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中日韩”相关结果510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9-01-23

      当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由中日韩三国主导,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现有电池产业比较薄弱。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9-01-21

      去年,在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欧洲各国已开始商讨建立一个可行的工业电池生产联盟,以摆脱对中日韩等国动力电池生产商的依赖。...动力电池产业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欧美国家的企业想要在现有格局下去挑战中日韩三国巨头企业的霸主地位还是有些难度的。

      来源:42号车库2019-01-17

      说起全球范围内的动力电池厂,无非就是中日韩的这几家,出货量排行榜前五位一直被宁德时代、松下、三星sdi、lg 化学和比亚迪占领,而 sk innovation似乎鲜有耳闻(相较于前五位),虽然与 lg

      来源:电池网2019-01-16

      国际市场,中日韩三国鼎立局面长期稳定,lg化学、三星sdi、松下、宁德时代各自都拥有一定优势,龙头地位稳固。

      中国民间组织合作协会发布《<mark>中日韩</mark>三国之煤电:现状和迈向更清洁能源系统的路径》

      来源:ERR能研微讯2019-01-15

      近日,中国民间组织合作协会发布报告《中日韩三国之煤电:现状和迈向更清洁能源系统之路》,在此err能研微讯研究团队对报告的摘要进行了翻译,并在此分享给大家,欢迎转发扩散!

      来源:EnergyTrend储能2019-01-14

      据外媒报道,为了减少德国车企对于中日韩电池供应商的依赖,德国总理默克尔将计划拨发10亿欧元用于支持德国的一家电池生产商,同时也将资助一家电池研发机构,用于开发下一代的固态电池。

      来源:经济观察网2019-01-14

      王子冬认为,中日韩在动力电池技术道路的选择上,均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并没有哪家企业有别人所无法掌握的独门绝活,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市场最为广阔,但他同时指出,我国锂电产业存在行业集中度不高、...除此之外,业内专家分析称,日韩企业瞄准了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时间点,希望能在两年后的动力电池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将凭借低成本、精细化制造等优势,对中国现有动力电池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来源:经济观察网2019-01-14

      电动车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德国是传统汽车制造业强国,但全球动力电池的技术和产能制高点却掌握在中日韩手中。

      《<mark>中日韩</mark>三国之煤电:现状和迈向更清洁能源系统的路径》发布

      来源:ERR能研微讯2019-01-14

      近日,中国民间组织合作协会发布报告《中日韩三国之煤电:现状和迈向更清洁能源系统之路》,在此err能研微讯研究团队对报告的摘要进行了翻译,并在此分享给大家,欢迎转发扩散!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宏观)

      来源:墨柯观锂2019-01-07

      过去是智能手机,现在是电动汽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智能汽车,将来是智能电网……3、从发展历史和区域看,全球锂电产业链的发展总体上可以用“中日韩三国演义”来概括。现在是,将来还会是。...在制造能力方面,中国企业已在快速接近日韩企业;在技术能力方面,中国领先企业或已达到了韩国巨头的水平,总体也不输于海外企业。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8-12-29

      此前,电池中国网对中日韩三国行业龙头企业的产能情况进行了梳理。韩国动力电池业界普遍认为,大型动力电池企业如果具备年产50gwh以上的规模,就会产生后来者难以入局的“墙效应”。...随着中国宁德时代、比亚迪,日本松下等中日动力电池巨头企业在产能布局、技术提升等方面的强势发展,特别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韩国动力电池业界普遍认为,韩国动力电池企业要想在同等背景下胜出,必须

      来源:柏颖2018-12-28

      面对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在欧洲纷纷跑马圈地,欧洲本地企业也有点坐不住了,宝马、大众等都有意发展它们的动力电池业务,由于在三元锂电池的成本和技术上已很大取得竞争优势,它们计划直接研发更先进的固态电池技术,然而它们面对实力强大的中日韩企业却似乎有点踟蹰不前

      <mark>中日韩</mark>车载电池生产厂商看好中国市场

      来源:环球网2018-12-27

      未来,中日韩三国车载电池生产厂商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此前,全球最大的车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计划2020年之前将车载电池的产能提高至2017年的4倍以上,达到50gwh。...据根据《日经中文网》25日报道,伴随着中国政府放宽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的限制,出台了吸引外资、促进新能源车普及的政策,日韩厂商基于对未来订单增量的预期,纷纷计划扩增中国车用电池产能,借此抢占市场。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8-12-26

      中日韩为首的动力电池大军,正在前赴后继地抢滩欧洲土地,后者显然认为,此等动作已被视为一种“侵略”。在这样一个欧洲人不曾入眼的风口行业,数百年前的角色被反转了。

      来源:电池网2018-12-24

      此外,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格局日益稳固,随着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的持续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车载电池市场占据了六成以上份额。...这一年,松下、lg、三星、sk等日韩企业,瞄准中国新能源补贴结束期,携巨资杀“回马枪”,重新进军中国市场,让自主品牌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备受关注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正式敲定,预计明年下半年部分投产。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8-12-21

      对此,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在接受电池中国网采访时表示,“抢”是韩国企业面对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纷争时的态度。...结合前不久另一子公司三星sdi的两笔在华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的消息,不难看出三星集团业务重心的调整,显示出其将与中日动力电池企业争夺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野心。

      来源:科技部2018-12-20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报道,被视为新一代电池头号种子的“全固体电池”有了向生活和产业普及的可能性。全固体电池被认为能用在纯电动汽车(ev)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而受到期待,日企希望在与中韩企业的电池开发竞争中卷土重来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8-12-17

      日韩企业瞄准了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时间点,希望能在两年后的动力电池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凭借低成本、精细化制造等优势,将对中国现有动力电池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动力电池巨头“围猎”美国新能源市场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8-12-17

      由于客户、市场、资源、战略等根植程度不同,中日韩电池巨头在美国市场的布局程度以及策略也有所不同。其中,韩系巨头在动力电池领域耕耘时间比较久,已经与欧美车企取得了长期的合作。

      动力电池命门——暗流涌动的正极材料市场探讨

      来源:申建国电新团队2018-12-14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日韩三国是正极材料主要产出国。top5企业市占率为31%,细分到三元(ncm+nca)正极材料,top5市占率有所提高为5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