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负极”相关结果340

      来源:高工产业研究院2016-09-27

      目前,日韩等大电芯厂商已经在做硅碳负极电池的商业化,而大部分的国内负极材料企业也在做硅碳材料的技术储备,主流动力电池企业也在积极推动硅碳负极动力电池的测试和产业化。

      来源:电车汇2016-08-18

      目前东莞杉杉完成产能提升,电解液业务年产能扩至1.5万吨;公司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携手海内外知名大学、中科院技术专家,完成创新团队建立,助力产品研发;在钛酸锂、硅碳负极等新型材料匹配电解液、高电压电解液等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来源:电池中国网综合2016-08-08

      据悉,特斯拉发布的model 3就采用了硅碳负极作为动力电池新材料。通过在人造石墨中加入10%的硅基材料,特斯拉让电池容量达到了550mah/g以上,电池能量密度可达300wh/kg。...负极材料分类众多,其中石墨类碳材料一直处于负极材料的主流地位。

      来源:小鹏汽车2016-07-15

      充电温度小于0℃会导致金属锂在碳负极表面沉积,因此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在低温极端情况下,会导致电池负极刺穿从而引起短路情况的发生。如果电压过低或者电池过放,相变导致电池晶格崩溃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来源:动力电池网2016-06-27

      其中正极和负极材料必须能够可逆的嵌入和脱嵌锂离子,隔膜必须是锂离子导通而电子绝缘,电解液必须是锂离子溶液。通常正极材料里是一个过渡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金属锂和碳负极是金属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来源:电子发烧友2016-05-24

      model 3电池技术中硅碳负极的应用是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的重要突破。据介绍,该负极材料加入了10%的硅,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随着技术的推进,硅碳负极材料有望更进一步提升锂电池容量。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2016-05-20

      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将显著延长续航里程,对发展电动汽车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在2013年底部署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通过合作研究,积极探索了第三代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等电池体系.其中,采用纳米硅碳负极

      来源:电子发烧友2016-05-15

      钛酸锂的化学扩散系数(一般为210-8cm2/s)要比碳负极材料的扩散系数大个数量级,高扩散系数意味着钛酸锂要比其他的碳负极材料具备更快和更多的循环充放电能力。...与碳负极材料相比,钛酸锂的高电位(1.5vvsli+/li)意味着通常在碳负极与电解液接触在表面产生的sei膜在钛酸锂表面上基本难以形成。在正常电压范围内,在钛酸锂表面上也难以生成锂枝晶。

      来源:好电科技2016-01-27

      根据我们的匡算,如果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如果用硅碳负极,正极的比能量一定要大于250mah/g,因为在电池设计里面正极决定容量、负极决定寿命。一般是这么一个概念。...我们在三元和硅碳负极材料我们做了电池319,但是它的循环性能现在还不行,安全性也没有考核,所以说锂离子电池单纯的如果要做高比能量,应该是可以做到,但要是做到产业化指标就很难,因为要有各种条件的约束。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5-12-10

      针对负极材料的发展,因为石墨负极的容量已经受到了限制,所以寻找新的非石墨类负极材料成为了一个研究方向,例如硅碳负极。另外,目前动力电池的迅猛发展,提高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安全性成为另外一个研究热点。

      来源:中科院物理研究所2015-12-04

      使用该正极和硬碳负极组装的非水钠离子全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224 wh/kg(根据正负极质量之和计算得到),显示了较好的倍率及循环性能(图4)。...此外,ti替换的样品可用作为水溶液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不除氧的条件下表现出了优异的循环性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6401。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5-10-21

      该材料的可逆储钠容量高达516mah/g,且循环1000周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5.9%,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优异的储钠碳负极。该研究为实现高容量、高效率、高循环性的钠离子电池指出了新的方向。...该实验室以廉价的有机小分子ntcda与单质硫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法得到硫掺杂的无定型碳,并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来源:汽车周报2015-08-18

      肖成伟说,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及关键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碳负极 材料、隔膜)以及生产装备的产业化,整体动力电池产业崛起的态势已经形成。

      来源:中国电池网微信2015-05-18

      未来团队的研究方向就是做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或者是硅碳负极的电池,以达到电动车和phev对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炼厂的酸盐电池在160、180的能量密度范围内,下面团队的研究方向就是做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或者是硅碳负极的电池,以达到电动车和phev对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的要求。

      来源:高工锂电池网2015-05-14

      nec完成confirmation test的时间已经到了1992年,而sony在一年前就以已经产业化了基于碳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其实,从锂离子电池的诞生历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锂离子电池采用碳负极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锂嵌碳化合物降低了金属锂的高活性。所以,基于嵌入反应的锂离子电池其实是不得已的折衷办法!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5-04-22

      当电芯温度上升到130℃以后,负极表面的sei膜分解,导致高活性锂碳负极暴露于电解液中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热量使电池进入高危状态。...当电池温度达到 240℃以上时,还伴随锂碳负极同粘结剂的剧烈放热反应。而有机电解液在氧气和热量的环境下变成了助燃的凶手。

      来源:电子工程世界2015-02-05

      主要的过热副反应包括:1.sei膜在温度高于130℃时分解,使电解液在裸露的高活性碳负极表面大量还原分解放热,导致电池温度升高。这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根本原因。...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引发因素主要包括下述3种情况引起的短路:①隔膜表面导电粉尘、正负极错位、极片毛刺和电解液分布不均等工艺因素;②材料中金属杂质;③低温充电、大电流充电、负极性能衰减过快导致负极表面析锂

      来源:元器件交易网2014-12-16

      电流从氧化锰正极经过这种盐溶液流向碳负极。这种电池体积巨大,运行稳定,制造成本低廉,可用改装过的设备进行生产。近日,阿奎恩宣布投资3460万美元扩大生产规模。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4-11-24

      负极材料领域,主打快充快放、长循环寿命的钛酸锂材料也在城市客车上得到大规模的运用,龙头企业深圳贝特瑞也在积极研发和生产硅碳负极

      来源:中国储能网2011-12-12

      该技术是在构成电池的电解液中添加新开发的添加剂,并组合使用以往的锰酸类正极及碳负极的电极而实现的。...但是,需要具备高耐久性的定置式蓄电池在使用以往的锰酸类锂离子充电电池时,会因为分解后的电解液溶媒附着在负极上形成皮膜,而且正极的锰也会渐渐溶出电解液,从而使电池的电阻升高,出现反复充放电后容量下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