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硅碳负极材料”相关结果233
      【干货】关于锂电池<mark>硅碳负极材料</mark> 你不得不知的事儿

      来源:材料人2017-10-20

      本文主要介绍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制备方法、不同结构的在电池中的应用及展望。纳米硅碳材料研究进展早期纳米硅碳材料从元宵结构发展到核桃结构(如图1),致密度提高。

      纳米<mark>硅碳负极材料</mark>研发进展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17-10-20

      纳米硅碳负极材料则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向之一。...由于智能手机等也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也将成为高比容量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的广阔市场。在规模储能领域,纳米硅碳负极材料也将拥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2017重点新<mark>材料</mark>示范目录公布 NCM/<mark>硅碳负极</mark>等4大锂电<mark>材料</mark>入围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7-09-22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上海杉杉、深圳斯诺、星城石墨、湖州创业等负极材料企业都在积极研发硅碳负极,主流的动力电池企业也在推动硅碳负极动力电池的测试和产业化。...“目前业内的硅碳负极比容量普遍在450mah/g左右,但离600mah/g的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博认为,从产业化的角度而言,当前硅碳负极材料的产品性能还要进一步提升。

      工信部公布重大消息!锂电池<mark>材料</mark>行业巨变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7-09-20

      负极材料将提价20%-30%在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方面。《目录》对低比容量和高比容量分别作出了要求。...可见负极材料高低比容量的界限为600mah/g。锂电大数据了解到,负极材料要在满足比容量要求的同时实现量产,硅碳负极材料或成首选。

      三部委推动4类锂电池<mark>材料</mark>企业发展 《重点新<mark>材料</mark>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出台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7-09-18

      《目录》将高低比容量的界限划定在600mah/g,通过和赛迪统计的数据对比,负极材料要满足比容量600mah/g,同时实现量产的需求,硅碳负极材料将成为预期的产品。...在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方面,《目录》要求低比容量(600mah/g):压实密度1.5,循环寿命300圈(80%,1c);高比容量(600mah/g):压实密度1.3,循环寿命100圈(80%,0.5c)

      来源:高工锂电2017-09-12

      尽管目前国内真正实现硅碳负极材料量产的企业不超过2家,并且主要应用于数码锂电池领域,但根据国家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等性能指标的规划,硅碳负极已经成为下一代负极产品的方向。

      来源:Timo Ikonen2017-09-04

      相关阅读:2017全球硅碳负极材料研究报告...我们现在对锂离子电池中大量使用硅的材料性能有很好的了解,但是我们使用的硅太贵了,因此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从农业废料,例如大麦壳灰中制造类似材料的可能性,vesa-pekkalehto教授解释说。

      来源:中国证券网2017-08-23

      值得注意的是,硅碳负极材料目前已有不少厂商少批量出货,预计明年将大规模稳定出货。...上半年石墨原料、针状焦、低硫焦等负极材料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导致负极材料厂家近期并不好过,不少负极厂家已经微调上涨出厂价,减少出货量,目前下游电池厂尚有囤货,预计负极材料未来会有一定幅度上涨。

      2017全球<mark>硅碳负极材料</mark>研究报告

      来源:新材料在线2017-08-18

      本文主要呈现的是2017全球硅碳负极材料研究报告。 相关阅读:前沿:硅碳负极材料最新研究进展锂电池发展亮点纷呈:硅碳负极、全固态、钛酸锂、软包、超级电容...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碳、硅的复合物、锡与碳的复合物、钛氧化物、金属锂等,主要的性能指标比较如表16所示,其中,硅/锡/碳、金属锂的比容量相对于石墨实现了质的提升,将是未来高比能锂电的新选择

      来源:硅酸盐学报2017-07-19

      近年来,硅碳负极材料相关技术发展迅速,迄今已有少量产品实现实用化,日本日立集团maxell公司已开发出一种以sio-c材料负极的新式锂电池,并成功地应用到诸如智能手机等商业化产品中。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7-07-07

      除了通过动力电池轻量化提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之外,硅碳负极材料的使用也是提升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有效方式。2017年,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较2016年下降幅度较大。...相关阅读:锂电池发展亮点纷呈:硅碳负极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7-05-01

      在正极材料方面,业界纷纷将目标放在了高镍材料上,而负极材料方面,业界普遍认为硅碳负极足以担此大任。国外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硅碳负极材料的量产。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7-04-18

      而积极研发生产新型负极材料和技术创新成为了负极材料企业参与未来竞争的必然选择。硅碳负极将成负极材料企业角逐主战场?...负极材料的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可为杉杉股份带来较大的边际改善。2、深圳贝特瑞研发全球首款硅碳负极材料贝特瑞凭借在负极材料领域技术领先地位,其硅碳负极的研发和生产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换个角度看特斯拉市值超福特:电池新<mark>材料</mark>的技术革新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7-04-06

      利用不同形态的碳材料来复合硅进行改性处理,使其构成均匀的导电网络结构,形成导电性好、附着性好、化学稳定性高的硅碳负极材料。3.硅碳负极为什么还没实现产业化应用硅碳负极材料是一种使用起来非常困难的材料

      来源:新材料在线2017-03-22

      负极材料方面有碳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合金材料,其中在合金类的材料里面的硅碳负极材料是研发的热点。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7-03-20

      针对高比能量动力电池,公司未来会重点发展三元正极材料。近期重点发展高镍三元材料电池,中期看重硅碳负极材料电池,远期则是关注新体系的高比能量电池。公司一直坚持三元叠片软包电池的技术路线。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7-03-06

      另外,公司2009年开发第一代纳米硅碳负极材料,2012年开发第二代硅氧材料和第三代硅薄膜材料,硅薄膜材料属于前沿性的技术,离商业化还有点距离。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7-02-22

      湖州创亚湖州创亚硅负极能量密度可以做到1300-1400mah/g,硅碳负极材料可以达到600mah/g。预计,今年上半年进入中试量产。...各负极材料企业在积极推进硅基负极的产业化,一场硅基负极材料的竞逐战正在上演。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7-02-20

      硅碳负极产业化进行时国内前几大负极材料生产厂商陆续对硅碳负极材料进行布局,深圳贝特瑞和江西紫宸已率先推出多款硅碳负极材料产品,上海杉杉正处于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进程中,星城石墨已将硅碳新型负极材料作为未来产品研发方向

      总投资约40亿元的石墨烯项目落户深圳高新区

      来源:包头日报2017-01-25

      ,重点研发石墨烯等新能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以领先的科技和自主知识产权,推动新型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二期投资约22亿元,建设4万吨石墨及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计划2019年4月开工,2020年上半年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