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5-03-19
卫蓝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合固液电解质锂离子电池与全固态锂电池研发与生产,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固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平台,目前已进入三峡集团、国电投、蔚来汽车、小米汽车、广汽集团等企业供应链
来源:海博思创2025-03-18
内置自研本质安全半固态电池,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展现出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卓越特性,不仅热失控风险极低,抗穿刺能力也极为出色,同时具备良好的耐温性能,在各类复杂环境下都能稳定发挥作用。
来源:高工锂电2025-02-25
更进一步,宁德时代、比亚迪、清陶能源等企业推进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循环寿命加速突破,2025年有望实现兆瓦级示范项目。...趋势四:半固态/固态电池迈向应用元年,或将成为300ah+升级方向。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400wh/kg以上)与安全性(无电解液泄漏风险)上的突破,将重塑储能技术路线。
来源:高工储能2025-02-18
来源:高工锂电2025-02-17
与赣锋锂业的合作聚焦于固液混合电池,计划搭载于深蓝汽车;而与太蓝新能源的合作则涉及资金投入,并采用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即逐步取消材料体系中的隔膜,甚至负极。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5-01-15
固态电池的发展路径大致可以分为半固态(5-10wt%)、准固态(0-5wt%)、全固态(0wt%)等阶段;其中半固态、准固态使用的电解质均为混合固液电解质。
来源:环球零碳2024-12-23
那么,半固态电池的储能项目出现,能否提升安全性?相较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半固态电池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设计,减少了易燃液态电解质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热失控和起火的风险。
来源:高工锂电2024-11-18
固态电解质曾被认为是对锂电四大主材中电解液、隔膜的替代。但实际上,是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层同时充当了电解液与隔膜的功能;同时
来源:高工锂电2024-10-11
若以纳米粉体直接加入,分散性差且颗粒易团聚;以浆料形式使用更容易获得均匀分散的纳米颗粒体系,被业内更为广泛地应用于液态电池、固液混合电池,以及固态电池之中。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4-08-26
据了解,蓝廷新能源创立于2021年,致力于高能量密度的混合固液锂电池以及全固态锂电池高端隔膜的研发与制造,主要产品为离子导体涂层隔膜和固态电解质复合膜等。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7-09
据了解,当前业内讨论的固态电池一般是指电解液含量降低到5%—15%的半固态电池、准固态电池或固液混合电池,保留部分液态电解质,使其在材料设计、制造工艺、装备生产、成本等方面具备量产可行性。
来源:电池中国2024-05-31
比如,蔚来汽车150kwh半固态电池包,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超高镍正极材料和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能量密度达360wh/kg;广汽集团宣布将推出的全固态电池,采用高面容量固态正极和海绵硅负极材料,能量密度超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5-08
以上缺点造成大容量电芯很难制备,氧化物电解质现在只能跟电解液或聚合物复合,做成现在所使用的固液混合电池实现电解液含量的降低。目前市场上半固态电池多为此种技术路径。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4-05-07
“目前还有很多基本的科学问题待解决,如大多数固态电解质中的离子扩散速率与液态电解质存在数量级差异、固固界面难以始终保持良好接触等,在突破这些科技问题后,还会遇到产业化的问题。”曾毓群表示。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4-04-25
据悉,蔚来150kwh电池包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和超高镍正极材料,能量密度为360wh/kg。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4-04-16
同时采用100% 固态电解质,具备超高能量密度、超强本征安全、超宽使用温域等特点,并已经“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应用”。据了解,蔚来汽车固态电池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和超高镍正极材料。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4-03-29
不过,智己汽车此次发布的固态电池,并非全固态,电解液应用占比仍然较高,应该归属于固液混合电池。数据显示,除了智己汽车,目前东风、蔚来都已经有固液混合动力电池装车配套。
来源:电池cbu2024-03-15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曾在某论坛上表示:以产业化为衡量标准的话,2025年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固液混合电解质的半固态电池出现;2030年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液态电解质更少的准固态电池量产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4-02-20
/kg;蔚来发布的半固态电池,采用超高镍正极材料、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和固液混合电解质,能量密度为360wh/kg。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8-28
2022年3月,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将共同投资卫蓝新能源,后者为蔚来半固态电池供应商,专注于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生产,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固态电池技术的唯一产业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