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充电设施产业”相关结果2526

      来源: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2024-04-01

      围绕储能电池及系统、智能光伏、充电设施、高效电力电子器件、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氢能、海上风电运维等重点方向引进企业,依规模和贡献等条件,给予最高1亿元的一次性落户奖励,并给予企业核心人才最高600万元一次性安置补贴...3月28日,广东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印发《南山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产业扶持政策。

      来源: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03-28

      依托市级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运行检测管理平台,加强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运行的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跟踪检查,建立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运行效果评估体系,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

      来源:双峰县人民政府2024-03-22

      探索光伏发电与5g、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新领域高效融合。...“十五五”期间,全县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显著成效,低碳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壮大,重点用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娄底市领先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创新突破,绿色节能生活成为大众选择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整理2024-03-21

      煤层气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建成6个年产量10亿立方米气田,形成了完整的煤层气开发利用产业体系。能源清洁化水平稳步提升。...公路沿线充电、加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已建成充电桩890台,实现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建成加气站21座,其中10座已投入运营。同时,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来源:《能源评论》2024-03-20

      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有望达到万亿产业规模,其黄金组合是“分布式光伏+电池储能+车网互动+互联网+区块链”。...202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把车网互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光储充换一体化和配电系统安全监控等,作为加强创新引领的聚焦点和推动充电设施智能化升级的战略方向,部署重点推进技术研发

      来源:《能源评论》2024-03-18

      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共有6328个服务区配建了充电设施,占服务区总数的95%,北京、上海、河北、安徽等15个省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全部具备充电能力。...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也是推动消费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产业之一。

      来源: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2024-03-15

      二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配电网具备更强的承载力,必须适应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主体、新业态接入需要,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重。...下一步,配电网规划专业人员落实文件精神,在配电网规划规划工作中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任务要求,做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等产业发展规划的联动,加强与城乡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

      来源:《能源评论》2024-03-15

      如何助力新型能源体系新型能源体系是以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为目标,以智能电网、储能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能源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深度融合的能源体系,其具有清洁

      180元/kWh,单体电芯不低于280Ah!广东佛山南海出台储能电站扶持细则补贴

      来源:佛山市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2024-03-14

      鼓励储能项目在大数据中心、5g 基站、充电设施等领域布局。...为加快新型储能电站建设,做实新型储能产业链服务,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新型储能产业联盟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或相关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示范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谋求合作,在储能原材料制备、储能系统制造、

      来源:国资小新2024-03-11

      在功能性改革方面,闫宏光表示,内蒙古电力集团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积极布局电网侧新型储能、抽水蓄能、绿电交易、充电设施产业。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建议将内蒙古内部多端直流工程尽快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在蒙西内部建设连接沙漠新能源基地和重负荷地区的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进一步提升内蒙古新能源资源配置、西电东送能力和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嘉兴市人民政府2024-03-11

      3月8日,浙江嘉兴市人民政府印发嘉兴市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其中提到,适度超前建设农村电网,重点支持农村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支持新建农村充电设施1000根左右。...完善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保障省重大产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0.15万亩,允许省重大产业项目中的示范类制造业项目预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符合条件的省重大建设项目使用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3-11

      同时,制造强国战略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提速,高技术制造业逐渐成为发展主体,伴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提升电能供应品质已成为配电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全力支撑“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意见》提出两方面要求,一是建立配电网可接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容量的信息发布机制,二是加强负荷密度和条件匹配分析,科学衔接充电设施点位布局和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

      两会热词 | “新三样”出口亮眼,威睿海外布局显成效

      来源:威睿2024-03-06

      不过,行业也面临着如电池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充电设施的更好普及等挑战。...威睿打造的目前全球最高体积利用率、量产充电速度最快、最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全球量产的功率及扭矩密度最大的四电机分布式电驱,全球单枪输出功率最高的全液冷充电桩第三代极充v3等,不仅领先于行业,更助力解决行业发展痛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恒华科技:交能融合 构建绿色低碳出行的智慧充电网络

      来源:恒华科技2024-03-04

      “充电和加油一样快”的超级体验,为充电设施的管理、维护、运行提供智能化服务;同时恒华科技将积极推动融合华为盘古大模型、鸿蒙系统等,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赋能,推动数字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恒华科技作为华为智能充电网络重要合作伙伴应邀出席本次会议,在大会智能充电网络产业论坛上,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陈显龙作“交能融合 构建绿色低碳出行的智慧充电网络”主题分享。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02-18

      出台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落实国家、省级奖补资金和用电峰谷时段优化、价格浮动政策,重点支持乡村公共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新增公共充电设施20000根以上。...完善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保障省重大产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5万亩,允许省重大产业项目中的示范类制造业项目预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支持山区26县的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02-08

      结合电网调峰调频需求布局电源侧、电网侧储能系统,在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场景因地制宜布局用户侧储能。...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树立绿色经济城市典范(五)形成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坚持产城融合、以水定产、量水而行,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来源:茂名市人民政府2024-02-08

      逐步实现有条件的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超3300个。推动加氢站建设,谋划投放氢能源公交车。3.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推动预制菜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增加健康、营养农产品和食品供给。推动食品加工产业与餐饮业联动发展。常态化制止餐饮浪费。持续开展智能家电、家具、家装促销活动。落实省消费券政策。2.释放出行消费潜力。

      来源:嘉兴市人民政府2024-02-05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构建布局科学、适度超前、经济便捷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成公共充电桩1万个以上,实现城镇社区和景区村庄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打造绿色出行新生态。...积极培育新材料全球性集群,加快壮大光伏、新一代网络通信、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氢能储能、柔性电子等未来产业,打造一批全省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和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争创智能光伏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2-01

      据了解,我市全社会用电量按照产业分类主要分为第一、二、三产业用电及居民生活用电。去年,我市第二产业用电量约97.43亿千瓦时,仍是电力消费的主体,对全社会用电量的贡献率达到73%。...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及专用充换电场站216座、充电桩1056个、居民私人充电设施21126个、换电站5座,覆盖主城区的充换电网络初具规模,基本可以满足全市3.5万辆新能源车的充电需求。

      让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 | 华为发布2024智能充电网络十大趋势

      来源:华为2024-01-31

      趋势七 全液冷架构当前主流的风冷或半液冷的散热模式充电设施模块失效率高、寿命短、极大的增加了场站运营商的维护成本。...充电网络建设不完善仍是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第一痛点,建设高质量的充电网络,将加速新能源汽车渗透,推动本地产业和生态的繁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