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能源集团2024-06-24
6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在集团总部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管理委员会主席陈亮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围绕深化金融合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6-20
越来越多的中国能源企业投资海外项目,不断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国内的金融机构也在研判国际金融市场规则与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并推出了多款能源金融产品,提升了我国对能源价格风险的管理能力。
来源:重塑能源2024-06-19
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绿色低碳技术的示范窗口,近年来高度重视发展氢能产业,积极尝试氢能科技在公共交通、离网充电等领域的应用。
来源:盛能杰科技2024-06-18
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光伏展会之一,snec汇聚了政策制定者、高级专家、市场领导者、国际金融机构、咨询机构以及能源行业的权威媒体,共同探讨关键议题,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中国上海,2024年6月15日 – 作为光伏并网以及储能逆变器odm服务商的领军者之一,盛能杰携其全新的产品矩阵,重磅亮相2024年snec上海国际光伏展。
来源:深圳政府采购网2024-06-14
2.开标时间和地点:定于2024年6月24日9:00(北京时间),在深圳市加乐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1003号大中华国际金融中心a座10楼1001)公开开标。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6-13
来源:上能电气2024-05-24
由于tier 1供应商评选资格严苛,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具知名度和可靠性的行业评级体系之一,被认为是业内公平客观且极具可信度的权威参考标准之一,广受国际金融机构及新能源投资商的认可。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2024-04-11
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4年04月30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4年04月30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地点: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04-03
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境外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2024-03-29
组建香港财资公司是集团公司响应党中央号召,助力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举措,是财资金融系统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136”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流司库管控体系、提升产业金融服务实力的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核工业2024-03-28
与此同时,埃及政府认为,对核技术出口的不合理限制,财政支持不足,以及区域和国际金融机构和发展基金不愿投资等,限制甚至阻碍了全球核能发展。...正在建造多个先进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示范项目,并推动在2030年初全球范围内部署;支持发展核聚变,聚变融资已超过 60 亿美元,全球43 家核聚变公司中,有25家在美国;加强融资支持,美国进出口银行制定了支持全球部署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金融计划
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2024-03-26
积极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项目建设,建成国际金融城起步区、明珠工业园、南沙超级堤等示范项目。鼓励和规范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及独立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项目示范应用和规模化推广。
来源:财政部2024-03-07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资金议题谈判,深度参与国际气候环境资金机制治理并加强战略引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赠款,支持能源转型、能效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工作。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2-06
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持续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1-17
2024年1月11日开标结果显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标。而此次公开招聘,或许意味着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的储能整合进入了新阶段,当前储能公司的副总经理正在招聘中,拟招聘1-2人。...与此同时,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国际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有多岗位正在招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似乎已成为储能企业的必争之地。
来源:人民网2024-01-11
在武昌滨江商务区绿地国际金融城的旁边,一座类似于“平房”的小型建筑,和周边写字楼、住宅小区有机融合,构成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系统。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1-10
广州国际金融城规划定位为广州市第二中央商务区,是承载广州建设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的重要平台。本项目作为金融城东区配套的能源供应项目,是继起步区综合能源项目后金融城第二个集中供冷项目。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1-09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1-08
来源:上海发展改革2024-01-03
第九条 本市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优势,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本市对标国际绿色发展规则,加强绿色转型领域相关人才、技术和项目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全球绿色先进技术和关键环节与国内产业化优势对接融合,按照国家对外开放总体部署推动更高水平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