单打独斗。然后更多的是,汕头政府为了创新,还提供一些公共技术平台。为什么要这个平台?因为风机大了之后,我们现在的风机做到18兆瓦了,以前的设计理论、仿真的方法可能都跟实际不相符了。那我们需要这样的加载平台去测试、去验证,去摸索新的理论、新的仿真方法。只有这样的公共技术平台,才能支持我们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在汕头,政府还提供了三个未来可发展成十万吨的专用码头,海上风电母港这样的基础设施,可以支持中国风电走向全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三一重能国内首台采用叶片净空自适应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简称“格构塔”)的风电机组正式并网,为大兆瓦机组高塔筒时代提供新思路。此次采用的新型格构塔搭载三一重能SI-20056型号风电机组,单机容量5.6MW,叶轮直径200米,应用于阳光能源安徽涡阳风电项目。塔架总高度147.1米,由中电建
在广袤无垠的戈壁上,呼啸的狂风裹挟着沙尘奔涌而来,一台风电机组却在此刻格外引人注目。近日,全球首台1800V高压风电机组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稳稳伫立,将风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电。这台1800V高压风电机组的并网,不仅标志着中国风电企业在高压技术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更是成功掌握了“定义权”
我国的风电产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围绕叶片长度的“军备竞赛”。近年来,风电叶片长度不断突破纪录,百米级的叶片不断更新迭代,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叶片长度不断刷新2024年1月,三一重能131米陆上风电叶片在巴彦淖尔零碳数智产业园成功下线,刷新当时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2024年9月,
风电”出海”订单火热,在此背景下,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又会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出口新机遇?3月23-24日,央视《天下财经》栏目与《人民日报》接连聚焦三一重能,报道企业在风电装备智能制造、提速出海方面的最新动向。央视财经:风电出海加速“扬帆”在北京一家风电整机制造车间里,16条
3月13日,2025年度广东水电二局集团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集中采购(第二批)中标候选人公示,规模共计500MW,运达股份预中标。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布尔津县风电项目(三期50万千瓦)项目规模:500MW招标范围:总容量为500MW,单机容量为10MW,机组数50台,技术先进、包装完整的成套并网型风机机组及
汪令祥:步履不停,守正创新,拥抱风电上升周期汪令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风能事业部总裁回望一年征途,中国风电行业在技术创新和大功率化推进下蓬勃发展,逐步跳出降价怪圈,回归本质。展望未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命题。理性竞争,紧随大兆瓦主旋律随着风电市场的快
3月11日,《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2025年第24批招标国家电投大连市花园口II海上风电项目海上升压站建造工程中标结果公示》,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投标报价为7702.7499万元。国家电投大连市花园口I、II海上风电项目位于花园口南侧海域,黄海海域长山列岛和石城岛之间。风电场
2月25日,新疆吐鲁番——随着最后一台风机叶轮与机舱精准对接,广东能源集团新疆托克逊100万千瓦(一期5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全部吊装。该项目不仅是新疆当前已建设的、最大规模采用10MW陆上风电机组的标杆工程,更以“交付周期不足3个月”的亮眼数据,刷新了当地陆上大兆瓦风电项目建设的效率纪录。
胡吉春:创新引领,绿色赋能胡吉春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2024年,全球风电行业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持续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迭代压力。对于南高齿而言,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坚守与突破共进的关键之年。南高齿秉持对产品创新的执着追求、对高质量的坚守不渝以及对绿色低
2月3日,总投资20亿元的振江风电二期项目在海门港新区开工。振江风电项目二期由江苏振江海风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约386亩,聚焦海上大兆瓦风电核心部件研发制造,主要产品包括海上20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转子、风电塔筒、钢管桩、导管架及漂浮式平台等全链条产品。其一期项目总投资7亿元,
此前发文中曾经提到过,7MW以上机型传动链采用的双TRB(圆锥滚子轴承)结构是一种强度更好的结构形式,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种结构形式为什么会是更好的。以前用的什么结构5.X-6.XMW的双馈机型普遍采用三点支撑形式,其主轴承是一个球面滚子轴承(SRB),所以为了显示其与双TRB的区别,通常会被称为单SRB
“光伏的建材就是让建筑既体现它的功能性、美观性,同时这个建筑能够发电。我相信零碳建筑未来会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潮流。”近日,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参加央视财经频道“绿”动未来#x2014;#x2014;《对话》栏目录制时表示,全球深度脱碳的大背景下,零碳建筑将成为潮流并对全球深度脱碳意义重大。当天的
近日,福布斯发布了2024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更将知识产权作为衡量企业创新实力的关键指标,关注领域从去年的8个扩展至12个,涵盖科技、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遗憾的是,头部光伏企业从去年的6家缩减至2家,仅有天合光能和阳光电源上榜。当前,科技创新与专利保护已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核心竞争
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起,多家企业响应的“抵制‘内卷式’恶性竞争”的行动正在轰轰烈烈展开,这不仅仅是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的要求,也是光伏行业穿越周期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呼声,近日,包括晶科能源、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在内的多家头
从曾经的“三头在外”到如今“三项世界第一”,光伏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主力能源”。但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光伏遭遇内外部多重严峻挑战,来到冰火两重、意义深远的历史性节点,面对新困局,中国光伏向何处去?10月12日,央视《对话》栏目聚焦“中国光伏的信心在哪里”,首次邀请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
10月12日21:30,由七大光伏头部企业掌门人共同参与录制的央视《对话》节目《相信中国光伏》,在央视财经频道正式播出。这七位大佬分别是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TCL中环董事长李东生、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
4月29日,隆基绿能2023年年报发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94.98亿元,连续2年实现超1200亿营收。受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和减值计提的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8.34亿元,综合毛利率18.26%。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56.87%,现金储备充足,在价格下行的行业经营波动期
2024年开年,央视《对话》栏目组来到古城西安,探访隆基绿能。央视《对话》栏目主持人陈伟鸿和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聊到了哪些话题?一起来看一看。陈伟鸿:2024年对于隆基来说,我们这么笃定地要做BC这件事,背后的思考是什么?李振国:隆基以“善用太阳光芒,创造绿能世界”为使命,希望每一寸
2024新年伊始,央视王牌《对话》栏目邀请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格力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等十大产业的十大领军企业家,与企业家共同探访和交流2024年企业最想干的事,以及企业家对2024年中国经济的思考和憧憬。据了解
9月9日,央视《对话》栏目推出专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聚焦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进程,邀请正泰集团、伊利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探讨中国制造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解读企业发生的本质性变化、产业生态带来新的重构等高质量转型发展背后的创新密码。节目中,
电力,被誉为工业发展、城市运行、社会运转的“血液”。今年极端天气频发,至今全国共出现了6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23年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比去年增加8000万千瓦。在这严峻形势之下,一批企业迎难而上,密集部署电力保供,成功保障用电。其中,中央企业作为主力军,
电力,被誉为工业发展、城市运行、社会运转的“血液”。今年以来极端天气频发,全国已经出现了六轮区域性的高温天气过程,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23年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比去年增加8000万千瓦。在这严峻形势之下,一批企业迎难而上,密集部署电力保供,成功保障用电。其中,中央企业作为主力
近日,欧洲最大海上风电物流运输港口丹麦埃斯比约港宣布,获得10亿美元融资用于扩建港口配套基础设施,以满足海上风电发展需求。全球海上风电开发热潮下,各国港口变得更加忙碌,为保障海上风电建设物流运输需求,多国掀起了海上风电港口扩建热潮。拟大幅提高风电生产、配套能力根据埃斯比约港的声明,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由中国交建四航局承建的广东陆丰海洋工程基地水工工程通过交工验收。据悉,该项目位于广东陆丰碣石镇内,是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母港,四航局主要负责2座引桥、2个码头、3个泊位及1座防波堤的施工任务,设计通货能力达145.5万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汕尾海风电项目和陆丰海洋
英国首相布里斯制订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宣布了试点计划,旨在通过绿色工业革命,实现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该计划就海上风电设定了三个远大目标,英国将实现40GW包括1GW漂浮式风电...
6月18日,山东省港口集团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家能源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国跃,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见签,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鹏,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常委、常务副总经理蔡中堂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本周风电行业又发生了许多大事,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精心整理了2021.6.06-2021.6.11要闻,以供大家参阅。
伴随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的大幅提升,庞大而复杂的海上风电相关零部件运输一时成为了行业亟待突破的瓶颈。多家行业机构分析认为,在提高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的同时,加大海上风电相关港口投资力度、合理规划海上风电物流运输路径尤为重要。
3月26日,汕尾海上风电运维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汕尾市友谊宾馆举行。此次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推动海上风电成为全市主导产业,带动在汕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物流业和海洋工业的发展。
汕尾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中集海工、中广核汕尾三方,依托汕尾市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资源,联合投资打造汕尾海上运维基地,设立海上风电运维服务公司、水下资产维护服务公司、船舶和施工设备资产管理公司、海上风电港口公司四家项目公司,预计总投资20亿元。
“海上风电母港”这一概念最早由欧洲国家提出,作为海上风电产业的“后来者”,我国将如何借鉴“欧洲经验”,探索适合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的“海上风电母港”建设模式?日前,江苏如东有关部门表示,如东“海上风电母港”已正式通航,预计该港口将建成为集产品研发制造、安装出运、检测维护为一体的海上风
美国一座已拆除的火电站将旧貌换新颜,不过,重新在此建立的不再是火电站,而是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海上风电基地。来源:微信公众号“欧洲海上风电”ID:EU_offshore这座名为BraytonPoint火电站服役已达54年,总装机1.6GW,于2017年停运。停运后,CommercialDevelopmentCompany(CDC)公司购买了这块儿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