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中日韩”相关结果510

      来源:动力电池网2019-10-09

      (来源:微信公众号“动力电池网” id:sd-dldc 作者:行行)谈及全球锂电产业的基本格局,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战略局面。而这其中,日本更被公认为是锂电池的发源地。...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上,中国已经远远的领先于日韩企业。更重要的是,由于利润难以保障,不少日企开始出售旗下电池业务。

      来源:电池联盟2019-09-19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工业电动化的推进,中日韩美等国实现了“半路超车”,领先了欧洲各国半拍。中日韩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欧洲各国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动力电池产业领域发展的领先。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19-09-10

      然而尴尬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主动权几乎全部掌握在中日韩电池企业的手中,欧美系车企在转型电动化的路上“计划先行却粮草不足”。

      全球主要燃料电池市场分析:各国积极布局 <mark>中日韩</mark>领跑

      来源:国金证券2019-09-05

      随着燃料电池产业的推进和以氢为核心的储能的发展,氢气作为沟通交通、 发电和储能三大领域的关键能源气体,重要性不断上升,未来地位有望与石化资源比肩,我们预计2030年市场价值超万亿。 全球主要国家均对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

      中国NCA体系锂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

      来源:墨柯观锂2019-09-03

      由于目前锂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从路线的选择上,日本主要以nca路线为主,韩国则是ncm和nca齐头并进,中国目前来看是以ncm路线为主,nca的产量相对较小。...目前,中国还没有大规模生产nca电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电池企业对于nca的研发起步相比于日韩要晚,在制造工艺、专利、材料使用上还是与日韩企业有一定差距。

      来源:高工锂电2019-09-02

      当前,印度正在加快其两轮车、三轮车以及汽车的电气化战略布局,但由于印度还没有能够自主生产锂离子电池的企业,因此吸引了大批中日韩和欧美锂电池企业前往印度投资布局。...与松下、三星sdi、lg化学等日韩顶级锂电池企业相比,东芝的动力电池无论是在市场份额还是产能规模等方面都无法相比,但其核心的快充技术却被业内持续关注。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19-08-22

      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看出,电池企业主要来自中日韩及欧美。值得一提的是,想要在印度动力电池市场分得一杯羹的远不止这些企业。最近有印度媒体报道称,特斯拉有意在印度当地设立电池工厂。

      来源:电池联盟2019-08-21

      导读: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天下三分”,由中日韩三国鼎足而立。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据前列的企业,均被中日韩三国包揽。...由此,日韩电池企业在中国市场开拓进程开始减缓,国内动力电池正式形成了产业规模,装机量达到15.55gwh。自此,全球电池行业由中日韩鼎足而立,动力电池领域“天下三分”。

      补贴退坡/<mark>日韩</mark>发力 2020年电池企业仅存20余家?

      来源:盖世汽车新能源2019-08-20

      某种程度而言,中日韩在动力电池领域“三分天下”的局面与《规范条件》的实施不无关系。...而装机量占据前十名的企业均被中日韩三国包揽,除来自日本的松下、来自韩国的lg化学、三星sdi以外,其余七家均为中国企业,代表企业有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和国轩高科。

      来源:高工锂电2019-08-20

      产能扩充背后的隐忧为了应对补贴退坡和提升市场竞争力,中日韩电池企业都在大规模扩充电池产能。当前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ski和松下等一线电池企业都在扩充其在中国的电池产能。

      中科院电工所张京业:短期内低温超导储能占优势 未来逐渐以高温超导储能为主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9-08-08

      下面是世界各国典型的超导储能研发实例,欧洲多个国家,德意法,以及亚洲的中日韩都在超导储能方面做了长时间、大量的研发工作,在低温超导储能方面,美国做的是最领先的,它的储能量可以做到100个mj以上。

      来源:中国电池联盟2019-07-17

      全球锂电池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韩国储能电站的起火事件,可以说是给各国敲响了“警钟”。从商业发展来看,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依靠较大

      中国动力电池发展新的阶段

      来源:汽车电子设计2019-07-16

      动力电池产业形成了中日韩三国主导整个世界的电动汽车供应的格局,国外企业依靠技术优势站在第一梯队的是:松下、lg、sdi、sk,与之抗衡的国内电池企业包括catl、byd。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整理2019-06-26

      ggii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汽车动力锂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前五位被中日韩企业瓜分,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企占据6席。从全球动力电池格局来看,宁德时代和松下竞争优势明显,但韩国企业增长较快。...截至目前,三星sdi、lg化学、sk集团、松下等日韩动力电池“巨头”均已重回中国市场,这将给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来源:高工锂电2019-06-25

      与亚洲中日韩电池企业相比,欧洲在锂电池领域的竞争正处于弱势地位,完全依赖亚洲电池厂家。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包括欧洲国家和汽车制造商都在计划建立属于自己的电池工厂。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9-06-20

      在动力电池行业,中日韩三国以“东亚三强”闻名寰宇。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6-19

      天然气“亚洲溢价”,是指因缺乏定价权,导致出口地相同的天然气(主要是lng)在亚洲市场交易的价格高于北美和欧洲市场,亚洲国家尤其是中日韩等东北亚地区国家被迫长期支付较高的天然气进口成本。

      来源:中国电池联盟2019-06-18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三国在锂离子电池市场的竞争中也各具特色,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在政策的呵护下,正在逐渐变的强大。

      来源:观察者网2019-06-12

      法国要想达到中日韩的规模被认为尚需时日,但如果与积极开发纯电动汽车的欧洲汽车业携手,市场份额有可能爆发性地扩大。...根据中国调查公司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在2017年汇总的调查报告,中日韩三国企业垄断了全球车载锂离子电池供货量排行榜前十。

      来源:能源评论2019-05-09

      这份报告同时指出,受益于中日韩三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预计亚太地区将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最大市场,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消费电子率先应用无线充电并不是新技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