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技术正文

对话王海波:迟到的高塔

2023-12-20 09:47来源:CCPA风电混塔分会关键词:风电混塔王海波风电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06混凝土材料的认知

CCPA风电混塔分会: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取最大值来代替平均值,这样会设计出来一个笨重无比又特别浪费的塔。

我想再请教一个关于混凝土本身缺陷的问题。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来看,机械制造行业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缺陷是有认知差异的。就好像我看到手机屏幕上有一丝的裂缝,我可能就认为这个手机是个劣质产品。但是,混凝土这个材料本身就是可以带裂缝工作的。我们肉眼能分辨的裂缝宽度是大于0.08毫米。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会产生气泡、水化热、温度裂缝以及收缩裂缝,这些都是正常的。

重要的是我们要去鉴别哪一些裂缝是正常,只影响外观;哪一些裂缝是结构性的,会引起破坏;哪一些裂缝是影响耐久性的,需要表面修补的。

王海波

我想起有一个标准的问题。大概在2009 年左右,在吉林一个项目一台风电机组倒了,倒的很蹊跷,是基础连着塔筒一起,从地里给拔出来了。后来就把基础标准提高了:即风机基础的半径和厚度之间的一个常数放大了30%,导致基础的方量增长了40%-50%。当时一个美国建设项目,风机基础薄的像个碟子,还要承载1.5MW的机组,看起来吓人。为什么国内的基础都非常厚?第一,当时国外施工合同,满足安全运行就可以了,施工方可以选择最低设计标准,成本结余属于施工方;第二,国内的研发人员,为什么评审通过了?回复是:外方提供的设计按照国际标准是可行的。

项目是2011 年建成的,到现在已经运行12 年了,事实已经验证了它是可行的。为什么中国保守?因为我们的行业,以所谓的安全余量,掩盖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马马虎虎。

混塔行业已经发展 9 年了,到现在市场接受度还比较低的原因是:主机企业不会把混塔当作自己唯一的生命线,所以很难有快速迭代创新。独立的混塔企业非常的重要,因为只有以混塔作为主业的人才会用尽全力把混塔推向市场。

又加上客户的机制和心态,不愿意尝试新产品,所以这个行业迭代速度太慢,但是一讲起来却又说自己有工匠精神。有一个说法叫做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同样建风电中控楼,国外可能就是一个拼装式的结构。拼装完毕后安装电力系统,接入地下,铁丝网一围,就像人家牧场里面建栅栏一样的简单。但我们国家会建一个半军事化管理的变电所,弄上水泥墩子、再建一圈铁栅栏,里面全要铺上水泥地坪、篮球场、娱乐设施等等。实际上,风电是个智能化的设备,不需要传统电力那样的标准。

这个行业可以创新的东西是非常多的,但是在实践中还是有很多的掣肘。

07混塔发展新方向: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

CCPA风电混塔分会:

您觉得混塔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王海波:

第一,标准化。为什么要标准化?目前,实际上是每一种混塔配一家主机的产品,完全没有必要。在相近载荷的情况下,塔筒的形式和结构应该是相似的,这个是标准化。

第二,标准化之后,应该要模块化。塔架,一个很大的痛点是运输问题。模块化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能降低运费。

第三,是智能化。智能化不是简单的在塔架上增加传感器,实际上我们每一个塔架的应用场景、风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主机厂在风的研究上投入不足,但是塔架作为风的最大的受力件,所以有必要去研究风,让每一个混塔是基于当地的风能资源特性、土地特性去设计的,这需要建立智能化的设计能力。

CCPA风电混塔分会:

我能否理解为,您觉得这个塔架本身它应该是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制造出来的,但是设计上,混塔对于每一个风场的资源利用应该是定制化的。

08期待足够高的混塔,并为之做一系列的策划

CCPA风电混塔分会:

那您对混塔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王海波:

足够高。要抓紧去研究200米甚至200米以上的塔架,去迎接风机的大型化。我经常会问主机研发人员,为什么不把机组做得更大?得到的回复往往是塔架高度是否能够达到要求,塔架还不成熟,或者说叶片的运输存在问题。但这些都不是不可跨越的困难。混塔企业研发风电系统的部件,要敢于先行先试,不让自己成为行业拖后腿的那一段。

能做多高,200米、230米和250米?要站在系统解决方案角度考虑,得研究吊车行业,吊车行业不知道主机企业未来的产品研发计划,一般都是根据当年的市场需求生产吊车,实际上买完之后就落后了。所以混塔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吊装行业来配合一起发展,这里边有个均衡点,要有人去说服吊车研制企业。如果不在这方面提前做规划,吊车经济性会是铁塔架高度的瓶颈。

首先,只有主动研制更高的吊车,然后吊装企业才能够买到这样的吊车。还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吊车企业担心市场规模,会要求短期回本,要如何解决其担忧呢?所以要把混塔高塔推动起来,是要做一系列的策划。

CCPA风电混塔分会:

我能不能这样理解,您可能也觉得混塔是承托了更大的风机、更大的叶片的一个载体。如果混塔能更高、更强的话,那么对于我们整个风电行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王海波:

是的。但是行业里的各大企业要杜绝一些事情:

杜绝低价竞争;

杜绝重复建设;

杜绝低质量的产品破坏整个行业的声誉,甚至不要引起某一些竞争对手否定整个混塔行业,这是最可怕的。

特别期待能够早一些出台行业的标准,甚至变成地方标准,来推动风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风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其实在主机这个层面,技术创新、新材料应用已经相对较少,非常难能可贵地能够看到混塔在新材料创新方面变成了一支新军,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还是立竿见影的效应。

CCPA风电混塔分会:

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达成的,我们准备要写20本跟混塔相关的团体标准。现在,国家对标准的设立是比较严的,所以我们先从团标做起,然后逐步上升成行标,或者说是地方标准,再成为国标,一步步验证上去。

09风电混塔分会致力于混塔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CCPA风电混塔分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风电混塔分会是刚刚成立不久。成立之初,也想请教一下大咖,您对于我们这个分会有怎样的期待?我们能够为行业做些什么?怎么样来配合企业,可以让这个行业能够变得更加的繁荣昌盛?

王海波:

首先,祝贺分会的成立!这个时间恰到好处!随着风电的发展,大家对于这种更高的、质量更好的、价格更有竞争力的混塔产品期待已久!那我对于混塔行业协会的期待,第一是希望大家能够推动混塔在业主层面得到广泛的认知,第二是在政府这个规则制定方有一个广泛的认知。第三,期待混塔行业能够继续延续塔架行业过去不是太内卷的这样一个优良传统。

同时,与过去的钢塔行业相比,希望能在科研、技术创新、新材料的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多做工作。引领塔架行业里的供应商能够更多的是关注质量、科研,而不是简单的把自己当成是打铁的。我觉得塔架行业是可以做成一个高科技、规范的行业。

为了配合行业发展,协会应该推动混塔行业抓紧走出去。因为在塔架行业,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但是混塔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有必要抓紧把中国的混塔产品、混塔标准推动到全球,助力全球的风电发展,让混塔能够更有竞争力。

考虑到协会大多数是做技术的,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工作就是一定把技术语言翻译成经济语言。因为质量的人讲质量的数据,采购的人讲采购的数据,大家统一不到一个认知维度上。这边说质量要提高,那边说你得加价,只有统一语言,才能更好的推动投资商采购混塔产品。

所以,这个翻译工作特别重要。因为只有翻译成了经济语言,才能够让最终的客户听懂,经济语言具备传播性,它能容易让普罗大众理解。

希望你们发挥协会的力量,成为加强企业沟通的桥梁,规范混塔产业的发展,这对于提升整个风电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混塔查看更多>王海波查看更多>风电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