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10-02-23
有观点认为,随着电力企业大手笔海外买煤,中国净进口煤炭,煤电双方“博弈”的格局或有所变动,与煤价紧密捆绑的“煤电联动”也受影响。 ...有报道称,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计划与澳洲煤炭企业源库资源签订为期20年,600亿美元的煤炭贸易协议,双方已达成了意向,但价格尚未商定。 李朝林告诉记者,去年煤炭净进口,国内外的价格差距是关键。
来源:互联网2010-02-02
每年煤电双方争吵不止,除价格上的角力外,他们更看重的是未来能有多少带有运力指标的重点合同拿到手里。如果签下的合同得不到运力保障,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今年,煤炭跨省区重点电煤合同汇总网签数量几乎超出框架方案一倍,也是煤电双方在很大程度上担心运输指标不能够全部兑现,才会选择超额签订合同,以此保证电煤运输。 铁路运输能力是长期制约电煤供应的瓶颈。
2010-02-01
煤炭企业占尽谈判的“天时地利”,煤电双方的谈判筹码极不对等,谈判尚未开始,孰强孰弱就已经分出高下。 有业内人士分析,限于保电压力,电力企业到处找煤应急,已经基本失去议价能力了。...这表明,在频发的煤荒表象掩盖下,煤电矛盾才是病根所在。 尽管今年煤电谈判形式革新,鼓励煤价市场化,但电价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并未最终形成。因此,“一边倒”式的谈判再次激化煤电矛盾。
来源:互联网2010-01-26
更进一步讲,随着煤炭价格市场化进程的完善和厂网分开后电力后续改革的滞后,使电厂无法正常传导由煤价上涨等因素带来的成本增加,煤电双方被推到了市场前台:出现了“煤电顶牛”说,“无序涨价”说,“相互指责”说等
来源:互联网2010-01-25
湖北出现拉闸限电后,国家能源局迅速与有关地方能源行业管理部门沟通,加大煤电双方衔接力度。 “煤炭供应偏紧的格局将持续到一季度末。...新闻分析:如何看待近期煤电油供应紧张状况?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 周英峰)2009年冬季,我国遭遇罕见的强冷空气袭击,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能源供应紧张现象。
来源:互联网2010-01-20
相比去年直到9月底煤电企业双方才敲定合同煤价格,今年的合同录入量让外界大跌眼镜。中国煤炭市场网的研究员向记者表示,电厂超额签订合同,是想首先保障运力。 ...2009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2010年度煤炭视频会、衔接会以及汇总会全部取消,2010年度以后,煤炭和电力企业将完全自主进行煤炭价格的谈判,煤电双方即日起
来源:互联网2010-01-18
而煤电双方即日起在30天内完成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在中国煤炭市场网上进行,2010年1月14日24时结束。 ...这样的合同价格有可能不只是煤电双方妥协的结果,政府有可能暗中协调过。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2010年国内煤炭需求量相比2009年将增长4%至6%,煤炭需求量大约在33.6亿吨左右。
来源:互联网2010-01-15
煤电双方正进行最后的谈判冲刺。 ...尽管煤价上涨30元/吨,但是双方价格仍然悬殊200元~300元/吨。梁墩实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何今年合同量超载的原因。 煤价还有上行空间?
来源:互联网2010-01-15
而煤电双方即日起在30天内完成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在中国煤炭市场网上进行,2010年1月14日24时结束。...众所周知,国内煤电联动政策始于2004年底。当时国家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将相应调整电价。
来源:互联网2010-01-13
为平衡煤电双方利益,2009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年度煤炭视频会、衔接会以及汇总会全部取消。...此次发改委指出,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由供需双方企业协商确定,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等原则,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来源:互联网2010-01-13
分析人士称,今年主要由于近期煤炭供应受天气影响较大,市场煤价持续上涨,煤电双方对未来经济、煤炭价格走势的预判大致相同,在价格上没有去年那样严重的矛盾。...而2009年则由于煤电顶牛严重,直到9月底才敲定合同煤价格。最终电煤合同签订汇总量为7.93亿吨,是当年国家发改委下达年度运力配置框架方案8.46亿吨的9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