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能源煤炭市场正文

抓住煤炭新机遇!2025年供需趋势解读

2025-02-28 17:37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关键词:煤炭煤炭价格煤炭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供需看煤炭2025市场主旋律

——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2月)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刘纯丽)

连续多年的煤炭保供政策持续推进下,2024年我国煤炭产能对产量的制约基本消除,煤炭政策亦由保供转为稳产,同时煤炭进口量不断突破新高,煤炭供需格局转变,煤炭行业关注的重点也从供给端转向了需求端。煤炭市场的总体供需由之前的供给短缺转向了由需求主导的市场,煤炭价格面临下行压力,这为2025年的煤炭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2024年,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在国内煤炭产能持续释放及进口煤量屡创新高双重作用下,全国煤炭供给由紧张转向宽松。另据国际能源署数据,全球煤炭产量在2024年或将达到90.68亿吨峰值,随后见顶回落,预计到2027年将下降至89.84亿吨。2025年,我国将有序核准建设一批智能化水平高、安全有保障的大型现代化煤矿,继续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全年煤炭产量力争达到48亿吨左右。另一方面,在“双碳”背景下,后续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持续下降,总量增长空间缩小,这将降低矿井投资意愿,倒逼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24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4.2%。而随着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快,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稳步提升,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煤炭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为48.9亿吨,同比增长5.16%,同比增速回落2.73个百分点。另据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5年版)》,预计当前至2029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都将处于48亿吨以上的平台期。从2030年开始逐年下行,到2060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降至5亿吨以内。

煤炭供给相对充足的背景下,需求成为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2024年国内动力煤市场整体经历先跌后涨、进而偏弱调整过程,从全年看煤炭价格整体波动范围缩小、重心下移。预计2025年国内煤炭供应将继续保持在相对高位水平,且在进口保障之下,国内煤炭供应整体较为充裕,驱动煤价波动更为理性,价格重心或继续向下调整。

煤炭供给:2024年煤炭产量及进口量双增,2025年总量增长空间或有限

2024年,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内煤炭产能的持续释放及进口煤的屡创新高双重作用下,全国煤炭供给由紧张转向宽松。另据国际能源署数据,全球煤炭产量在2024年或将达到90.68亿吨峰值,随后见顶回落,预计到2027年将下降至89.84亿吨。

原煤产量2024年达47.6亿吨,2025年增速或有所回落

2024年我国原煤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连续第四年创下历史新高,但增速有所放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3%,较上一年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2024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同比增长4.2%,增速比11月份加快2.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15.6万吨。

图1  2020—2024年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

图2  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月度走势

从各地区数据来看,煤炭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晋陕蒙新四大主产区2024年煤炭产量合计38.9亿吨,产量集中度提升至81.7%,而2023年此数据为81.3%。这一数据的提升得益于新疆煤炭产能的持续释放。2024年新疆原煤产量首次超过5亿吨,达5.41亿吨,同比增长0.84亿吨,增速高达17.5%,居全国首位。23个产煤省区中,内蒙古、新疆、陕西、贵州和甘肃原煤生产增量位于前五位,增量分别为0.86亿吨、0.84亿吨、0.19亿吨、0.14亿吨、0.07亿吨,其中内蒙古以12.97亿吨超越山西成为产量第一大省。同时6个省份原煤产量下滑。其中,山西受安监影响,产量受损最为严重,2024年产量同比减少0.88亿吨;黑龙江、云南、安徽、河北、江西五省产量合计同比减少0.31亿吨。另一方面,随着资源勘探推进以及煤矿建设稳步推进,西部地区宁夏、甘肃等省份产能释放明显加快。宁夏产量由2023年的0.99亿吨增长到2024年的1.04亿吨,成为亿吨级产煤大省;甘肃同比增长9.3%,一举超越黑龙江和云南进入前十。

表1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分地区)

另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数据,2024年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23.7亿吨,同比减少2456万吨,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的49.8%。其中超亿吨企业有7家,比上年减少1家,分别是:国家能源集团62130万吨,同比增长0.8%;晋能控股集团40216万吨,同比下降8.1%;山东能源集团27736万吨,同比增长1.4%;中国中煤集团27419万吨,同比增长1.7%;陕煤集团25201万吨,同比增长2.0%;山西焦煤集团18218万吨,同比下降1.5%;华能集团11105万吨,同比增长2.8%。7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约为21.1亿吨,较2023年减少约0.4亿吨。

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煤炭新投产能9360万吨,较2023年新投产能23369万吨大幅下降。矿井核增主要来自新疆、山西、贵州,其中动力煤产能2310万吨,炼焦煤360万吨。新投产能主要集中在晋陕疆,其中动力煤矿井5295万吨,炼焦煤矿井1395万吨。陕疆地区新建矿井多,而山西以改扩建矿井为主。由于全国建设矿井产能短期内可投放量有限、核增潜能透支等因素,后续新投产能或受制约。同时,2024年资源枯竭、长期停产停建矿井及生产矿井核减产能持续推进,全年共去化煤炭产能2415万吨。

根据煤炭主产地区两会信息,2025年山西、内蒙古等地提出要统筹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山西预计将恢复正常产量,全年煤炭产量或将增加4000万吨以上至13.4亿吨;内蒙古计划增产900万吨至12.7亿吨,产量增速或将明显下降;陕西计划增产2000万吨至7.85亿吨,增量多为核增产能;新疆工作目标为全力打造国家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稳步推进煤田火区治理等,其虽未着重强调煤炭增产任务,但仍是煤炭新增产能的主要地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2025年新疆地区或增产5000万吨至5.7亿吨。

国家能源局表示,2024年全国煤炭智能化产能占煤炭总产能的比例已提升至50%以上;2025年,我国将有序核准建设一批智能化水平高、安全有保障的大型现代化煤矿,继续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全年煤炭产量力争达到48亿吨左右,大型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另一方面,在“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加快,煤炭消费总量、强度双控政策更加严格,后续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持续下降,总量增长空间缩小,这将降低矿井投资意愿,倒逼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

2024年煤炭进口量达5.4亿吨,2025年或难再创新高

2024年在海外煤价回落的背景下,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煤炭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国累计煤炭进口54269.7万吨,同比增加6828万吨,增长14.4%;消费金额达520.9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704.93亿元,平均每吨煤炭的成本约为682元人民币。其中2024年12月进口煤炭5235万吨,同比增长10.9%。

分国别看,前五大煤炭进口来源国分别是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蒙古国、美国,进口煤炭合计约5.14亿吨,约占全国进口煤炭的95%。其中印尼煤炭进口量为24098万吨,占比达44.4%,较2023年的46.4%略有下降,同比增加2075万吨。俄罗斯煤炭进口量为9509万吨,占比从2023年的21.5%下降到17.5%,同比减少703万吨。澳大利亚煤炭进口量为8324万吨,占比从2023年的11.1%上升到15.3%,同比增加3078万吨。蒙古煤炭进口量为8291万吨,占比从2023年的14.7%上涨到15.3%,同比增加1297万吨。美国煤炭进口量为1213万吨,占比2.2%,同比增加531万吨。加拿大煤炭进口量为937万吨,占比1.7%,同比增加52万吨。菲律宾煤炭进口量为766万吨,占比1.4%,同比增加269万吨。哥伦比亚煤炭进口量为751万吨,占比1.4%,同比增加313万吨。

进口占比方面,印尼、俄罗斯、加拿大进口占比分别下滑2.02个百分点、4.00个百分点、0.14个百分点。而澳大利亚进口占比增加4.28个百分点,占比增量最为明显。此外,蒙古、菲律宾、美国、哥伦比亚进口占比分别增加0.53个百分点、0.36个百分点、0.80个百分点、0.46个百分点。

图3  2024年煤炭月度进口量

2024年我国动力煤进口量为42080万吨,同比增加4832万吨,增长12.97%。分国别来看,印尼是最大的动力煤进口来源国,进口量23820万吨,占比57%;其次是澳大利亚,进口量7294万吨,占比17%;俄罗斯进口量6486万吨,占比15%;蒙古进口量2612万吨,占比6%;哥伦比亚和菲律宾进口量分别为685万吨和766万吨,均占比2%左右。其余国家动力煤进口量相对较少,占比均在1%以下。

整体来看,2024年澳大利亚、印尼、蒙古、菲律宾、哥伦比亚等动力煤进口增量较多,而俄罗斯减量较为明显。其中,澳大利亚动力煤进口量增加2327万吨,是增量最大的国家。其次是印尼,进口量增加2196万吨。接着是蒙古,进口量增加1010万吨。俄罗斯进口量减少1119万吨,下滑明显。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4年全球煤炭产量预计略有增加,或将达到90.68亿吨峰值,随后见顶回落,预计到2027年将下降至89.84亿吨。国际海运煤贸易量累计为15.5亿吨,同比增长3.0%;而全年煤炭需求预计达到87.7亿吨,增长1.0%,最大增量将来自印度(增加7000万吨,即6%)和中国(增加5600万吨,即1.1%),以及印尼和越南等其他地区;最大减量将在欧盟(减少4200万吨,即12%)和美国(减少1800万吨,即5%)。

作为全球煤炭出口第一大国,印尼2024年煤炭产量达到8.36亿吨,同比增长7.8%,已连续第四年大幅增长,但国际能源署提出,长期来看印尼煤炭产量增长或已现瓶颈。国际能源署预计,2025—2027年印尼煤炭生产将受到出口和国内需求增长的双重影响,到2027年其煤炭产量将减少7500万吨至7.3亿吨。不过印尼煤炭开采协会表示,随着中国煤炭需求上升,2025年印尼煤炭产量预计将继续增加。

根据俄罗斯方面的最新决议,从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对无烟煤、动力煤和炼焦煤将不再征收关税,或将促使俄煤出口量增加。此外,俄罗斯能源部预计,从今年开始俄对华煤炭供应量将恢复到至少1亿吨的水平。因此,今年俄煤进口量或将高于去年。

根据蒙古国政府的计划,2025年,蒙古煤炭出口目标初步确定为8300万吨,但其实际煤炭出口量往往都高于年初制定的计划。今年中国仍然是蒙古煤炭出口的主要市场,且中蒙双方将继续推动通关效率提升,因此蒙煤进口量也存在增加预期。

由于需求增长速度放缓以及全球能源转型中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增强,2024年国际煤价已从由疫情、俄乌冲突等突发因素叠加激起的过高价格逐渐回落到供需基本面日趋正常的水平,全球煤炭交易价格与2023年的均价相比下降了7.27%。在全球大量备用产能支撑下煤炭出口能力继续扩大,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全球煤炭需求逐渐减少将限制国际煤炭价格的上行空间。

整体来看,2025年国际煤炭供应端将呈现宽松态势,市场将继续供大于求。国际能源署预计2025年全球煤炭市场将呈现供需双弱的格局,价格中枢有望下移。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但进口煤炭的价格和品质优势,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同时提升国内能源保障能力,因此预计2025年进入我国的进口煤货源仍将保持高位,但增速继续保持高位难度较大。

煤炭消费:2024年消费比重下降,消费总量或将进入平台期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24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4.2%。而随着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快,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稳步提升,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煤炭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为48.9亿吨,同比增长5.16%,同比增速回落2.73个百分点。另据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5年版)》,预计当前至2029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都将处于48亿吨以上的平台期。从2030年开始逐年下行,到2060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降至5亿吨以内。

2024年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快速增长

202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一年微增0.1个百分点。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第二产业用电量638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第三产业用电量183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9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根据已发布的2024年1—11月用电量数据推算,2024年12月全社会用电量88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8%。2024年,第二产业仍是全社会用电量的主力军,占比高达64.83%,但同比增长率仅为5.1%,低于全社会用电总量6.8%的平均水平,增长势头相对平缓;而同时,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表现出快速增长势头,特别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高达10.6%。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941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一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12月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84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规模以上工业日均发电273.0亿千瓦时。分品种看,12月份,规上工业核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火电由增转降,水电、风电由降转增。其中,规上工业火电同比下降2.6%,11月份为增长1.4%;规上工业水电增长5.5%,11月份为下降1.9%;规上工业核电增长11.4%,增速比11月份加快8.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风电增长6.6%,11月份为下降3.3%;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8.5%,增速比11月份加快18.2个百分点。

图4  2024年发电装机容量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风电、光伏迎来政策红利期。在光伏板转换效率提升、风电叶片大型化等技术突破背景下,单位装机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的经济性得以提升。且在我国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导向下,新能源项目投资大增。据中电联数据,2024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1.7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3.2%。其中,电源完成投资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为86.6%。随着风电、光伏装机大增,可再生能源的并网电量占比逐步提高,不断挤压火电的发电份额。202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442小时,同比减少157小时。

2025年,根据中电联的预测,我国的发电量预计将显著增长。中电联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6%。发电装机容量方面,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4.5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38亿千瓦,同比增长14%左右。其中,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2025年底将降至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2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60%左右。水电4.5亿千瓦、并网风电6.4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1亿千瓦、核电6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800万千瓦左右。2025年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合计装机将超过火电装机规模,我国能源结构将持续优化和升级。

基于新能源发电波动性的特性,煤电短期内仍然难以完全被替代,发挥着电力供应的“压舱石”作用。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14.4亿千瓦,其中,煤电11.9亿千瓦、同比增长2.6%,煤电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5.7%,同比降低4.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9.5亿千瓦,同比增长23.8%,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8.2%,比上年底提高4.3个百分点。2024年,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为54.8%,比上年降低3.0个百分点。

转变正在发生。2024年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5.4%,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量占总发电量增量的比重达到84.2%。随着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不断提升,火电发电小时数下降,盈利能力不断受到挤压,未来增速亦将不断放缓直至下降。近年来,许多火电厂通过超低排放改造、灵活性调峰改造等方式,提升竞争力以适应新能源并网需求,但亦存在经济性等诸多问题。煤电正逐步从主力电源向调峰支撑电源转变,其煤耗量也将随之下降。

2024年非电用煤需求疲软、化工耗煤持续增长,2025年政策刺激下非电用煤需求或有所好转

在经历了2020—2022年三年疫情冲击和2023年恢复性增长后,2024年我国经济正逐步企稳。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达到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虽然2024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但我国经济也面临着名义GDP增速偏低,内需不足、服务业相对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深度调整、房地产业及建筑业低迷,居民收入增速回落、消费者信心偏弱,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等多重困难和挑战。

202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呈现调整态势。新房销售和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房屋新开工面积分别同比下降10.6%、12.9%、17.0%、23.0%。受下游房地产走弱拖累,2024年占全国煤炭总消费量近四分之一的冶金、建材两大行业产量持续减少,耗煤量持续萎缩。

图5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6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2024年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需求下滑的“双重”挑战,行业整体持续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05亿吨,同比下降1.7%;生产生铁8.52亿吨,同比下降2.3%;生产钢材14.00亿吨,同比增长1.1%;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8.92亿吨,同比下降5.4%。整体看,钢铁消费降幅明显大于产量降幅,市场供强需弱的态势未改。分品种看,建筑业用钢占比进一步下降至50%,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提高到2024年的50%。而出口方面,钢材出口数量增长,出口金额下降。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11亿吨,同比增长22.7%;出口均价755美元/吨,同比下降19.3%。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02.47点,同比下降8.39%。

2024年,建材行业整体发展不稳定,运行环境压力较大,供需矛盾问题仍然存在,市场需求疲软,产量缩减,产品价格低位,行业总体呈现弱运行态势,景气度不及预期。基建端虽然整体正增长,但对水泥需求的支撑作用不强,且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尤其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2024年,房地产行业持续深度调整,与12个高风险债务省市缓建或停建基础设施项目相叠加,导致全年水泥需求总量出现接近两位数的快速下滑,行业供需矛盾加剧,水泥价格跌至成本线附近,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累计水泥产量18.25亿吨,同比下降9.5%(按可比口径),水泥产量创十五年的最低值。2024年1—12月,规模以上建材工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2%,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8.6%。

在煤化工产能投放的背景下,2024年合成氨产量6459万吨,同比增长13.90%;甲醇产量为7040万吨,同比增长17.02%。而自2022年11月国家明确“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以来,特别是2024年油煤价差保持相对高位,化工行业用煤迅猛增加,月度用量已达2600万吨以上,成为最大增量来源。

2025年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不断提升,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而内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依然突出。应对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亟待通过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逆周期调节,加码扩大内需,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预计2025年居民消费或呈现渐进式复苏态势,房地产投资有望实现止跌回稳,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或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在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背景下,2025年钢铁行业的核心矛盾仍是“产能过剩与内需不足”,钢价整体延续弱势,但降幅较2024年收窄。预计2025年水泥价格将继续呈现前低后高、波动中枢上移的走势。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自身努力,水泥行业有望在2025年实现效益的稳步增长‌。在碳达峰要求下,煤制甲醇、合成氨新投产能增幅放缓,产能利用率稳步增长,传统化工行业耗煤量增幅收窄。新型煤化工行业受原油价格下跌影响,耗煤需求增幅收窄,预计2025年化工行业耗煤量继续保持增长。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我国提出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实施煤炭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行动,有序推进重点用能行业煤炭减量替代,未来我国将继续鼓励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对煤炭消费的限制和减排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未来,我国环保政策不仅将持续对煤炭生产产生影响,也将对煤炭消费乃至煤炭全产业链产生重要影响。

煤炭市场价格:供需宽松背景下价格持续承压

煤炭供给相对充足的背景下,需求成为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2024年国内动力煤市场整体经历先跌后涨、进而偏弱调整过程,从全年看煤炭价格整体波动范围缩小、重心下移。

年初至4月,下游用户采购需求整体放量不足,难以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煤价从932元/吨降至4月10日的上半年最低点813元/吨,跌幅达119元/吨。进入5月后,部分民营煤矿受安全、环保检查等因素影响生产连续性受干扰;而下游用户采购积极性改善,旺季预期有所发酵,非电终端刚需稳定,且贸易商投机操作需求也有所释放,支撑煤价止跌反弹并出现上行,5月24日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煤价达到885元/吨,月内累计涨幅在10%以上。但此后旺季预期整体落空,电厂库存持续高位,高库存、高进口、低需求大环境下,煤价整体偏弱调整为主。即使9月因前期局部地区持续降雨天气制约露天矿生产连续性,后期接连迎来中秋、国庆双节,煤矿生产保安全意识较强,供应增量受限;而下游用户经前期持续消化后库存下滑,同时非电行业开工率提升,也有部分用户陆续提前开始适量冬储工作,需求端支撑力度有所改善,带动煤价止跌向上调整。但上涨持续时间整体有限,难有大的波动。即便进入冬季取暖季,也未能迎来反弹。煤炭价格大多保持在765~870元/吨区间震荡,12月更是出现加速下探迹象;直至年底随着累计降幅扩大,且年底部分民营煤矿完成年度任务后暂停产销、市场供应收紧,煤价触底并略有反弹。2024年煤炭价格波动幅度收窄,且出现多时段、长时间的横盘,5500大卡全年均价862元/吨,同比下降约110元/吨。

图7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

根据《2025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比例较2024年有所下降,动力煤市场可售煤资源量将有一定幅度增长,市场煤交易也将较2024年有所增加,市场煤价格波动将趋于频繁。预计2025年国内煤炭供应将继续保持在相对高位水平,且在进口保障之下,国内煤炭供应整体较为充裕。驱动煤价波动更为理性,价格重心或继续向下调整。

而现实也正在验证上述推论。2025年春节假期结束后,主产区煤矿迅速复产,但下游电厂、钢厂等终端用户采购意愿低迷,转而集中消化库存。环渤海港口库存自年初以来持续攀升,逼近3000万吨高位。

虽然随着下游企业陆续开工,电厂日耗煤量逐步回升至正常情况下的八九成,库存消耗速度加快;且叠加3月初重要会议召开,部分终端提前备货,提高采购力度。但沿海电厂库存仍处高位,据中电联燃料统计数据,2025年2月13日—20日当周纳入电力行业燃料统计的发电集团燃煤电厂存煤10562万吨,同比增长220万吨。

受高库存、需求释放不足双重打击,且国有大型集团外购价格及招标价格下降的影响,北方港口市场悲观情绪蔓延。港口贸易商持货意愿不强,为加速销售连续下调价格,但实际成交量偏少,现货成交价格加速下行。截至2月26日,北方港口煤炭价格已跌至709元/吨,距700元/吨关头仅一步之遥。

而随着3月临近,南方气温转暖,电厂将进行停机检修,煤炭需求随之下降,日耗难有超预期表现,过高的库存也无法有效消耗,补库空间狭小,煤炭消费将进入传统用煤淡季。虽然煤价加速下行后产业利润好转,非电用煤需求特别是化工用煤有所增加,短期内产地煤炭价格或略有反弹;但在产地供应回归高位、市场需求未见实质性好转的背景下,煤炭市场依然处于下行通道,煤炭市场价格将持续承压。

(本报告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电联官网、中国煤炭市场网、煤炭江湖)


原标题:中能财经 | 抓住煤炭新机遇!2025年供需趋势解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查看更多>煤炭价格查看更多>煤炭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