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液氢技术”相关结果61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8-19

      2018年以来,浙能集团积极探索氢能,积极引进航天液氢技术,开展液氢全产业链应用示范,在明确液氢储运、加注技术路线,确保氢能储运和应用充分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做好液氢技术研究、加强液氢核心技术研发攻关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2020-08-07

      美国、德国、日本等氢能发达国家已将液氢技术在民用领域推广应用,全球加氢站三分之一以上为液氢加氢站。实际上,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研发了液氢技术,主要用于火箭发射。

      富瑞特装募资超6000万布局车用<mark>液氢</mark>供气系统及配套氢阀研发项目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0-08-04

      类比天然气汽车行业,在氢的储运及终端应用方面,液氢技术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本项目的研发,旨在利用现有lng汽车产业配套用低温阀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开发和自主创新,从35mpa供氢系统及加氢站用配套氢气阀门切入,实现氢燃料电池车用氢气阀门在70mpa/100mpa以及液氢技术方面的突破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6-10

      那么,液氢技术路线在中国是否真正行得通?...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制氢技术的改进降低制氢成本的意义远不如直接寻找廉价的制氢原料。目前,有水电解、生物质、天然气及煤制氢等多种氢制取方式,不同的制氢方式,不同的储运方案,成本差异很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6-03

      除了固态储运技术外,液氢技术也以高储氢密度的优势崭露头角,且在民用领域快速升温。液氢经济性优势凸显明平文认为,液氢加氢站建设成本低,每站可支撑数百辆燃料电池车的运营,因此更具经济性优势。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2020-05-12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随着液氢技术取得突破,产业链逐渐完备,下游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将从原来从国外气体公司采购转向国产液氢应用,这将带动中国液氢市场成本的快速下降,也会推动燃料电池用氢成本的下降,从而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发展

      来源:高工氢电网2020-05-06

      事实上,除了刚刚投产的鸿达兴业,国内还有国富氢能、嘉化能源、中科富海、未势能源等多家公司致力于民用液氢技术的开发的和推广。一名资深人士向高工氢电表示,未来随着液氢技术取得突破,...从2017年开始,全国氢能标委会组织国内涉及液氢生产运营和液氢装备研究、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编写制定了《液氢生产系统技术规范》、《液氢贮存和运输安全技术要求》、《氢能汽车用燃料液氢》三项国家标准。

      鸿达兴业投资<mark>液氢</mark>分析

      来源:势银能链2020-03-16

      液氢储藏型加氢站液氢技术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也较为成熟,有成套的技术标准和相应的加氢储氢设施,液氢储藏型加氢站是在航空航天储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向民用的加氢设施,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加氢站建设上走在液氢研究的前列

      国内外<mark>液氢</mark>贮存、运输的现状及发展

      来源:氢能联盟CHA2020-02-14

      单从重量和体积储氢密度考虑,液氢技术已接近实用化的目标要求。例如,以同样体积的液氢和汽油分别驱动燃料电池汽车和汽油车,其所行驶的路程是基本相同的。...但由于液氢沸点很低、气化潜热小(0.45kj/g),因此,液氢的温度与外界的温度存在巨大的温差,稍有热量从外界渗入容器,即可造成液氢的快速沸腾而损失。如何保持超低温是车载液态储氢技术的核心难题。

      来源:能源发展与政策2020-01-02

      对于中长距离运输,液氢技术和装备不可替代,有助于实现规...就国外氢能技术领先国家的经验看,全球加氢站中1/3采用液氢技术。美国和日本根据本国情况主推液氢储运技术路线。

      来源:第一元素网2019-12-27

      近日,在北京氢能装备试验检测推介会上,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平台专家陈霖新发表了“加速发展我国液氢技术与装备的思考”的主题演讲,解答了关于液氢技术的众多问题。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2019-12-25

      液氢方面,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卫昶表示,现在液氢技术在国际上势头发展挺猛,现阶段5个月就有5家液氢工厂开工,而在过去其实是每5年才有1家。...各类储氢技术有各自的优缺点,目前每一种储氢路径都有企业在努力探索当中,希望技术尽快突破,成本尽量降低,将合适的储氢技术应用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当中。

      来源:能源杂志2019-12-19

      作为航天101所的副总工程师,刘玉涛对于液氢技术如数家珍,但是这一次他所介绍的液氢装备并非服务于火箭,而是近年来大热的民用氢能。...测试大拿 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成立了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凭借航天液氢及氢相关产业链的技术优势,向民用领域推广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9-12-18

      据悉,联合体将聚焦液氢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液氢技术和装备研究、研制、试验、检测、产业化等方面的产学研用合作,助力行业标准研制和政策研究,引领我国液氢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检测评价和技术服务,推动液氢技术和产业自主化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8-14

      业内呼吁,应运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推进我国液氢技术的民用化和商用化。随着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发展,比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传输效率更高的液氢技术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在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液氢技术的民用化和商业化已相对成熟,液氢储运等环节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而我国液氢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核心设备依赖进口。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2019-07-16

      一名资深人士向高工氢电表示,未来随着液氢技术取得突破,产业链逐渐完备,下游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将从原来从国外气体公司采购转向国产液氢应用,这将带动中国液氢市场成本的快速下降,也会推动燃料电池用氢成本的下降,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7-10

      只有在能源和工业领域进行双重拓展,才能使液氢有可能做到大规模发展。目前,我国在液氢技术产业化发展上面临较多制约。...液氢是重要发展方向相比于气态氢,液氢具有高效可控、不易污染、品质稳定等特点,将成为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的重要推动力。液氢技术也是全球公认的可大规模获得超纯氢的先进技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5-23

      瓶颈问题仍待解决尽管液氢优势惹眼且有发展样板可作为参考,但碍于国内液氢技术方面存在瓶颈,而且缺少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政策规范,令不少企业心存顾虑。...在技术瓶颈方面,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在液氢技术液氢工厂、相关产业化上几乎都是空白。”“目前的氢能技术落后于燃料电池技术,需要全链条各环节氢能技术有新的突破,比如说液化需要进一步降低能耗。”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5-17

      瓶颈问题仍待解决尽管液氢优势惹眼且有发展样板可做参考,但碍于国内液氢技术方面存在瓶颈,而且缺少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政策规范,令不少企业心存顾虑。...在技术瓶颈方面,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家在液氢技术液氢工厂、相关产业化上几乎都是空白。”“目前的氢能技术落后于燃料电池技术,需要全链条各环节氢能技术有新的突破,比如说液化需要进一步降低能耗。”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12-19

      预计在2025年,长城在燃料电池领域,通过研究液氢技术等,将大幅降低加氢的基础设施成本。事实上,氢燃料电池因为其环保、安全等特性,早已成为各国汽车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且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运行。...这意味着,未来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源储存等领域,长城拥有了更多与汽车巨头们交流合作的机会。魏建军曾公开表示:“氢能将在未来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能源领域和交通运输领域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关搜索