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硫化锂”相关结果60

      来源:电池中国2024-05-20

      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式线建设今年将会完成,计划从2025年开始推进批量生产体系建设。电池中国注意到,去年9月,中科固能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生产基地项目在江苏溧阳签约。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8-03

      而且,基于内生促进机制的电极过程可以调控放电产物呈现均匀的膜状沉积,放电产物形态的改变促进了随后充电时硫化锂的分解过程。...然而,锂硫电池在硫到硫化锂的复杂转换过程中存在着可溶性中间体的穿梭效应以及迟缓的动力学过程,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因此,如何同时解决硫正极存在的穿梭效应以及动力学迟缓问题成为一个关键挑战。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06-17

      若扩散至负极,则与锂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硫化锂,锂被腐蚀,消耗活性物质,造成容量的不可逆损失,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抑制‘穿梭效应’是锂硫电池研究的关键之一,最核心的就是如何使其反应中生成的长链多硫化物束缚在硫正极侧,或从根本上抑制多硫化物的产生。这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但还需要深入探索。”陈剑说。

      来源:新浪汽车2020-05-22

      这些纳米球的工作方式类似于电池阴极纳米反应器,通过fe1-xs电催化剂装饰,可以解决锂硫电池中多硫化锂(lips)溶解的关键问题,要知道多硫化锂溶解时,电池会失去硫和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这些纳米球孔隙率高,可吸附高达75%的高硫负荷,从而避免多硫化锂的溶解。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2-19

      赵兵解释,“穿梭效应”就是指在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由于正极产生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易溶解于电解液,这一物质会穿过隔膜向负极扩散,与负极的金属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造成电池中有效物质的不可逆损失,进而导致电池寿命衰减

      电化学活性多功能隔膜涂层提升锂硫电池研究进展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2019-09-12

      该涂层对多硫化锂具有很强的吸附力,成功地阻止了多硫化锂向锂负极一侧的“穿梭”,实现了工业级高负载硫正极的长寿命循环。...同时,在放电过程中,液态的多硫化锂会形成li2s绝缘层覆盖在正极表面,阻碍电子和离子的传导,使电池的倍率性能下降。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多硫化锂的迁移。

      来源:新材料产业2019-06-13

      +,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正极,li+则穿过隔膜向正极迁移,与单质硫反应生成聚硫化锂(如图1所示)。...li-s电池放电时,正极中的固相硫单质(s8)溶解到电解液中被逐步还原,随着放电反应的进行,硫-硫(s-s)键逐步断裂,最终与锂离子(li+)形成不溶性的硫化锂(li2s);负极中金属锂失去电子成为li

      来源:能见Eknower2019-03-15

      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间产物多硫化锂的溶解引起穿梭效应,也一直被视为限制其实际应用的关键因素。...曾任猛狮科技副总裁的李青海博士曾称,多硫化物溶解穿梭是锂硫电池最重要和最难解决的问题,相关的改进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过他看好锂硫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极具发展前景。

      来源:材料人2019-02-25

      然而,这些电极材料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例如si巨大的体积变化,li金属的不可控锂枝晶生长,以及可溶性多硫化锂的形成和伴随的穿梭效应。...最后,对于硫正极,中间硫物质溶解到电解质中,即多硫化物穿梭,是导致显着容量衰减的有害过程。因此,期望设计与多硫化物具有强相互作用的电极材料。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9-01-23

      他们发现用litfsi做电解液的锂硫电池当中,锂原子被硫原子束缚,在电极表面形成硫化锂(lisx)。而用lifsi做电解液时,则形成硫酸锂(lisox)。...通过计算两种锂的化合物的结合紧密度,他们发现锂硫化物容易破裂释放锂。然而,硫酸锂是很难分开的,因此硫酸锂当中的氧元素是罪魁祸首。

      重庆大学魏子栋团队在锂硫电池隔膜取得突破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2019-01-22

      这一过程可以有效阻止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多硫化锂的流失,以放电过程为例,溶解的多硫化锂会被隔膜吸附从而滞留在正极附近,由于化学吸附的可逆性,随着放电过程的进行,被吸附的多硫化物会逐渐回到硫电极一侧并继续参与电化学反应

      来源:中国科技网2018-12-19

      牛志强介绍,目前,人们已经采取各种方法去改善上述问题,其中最普遍的策略是采用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结构碳材料,通过物理限制作用进行多硫化锂的捕获;或是使用极性材料通过化学相互作用进行多硫化锂的捕获。

      锂硫电池界面机制研究 促进设计推广应用

      来源:纳米人2018-06-14

      图2. lps电池中沉积硫化锂的原位afm表征由于层状和球状的形态差异,研究人员又分析了li2s在lifsi基、litfsi基和litfsi-lifsi不同电解质下的结构变化。...问题在于,多硫化物中间体的溶解造成穿梭效应,导致高的界面电阻和循环性能衰退。深入研究界面中多硫化物的形成和转化,对锂硫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

      3D碳纳米管/石墨烯-S-Al3Ni2正极用于高载硫和长寿命锂硫电池

      来源:能源学人2018-05-1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许多的导电物质被用来限制和容纳多硫化锂中间产物,但是当提高电池的载硫面密度(asls)时,更多的多硫化锂在电解液中持续不断的产生和累积,使得这些方法对其性能的提升并不尽人意。

      小分子固硫新技术助推高性能锂硫电池发展

      来源:浙江基础研究院2018-05-16

      图2(a)多硫化锂溶液中滴加蒽醌分散液的溶液颜色变化图, (b)多硫化锂-蒽醌复合物的xps图,(c)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d)多硫化锂-蒽醌复合物的原位x射线表征图。

      深度解读后锂离子电池技术展望(下)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5-03

      (2)多硫化锂穿梭效应:在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长链多硫化锂li2sx(4(3)体积膨胀问题:硫在完全充电转化为硫化锂时,体积膨胀达76%,容易引起正极材料的结构被破坏,影响活性物质

      固硫新技术助推高性能锂硫电池的发展

      来源:X-MOL2018-03-19

      (a)多硫化锂溶液中滴加蒽醌分散液的溶液颜色变化图;(b)多硫化锂-蒽醌复合物的xps成像;(c)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d)多硫化锂-蒽醌复合物的原位x射线表征。...为此,研究者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有机小分子助力的固硫新机制,即通过在充放电过程中小分子蒽醌与可溶性多硫化锂发生化学性吸附,形成无法溶解于电解液的不溶性产物,从而实现对活性物质流失的有效抑制,显著地增加了电池的寿命

      锂硫二次电池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来源:新材料产业2018-01-05

      ,顺浓度梯度跨越隔膜向负极迁移扩散,与负极发生反应,反应产物短链多硫化锂和不溶于电解液的li2s及li2s2由于浓度梯度的作用重新扩散回正极,被氧化成长链多硫化锂。...随着循环的持续进行,电极易出现粉化现象,影响充放电的工作循环;③反应中生成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li2sn,1n8)导电性差,附着在电极表面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深层次进行,使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变差;④充放电过程生成的可溶性高氧化态长链多硫化锂溶入电解液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7-12-28

      硫电极放电的时候不是直接生成硫化锂,而是逐步被还原,伴随多硫化锂中间产物的生成;多硫化锂会溶解在电解液中,发生溶解流失。...溶解的多硫化锂一方面会扩散到负极还原、再在正极氧化,产生穿梭效应,导致低库伦效率和高自放电;另一方面,溶解的多硫化锂在充电过程中还会在正极表面优先沉积,导致电极因表面孔堵塞而失活,因此,电极循环性能很差

      石墨烯应用未来路在何方?剑桥、麻省理工科学家这样说

      来源:新材料在线2017-10-23

      石墨烯纳米胶囊促进锂硫电池商业化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俄勒冈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阴极结构硫化锂电池,这种阴极由包覆多层石墨烯的二硫化锂纳米晶体组成。...3d石墨烯上的镍钴硫化物核/壳结构用于超级电容器镍钴硫化物的三维核/壳结构是在石墨烯上使用一系列水热步骤进行纳米工程而生成的,而用于生长核壳结构的石墨烯是在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cvd上生长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