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氢能制氢制氢设备政策正文

江西赣州:抢抓能源革命机遇 重点布局氢能领域

2025-03-04 11:44来源:赣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键词:绿氢制取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未来交通产业

(1)低空经济

以南康区、赣州经开区、瑞金市为重点,依托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无人机适航综合检测实验室和射流式风洞实验室等平台优势和完善的测试环境、检测设备、空域条件,积极参与共建航科院深赣无人机适航审定技术服务中心(基地),重点聚焦工业级无人机、eVTOL等整机,动力系统、机载系统、元器件、材料等核心零部件,引进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加快建设集生产制造、检测认证、驾驶培训、展示体验为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园。

适度超前布局分布式起降点等设施网、低空感知与通信等空联网、空域航路和3D数字地图等航路网、飞行服务与监管系统等服务网“四张网”建设。

探索打造以无人机为运输载体的空中物流体系,加快“低空+物流配送”场景的常态化应用。加大应急救援、国土调查与测绘、农业植保等领域无人机应用力度,推动发展直升机和载人eVTOL低空游、跳伞、热气球观光等“低空+文旅”产业。(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

(2)中低速轨道交通

以兴国县、赣县区、赣州经开区、章贡区为重点,发挥稀土功能材料等自主可控技术优势,鼓励全面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和大院大所的战略合作,加强无人驾驶、精确定位、传感融合、云计算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发,加快推进布局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探索在景区、机场、商务中心、特色小镇等常规环境以及沿江、环湖等特殊环境的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赣州经开区管委会)

五、发展路径

(一)实施项目招引突破工程。聚焦“3+2”未来产业主攻方向,瞄准国内外未来产业重大平台、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强化创新主体和关键技术筛选,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先进发达地区招引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未来产业重大项目。聚焦国家、省未来产业布局,争取更多未来产业工程和应用场景在赣州落地试点。推动市属国企加大未来产业投资力度,重点聚焦“3+2”未来产业和产城融合,积极谋划布局发展一批未来产业项目,高质量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交通运输局)

(二)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聚焦“3+2”未来产业主攻方向,依托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整合优化创新资源要素,加大对战略性领域和方向的创新资源投入。主动对接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开展未来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未来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力争在“卡脖子”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建立“企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滚动发布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和指南。积极参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以赣深合作为契机,探索构建跨区域未来产业协同发展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三)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加大对技术理论体系基本成熟、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未来产业培育力度,加快应用场景孵化和新技术落地。大力实施“赣出精品”工程,落实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激励政策,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开展未来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探索构建创新成果产业化新机制,形成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和服务体系。加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支持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医科大学、赣南科技学院等市内高校院所设立未来产业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推动创新成果供需对接和落地转化。支持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创新试验区、孵化器和加速器,形成“前沿研究+技术溢出+科技创业”的孵化链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

(四)实施科技人才引育工程。落实好“赣州人才新政”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和支持力度,加大未来产业国际一流人才、科研团队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强人才队伍管理和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打造未来产业人才发展平台,支持企业建立未来产业科创(人才)飞地。探索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引导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医科大学、赣南科技学院、中科大稀土学院等市内高校根据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研究方向,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

(五)实施产业主体培育工程。深化科技企业倍增行动,鼓励现有行业头部企业布局未来产业前沿领域,加快引进一批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和科技领军(入库)企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引领力的未来产业“链主”企业,并通过内部创业、投资孵化等培育未来产业新主体。支持“链主”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等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积极引导未来产业中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企业。深入实施“映山红”升级行动,支持优质未来型企业加快上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政府办)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工业倍增升级领导小组,建立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和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做好各项目标任务的部署实施,加快形成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工作格局。强化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推广先进典型案例,营造推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工业倍增升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加大资金扶持。推动全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围绕3个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加大投入,参照省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做法,设立赣州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产业基金、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种子期和初创期的未来产业企业,带动更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未来产业金融投入,举办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产融对接会,鼓励金融机构发展股债联动、供应链金融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信贷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办)

(三)深化交流合作。鼓励市内企业与研究机构走出去,深度参与全国、全球未来产业分工。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国内外科研机构等在赣州建设前沿技术研发机构,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加强产学研用协作,支持未来产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未来产业联盟、协会,强化产品配套、软硬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业倍增升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原标题: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赣州市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氢制取查看更多>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查看更多>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