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发电侧政策正文

山东滨州:鼓励建设用户侧储能项目、调频储能项目 2025年底储能规模达到60万千瓦以上

2024-10-09 16:46来源:滨州市人民政府关键词:用户侧储能储能调频储能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2)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薄改提升”项目全面升级优化,按照规划调整后项目清单稳步推进落实,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基层,2025年底建成8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健全城乡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到2025年,街道、乡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60%以上,城乡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实现全覆盖。完善乡、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

(三)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计划

1.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1)促进“两高”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坚持严控“两高”、优化其他,落实“四个区分”,持续优化“两高”管控政策。新上“两高”项目执行窗口指导、提级审批,落实“五个等量或减量替代”,主要产品能效水平对标国家能耗限额先进标准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存量“两高”项目分类处置、改造提升,稳妥有序退出低效落后产能。严格落实“两高”行业、企业能效改造提升方案,2024年全面完成炼化、焦化、有色等13个行业企业节能减煤技改任务,2025年4月前煤电、铸造等行业企业全部改造到位,力争到2025年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两高”产能比例达到35%。(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2)加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一业一策”推动铝、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行业改造提升,全面提升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市财政每年统筹资金,采用补助等形式,撬动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3)积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及服务业,培育1个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推动100家以上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推进3个园区开展近零碳建设。支持滨化集团等企业完善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创新应用生态。(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

(4)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系统推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进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到2025年,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绿色工厂8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5家。(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城乡水务局)

(5)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支持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依据相关标准建设产业园和分拣中心。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规范管理,积极培育废钢铁加工行业规上企业“白名单”企业。(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

2.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6)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坚持集散并举,加快推进陆上风电、光伏发电资源开发,全力推动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开工建设,建成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润化、晴阳、新拓、金惠等4个光伏发电市场化并网项目。持续推动邹平市、沾化区等5个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县规模化开发,提升农林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支持无棣、邹平等县(市、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尽快建成投运,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900万千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国网滨州供电公司)

(7)实施煤电转型升级行动。实施煤电转型升级行动。加快“十三五”结转在建的大型煤电机组建设,有序推进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在电热负荷集中、网架结构薄弱区域,统筹推动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规划建设,审慎规划供热背压机组发展布局。加快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8)积极推动油气提质增效。2024年底,完成天然气地方政府储气能力1800万立方米任务目标。督促企业入冬前全面完成政府储气设施“应储尽储”任务,统筹用好储气资源,切实发挥储气调峰作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到2025年,原油、天然气产量稳定在220万吨、1200万立方米。(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9)提升绿色电力消纳能力。全力推进我市鲁北综合智慧产业园、滨华新材料两个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建设,加快全市储能产业发展,积极申报滨州向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北海700MW/1400MWH大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等纳入省新型储能项目库,建成投运一批储能电站项目,切实提高电网调峰能力。推动500千伏高地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开展500千伏银海输变电工程前期工程,进一步提升绿色电力接入及送出能力。(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国网滨州供电公司)

3.加速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10)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加快津潍高铁滨州段建设进程,指导沿线县(市、区)继续开展征地拆迁、“三电”及管线迁改工作,2024年展开架梁施工,开工建设滨州站、无棣站。(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11)着力提升水运服务能力。实施滨州港海港港区5万吨级航道及防波挡砂堤工程,加强与河北、天津等沿海省份合作互动,打造山东对接京津冀一体化的海上北大门,2024年力争全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200万吨。放大小清河博兴港“海河联运”优势,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开展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小清河内河港至潍坊中港区河海直达项目建设,到2025年内河三级以上航道达到74.2公里。加快培育小清河航运市场,全面落实新开航线、过闸费和航道通行费支持政策,提速航运恢复进程。支持符合条件的600总吨以上内河运输船舶开展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12)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以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引导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相关试点、示范,新增绿色建筑600万平方米以上。结合冬季清洁取暖、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13)不断完善城市市政网络。推进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推进供水、排水、供热、供气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推进综合管廊建设,推进管线入廊。在2023年全市实现整建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市政排水管网建设提升,逐步解决管网老化破损、淤积塌陷等问题。对排查发现的黑臭水体及时治理,保持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力争基本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水务局)

(14)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建设。(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乡水务局、市妇联)

4.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15)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建设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源头替代项目,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和低效治理设施专项排查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非道路移动机械定位监控装置安装比例达65%,推动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报废淘汰工作。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空气质量考核目标,PM2.5浓度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16)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积极开展美丽河湖建设,抓好入海河流总氮控制。规范入河(海)排污口设置,加快推进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高耗水、高污染企业搬迁入园,消除国控断面劣Ⅴ类水体。到2025年,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4.5%。(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17)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风险管控,开展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详查。加强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等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确保土地安全利用。到2025年,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

(18)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科学合理确定绿化范围和目标任务,实行精细化管理,本着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加强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建立与现代林业建设相适应的森林管理模式,全面改善生态供给质量。到2025年,完成国家、省下达的造林任务,完成森林抚育1万亩。(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5.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19)开展全民行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节能宣传周、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绿色低碳主题活动。积极推动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近零碳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绿色饭店等建设。(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

(20)促进绿色消费。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全面推进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领域车辆和公务用车电动化。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新能源汽车采购占比达到100%,鼓励国有企业采购使用节能节水环保产品。(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机关政务保障中心)

(21)倡导绿色生活。全面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行动,到2025年,全市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100%建成节约型机关,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98%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牵头单位:市城管局、市机关政务保障中心)

(四)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计划

1.推动产业高端化跃升。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力争到2025年底,累计培育“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550家。结合我市产业优势,新布局2家以上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为科研成果提供中试服务,加快先进技术在我市落地转化。完善“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机制,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实现“堵点”技术突破。综合运用保险补偿、政府采购等政策,推动创新产品进入重点产业链供应体系,加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力度。深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加大制造业领域“好品山东”品牌培育力度,宣传推介滨州“好品山东”品牌,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深入挖掘企业品牌建设亮点特色,加强工业企业设备品牌宣传推介,塑造品牌核心价值。(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2.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持续征集信息化助企服务商和服务专员,对规上企业开展服务专员定点服务,推动300家以上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持续开展“工赋滨州”行动、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应用培育,推动建设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不同类型5G工厂,力争到2025年,累计打造5G工厂30家以上,培育省、市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以上。加快5G、数据中心、确定性网络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适度超前建设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持续优化千兆网络覆盖质量和覆盖范围,持续提升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场所的5G网络质量。鼓励企业运用确定性网络和先进适用技术升级改造企业内网,推进工业设备网络化改造。力争到2025年,建设开通5G基站1.2万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3.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实施企业能效提升计划,加大企业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力度,推动存量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升级换代。推动企业对标先进能效标准、碳效水平,实施推广清洁能源、强化绿色设计、生产绿色产品,加快构建以绿色工厂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引领生产制造方式绿色化转型,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100家。开展水效、能效等领跑者行动,面向化工、钢铁、建材、纺织、造纸、皮革、食品等行业,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引导企业更新高耗能、高耗水设备。以主要工业固废产生行业为重点,更新改造工业固废产生量偏高的工艺,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规模发展废铝、废钢铁回收加工行业,推动动力电池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引导赤泥等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城乡水务局)

4.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优质企业,大力培育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到2027年,累计培育各类创新型优质中小企业800家左右。实施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抓紧抓实产业链帮包责任制,加快打造市级重点制造业产业链。聚焦价值链中高端,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技术、基础软件等梳理重点领域基础产品需求目录,组织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一揽子”攻关,加快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推进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争创营收过5500亿级高端铝业产业集群1个,3000亿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1个,2000亿级食品加工、智能纺织产业集群2个,1000亿级金属板材、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个,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商用厨具、肉牛加工、化纤绳网、医药健康等更多百亿级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

(五)实施数字赋能增效行动计划

1.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梳理制造业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难点、痛点,分行业、分区域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工赋滨州”“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峰会论坛、场景路演、供需对接等对接活动。在装备制造、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等领域率先培育一批垂直行业平台,加大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宣传推广及应用培育。支持骨干企业加强制造业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推广,培育建设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不同类型5G工厂,到2025年,累计培育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0家以上,建成5G工厂30家,5G应用示范项目40个。(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数字农业创新突破行动。加快大田种植、设施栽培、畜牧养殖、盐碱地综合利用等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推动全市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6%以上。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完善数字化管理体系,提升智能化追溯管理水平。实施数字“新农人”计划,加强数字农业创新创业指导与孵化服务。提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数字化服务能力,打通数字赋能“最后一公里”持续。开展数字农业、数字农机、数字畜牧、数字灌溉、数字营销和数字服务六大工程,全面提升数字赋能农业农村水平。(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3.服务业数字化提速行动。鼓励支持服务业企业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施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产业智慧化,实现传统服务业提质增效,在全市选树一批服务业创新中心典型案例。支持绳网产业平台经济产业集聚区加速发展,提升产业资源虚拟化聚集、平台化运营、网络化协同水平,持续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7%左右。(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4.能源数字化绿色转型行动。广泛应用先进数字信息技术,助力电力系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设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慧化调度运行体系。全力推进电网智能化运检技术深度应用,有效提升电网动态感知能力,推动全市输电线路智能化率达到100%。推动储能创新技术应用,两年新增智慧化新型储能设施10万千瓦以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5.海洋数字经济培育行动。以海洋强市建设目标,强化海洋技术创新、科技平台建设和服务支撑能力提升,推进海洋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制品研发,加强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和利用。加快海洋牧场数字化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探索海洋牧场立体监测,推动渔业养殖智能化管控。(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海洋发展渔业局)

6.数字金融惠企行动。依托省“金安工程”平台,积极对接省金融运行监测中心,以“法智护航中心”为载体,打造滨州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金安网”,提升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强化金融科技支撑,提升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完善金融风险全息图分色预警、明责督办、闭环解决链条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牵头单位:市财政局、人行滨州市分行)

7.智慧交通提质行动。强力推动津潍高铁、济滨高铁项目建设进程,开工建设滨州站、无棣站、惠民站等3座高铁站房。高商高速建成通车,庆章高速路基桥涵完成工程量50%以上;G220东出口、G228丹东线一期及二期工程力争建成通车。持续完善小清河滨州段内河电子航道图,推动通航建筑物数字化监管,逐步实现水牛韩船闸、金家桥船闸运行状况实时监控,提升航道安全畅通保障水平。到2025年,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覆盖里程超过74.2公里。(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8.文化数字化赋能行动。落实全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清单,带动数字文化重点项目、企业和园区发展。加快博物馆“云展览”建设,推进博物馆资源开放共享;实现藏品的数字化保护,建立藏品智慧管理系统,以实现对馆藏藏品的追踪管理、信息统计和智慧化保护;配备博物馆藏品互动体验大屏和自助讲解导览等设备实现文物多维展现服务和公众与文物交互的高度完美融合。开展景区焕新工程,加强景区智慧化建设,到2025年所有4A级景区实现智慧化升级。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改造提升,到2025年实现“山东公共文化云”省市县三级数据完全对接。(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

(六)实施传统消费升级行动计划

1.加快汽车消费扩容。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减免政策。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出台激励政策支持老旧汽车更新,基本淘汰退出现存国Ⅲ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引导鼓励当地企业参展,做好商用车推介工作;推动在符合条件的机动车报废回收企业和二手车交易市场设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适时推出“延时、错时”服务,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登记服务。引导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汽车消费信贷申请条件,降低汽车贷款首付比例。加强与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战略合作,坚持市场化运作、项目化推进、信息化管理;协助高速运营企业对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实施建设充电桩;加快推进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全市充电基础设施达到4500台以上;到2025年,全市充电基础设施达到5000台以上,实现公共充电站“乡乡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国网滨州供电公司、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人行滨州市分行、滨州金融监管分局)

2.着力扩大家电消费。实施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回收企业,对以旧家电换购绿色智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深入推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做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过程污染防治工作。(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3.促进住房合理消费。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全面落实“认房不认贷”“差别化住房信贷”等政策,探索现房销售试点,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引导高品质住宅建设,稳定住房消费及房地产上下游关联行业。探索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纳管工作,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大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力度,满足中低收入家庭、进城新市民、青年人租房需求。加快推行“带押过户”促进二手房交易。组织开展家居、家装等消费促进活动,培育发展高品质家居家装市场,鼓励应用全智能装配一体化等产品。(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商务局)

4.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配合落实好省关于农业机械、市政、建筑、交通、电力、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的设备更新政策措施,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倒逼落后设备淘汰退出。落实推动“国货国用”,大力推广高技术、高效能、高可靠的国产先进设备,实现更多国产化替代。(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

5.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质量,鼓励各级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实行延时免费开放。继续实行旅游景区门票对老年人、残疾人、学生等特定人群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景区景点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前提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适时发放惠民消费券,激发文旅消费活力。组织好“沿着黄河遇见海”“5·19中国旅游日”“好客山东贺年会”等线下宣传推广活动,提升“孙子故里生态滨州”文旅品牌影响力。(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6.促进餐饮服务消费。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举办“滨州味道美食节”活动,组织企业参与“新时代新鲁菜”创新职业技能竞赛,参与“鲁菜进京”系列推介活动,推动“滨州味道”创新发展。落实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

7.壮大养老服务消费。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引导养老机构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和家庭养老床位;到2025年,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保持在70%以上,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支持养老、卫生健康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

8.培育家政服务消费。深入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行动,加快推进诚信家政进社区惠民促消费,打造一批家政劳务品牌。到2025年,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注册企业达到40家,授权家政服务员超过6000人,打造家政劳务品牌5家以上,建设家庭服务职业培训市级示范基地10家以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9.扩大体育消费规模。丰富各类赛事供给,培育体育消费人群。持续举办“九九黄河”系列品牌赛事,发展竞赛表演业,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赛事活动,不断壮大体育消费人群。做好展会参展、观摩工作,提升品牌影响力。做好各类创建示范引领,到2025年,争取创建1-3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单位、项目、乡村)、精品线路(赛事)等类型的省级体育产业项目。(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10.提升电商发展水平。支持现有电商基地、园区升级完善,积极申报省级电商直播基地、电商供应链基地和电商产业带。强化电商赋能,推动市内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社媒传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11.拓展工业消费品市场。搭建拓市场扩消费平台,组织骨干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助力拓展市场空间。加快宣传推广力度,持续提升“好品山东有好酒”“齐鲁美食”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12.扩大出口产品内销规模。充分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平台,鼓励外贸优品加强市场对接和推广,支持优质外贸产品不断拓展内销渠道。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加强“三同”产品推介,支持“三同”产品申报“好品山东”品牌。(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13.扩大进口商品消费。组织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山东跨境电商生态大会、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扩大消费品进口,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14.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实施城市智慧商圈改造提升,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圈集成应用,加快智能设施建设,建立面向消费者、商业企业、运营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智慧应用服务体系,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和消费品质,打造一批智慧商圈标杆。到2025年,争取1处省级智慧商圈试点,引领带动商圈智慧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15.培育特色商业街。依托商业街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品牌集聚等优势,充分发挥步行街促消费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开展“家乡好街·请您来逛”系列促消费活动,打造城市特色商业名片。到2025年,争取1个省级特色商业街试点,提升商品消费和服务功能。(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16.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提升业态品质,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重点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集中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智慧高效的便民生活圈,全面提升服务便利化、标准化、品质化水平,居民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

17.完善提升县域商业设施。推进县域乡镇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打造5个以上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改造一批县域商业建设项目,力争全部县(市、区)的商业设施达到“基本型”以上标准;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快递村村通100%全覆盖、乡镇商贸中心覆盖率100%。(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

18.促进优质农产品消费。通过举办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组织开展优质农产品展示推介和产销对接;推动我市农业企业入驻“齐鲁农超”平台,优化产品交易、质量监管等线上服务功能,扩大农产品线上销售;强化品牌传播,多形式、多渠道、多维度宣传推介“好品山东”品牌产品。(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19.加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全面落实《金融支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实施意见》,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涉农贷款稳步增长。(牵头单位:人行滨州市分行)

(七)实施新兴消费扩容行动计划

1.扩大智能消费规模。落实省关于支持智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在滨州落地。鼓励家居卖场、购物中心等设置智能家居体验馆、品质家居生活馆等体验式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全场景家居消费解决方案,促进智能家居产品消费。(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全息投影、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促进虚拟现实技术在文旅、教育、健康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广,培育一批虚拟现实应用场景。(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3.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围绕滨州特色产业,建设新增一批省级直播电商基地和省级直播电商企业。配合开展“好品山东·商行天下”系列促消费活动及百县千企万品上直播活动,开办《好品滨州》融媒体栏目,宣传推介滨州好品,提升我市网络商品品牌知名度。(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4.加快培育数字文旅。配合省文旅厅做好“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推广应用,满足来滨游客文旅资讯获取需求。(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5.支持发展数字体育。建设滨州市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全民健身信息与服务资源,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发展智能体育服务,提升科学健身智慧化水平。(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拓展医养服务消费。支持养老、卫生健康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拓展医养服务消费,聚焦智慧养老,建设滨州市智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培育打造为老服务新场景。持续优化医养结合服务供给,鼓励医养结合机构延伸服务。(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7.加快推进在线教育。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强全市教育城域网建设,依托教育云平台汇聚优质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跨区域共享。推进“三个课堂”建设,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8.培育“国潮”消费热点。组织我市老字号企业参加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暨老字号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山东老字号暨非遗年货节等活动,培育发展“新字号”,打造更多展现齐鲁文化底蕴的特色国货精品。引导国货“潮品”主动触网,培育“国潮”线上消费新增长点。(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9.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配合省发展改革委加强绿色消费宣传,并向省推荐报送我市及企业绿色消费典型案例。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对居民购买绿色家电、绿色家具、绿色建材等绿色家居产品给予支持。持续开展“绿色饭店”建设活动,推动全市餐饮业绿色、集约发展。(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0.深挖品质消费潜力。鼓励各县(市、区)顺应消费结构、需求变化,建设商旅文体融合互通、休闲娱乐业态丰富的消费商圈,引进消费场景新、业态模式优的商业设施,打造富特色夜间消费场景。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及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工作。创新突破淡季旅游,支持各县(市、区)加快旅游休闲街区、艺术街区、特色书店、文化娱乐场所建设,丰富夜食、夜游、夜购、夜宿、夜秀等夜间项目,打造夜经济地标商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

(八)实施养老托育拓展行动计划

1.增加有效供给

(1)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2024年年底前,落实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认定管理办法,推动享受政府补助以及无偿或低偿使用场地设施的养老机构,以普惠性为导向确定服务价格并向社会公开,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普惠养老服务。(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

(2)扩大照护服务供给。聚焦“一老一小”照护服务需求,重点发展护理型床位、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和托育床位。资助有集中托养意愿的困难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对入住养老机构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给予救助。支持专业养老机构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形成规模效应。(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2.强化服务功能

(3)提高机构规范化水平。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宣贯实施,确保《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2017)《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GB38600—2019)达标率达到100%。加强托育服务机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推动托育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发挥滨州市托育服务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推动托育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4)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引导养老机构延伸服务范围,丰富康复护理、居家上门等服务功能,实现“离家不离亲”的更高层次养老需求。支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含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孝善食堂等)、家庭养老床位。到2025年,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5)强化失能老年人服务保障。落实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管理办法,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居住环境需求等,在环境不改变、居住更舒适的前提下实施改造服务,满足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需求。(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6)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制定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依托现有设施配置、配餐中心辐射、企业连锁化运营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增加老年助餐服务供给,打造覆盖城乡、方便可及、发展可持续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统筹养老服务发展资金对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给予支持。(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3.推动融合发展

(7)加强医疗养老资源共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服务衔接。养老机构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持续保持在100%。(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

(8)推动医养服务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医养结合资源整合、拓展和优化,有序发展医养结合机构,每年新增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3家。开展居家社区延续性疾病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针对出院后对医疗护理服务依赖性高的患者,推行出院计划服务。大力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逐步实现以二级医疗机构为主体、基层医疗机构为辅助、三级医疗机构指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架构。鼓励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延伸服务。(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4.提升服务质量

(9)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支持院校设立养老服务和托育服务相关专业,培育一批养老托育专业人才。强化养老托育从业人员培训,鼓励养老托育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能力水平。推动养老机构挂牌作为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每个县(市、区)不少于1处。(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10)吸引集聚专业人才。对符合条件的入职养老服务机构的院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入职奖补。优化职称评审方式,在卫生系列护理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时,可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护理人员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聘任于医养结合机构,符合《山东省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指导标准》要求的,可申报基层卫生高级职称。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员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补。开展全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选推优秀养老领域人才,参加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

(11)提升创新发展水平。积极争创省级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县。发展智慧托育等新业态,开展“托育无忧”系列保险,培育托育服务行业山东特色品牌。(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九)实施外贸促稳提质行动计划

1.深入推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发展。联合省跨境电商协会、亚马逊平台等,聚焦我市纺织服装、绳网渔具、商用厨具等优势产业,瞄准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开展“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培育活动,培育一批跨境电商标杆企业、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产业园。(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2.培育国际贸易供应链头部企业。开展头部企业培育工作,支持国有企业及头部企业参股上下游企业,拓展物流、仓储、金融等全产业链配套增值服务,拓展国际市场业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3.培育AEO高级认证企业。支持更多企业申请AEO高级认证,优化高级认证企业激励机制,探索运用智能、便捷、高效模式提高培育有效性,赋予高级认证企业更多政策红利。(牵头单位:滨州海关)

4.健全境外营销体系。引导企业全球布局公共海外仓等境外物流节点,全年新建海外仓3家以上,完善仓储配送、营销展示、货源集结等服务功能,拓展“前展后仓”等业务模式,降低中小微外贸企业国际营销成本。(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

5.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落实省级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大关键技术、重要设备及零部件进口贴息力度。(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6.做大做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大型企业发挥供应链综合服务优势,对标国内头部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企业,做强贸易融资授信和集采集销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大宗商品进口业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7.优化进口通关流程。加快进口大宗资源类货物口岸验放,深化“先放后检”“即卸即检”等便利措施。对进口铁矿、棉花实施“依企业申请”品质检验。优化高新技术货物监管查验流程,推广布控查验模式,促进货物快速提离、投产使用。实施进境活动物在线智慧检疫监管新模式,支持优质种质资源引进。(牵头单位:滨州海关)

8.提升港口集疏运功能。完成2024年滨州港海港港区3万吨级航道维护性疏浚,5万吨级航道工程开工建设,进一步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支持开展“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叠加适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便利化措施,营造稳定、可预期的通关环境。助力内陆港科学布局,延伸港口功能,根据企业需求复制推广“内陆港一单制”模式,服务铁路运输快速出口。(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滨州海关)

9.提升口岸作业效率。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推进口岸软硬件和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依托中国(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设滨州专区,丰富专区应用场景,提升口岸智慧化水平;持续推广应用中国(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保持主要业务覆盖率稳定在100%。(牵头单位:市口岸管理服务中心、滨州海关)

10.提升出口退税质效。落实出口退税“非接触”“容缺办”“电子化”等服务事项,市内正常出口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为3个工作日以内,一、二类出口企业平均办理时间2个工作日以内,对重点高信用企业实行“即报即审”,出口退税款力争“当日达”。(牵头单位:市税务局)

11.提升跨境结算服务水平。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纳入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范围,推动企业跨境资金结算“省心办”“快速办”。推动银行为真实、合规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支持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支持外贸企业与周边国家(地区)、RCEP区域内贸易人民币结算。(牵头单位:人行滨州市分行)

12.深化“商务+金融”合作机制。用好“鲁贸贷”“齐鲁进口贷”政策,向中小微外贸企业倾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持续开展金融惠企对接活动,深化金融伙伴机制,精准对接外贸企业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13.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融资担保、应收账款融资、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授信项下远期进口信用证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优化金融服务,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低利率、纯线上普惠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为外贸产业链供应链重点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牵头单位:人行滨州市分行、市财政局)

(十)实施公共安全提升行动计划

1.城乡消防安全方面

(1)推动消防安全“专家查隐患”行动问题迅速整改。将全市8家文博单位、4家商业综合体的“专家查隐患”问题清单,点对点发至各县(市、区)政府,函告行业主管部门,推动问题彻底整改。(牵头单位: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2)推动农村地区消防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推动各地依托乡村振兴,结合乡村房改、水改、电改、灶改等工作,分批改造防火间距不足、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庄,加快乡村电气线路、炉灶等用火用电安全改造升级和消防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市消防救援支队;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3)推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培训全面加强。2024年开展二级、三级医院消防安全责任人集中安全教育培训,2025年开展重点文物建筑和博物馆消防安全责任人集中安全教育培训。重点组织开展燃气安全培训,普及燃气安全常识,规范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重点组织开展电气安全培训,规范电器产品的安装、使用,电气线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牵头单位:市消防救援支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

(4)推动新业态新领域消防安全风险有效化解。开展电化学储能电站风险评估和隐患治理,深化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严肃查处不按标准或降低标准生产、私自改拆装、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行为。深化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综合治理,突出高层建筑外墙、冷库、室内冰雪活动场所,对违规使用易燃可燃夹芯板材,或冷库使用不符合要求可燃保温材料,依法责令拆除或更换合格材料。(牵头单位: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

2.森林防灭火方面

(5)强化实时监测。森林防火期内,每天对全市24、48、72小时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定时推送,及时发布高火险信息;协同高效处置火情火灾,及时赴现场指导火情处置。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牵头单位: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气象局)

(6)强化集中整治。强化春节、“两会”和清明节等重要时段节点风险防范,紧要期及时召开全市会议专门部署。适时组织开展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隐患整治等集中行动,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风险,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应急局)

(7)强化实战演练。指导县(市、区)科学选配专职指挥,完善指挥员、专家库,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指挥人员、救援人员、护林人员的稳定性和专业技能。常态化组织“一山一案”演练和应急盲演,确保熟练掌握预案启动、组织指挥和救援流程,全面掌握林区内道路、水源地等基础要素分布,提高组织指挥科学性和救援效率。(牵头单位: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8)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重点项目,修缮林区道路,推进林区水源地和引水上山工程建设,提升林区防火基础设施。加快火灾救援应急通讯网络建设,完善林区和火场通讯手段,加快不同网络之间融合。强化装备物资采购,配备高效装备和无人机作战单元,提升较大火灾和夜间火灾救援能力。(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9)强化航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加强直升机停机坪检查维护,提高航空应急保障能力,为直升机靠前驻防快速救援提供有力保障,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牵头单位:市应急局)

3.防汛防台风方面

(10)压实压紧防汛抗旱责任。每年汛期前,严格落实市、县(市、区)防汛责任人名单,以及骨干河道滨州段防汛责任人名单,并以防指文件公布。督促各级压紧压实巡查值守、预警发布、转移避险、人员安置等重点环节防汛防台风责任,实现防汛责任全覆盖、无盲区。(牵头单位:市城乡水务局、市应急局、滨州黄河河务局)

(11)及时精准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加强灾害性天气分析研判,依托智能网格预报技术,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警精细化、数字化水平,2024年年底前,气象要素预报空间分辨率达5公里,时间分辨率达1小时。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精准度和时效性,到2025年,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牵头单位:市气象局)

(12)全面排查整治防汛风险隐患。按照单位自查、重点行业检查和防指综合检查三个层次,在全市开展全过程、起底式防汛隐患排查整治,狠抓风险隐患整改落实,确保安全度汛。(牵头单位:市城乡水务局、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滨州黄河河务局)

(13)强化防汛预案修编演练。突出极端暴雨、城市内涝等问题,以县乡村危险区转移避险预案修订为重点,组织开展预案修编,着力提升预案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应急拉动、部门协同等实战化手段,组织各级和重点部门汛前至少开展1次演练,凡有防汛危险的村居都要开展人员转移避险演练,通过演练拉动队伍、检验预案、磨合机制,切实提升各级特别是基层实战能力。(牵头单位:市城乡水务局、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滨州黄河河务局)

(14)切实抓好抗旱保供水。密切关注旱情,及时组织旱情会商研判,根据旱情发展,及时动员全市开展抗旱工作。督促各级对易旱且缺乏水源条件地区开展摸底排查,落实抗旱保供水源,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牵头单位:市城乡水务局、市应急局、滨州黄河河务局)

4.极端天气应对方面

(15)实施雨污、雨水管网提升工程。在全市完成整建制清零的基础上,实施沾化、惠民、无棣等雨污管网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改造修复雨污水管网40公里。加快推进城市雨水管网建设,新建改造修复雨水管网20公里。(牵头单位:市城乡水务局)

(16)加强重点领域防范应对。加强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下的道路管控,强化现场指挥、交通引导、限速限行等措施。加强各类管网、线路、设施的检查,及时排除隐患,保证供热、供水、供气、供电、通信正常。及时督促各地学校做好师生安全防寒保暖工作。指导农民加强蔬菜大棚等防雪防寒防风措施,减轻大风冰雪低温造成的损失。(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水务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通信发展办公室、国网滨州供电公司)

(17)建立健全熔断机制。推动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融入应急管理、基层网格治理工作体系,建立极端天气灾害熔断机制,完善基于重大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的停工、停业、停学、停运、停产方案,接到极端天气预报预警,迅速部署,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实行全时段、扁平化、点对点指挥调度,强化精准指挥和快速响应,提升极端天气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渔业发展局、市商务局、市应急局、市气象局、滨州海事局)

(18)扎实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冬季取暖季期间,加大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力度,坚持广泛宣传、隐患排查、督导检查、报警器安装等多措并用,严防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牵头单位:市应急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新闻媒体中心)

5.综合防灾减灾方面

(19)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发布。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建设气象雷达、自动气象站等,提升海洋气象观测能力。遇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加密气象监测频次,强化会商研判,通过“滨州气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及时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利用道路电子显示屏、社区公告牌、手机短信及应急广播等途径加强提示提醒。(牵头单位:市应急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气象局、市通信发展办公室)

(20)构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学习崂山区防灾减灾工作经验,构建以县为单位的全灾种、全链条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推动实现县乡村防灾减灾备灾体系化、标准化。(牵头单位:市应急局、市气象局)

(21)强化普查成果应用。完善普查基础数据库,建立普查数据常态化动态调查更新与共享共用机制。组织各级、各部门广泛应用普查成果,为重要规划、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安全、基层治理和风险监测预警、隐患治理、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依据和支撑,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应用成果。(牵头单位: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水务局、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渔业局)

6.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方面(22)强化实战演练。组织开展地震、防汛、森林火灾、危化品救援等市级综合演练,突出现场指挥协调、队伍拉动、装备集结、综合保障等关键环节,提高应对大灾害、大事故的能力,每年市级“四不”演练占比不低于50%。督促矿山、危化、大型商超、涉氨制冷、有限空间等行业企业,组织开展疏散演练,提高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牵头单位:市应急局)

(23)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培育。根据灾害事故特点,突出加强危化品、森林火灾、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冶金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市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育,弥补地震地质灾害、城市安全等队伍短板。每个县(市、区)培育不少于2支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大应急救援辐射范围。建立健全市级队伍动态管理机制,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发展。2024年年底前,市级队伍达到25支左右,实现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应急局)

(24)强化应急物资信息支撑。做好山东省救灾和物资保障管理系统推广和使用工作,全面落实省应急厅组织召开的系统培训和实战化演练工作,定期调度维护系统信息,为各级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应急物资信息支撑。(牵头单位:市应急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切实扛牢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层层压实责任,细化年度任务,明确推进时间节点及工作措施,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确保工作方案确定的年度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二)强化协同配合。建立健全行动计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各行动计划牵头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统筹做好本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跟踪推进工作,各职能部门、单位要按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同向发力,切实形成工作推进合力。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及时深度宣传行动计划实施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和亮点特色,及时发现和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用户侧储能查看更多>储能调频查看更多>储能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