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负极技术”相关结果39

      来源:电池中国2022-04-06

      考虑到消费用硅碳负极技术较成熟,预计至2025年渗透率有望达到50%,对应约7万吨硅碳负极需求;而对于动力用硅碳负极,预计至2025年硅碳负极在圆柱动力电池、方形动力电池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5%、20%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22-01-14

      负极金属电池技术的出现,则意在通过不设负极活性材料,仅采用负极集流体作为名义上的负极,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起点锂电大数据”id:weixin-lddsj)近日,据悉,宁德时代已布局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并申请专利。该专利包括相关技术的材料设计与关键工艺,有望在钠离子电池上率先落地。

      来源:每日汽车观察2021-10-29

      于是,就算如今的正负极技术还没办法让钠离子电池成熟落地,但依旧有无数的企业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按照曾毓群自己的话说:“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也是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来源:电池中国2021-01-26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池中国;id:cbea_battery)据了解,智己汽车的掺硅补锂技术和蔚来汽车介绍的无机预锂化硅碳负极技术并无实质的区别,两者都是采用“硅负极材料+预锂化”技术

      起底广汽集团“石墨烯电池”真相

      来源:锦缎2021-01-18

      该石墨烯电池主要涉及一项电池负极技术:以石墨烯作为导电添加剂的“硅基复合负极材料技术”。...【2】再说现实意义:广汽的硅基复合型负极材料技术工艺以及电池快充技术,拥有理论数据支持

      特斯拉:电池风云

      来源:中信建投2020-03-04

      特斯拉收购电池相关技术:理想与探索特斯拉通过收购方式取得的技术是干法电极技术,可能还包括离子液体-富硅负极技术。...可见,对相关内容进行细致比较研究,可以推断相应技术路线特斯拉已达到的水平;再深入进行有关机理分析,又可对其实现可能性进行一定程度的前瞻估计(电池的主要关注点为能量、倍率、寿命、成本、安全性;对于正负极

      一文了解2018年锂电池产业上下游发展现状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11-05

      锂电池上游市场简介 正极材料占比成本最多锂电池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离膜和包装材料等。其中石墨负极技术和包装材料技术难度不高,产业相对成熟,成本占比较少。

      来源:高工锂电2018-09-25

      负极技术议价相对更高。4、问:怎么看待国内外对不同负极的需求格局?硅碳做得好的企业有哪些?答:日韩部分企业用天然石墨到动力电池上,但一般为掺粉使用,纯用少,天然石墨有成本优势,但循环寿命受限。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7-10-16

      目前可以通过①提升轻量化水平;②走高镍正极与硅碳负极技术路线,并同时加强推进全固态动力电池的研发;③更改电池尺寸这三大路径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信息显示,我国动力电池核心的四大原材料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不仅满足了国内动力电池的技术需求而且还成功进入到国外高端车企动力电池供应体系中。

      来源:硅酸盐学报2017-07-19

      2016年,我国发布了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硬性指标,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年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目标为350wh/kg。为满足新一代能源需求,开发新型锂电负极技术迫在眉睫。

      来源:徐云飞20172017-05-17

      储能应用更注重安全性、循环寿命和成本,当前磷酸铁锂、钛酸锂技术较为适用,未来先进负极技术、电解质技术将成循环寿命提升关键。液流电池体系繁多,全钒、锌溴是主流。...铅炭技术的核心是在负极引入活性炭,使电池兼具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势,同时可有效抑制普通铅蓄电池负极不可逆硫酸盐化的问题,使其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得到显著提升。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6-12-19

      其中最关键的负极技术由锂电池材料龙头杉杉科技和华为共同研发。...本款手机快充技术合作方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总监乔永民独家撰文,解读如何通过负极材料技术将手机的充电速度提升?

      来源:纳米人2016-08-10

      现有的锂电池负极技术已经接近极限,为了满足新一代的能源需求,开发新型的锂电负极技术迫在眉睫。si负极由于超高的比容量和丰富的储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新技术之一。

      来源:电子发烧友2016-05-24

      延伸阅读:特斯拉电池技术获重要突破 硅碳负极技术受关注...model 3电池技术中硅碳负极的应用是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的重要突破。据介绍,该负极材料加入了10%的硅,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随着技术的推进,硅碳负极材料有望更进一步提升锂电池容量。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6-04-15

      正极材料呈现中、日、韩寡头聚集的格局锂电池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包装材料。其中,包装材料和石墨负极技术相对成熟,成本占比不高。...负极材料:技术成熟,产业转向国内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之一,决定了锂电池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等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国内技术成熟,碳材料种类繁多,成本比重最低,在5-10%左右。

      来源:新材料在线2016-04-12

      锂电池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包装材料。其中,包装材料和石墨负极技术相对成熟,成本占比不高。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主要是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正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的比例超过30%,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负极料占比10%,电解液和隔膜,成本占比分别为17%和25%。

      来源:金融界股票2016-04-07

      特斯拉采用的松下18650电池此次在传统石墨负极材料中加入了10%的硅,能量密度将达到300wh/kg。...业内专家认为,这种电池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有望促进国内锂电行业在硅碳材料应用上的探索和突破。

      来源:中国电池网2015-11-13

      当然这也不是完全能够全面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这样的技术,这里面还包括负极技术,有一种叫做硅的负极技术,可以远远超过今天的碳级材料。...当然,它在技术应用上可能还有一定的时间问题,未来我想从电池的能量密度,从电池的寿命上讲,很关键的未来的锂金属技术进展非常快,最终真正实现以锂金属为负极的这样一个负极材料之后,我们的电池能量密度突破每公斤

      来源:国泰君安2015-10-14

      公司在锂电池正负极技术、生产线及下游需求端进行持续扩张完善,产业布局加速推进,新能源价值将逐渐显现。...②对新能源电池子公司增资1.5亿元用于扩大锂电池产能,此前公司公告与专注于锂电池正负极技术的加州锂电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公司锂电池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生产及销售能力快速增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