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发电侧政策正文

山东滨州:鼓励建设用户侧储能项目、调频储能项目 2025年底储能规模达到60万千瓦以上

2024-10-09 16:46来源:滨州市人民政府关键词:用户侧储能储能调频储能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现代乡村物流建设

⑧巩固提升快递进村服务。增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叠加相关便民利民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建设和运行质量。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共享,发挥邮政网络在偏远乡镇村庄的基础支撑和兜底作用。支持邮政、快递企业整合末端投递资源,满足群众基本寄递需求。畅通农产品上行寄递渠道。鼓励寄递企业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专业化供应链寄递服务,推动“快递+”农产品出村进城。(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

⑨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到2025年年底,基本建立起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实现全市具备条件地区的乡镇商贸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县级物流配送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电商服务对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实现100%全覆盖。重点加强县乡村快递物流节点建设,健全“县分拨、集散中心、乡共配中转场、村级快递综合服务站”三级农村寄递物流支撑设施网络,通过“快递进村”加速构建贯通到村的现代物流体系。2024年底前,县级快递物流园区和乡镇共配中心持续巩固提升,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超过80%;2025年底前,集约高效的县级快递物流园区和乡镇共配中心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基本实现“一村一站”。(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

⑩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依托具备条件的存量冷链物流基地设施群,培育1个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争取打造5个以上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6)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⑪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以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为抓手,统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巩固拓展教育强镇筑基试点成果,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系列工程,逐步补齐薄弱学校校舍、安防设施、教学仪器设施、信息化设施、取暖消暑设施、生活设施等短板弱项。(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⑫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全覆盖培训三年行动,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政府办卫生院的基础上,在涉农县(市、区)开展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600个村卫生室,实现服务能力提升、诊疗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⑬改善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以老年人就餐需求为导向,以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可持续发展,多渠道增加老年助餐服务供给。(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乡镇和行政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的基础上,实施乡镇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评估工程,提升镇村两级公共文化阵地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两年打造乡村书房48个。(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7)农村公共环境提升

⑮巩固扩大农村“厕所革命”成果。扎实开展农村改厕提升,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农村改厕后续市场化运营维护服务,逐步建立“信息化管控、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资源化利用”的后续管护长效运营机制。(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⑯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选取低成本、易管护、效果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4年出台滨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推动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加强已治理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防止返黑返臭,实现动态监管。探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转化路径调查研究,加大力度推动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以用促治提升成效。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7%,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乡水务局)

⑰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细化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统筹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按标准配备垃圾箱(桶)、保洁人员,及时清运农村生活垃圾,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开展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⑱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系列战役”,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扩大村庄公共空间,改善村庄公共环境。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边角地“见缝插绿”,着力增加乡村绿量。(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8)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⑲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并重、基础设施建设与耕地地力提升并重,组织编制滨州市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全面落实省下达滨州市的建设任务。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流程质量管理,健全建后管护机制,保障农田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⑳推进现代农业强县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强县建设,支持当地实施一批带动作用突出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升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㉑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两年完成8000亩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推动形成集渔业高效养殖、休闲渔业、冷链物流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重点支持岔尖一级渔港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海洋发展渔业局)

(二)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计划

1.绿色引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1)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充分发挥低碳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市近零碳城市、园区、社区示范创建。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5年,新增城镇绿色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城镇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83%节能标准。积极发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持续巩固节约型机关创建成果,开展省级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推选。提升公共机构节能宣传质效,围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推进全市党政机关、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力推进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2024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任务,城市黑臭水体始终保持动态清零。(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机关政务保障中心、市城乡水务局)

(2)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优化完善“城市大脑”功能,实现与省级“齐鲁智脑”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城市大脑”(一网统揽)平台对接,持续提升“城市大脑—能力开放超市”服务层级,全面赋能各领域、各层级数字化转型。提标提速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实现全市四星级覆盖率达60%。持续开展网络优化提升行动。对照国家千兆城市建设评价指标持续优化千兆网络覆盖质量和覆盖范围,持续优化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场所的5G网络质量。(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3)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强化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到2025年年底前实现省、市、县三级整合联网、一体运行。加快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加强地震台站管理和维护,完善气象观测站网,加强灾害天气监测预警,开展海洋观测站、浮标观测系统等海洋观测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推进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年底前新建2个消防救援站。严格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推动公共建筑消防设施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开展《滨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修编,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5年,全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4)建设共治共享城市。学习推广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基层经验,增强社区统筹资源调配自主权,提升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增强乡镇(街道)在城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县、乡两级为重点,持续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提升行动,做到有机制、有场所、有人员、有保障,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推广应用好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线上平台,发挥实战实用实效,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完善乡、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建设城区“10分钟健身圈”,因地制宜建设体育公园、健身广场,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

2.分类发展,促进城镇能级提升

(5)积极融入济南都市圈,加快北部县(市、区)城镇化进程。支持邹平市与济南都市圈其他县(市、区)围绕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先试,探索一体化发展新路径。对于城镇化率低于60%的三个县(市、区),一县一策制定提升方案,强化产业、设施、项目等支持。强化主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推进“滨沾博惠”同城化发展。鼓励市属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与各县(市、区)在产业、设施、项目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

(6)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充分挖掘县城就地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潜力,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各县(市)优势特色分类发展,一县一策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支持邹平市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工作,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为全省县城城镇化发展提供滨州经验。围绕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等设施提质增效,强化项目载体作用,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7)开展小城镇提升行动。强化镇村设施连接,引导村(居)向县城、小城镇周边聚集。深入推进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带动全市小城镇工作有序发展。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落实建设用地亩均投资200万元,税收10万元以上等标准要求,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

3.产城融合,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8)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围绕重点产业和企业调研,组织申报“雁阵形”产业集群、“十强”产业领军企业,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两年新增集群和领军企业、重大产业攻关课题项目2个以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印发《滨州市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逐步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9)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开展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行动,两年内滚动实施投资过500万元的工业技术改造项目700个以上,推进项目早开工、快进展。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推动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国家第三批光伏基地建设,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00万千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0)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落实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行动,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试点建设,支持企业积极争创省级两业融合试点、生产性领军企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到2025年底,新增2家以上省级服务业发展载体。在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培树8家左右诚信家政星级企业。做优做强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推动邹平市鹤伴山景区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到2025年,争创省级精品文旅名镇2-3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个。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11)做大做强建筑业。深入开展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全力强化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到2025年,培育10家一级资质企业,培育1家超30亿级企业,5家超10亿级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在滨施工企业对接交流,强化建筑业发展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吸引企业落户滨州发展。(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12)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全市实验室体系重塑,到2025年,优化重组省重点实验室5个、市重点实验室10个。以邹平市作为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县,深入探索人才引领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为推动全省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探索有效路径。推广使用“高层次人才服务码”,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促进服务的便捷性。(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3)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津潍高铁、济滨高铁、高商高速、庆章高速等项目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到2025年基本实现“县县双高速”。推进滨州民用运输机场前期工作,完成机场选址。持续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滨州港5万吨航道及防波挡沙堤工程。到2025年,逐步构筑起“两横一纵”高铁网、“四横三纵一环”高速网、“一港一河四港区”水运网、“客货并举”航空网,形成全市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与周边大城市及各县(市、区)之间的高效联通。(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

4.以人为本,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4)扩大城镇就业规模。坚持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并重,持续开展“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等活动,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合理统筹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消除年龄、性别等不合理就业限制和歧视,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大龄农民工。以新生代农民工、大龄低技能农民工、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等为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力争每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以上。(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5)扩大教育资源供给。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在城市更新、新区开发、产业集聚区、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同步规划建设配套教育设施,保障适龄入学、入园需求。积极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工院校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开设涉农专业,培养技能人才。成立滨州康养职业学院筹建专班,推动滨州康养职业学院建设,支持滨州职业学院升本工作和科技职业学院建设发展,推进高水平中职学校联合高职院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智慧教育,到2025年,全市“数字教育”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16)优化医疗养老托育服务。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2大类45项,将辖区居住6个月以上人群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按照标准足额落实补助资金,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惠化、均等化。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新建孝善食堂100处,规范提升孝善食堂300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强化托育服务综合监管,推动托育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到2025年,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8个。推进落实职工医保省级统筹,优化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待遇水平,巩固居民医保待遇。(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发展改革委)

(17)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医保智能运行决策系统”参保扩面平台功能,全面掌握参保人员信息。精准排查,及时保障政府代缴医保费用人员参保。启动全市居民缴费政策宣传月活动,集中做好新入学大学生集中参保工作。畅通市县医保经办服务渠道,发挥“掌办”“网办”“视频办”医保服务优势,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服务。推进全民参保精准扩面行动,灵活就业人员可自主选择在就业地或户籍地办理参保登记。结合“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着力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在农民工集中、工伤风险较高的建筑等行业,继续深入实施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到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

(18)提供更高水平住房保障。通过公租房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的方式,不断提升城镇低收入家庭群体的住房保障水平。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盘活市场存量住房,利用非居住存量闲置房屋改建方式,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鼓励新市民、青年人较为集中的企业、产业园区等加大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新增灵活就业人员2400人缴存住房公积金。接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24年—2025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4个,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0.75万户。(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5.以城带乡,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19)激励引导城市人才入乡。落实“四进”工作部署,切实把“四进”人员选好配强,持续发挥“四进”工作组职责作用。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完善人才下乡激励机制,逐步畅通符合条件的入乡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或就业创业地落户渠道。(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

(20)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率稳定在63%以上。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105亿元。健全商贸流通网络,建设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项目和冷链物流中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21)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动城市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实现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深化邮政快递、供销、交通等既有设施资源整合,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在全市范围内设定客货邮融合运营线路78条,设置镇级服务中心44个,村级服务点463个,推进货运、客运、邮政、快递等行业融合发展。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基本方向,推行“县级供水公司直管到户”和“1+N”管理模式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能。(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城乡水务局、市邮政管理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用户侧储能查看更多>储能调频查看更多>储能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