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
◆ 供需形势宽松,国际煤炭价格普遍回落
2024年12月海外煤炭供应较为充足,但煤炭市场需求未见好转,主要需求方中国和印度采购积极性不佳,中国方面的电厂招标意向价偏低,有流标现象出现,国际煤价普遍回落。而随着我国国内煤炭价格的持续下行,与进口煤炭的差价也在迅速收窄,进口煤性价比走低,发往我国的煤炭量明显减少。12月最后一周,印尼中高卡煤报价小幅回落,4500大卡巴拿马型船FOB报价大致70~71美元/吨。印尼低卡煤矿方报价小幅回落,3800大卡巴拿马型船1月固定盘报价为50~52美元/吨。澳洲煤矿方继续小幅调降报价,5500大卡的FOB报价大致为84~86美元/吨。
图2 国际三港煤炭期货价格走势
2024年,国际煤炭价格经历了一定的波动。根据洲际交易所(ICE)纽卡斯尔煤炭期货合约的数据,截至12月31日,该期货价格在2024年底微升达到每吨127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0.87%。这一小小的涨幅结束了此前连续9周的价格下跌走势。然而,与2023年相比,煤炭价格仍呈现下降趋势,累计下降了7.27%。
导致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作用增强,以及煤炭需求的明显放缓。国际能源署预测,2024年全球煤炭需求预计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尽管增长仅为1%(这一增长速率较之前明显放缓)。总体来看,2024年国际煤炭市场呈现出需求增长放缓、价格有所下降的趋势,反映出能源转型和环保政策对煤炭市场的双重影响。
煤炭供需:煤炭供应整体充足,需求仍待恢复
◆ 原煤生产继续保持高位,日均产量超1400万吨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及日均产量均创下新高。当月全国原煤产量4.3亿吨,同比增长1.8%,增速较上月放缓2.8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26.6万吨,较10月增长98万吨,较2023年同期高47万吨。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累计产量43.2亿吨,累计同比增长1.2%,增速与上月持平。
图3 2020—2024年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
图4 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月度走势
分省数据显示,1—11月,全国原煤产量名列前三甲的分别是内蒙古117846.6万吨、山西115984.6万吨及陕西71048.7万吨。新疆原煤产量排名第四,1—11月原煤产量累计达47736.8万吨,但同比增长19.4%,增速为全国第一。截至目前,新疆生产和建设煤矿产能已超过5.5亿吨,已建成特大型煤矿14座,单矿平均规模已提升至550万吨。
另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数据,排名前10的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21.6亿吨,同比减少2322万吨,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的50.0%。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7家企业同比增长,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潞安化工集团原煤产量有所减少,分别同比下降7.9%、1.7%、12.2%。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关停退出的煤矿产能较小,主要集中在西南、华南、山东等地。与之对应的是集中在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地的新型、大型、特大型煤矿陆续投产,且大多集中在2024年四季度,因此年底煤炭供应较为充足。2024年,我国煤炭政策由保供转为稳产,预计全年原煤产量小幅增加,达47.6亿吨左右。供应结构方面,随着新疆煤炭资源产量的快速增长,煤炭开发进一步向西部资源条件好、竞争力强的地区集中。晋陕蒙新原煤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达81.6%左右,有效发挥了煤炭供应“主力军”作用,同时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我国煤炭生产主体。
◆ 11月煤炭进口量近5500万吨,再创新高
11月我国煤炭进口量超过了9月份的4758.8万吨,再次创纪录达5498.20万吨,较上月增加873.4万吨,环比增长18.9%。其中动力煤(非炼焦煤)进口量为4268.7万吨,同比增加27.11%,环比增长17.62%。1—11月全国累计进口煤炭49034.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4.8%,增幅较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其中动力煤累计进口量为37887.96万吨,同比增长12.73%。
图5 2020—2024年煤炭月度进口量
与国内煤价相比,进口煤炭价格优势明显,这成为我国煤炭单月进口量屡创新高的主要推动因素。11月我国动力煤进口额为3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9%,环比增长19.4%。由此推算,11月份动力煤进口均价为76.45美元/吨,同比下降13.39%,环比增长1.51%。2024年进口煤采购已完毕,预计12月进口煤大概率将继续保持高位,若仍在4000万吨以上,就意味着2024年我国进口煤炭数量有望攀升至5.3亿吨以上。
◆ 气温偏高降水增加,水电发电量降幅收窄
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8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增速较10月下降1.5个百分点。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用电量5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第三产业用电量1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1—11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96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85687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用电量581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第三产业用电量16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6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74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日均发电249.8亿千瓦时。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856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分品种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火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水电降幅收窄,核电增速加快,风电由增转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火电同比增长1.4%,增速比10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水电下降1.9%,降幅比10月份收窄1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核电增长3.1%,增速比10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风电下降3.3%,10月份为增长34.0%;规模以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10.3%,增速比10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
根据气象部门数据,11月全国平均气温5.1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9摄氏度,较2023年同期偏高1.1摄氏度,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而全国平均降水量21.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蓄水情况较好支撑了枯水期的水电发电量,当月水电发电量降幅收窄。另据水利部报道,11月1日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蓄水量870亿立方米,基本完成蓄水任务,所蓄水量足够保障今冬明春枯水期供水需求。
◆ 钢铁建材进入传统淡季,化工行业保持增长
11月,在宏观预期和实际需求的边际改善下,钢材需求边际改善,钢厂利润有一定修复。11月份钢铁行业PMI为50.6%,环比下降4个百分点,结束连续2个月的环比上升态势,但指数仍保持在扩张区间。而12月随着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其对户外作业影响显现,钢市需求有所收缩,市场预期继续以观望为主。12月钢铁行业PMI为47.5%,环比下降3.1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后再次落入收缩区间,显示钢铁行业进入传统淡季。分项指数变化显示,钢材需求和钢厂生产均有所收缩,原料价格继续下滑,钢材价格低位震荡。
当前,国内房地产政策虽已全面放松,但新房购置情况仍不理想,新开工情况不佳,房地产市场对建材等大宗商品需求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1—11月,全国水泥产量16.7亿吨,同比下降10.1%。钢铁、建材行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化工行业仍保持增长态势。甲醇生产较为旺盛,2024年1—11月甲醇周均产量达到174.6万吨,同比增长8.2%。据市场信息,截至12月25日,化工厂煤炭库存1560万吨,周环比持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陕西,国内先进的氢燃烧领域规模化研发测试研究院签约落户西咸新区;在榆林市,全球规模领先的氢化镁储氢材料中试装置5月转入稳定运行;在“西安—渭南—韩城”城际氢能走廊上,一辆辆氢能重卡日夜穿行……氢能来源丰富、绿色低碳。作为全国重要煤化工基地,陕西氢产能超200万吨/年,如何发挥最大效
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总统特朗普推出的“大而美”法案(OneBigBeautifulBill),并将其提交众议院。这份长达940页的法案,通过调整税收抵免、补贴政策等方式,对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产业采取差异化对待,将拜登时代的绿色新政遗产正式送入了“回收站”。法案的争议性从其引发的名人交锋中可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作者:贺瑞璘1张通1吴镓淳1王朝阳3邓永红1张光照1许晓雄2单位:1.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引用本文:贺瑞璘,张通,吴镓淳,等.骨架型材料与设计在高比能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758-1775.DOI:10.19799/j.cnki.2095
为总结评估国家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建设情况,按照国家能源局重点监管工作部署,6月26日至27日,西北能源监管局负责同志带队赴陕西黄陵矿业一号煤矿、二号煤矿,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情况现场监管。现场监管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查看、查询系统等方式,对黄陵一、二号矿落实国家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部署
各有关单位:为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及《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推动钢铁、焦化行业完成“十四五”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由北京科技大学、河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钢铁、焦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技术研讨会定于2025年9月20日-21
受环渤海港口涨价情绪带动,站台及煤场拉运积极;叠加部分终端合同兑现,少量补库需求释放,部分煤矿出货较好,价格小幅上涨。本周,主产区产能加快释放,主要运煤铁路发运量进一步恢复。环渤海港口方面,部分中低卡优质煤出现紧缺,但下游对高价煤接受程度有限,煤炭价格整体上涨幅度不大。(来源:鄂
国务院国资委在2024年12月23日至24日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扎实做好2025年发展改革工作,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2025年上半年,各大电力上市公司加快资产重组步伐,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整合资源,聚焦主营业务,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的实力。六大电力上市公司重组预案及最新进展整理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6月27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港作机械和港内运输装备使用绿电、氢、LNG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
从电价不断上涨、到能源转型战略规划,越南电力领域的每条新的政策,似乎都预示着一个新的储能市场即将爆发!6月26日,2025越南国际电池储能与新能源供应链合作大会开幕,作为合作单位之一,惠州德赛电池全球业务副总裁胡国飞在论坛发言指出,“越南作为东南亚经济增长的亮点,正迎来能源结构升级的关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6月)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6月,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与伊朗互相发动空袭,紧张的地缘政治氛围主导全球原油市场,叠加沙特希望“欧佩克+”进一步大幅增产、加拿大野火减少本国原油生产、中美经
上周的煤炭市场呈现稳中趋涨态势,产地与港口价格双双上扬,市场供需关系持续得到改善。随着“迎峰度夏”高峰期的临近,民用电负荷拉高,电厂日耗明显增加,可用天数下降,促使下游需求保持一定水平。而供应端也毫不示弱,安全月过后,主产区各大煤矿将加快生产和外运,站台大量堆存的煤炭等待外运。七
又到迎峰度夏时,煤炭价格会否大涨?#x2014;#x2014;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x25C6;5月关税冲击显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多数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两重”“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中美关税摩擦对部分中下
6月25日,3328吨蒙煤从蒙古铁路公司塔温陶勒盖车站启程,通过铁路公路联运方式顺利通关入境,抵达甘其毛都口岸驰恒监管区。这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中蒙“三位一体”能源合作项目迈出坚实步伐,煤炭贸易长协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中蒙跨境铁路、煤炭贸易、煤矿扩能“三位一体”能源合作项目是新时代“四
受安监及环保检查趋严影响,叠加整体供应有所收紧,主产区煤矿挺价意愿较浓。环渤海港口方面,上游产量收紧,及发运成本高企,致使港口部分中低卡市场货源紧缺。近期,局部地区高温,空单提前补货,促使市场交易活跃,中低卡优质煤种成交价率先上调。(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董盈)目前,正值“迎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6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5年6月中旬与6月上旬相比,27种产品价格上涨,17种下降,6种持平。煤炭方面:无烟煤(洗中块)863.7元/吨,与上期相比下降5.6%;普通混煤(4500大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6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5年6月上旬与5月下旬相比,11种产品价格上涨,35种下降,4种持平。煤炭方面:无烟煤(洗中块)914.8元/吨,与上期相比下降3.6%;普通混煤(4500大
第二章煤炭行业发展本章作者韩继园(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PART.01煤炭供需01全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同比增长1.2%,能源供应保障有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过去4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中煤能源公告就2025年5月生产经营情况和近期市场情况进行说明,并回答提问,主要问题及答复情况如下:近期动力煤市场分析和展望?中煤能源答复称,5月份,受煤炭供应持续增长、需求改善有限、煤炭库存攀升等因素影响,动力煤市场延续深度调整态势。下旬,随着高温天气增多,需求增加
2025年,江苏、广东、山东、蒙西等电力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电价跌破预期,触底态势明显。由于煤价回落,火电成本降低,企业为保份额竞相压价;新能源大量涌入,凭借低成本与政策优势冲击市场;更多省份进入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长周期结算运行),用户侧现货低价时段购电等多因素共同推动电价持续
受环渤海港口涨价情绪带动,站台及煤场拉运积极;叠加部分终端合同兑现,少量补库需求释放,部分煤矿出货较好,价格小幅上涨。本周,主产区产能加快释放,主要运煤铁路发运量进一步恢复。环渤海港口方面,部分中低卡优质煤出现紧缺,但下游对高价煤接受程度有限,煤炭价格整体上涨幅度不大。(来源:鄂
安全月已过,进入七月份,前期停产的部分煤矿恢复生产,产能供应和产量释放增加,叠加安全监察、环保检查趋向宽松,铁路调入量将出现恢复性增加。需求端,正值“迎峰度夏”前半程,受华东地区提前出梅影响,我国江浙沪闽等地气温急剧攀高至26-35摄氏度,带动民用电负荷拉起,电厂日耗增加,刚需拉运增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6月)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6月,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与伊朗互相发动空袭,紧张的地缘政治氛围主导全球原油市场,叠加沙特希望“欧佩克+”进一步大幅增产、加拿大野火减少本国原油生产、中美经
上周的煤炭市场呈现稳中趋涨态势,产地与港口价格双双上扬,市场供需关系持续得到改善。随着“迎峰度夏”高峰期的临近,民用电负荷拉高,电厂日耗明显增加,可用天数下降,促使下游需求保持一定水平。而供应端也毫不示弱,安全月过后,主产区各大煤矿将加快生产和外运,站台大量堆存的煤炭等待外运。七
又到迎峰度夏时,煤炭价格会否大涨?#x2014;#x2014;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x25C6;5月关税冲击显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多数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两重”“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中美关税摩擦对部分中下
电厂负荷缓慢爬升,电煤进入缓慢去库模式。由于当前市场煤相较于长协煤有性价比优势,部分电厂基于成本考量,有采购市场煤的计划,并且已经着手招标采购。对于后市预期,受南方部分地区高温影响,用电负荷出现回升,电煤需求增加;但大部分电厂库存依然在高位,没有大量补库的积极性。下周,诸多利好和
贸易商报价以稳为主,部分低硫中低卡煤报价上涨;个别电厂刚需及少量投机性需求释放,且对价格接受度小幅提升。本周,买卖双方博弈,成交价重心小幅上移,部分用户拉不到货,促使贸易商继续挺价,尤其优质低硫煤成交价继续探涨。环渤海港口动力煤市场呈现差异化走势,中低卡低硫煤种更受用户青睐,煤市
受安监及环保检查趋严影响,叠加整体供应有所收紧,主产区煤矿挺价意愿较浓。环渤海港口方面,上游产量收紧,及发运成本高企,致使港口部分中低卡市场货源紧缺。近期,局部地区高温,空单提前补货,促使市场交易活跃,中低卡优质煤种成交价率先上调。(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董盈)目前,正值“迎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能源转型已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重要挑战与机遇。由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WEF)发布的《2025年促进有效能源转型》报告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一复杂议题的机会。该报告分析了118个国家的能源转型指数(EnergyTransitionIndex,ETI),还探讨了各地区在推进能
本周,坑口货源供应阶段性收紧,矿方稳价意愿增强。正值安全生产月期间,安监升级及环保形势趋严情况下,主产区煤矿生产心态较为谨慎,货源供应有阶段性收紧趋势,化工等终端保持常态化刚需拉运,市场供需基本面逐渐趋紧。(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宫海玲)华东、华南地区高温接踵而至,正式进入“
产地煤价稳中震荡,少数煤矿价格小幅涨跌调整。产地安全环保检查严格,部分煤矿检修停产,供应小幅收紧,下游化工、焦化等客户刚需稳定,部分用户对低卡煤询货采购好转,个别低卡煤价格探涨。受大秦线常规检修以及装船量提升影响,环渤海八港再次进入去库模式,单周去库28万吨,秦港、曹妃甸港成为主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