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负极材料”相关结果337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8-05-02

      负极材料:成本不透明账期可自控目前硅碳负极材料还处于人造石墨掺硅的初级阶段,离真正的规模化尚有一定时间。...动力电池市场的主流负极材料仍然以人造石墨为主,而今年随着一波产能释放、主流负极企业加大石墨化成本管控等,人造石墨尚有可下调的空间。

      锂电池硅基<mark>负极材料</mark>研究进展追踪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8-05-02

      ,被认为是碳负极材料的替代性产品。...硅基负极材料被视为现有商业化碳负极材料的替代性产品之一,然而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体积效应而无法商业化,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4-27

      目前,负极材料主要被划分为两个类别,一种为商业化应用的碳材料,例如天然石墨、软碳等,另一类为正处于研发状态,但是市场前景一片大好的非碳负极材料,例如硅基材料、合金材料、锡金材料等等。

      来源:电源技术2018-04-27

      ,被认为是碳负极材料的替代性产品。...硅基负极材料被视为现有商业化碳负极材料的替代性产品之一,然而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体积效应而无法商业化,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

      看新型电解液添加剂如何“一箭双雕”

      来源:电化学前沿2018-04-10

      sem形貌(f、h-无lifmdfb g、i-有lifmdfb)图5:lifmdfb+fec诱导的sei层对硅碳负极材料作用对比图参考文献:unsymmetrical fluorinatedmalonatoborate

      磷酸铁锂并不会“回潮” 因为它一直存在

      来源:刘进2018-04-09

      能量密度最高能达到260wh/kg;在此基础上,硅碳负极材料则是突破300wh/kg的关键。...按照沈晞的说法,比亚迪大规模量产的磷酸铁锂方壳电池的能量密度为165wh/kg,未来的上限是200wh/kg;而量产的三元方壳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达到了190wh/kg,未来采用高镍正极材料搭配石墨负极

      锂离子电池硅<mark>碳负极材料</mark>的制备与应用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3-29

      ,在已被研究的各种硅碳负极材料中,通过采用纳米结构、杂原子掺杂以及三元复合的方法均可显著提升硅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后对硅碳负极材料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目录:1 硅碳负极材料的合成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8-03-26

      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贝特瑞、杉杉股份、力神、比克、万向等都展开了对硅碳负极材料的布局。尽管目前硅碳负极材料还存在成本高、技术难度大、配套产业不完善等问题,但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前景依然可期。

      来源:锂电与燃料电池观察2018-03-15

      举例而言,亚化咨询《中国锂离子电池年度报告2018》资料显示,特斯拉model 3使用的动力电池型号为21700,正极材料为nca,负极材料为硅碳负极材料,电池组(包括电池、热管理组件在内的整个bms

      精读宁德时代招股书:改变全球产业格局

      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2018-03-14

      (2)42亿元研发项目:主要研发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商用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下一代电池,包括高镍三元材料、硅碳负极材料、阻燃添加剂等新材料,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制造工艺,电池轻量化技术,生产工艺优化设计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8-03-13

      碳负极材料的优点与缺点据业内专家介绍,硅碳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碳包覆的sio材料和si/c复合材料两类,目前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是sio材料

      来源:起点研究2018-03-09

      spir预计未来在动力电池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二年国内必将出现更多的年产千吨级别硅碳负极材料企业。...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份国内前8负极材料企业基本均在加大扩张硅碳材料产能,且也有多家跨行业的新进入者涉足布局硅碳负极材料,其新增产能将于2018-2019年开始陆续投产,spir

      精确设计石墨烯笼实现锂离子电池非<mark>碳负极</mark>高体积性能

      来源:清新电源2018-02-08

      因此,相比于高压实的石墨负极材料,具有巨大体积膨胀的非碳负极材料在现今研究中尚未很好地发挥出体积性能优势。碳纳米材料构建的碳笼结构被认为是解决非碳负极材料嵌锂时巨大体积膨胀问题的主要手段。

      硫模板技术可让锂电池再“瘦身”

      来源:天津大学2018-01-31

      碳纳米材料构建的碳笼结构被认为是解决非碳负极材料嵌锂时巨大体积膨胀问题的主要手段;但在碳缓冲网络的构建过程中,常常引入过多的预留空间,导致电极材料的密度大幅降低,限制了锂离子电池负极体积性能的发挥。

      深度解析硅<mark>碳负极材料</mark>复合方式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8-01-30

      目前市场上锂电厂商主要选择石墨材料作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属于碳负极材料中的一种,包括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寻找一种可以替代碳负极材料材料。由于硅可以和锂形成二元合金,且具有很高的理论容量(4200mah/g)而备受关注。

      2018年硅<mark>碳负极</mark>用量将翻一倍 配套正极/电解液/粘结剂趋向成熟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8-01-08

      无论是当前的研发及试生产,或是即将到来的批量应用,下游动力电池企业对硅碳负极材料都提出了明确的需求。在此趋势下,主流负极材料企业积极响应,在提升硅碳负极材料研发实力的同时,纷纷扩大硅碳负极材料产能。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mark>材料</mark>的发展研究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1-05

      小结:通过对几个知名企业的研发现状以及规划中可以看出,高ni含量正极、高电压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以及一些安全技术的应用将是最近几年的的一个热点,材料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主要看体系是不是匹配,需要有配套的工艺来支撑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8-01-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支持的北京大学项目团队,通过原位包覆、刻蚀等途径,设计制备出一种高比容量的自体积适应性硅/碳负极材料。...该项目针对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应用需求,解决安全性差和比能量低两个重大难题,本项目研发的锂电池负极所用的材料就是硅碳负极材料,该项目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将其产业化。

      来源:百川资讯2017-12-25

      而整体来看,2017年主流碳负极材料均受到了上游原料市场的冲击,无一幸免,受影响最大的是占70%以上市场份额的人造负极材料产品。除了上游原料方面,关键性生产环节也受到了联合影响。...与人造负极材料市场相比,天然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低,关键龙头企业对于石墨矿山早有布局,所以市场波动并不明显。同样,中温沥青对于中间相碳微球负极的影响也较为有限。

      来源:中新网2017-12-19

      据介绍,负极材料对锂/钠离子电池的快充和倍率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由于钠离子的离子半径远大于锂离子,目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石墨类负极材料已不适用于钠离子电池,开发高性能非石墨类碳负极材料对于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