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4月11日15时,张家口坝上地区气温骤降,大风裹挟着雪粒呼啸而过。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康巴诺尔换流站运维人员白晓飞和同事裹着加厚防寒服,顶着狂风攀上30米高的阀厅顶部。手电筒光束在风雪中摇晃,他们逐段检查金属彩钢板的螺栓紧固情况,手指冻得几乎失去知觉。面对今春最强大风天气,该公司启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着多重挑战,而科技创新成为破题关键。各地积极应用科技成果、数智平台等为电网建设、运维、调度等赋能,让电网更加坚强、智能、可靠。当前,为满足新型电力系统下日益增长的跨省跨区电力调配需求,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加快。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瑞集团并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之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再领会、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7月6日,国网天津电科院与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双方相关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作为联系天津市气象部门和天津社会各部门、单位的桥梁,是气象部门面向企业用户、社会公众的统一窗口,负责为企事业单位及行业、领域提供针对性的行业气象服务,主要承担气象科技服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各项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从严管理、和谐共赢、创新发展”工作理念,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各地、各行业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
连日来,超强寒潮席卷全区,创历史同期极端低温天气记录,内蒙古电力集团积极应对风雪极寒天气考验,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群众温暖度冬。内蒙古电力集团严格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及国网华北分部迎峰度冬电力保供工作要求,高度重视本次极端天气对电网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密切联系气象管理
在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严重内涝导致城市配电网遭到损坏。为提升城市配电网防灾减灾能力,国网河南电力推进电力大数据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优化应急管理策略,融合多源数据建设预警及应急平台,实现了洪涝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全流程高效管理。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电网作为重要的基
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先后在广东湛江、广西北海一带登陆,给广东、广西、海南多地带来强风暴雨,导致部分区域配电设施受损、部分用户供电受到影响。南方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有序开展“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抢”等各项应对准备工作,累计投入2万多人
6月5日20时30分,在豫西—豫中电网优化工程500千伏绿嵩线27号塔跨越绕城高速公路现场,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运维人员汪洋和王悌正在开展线路夜巡。此时,天已经黑了,路都看不清。“与白天相比,夜间更容易发现放电火花等隐患。”汪洋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悌说明夜间巡线的重点。汪洋手持强光灯认真
气象条件是影响电力保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新能源发电和消纳水平的重要因素。围绕电网防灾减灾、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联合科技创新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接受了本报采访。记者: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条件越来越成为影响电力保供的重要因素。您认为应
“2021年美国德克萨斯州遭遇暴雪天气,与此同时当地出现大面积电力中断数天的情况,数百万户居民在极寒天气里无法取暖和照明。2022年夏季,我国罕见出现高温天气,多省份高温日数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华东华南西南等地电力供应和用电负荷屡创新高。极端天气的频发对能源电力系统造成的危害正越来
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能源行业怎么干?——从全国两会看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力量①“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及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时,将核心关键归为科技创新。在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国两会上,围绕如何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代表委员们给出意见建议。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纷纷按下“快进键”。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
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提交了关于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助推“双碳”目标有效落地的提案。他建议,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稳步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提高能源、气候安全预警能力,同时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张兴赢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能源电力行业作出的部署,为新一年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划出了重点、制定了目标。开局关乎全局,如何在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探讨能源电力如何保供电促转型、稳经济惠民生。稳——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能源电力行业作出的部署,为新一年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划出了重点、制定了目标。开局关乎全局,如何在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探讨能源电力如何保供电促转型、稳经济惠民生。稳——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需要科学监测和准确评估国内各地区和各行业的碳排放以及减排效果。”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呼吁,尽快建立碳中和科学监测评估体系,支撑气候变化战略各项政策落地。
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谈到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王毅表示,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中国为达成《巴黎协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去年又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自主贡献新目标,展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清洁美丽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确保完成规划明确的生态环保指标?污染防治攻坚战如何进一步发力,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言献策。治污减排: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今年两会期间,北京蓝天白云的好天气让人印象深刻。“2019年,北京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核能,无所不能”,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说,“当核能供暖取代燃煤锅炉,当海水淡化解决缺水危机,当AI算力驱动绿色转型……你会发现,核能早已渗透进高质量发展的每个
3月7日,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别协商会议在京召开。环境资源界别政协委员围绕“持续推动‘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围绕“着力能源与化工绿色低碳转型,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发言。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与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2024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中核四0四是我国首批建设的核工业66“五厂三矿”之一,为“两弹”研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城。面对核工业发展难得的机遇期,立足中核集团新时代“三位一体”奋斗目标,中核四0四如何拥抱数字化转型发展,涵养人才发展生态,深化“产学研用月”99吊融合,做做好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核技术应用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副总经济师,同方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同辐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泳江就核技术应用产业的现状与未来、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企业国际化布局等话题接受了
油气是战略资源,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围绕矿权管理,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若干法规和文件,促进了油气行业不断加大投资,强化技术创新,勘探开发成绩显著,有力支撑了我国石油产量重回2亿吨和天然气快速上产。但随之也出现了油气矿业
全面深化改革激活经营主体活力——访全国政协委员,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安全国两会期间,“深化改革”作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多次出现在代表委员的热议中。政府工作报告从经济体制、民生保障、开放格局等多维度部署改革任务,释放出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的鲜明信号。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山东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2024年年底,山东电网成为全国首个风光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的省级电网。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志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近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分别为6.1%、5.7%。当地电力需求也快速增长,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达11%,最大负荷达3350万千瓦,同比增长1
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光伏、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5%、79.8%、70.4%,“新三样”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接受中能传媒记者专访,围绕加大力度支持我国“新三样”产业链出海,加快推进新型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14.5%提高至2024年的2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